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我們必定贏

這一仗,我們必定贏!(應收盡收 刻不容緩)

——武漢保衛戰10個感人鏡頭

这一仗,我们必定赢

近日,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在轉運新冠肺炎重症病人。陳 卓攝(影像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連日來,奮戰在武漢一線的本報前方記者,深入一線,實地採訪,進醫院、入社區,捕捉到很多共同戰“疫”的感人鏡頭。

鏡頭一

“隨時待命!”

“把吸氧和搶救的設備都準備好,隨時待命!既要接得住,又要轉得出。”2月9日晚,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門口,中南醫院副院長李志強在緊張地部署。方艙醫院外,一批批確診輕症病人被陸續送來。

李志強說,集中收治千餘名患者,對於任何一家醫院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和一街之隔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商量好,發現重症病人立即轉診。

當天晚上10點,已有1100名患者入住。為了提高救治水平,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還設置了心理專業組和中醫診療組。

鏡頭二

“我的手機24小時暢通”

2月9日下午,武漢市江岸區漢廣社區,黨總支書記陳銀香剛從社區隔離點送人回來,來不及休息又要準備送一名疑似感染的居民去醫院檢查。從早上8點半到社區後,陳銀香就一直忙個不停,接居民電話、協調居民用車、幫助居民聯繫醫院……

陳銀香說,在轉運過程中,她要一直跟車將病人送到醫院,然後幫助他們辦理入院手續,等一切都安排妥當,才能離開。

除此之外,陳銀香還要經常詢問居民在隔離點或醫院的身體狀況。“如果有人身體狀況出現變化,我還要聯繫醫院,確定醫院之後再派車轉運。”陳銀香擔心居民找不到自己,“我的手機24小時暢通。”

鏡頭三

“信心是黃金!”

“信心是黃金!”……

2月12日,清晨6點,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1層西區新病房內,患者們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的枕頭邊多了一張粉色卡片,上面寫著不同的祝福與鼓勵話語。這是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腫瘤放療科主管護師馬駿與值班同事剛剛準備的。

“信心是黃金!”這是58歲的李大媽收到的卡片。“你們來了太好了!謝謝你們大老遠地過來為我們治病……”李大媽拿著卡片,說話有些哽咽。幾天前,由於床位緊張,她一直沒能入院治療,每天都很著急。經過幾天的治療,李大媽病情已經穩定下來。“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加油啊!”馬駿對李大媽說。

鏡頭四

“患者的病情,都要詳細詢問”

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科病房外的轉診交接區域,每次救護車剛剛停穩,重症醫學科二科主任李維勤都要帶著醫護人員立即將患者接進病房。

平穩放置在監護床上,再由護士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採集靜脈血、動脈血、鼻咽拭子、痰標本。“每位患者的病情,都要詳細詢問,認真交接相關醫療護理文書。”李維勤認為,這才能確保對每一位重症患者做精準治療。

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介紹,火神山醫院集中收治患者以來,先後探索出“一人一策”式的個性化診治方式、重大病情專家組“一錘定音”的會診方式以及營養治療、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模式。

鏡頭五

“我們連夜騰出830個床位”

2月9日23時30分,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第一位發熱病人完成登記順利入院,該院區正式成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

在現場忙著指揮收治工作的同濟醫院副院長、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因為連續熬夜兩眼通紅,他說,“我們連夜騰出830個床位,集中收治重症患者。”該院區的醫護人員將和來自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的2291名隊員共同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醫護人員從專用電梯上樓後,在工作間穿戴好口罩和厚厚的防護服,進入病房區域。第二天深夜,綜合醫療樓E區由綜合病房改造成的隔離病房便已經住滿了患者。

鏡頭六

“感謝社區,感謝醫護人員”

2月11日,武漢市武船中心醫院,張薔(化名)輾轉反側、心焦不已。剛剛出來的陽性核酸檢測結果,讓她有些慌。從2月3日開始,她每天都是凌晨發高燒、上午退燒。反覆4天之後,在醫院拍了胸片。“醫生說我是疑似患者,開藥後繼續居家隔離。”

在社區的幫助下,9日下午,張薔做了核酸檢測和CT;當晚,社區派車把她送到指定的賓館住下。11日下午,屋外傳來了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包括張薔在內的25位病人一起被送到了火神山醫院。

現在,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張薔病情已經有效緩解。“感謝社區,感謝醫護人員!”12日,張薔給丈夫發去微信,委託他向社區表達謝意。

鏡頭七

“終於有時間喝口水了”

“剛送了5名病人去省人民醫院。”12日中午,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道為群社區副主任劉娟滿臉欣慰。

樓棟消毒殺菌、防疫知識宣傳、居民情況彙報、為老人送菜送藥、運送病人到醫院和隔離點……每天一起床,劉娟就開始忙碌。一天下來,劉娟光居民電話就有上百通,“昨天晚上就忙到3點才睡”。

“8000多人的老社區,就9名社區工作者,當然累。”劉娟說,但社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必須死守。“現在應收盡收已基本完成,終於有時間喝口水了。”劉娟笑著說,“希望疫情早點結束,還我們往日熱鬧的武漢。”

鏡頭八

“身上經常溼了幹,幹了又溼”

13日中午12時30分,從福州開往成都的D2242次列車穩穩地停在武漢火車站。早早在站臺上等待的賈青青和同事們戴著口罩、穿著防護服,一邊接待醫務人員、一邊迅速搬運物資。102位支援武漢的人員、350件援助物資,要在7分鐘內快速從車廂送達指定地點。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賈青青的衣服不一會兒已溼透。賈青青說,武漢站現在只留下30多名“頭雁”黨團員突擊隊員駐守,有時一個小時之內有4輛列車到達,要把每列車上的人員物資快速送出車廂,又不讓列車晚點,既需要提前精細布置,更需要手腳麻利,大家“身上經常溼了幹,幹了又溼”。

“這麼多人都來支援我們武漢,大家眾志成城戰疫情,每一天都是滿滿的感動。”賈青青說,“我多幹一點,武漢就會好得快一點!”

鏡頭九

“我是隊長,我先上!”

2月9日,武漢市公安局一聲令下,百名特警參戰!34歲的特警支隊駐江岸大隊副大隊長劉學森聞令而動,迅速帶領兩名戰友趕赴對口的民族街派出所。“今天之內,你們負責轉運3名患者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沌口分院!”10日下午1時50分,剛吃完一碗泡麵,劉學森便出發。

“我是隊長,我先上!”下午2點半左右,劉學森趕到新華路某賓館,接到了第一名重症患者嚴爹爹。70多歲的嚴爹爹走路顫顫巍巍,手裡還拿著3個大行李包。劉學森一邊攙扶,一邊接下了他的行李包。隨後,劉學森又接到3名患者。

警車開到定點醫院,劉學森又幫患者排隊、交接、填表……辦完手續,走出醫院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回到單位,他又吃了一碗泡麵。

鏡頭十

“跟醫生比,這點風險算什麼”

2月9日,連續20多天只睡不到4個小時的徐強,接到老闆閻志的電話:“必須在下午4點前把這批設備送到協和醫院!”這是重症患者最急需的注射泵、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

年過五旬的卓爾控股副總裁徐強午飯都沒吃,就和司機直奔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咱是不是要進重症區啊?”司機有些擔憂。“怕什麼?跟醫生比,這點風險算什麼?”徐強說。

貨車開進醫院,外科樓門口,早有醫護人員在焦急地等待。“卸貨!”他們和醫護人員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把設備搬運下來。3名醫生開箱一看,連聲道謝。(記者汪曉東、李昌禹、程遠州、吳君、申少鐵、鮮敢、付文、田豆豆)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