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蝗災過境,遮天蔽日

01

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籠罩全球,雖然非洲有幸尚未出現確診病歷,但當地不少人的日子過得同樣艱難。因為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蝗災,目前正在東非肆虐。

大面積的沙漠蝗蟲群對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等國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次蝗災有多嚴重?肯尼亞政府的聲明可見一斑:

“蝗蟲正在極其危險地增加,在我國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里,寬4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蝗蟲1.5億隻。”

3600億隻蝗蟲鋪天蓋地而來,恐怖值到何種程度?名符其實的“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像烏雲一樣,密密麻麻的蝗蟲瘋狂地吞噬著莊稼和植被,讓當地民眾欲哭無淚。聯合國一份科學報告顯示,

一群蝗蟲一天能飛過145公里,吃掉35000人的口糧

“在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阿姆哈拉州,農民損失了近100%的穀物。”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東非蝗災仍在繼續

人類的糧食被吃掉了,動物們的也一樣。

植被原本是用來飼養山羊、牛和駱駝等動物,蝗蟲吞噬得越多,留下來的飼料就越少。肯尼亞桑布魯郡的居民表示:“接下來的日子將非常糟糕,家畜們也要忍飢挨餓了。”

蝗蟲們除了吃得多,還會威脅到人命。

2020年1月13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飛機,在降落迪裡達瓦時突遇一大群蝗蟲擋道,大量蝗蟲撞進發動機,機頭和擋風玻璃像下雨一般粘滿蟲屍,機長被迫拉高飛機躲避。

由於擋風玻璃上全是黃褐色的蟲屍,雨刮器也無法清理乾淨,機組人員不得不冒險打開駕駛艙的側窗進行手動清理。

所幸在第三次嘗試突圍時,飛機找準了“蝗軍”的空隙,順利降落到臨近機場。

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了。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蝗蟲攻擊下倖存的埃航客機

02

蝗災是我國曆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之一(僅次於水災和旱災),雖說如今在國內大規模爆發已鮮見,但不代表它褪去

“世界性大災難”的惡名。

近20年來,除非洲以外,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都爆發過大規模的蝗災。

2001年俄羅斯南部的斯塔羅波爾地區發生大蝗災,約有26.7萬公頃的草場和耕地受到蝗蟲侵襲;2003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州、猶他州和愛達荷州飽受蝗災侵擾,其中愛達荷州的災情,是二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2004年11月21日,數百萬只蝗蟲侵襲以色列紅海之濱城市埃拉特,毀壞了這個美麗城市的全部莊稼和鮮花。

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為什麼人類還是躲不開蝗災?

咱們先簡單瞭解一下牛逼的蝗蟲。

蝗蟲又稱蚱蜢,一般身長3~5cm(個別品種可達10cm以上),呈綠色或黃褐色,擁有咀嚼式口器,主要吃禾本科植物,還不挑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有啥吃啥。

蝗蟲的後足巨大,是跳躍高手,而且還有驚人的飛翔能力,

可連續飛行1~3天。不僅如此,蝗蟲的種類巨多,全世界有1萬餘種,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牛逼的蝗蟲

蝗災是蝗蟲突然爆發式增長而造成的災害,成因主要有三。

第一,乾旱環境

蝗災往往隨著旱災而來,因為乾旱的環境十分有利於蝗蟲的繁殖、生長髮育和存活。

蝗蟲都是將卵產在土壤中,當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產卵。在乾旱年份,由於河、湖水位下降,低窪地裸露,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另外,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快,生殖力強勁。

第二,習性改變

蝗蟲本身喜獨居,但它們有時會突然改變習性,愛上群居生活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曾對處於獨居階段的沙漠蝗蟲進行試驗,尋找其改變習性的原因。結果發現,當蝗蟲

後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後,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而觸碰身體其它部位如觸角、嘴部或腹部都不會有這種效果。

科學家由此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腿彼此觸碰,導致其開始成群生活,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

第三,氣候變暖。

每年夏、秋兩季為蝗蟲的繁殖季節,全球氣候變暖,尤其冬季氣溫的上升,有利於蝗蟲越冬卵的增加,為來年蝗災的爆發提供了新力量。

氣溫上升同時還能造成引發蝗蟲疾病的一種絲狀菌被抑制,病少了,數量自然劇增。專家預測,未來蝗災發生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蝗蟲產卵,每平方米可高達40萬粒,恐怖

03

人類在瞭解蝗災的成因後,最佳方法是防範於未然,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

這裡不得不提咱們明朝末年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所著的《除蝗疏》。

想當年,在面對蝗災時,皇帝老爺子能做到的,無非是到處蓋蝗神廟,發動官民祭祀祈禱,向“蝗神”磕頭跪拜。這位徐光啟大神就不一樣了,在翻閱史料所記載的100多次蝗災之後,他就斷言蝗災是可以人為控制的

徐光啟發現,蝗災的多發期正是各種莊稼長勢茂盛、結實之時,相當於為蝗蟲準備了充裕的“糧食”,讓其順利從幼蟲發育為成蟲。蝗災的多發地區是 “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即黃河下游地區,那裡時而乾涸,時而溢水,為蝗蟲孳生提供了溫床。

徐光啟一下子就把需要重點防治的時間和地點劃出來了,同時還系統地總結了對付蝗災的方法。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徐光啟大神及其著作《農政全書》

春夏間蟲卵形成時,一旦發現有成行的鬆土(蟲卵發育成幼蟲造成),則官府組織人力挖溝撲打;成蟲後,官府收購蝗蟲,鼓勵民眾捕捉;將草木灰、石灰等篩成細末後,撒在莊稼上,蝗蟲就不會再吃這些莊稼。

這些老祖先採用的方法,在一些地方仍沿用至今,說白了,就是創造惡劣的條件給蝗蟲,讓其成不了大氣候。

既然清楚蝗蟲的繁殖方式,就把幼蟲早早幹掉;既然知道含水量高的環境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就儘可能地製造陰溼條件;既然知道蝗蟲後腿受刺激會變得愛群居,就在新型農藥里加入特殊的化學物質,影響其神經系統進而改變群聚的屬性。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新型農藥是治蝗利器之一

04

有朋友可能會問,全球氣候變暖,乾旱地區增加,這些都是人力短時間內改變不了的狀況,蝗災出現了,要怎樣對付?

比如面對這次東非蝗災,非洲弟兄們為了保護得來不易的勞動成果,試圖用最原始的辦法——敲打鍋碗瓢盆來驅趕蝗蟲,還有拿大網去捕捉,但一點用都沒有。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大網捕蟲

要對付蝗災,目前人類找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殺殺殺用飛機噴灑農藥

肯尼亞媒體報道,當地政府已動用了包括軍機在內的一些飛機,進行空中噴灑化學藥品來應對蝗災。肯尼亞農業部官員穆尼亞表示:

“我們對戰勝蝗災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增加了飛機的數量,並且使用了非常有效的化學藥品,希望人們不要驚慌。”

飛機噴灑農藥的優點是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缺點也很明顯。

一是成本高,據肯尼亞媒體估算,至少需要7000萬美元來購買和噴灑殺蟲劑;二是耐藥性,頻繁使用化學藥劑會導致倖存下來的蝗蟲耐藥性變得更強大,農藥需要不斷更新換代,沒完沒了;三是大量農藥的投放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難以預料的危害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對付蝗災目前最有效方法——飛機撒藥

第二個方法是吃吃吃

蝗蟲的天敵有很多,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咱們常見的雞鴨鵝,都吃蝗蟲。當然,面對3600億隻蝗蟲,要投放多少動物才能把它們幹掉?

只能靠一切動物的天敵,“終極吃貨”人類親自動口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

早在大唐貞觀二年,長安地區因天旱鬧起蝗災,李世民親自視察災區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挽起袖子,抓起一隻蝗蟲罵道:

“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

說完就把蝗蟲扔進嘴裡,還連續吃了好幾只,令周圍的大臣和老百姓都非常感動。從此以後,把蝗蟲當零食吃變成了對付蝗災的手段之一。

2004年,以色列人在對付突如其來的蝗災時,也把嘴巴用上了。

蝗蟲在猶太法律規定中是可食用昆蟲,以色列人趁機逮住不少拿回家做成美食,什麼蝗蟲串、蝗蟲條、炒蝗蟲之類。據說有個以色列人也學起了唐太宗,直接把蝗蟲塞嘴裡生吃,一邊吃還一邊不住的稱讚:“真好吃!”

雖說蝗蟲在非洲號稱“吃不夠”,面積接近三分之一廣州那麼大的它們,若飛到咱中國來,會變成“不夠吃”嗎?

極限工作之滅蝗:60x40公里的非洲蝗蟲群,在中國可能被吃光嗎?

油炸螞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