各地穩就業政策打出“組合拳”

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就業工作、加強農民工的返城服務做了部署。此外,超30個省份多措並舉,在穩就業方面打出“組合拳”。專家表示,穩就業政策並非獨立政策,而是與其他政策相互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特別是針對疫情期間面臨較大經營壓力的中小微企業,通過包括財政、稅收、金融、貨幣等在內的相關政策綜合發力,為中小企業紓困,幫助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

援企穩崗出真招

自2月初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接連出臺“穩就業”相關政策措施。2月5日,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印發通知,明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適當放寬標準。統籌使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用於支持符合條件的受疫情影響企業穩定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同時,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對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優先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支持。

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各地各部門要建立幫扶機制,紓解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困難。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大規模裁員。

北京市人社局新聞發言人陸曉播13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可以享受一次性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失業保險費返還和技能培訓補貼,幫助中小微企業救急,渡過難關。

2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消息稱,疫情期間,內蒙古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返還標準提高到上年度6個月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除上述省市外,還有天津、河北、河南、雲南、西安、上海等共計30餘個省市出臺了相關援企穩崗措施。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從短期看,各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失業保險返還、社保費延期繳納等都有助於緩解當前小微企業面臨的壓力。從中長期來看,還需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住房公積金、社保費率等方面改革。

狠抓政策落地

政策有了,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快速行動為企業紓困解難便成當務之急。

自10日起,石家莊市要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並首次開通網上申報功能、簡化工作流程。目前,已審核通過13家企業穩崗申請,涉及返還資金1225.6萬元,惠及職工4.1萬人。

廣西南寧也在全國率先落地疫情期間穩崗返還政策,截至2月12日,已向4058家企業撥付4750萬元。下一步,南寧市將通過電話短信提醒、業務彈窗提示等方式,主動對接符合條件企業,加快複核、加快發放。同時,加快落實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全力支持中小企業打贏防疫攻堅戰。

14日,海南省人社廳發文要求加快失業保險基金企業穩崗返還撥付進度,向符合條件的62家企業撥付9449萬元,切實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特別是經營暫時困難的企業提供資金保障。

山東淄博還推廣“無形認證”,實施政策找人,36個小時內確定首批符合條件企業名單,並及時向企業撥付資金。從數據篩查到資金到賬,企業既沒有書面申請,也沒有跑機構,累計737家企業享受穩崗返還3900萬元,惠及職工12萬人。

發揮政策合力

“穩就業政策並非獨立政策,而是與其他政策相互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溫彬指出,特別是針對疫情期間面臨較大經營壓力的中小微企業,通過包括財政、稅收、金融、貨幣等在內的相關政策綜合發力,為中小企業紓困,使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

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建議,財政政策要適當加大財政支出規模,有針對性地減稅降費增加補貼,適度提高政府部門槓桿率,可考慮發行特別國債助力抗疫和幫扶中小微企業;貨幣調控在採用結構性工具強化針對性的同時,或可考慮全面降準降息,從供給端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從需求端刺激信貸需求。

“除財政貨幣政策外,其他社會性政策也應及時推進。”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說,如在延遲復工期間允許企業按一定比例向員工支付工資,兼顧員工生計和企業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