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哪些野果野味,是你最喜歡吃的?

一口仙草冰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所以不同的地域形成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結構也不同,各有千秋,豐富多彩,我就介紹下我所在的地區農村美食。

張家口陽原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東臨大同,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氣候適宜,藍天白雲,人傑地靈等等(離家多年先誇誇!)

說起美食不得不提一下油炸糕,食材是一種叫黍子農作物(很少人聽過吧?)磨成面,溫水和麵在用蒸籠蒸,出鍋後手揉10-15分鐘,內包豆沙餡、素菜餡等等,然後胡麻油滾滾後下鍋炸,外脆裡嫩……家族聚會,婚喪嫁娶等重要場合必吃。

在介紹一種涼粉我們叫揣骨疃涼粉採用豌豆為主要食材,另加醬油、醋、辣椒、大蔥、花椒、芥末、麻油、大蒜、香菜等為輔料,夏天從涼水桶裡取出削上它三碗,依然意猶未盡。



墊著腳尖的向日葵


說到農村野果野味,我的腦海蹭蹭蹭冒出一大堆吃的出來,都是小時候愛吃的,而且那時候滿山遍野都有,只要你夠勤快,滿山遍野的東西都可以吃

1、蚱蜢

那時候一到夏天這個季節,蚱蜢是最受我們這些小孩子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去抓來玩和炸來吃,那時候一到夜晚,田間就是我們樂場了,太陽一落山,蚱蜢就不怎們跳得高,就很容易抓住,真的很美味。

2、八月瓜

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種東西,在我的家鄉特別多,成熟後才好吃,那時候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吃,八月瓜,其實吃的是一種口感和享受,不要指望它會填飽肚子哦。

3、蛇泡果

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它生長的地方比較隱秘,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比較難以發現,它的味道是那種酸甜的,吃了就讓人很難忘,果子是白色的。

4、地枇杷

一到六月季,滿山遍野都是地枇杷的天下,那股香味清香,不過想吃它,你得用手爬開,然後找出來,還沒成熟前是硬的,熟後是軟的,而且味道很香。

5、刺泡

相信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這個東西,也是在夏季才有的,味道也是又酸又甜,不是樹,是一種刺林,上面結著小果實,成熟後是有點偏深藍的,那時候吃得嘴巴老是像中毒一樣,還有一種藤蔓,是專門用來穿這個東西吃的。

6、拐棗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但是沒有吃過,這也是兒時的一種美餐呢,那時候常常為了去撿它吃,沒少捱罵,因為它生長的地方比較遠,而且沒有人居住呢,很好吃,有點澀甜,吃多了你就會留戀那種味道。

看到這些是不是都流口水了,還有很多很多“土水果”,在這裡我就不多描述了。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和我一起探討。


農村表妹呀


農村野果太多了,多得數不完。我從記憶裡可以一一道來。(可惜現在沒有圖片)

野草莓,分三種,紅色的,白色的,藍色的。最好吃的是藍草莓,可惜在世數目已經寥寥無幾。

樹莓。品類繁多,常見的有黑、黃、粉紅、棕色四種。以粉紅色那種最香,十米開外就能聞到濃郁的芳香;黑色的要及時採摘,時間一長,蛆蟲就遍佈,但以前的老人連蛆蟲一起吞下,蛆蟲在嘴角掙扎的情景至今依然記憶猶新。老人說,你不懂!

桑葚。別名桑果,一般四月份長成黑色後,方能採摘,養不透的味很淡。

馬桑果。馬桑柴上的果實,微毒,少量可吃,有驅蟲助消化之功效。

野櫻桃。味和家種的差不多,但採摘困難,小時,我們往往連樹砍下,慢慢摘用。

野毛慄。沒有功夫和怕疼,根本吃不到。

野桃,又叫毛桃兒,喜歡生在岩石上。每當人工栽種的桃子結束後,他們粉墨登場,彌補了嘗桃人的後續味覺。以皮面開裂的最佳。

牛廣瓜。不知別名。貴州安順多產,形狀似小南瓜,味淡甜酸,可做中藥,現在很少見了。

冷飯糰。行似捏緊的飯糰,養熟後酸甜可口。

最後一種叫地瓜。野果中的佼佼品,生長在岩石逢裡,農曆八月採摘。有公母之分,公地瓜不會成熟,永遠都是青色的,時間一長,自然生蛆潰爛;母地瓜成熟後呈黃色,味道可以說是天下最香的,成熟季節,老遠就能聞到那種難以名狀的香味,我們那時採摘的幾顆,送給父母,父母都會感動的熱淚盈眶。


y農人農事


學校後邊有一條小溪,每天放學後都要和小夥伴們去摸螃蟹。只要看見小溪邊的窟窿,也不說害怕,手就伸進去了,哎呦一聲,手立馬縮回來,一隻螃蟹夾著手指,被帶了出來。

在農村長大的我,每每回憶起童年,腦子裡都是那些吃的、玩的。那時候天還是藍的、水還是青的,關鍵是水裡有好多魚蝦和螃蟹。

農村有哪些野果野味,是你最喜歡吃的?

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吃過的野味野果:

一、野杏

小時候,每年麥子快熟的時候,爸爸都會騎著他那輛永久自行車帶我去深山裡打杏吃。到了山裡,各種野花和叫不出名字的野果,讓我著迷,一會拽這個花,一個摘那個果。找到野杏樹後,爸爸上樹上搖,我在樹下撿,一邊撿一邊往嘴裡塞,有時掉下的杏還會砸在頭上,當時也顧不上疼,就知道吃。好多年過去了,在也沒有吃過那種杏了。

二、野棗

每年放暑假是最讓人高興的事,可我一點也不高興,因為媽媽總讓我去放牛。雖說不高興,但只要趕著牛一到山上,你就別提多興奮了,爬樹、抓蠍子都是非常好玩的。山上還有好多野棗,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我還會摘一些回去曬乾,讓媽媽給我蒸棗饃,你就別提多好吃了。(下圖的棗饃用的不是野酸棗,是買的紅棗,吃起來沒有酸味)

三、馬不蛋


馬不蛋,河南的老鄉估計知道,學名我不知道是啥。秋收的時候,玉米地和花生地好多,長黃的能吃,吃起來又酸又甜。也可以放在手裡來回搓,搓軟後把裡邊的子擠出來,可以逮一隻螢火蟲放進去,當燈籠玩。

四、河蟹

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開頭說的,學校後邊小溪裡的螃蟹,那時候膽大,看見窟窿手就伸進去了,帶出螃蟹後,掰掉蟹鉗就往嘴裡塞,吃起來鹹鹹的。那時候什麼都敢吃。


五、泥偶

泥偶是我們這裡的土話,其實它叫金蟬。夏天每天天剛黑時就帶上手電筒,和爸爸去小樹林裡帶金蟬。回到家爸爸,把金蟬一炒,把我給饞的都笑了。

六、水偶

水偶也是我們這裡的土話,水偶的學名我也不知道叫啥。只要到秋天,每次下雨後,草地裡好多,長有翅膀、會飛、有觸角、還長有一對夾子,夾人老疼疼,全體黑色的。炒炒也可好吃,現在都沒有見過了。

上面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吃過的野果野味,好多現在野生的都沒有了。水偶好多年沒有見過了,人工養殖的都沒見過。要問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野杏、河蟹、水偶。


鄉村久飛


大家好!我是小舟。農村一年四季野果野味都有,記得小時候,早上早早的就會起床,不是讀書,而是到離家不遠的山上,找野果吃榛子、板栗一次只能撿到幾顆,就會讓一天的心情美滋滋的。

春夏季可以吃的野果有很多有樹莓、茶片、楊梅等;野味也多有摸過田螺、抓過泥鰍、螃蟹各種小雜魚;野生的筍和特別珍貴的紅菇,真是滿滿的回憶,只要一放學就會往山上跑找野果吃,暴露吃貨的本質,發現自己原來從小就是一枚吃貨。





小舟在A門


就現在來說,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時常和爸媽去地裡時小山丘上摘酸棗,而且小酸棗樹上會有刺,那時為了多摘點小酸棗,也是及儘自己所能變換資勢的去摘小酸棗,怕刺扎到自己,因為小酸棗樹周圍也會有其它雜草,小樹,那時摘到小酸棗的那份開心,快樂至今都記憶猶新,味道酸甜中帶著溫暖與滿足。後來在家附近有片菜地,我家種的就是普通蔬菜,有幾家種的是架起來的山藥豆,一片一片的,好多啊,那時非常慕,小小的山藥豆,圓圓的,淺棕色,一定非常美味,後來主人家送給我一點,好開心啊,回家煮煮吃,吃的時感覺軟綿綿的,還甜絲絲的,懷念的味道,兒時的記憶真的非常美好,對生活充滿好奇與希望。願每份美好都讓大家快樂與幸福!






萌萌媽媽加油記


農村有哪些野果野味,是你最喜歡吃的?

野味指的是野生動物,受法律保護,不能吃,我們就討論一下農村有哪些野果是最受歡迎的。

一.野生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絕對算得上是大眾口味的野果了,其口感比人工種植的獼猴桃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個頭小賣相差點外,論口感和營養成分比人工種植的獼猴桃更勝一籌。



野生獼猴桃有黃心和白心兩個品種,其中以野生黃心獼猴桃最受歡迎,不過只有經驗豐富的農村人才能從外形辨別野生黃心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有兩個品種,在貴州地區,有一種當地人叫做【馬屎洋桃】的野生獼猴桃,個頭大,型似馬屎,橢圓形,有雞蛋那麼大。

還有一種叫【小米洋桃】的野生獼猴桃,顧名思義就是個頭小,只有乒乓球那麼大,數量和產量都比【馬屎洋桃】大得多。

在我老家貴州畢節納雍縣,每年野生獼猴桃成熟季節,能賣到3元一斤,算得上是物美價廉了。

二.八月瓜

八月瓜也算得上是最受歡迎的野果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吃過野生的八月瓜,總之一句話:野生八月瓜香甜可口,沒有怪味,不亞於市場上任何一種水果,缺點是:數量少,形不成規模,但是可以進行人工種植,已經有人種植培育成功了。



我是農村人,肯定吃過八月瓜了,小時候放牛的農村人都知道,找到八月瓜的那種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

三.樹莓

樹莓也是最受歡迎的野果之一,有的地方叫覆盆子,口味酸甜可口,特別受女人和兒童的歡迎,相信樹莓給很多人童年時光增添了很多難忘的回憶。




給大家發幾張圖片,看看有多少人認識這些野果:

圖①.貴州人叫【白蜢】,學名叫【黃毛草莓】,全草可入藥,治療痔瘡有奇效。


圖②.貴州人叫【栽秧蜢】,顧名思義就是插秧季節成熟。


圖③.貴州人叫【沙糖果】,味甜,有籽,泡酒不錯。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最受歡迎的野果,歡迎補充,分享農村的美好生活,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


黔世界榮哥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在農村生活少不了吃野味,每個季節都有不同品種的野味,至今回想,那種味道也是一輩子的記憶。

第一個推薦的是酸棗。

在兒時,最勇敢的熊孩子才能摘到最頂端的酸棗,酸棗分佈非常廣,在我國廣大地區都有分佈,每到酸棗成熟的季節,都會約上幾個小夥伴一起去山上摘酸棗,這種小小的果子雖然難以起到果腹的作用,但是勝在美味、量大,還能在心儀的小女孩面前展現自己勇敢無畏的精神。

第二個推薦的是龍葵。

這種成熟後就變成紫黑色的果子,既能用來當零食,也可以作為子彈跟小朋友玩槍戰。一個泡桐葉柄作為槍管,一顆龍葵果實作為子彈,用嘴用力一吹,龍葵就朝著目標發射而去。隨之爆裂開來,一團黑色的液體四散開來,現在的小孩子已經沒有這種槍戰的經歷了。不過大家在採集這種果子的時候,一定要當心,黑色紫色的果子是已經成熟的果子,味道美麗,但是那些綠色的果子是沒有成熟的果子,一顆綠色的果子在嘴裡爆開,那種酸澀無以言表,還是小心為上。

第三個推薦的就是翻白草。

翻白草在河南有的叫“老母den”音譯,有的叫指甲草。四川叫雞拔腿,陝西叫葉下白,或者是雞爪參,大家可不要小看這種不起眼的“野草“,在鬧饑荒的年代,這可是救命的糧食。

在小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去田間地頭,告訴我,如果我收集的夠多,晚上就給我改善生活,在一下午的努力下,半小盆子的翻白草的根被我收拾乾淨,回家一半煮、一半炒,煮出來的吃著像芋頭,炒出來的更美味,童年歡樂的會議當中充斥的滿滿都是翻白草的味道。

第四個推薦的野草莓。

野草莓在我們這邊叫做“婆飯“音譯。最近非常火的白雪公主草莓,就是利用華南地區一個野草莓經過雜交選育而成的。野草莓也是我的最愛。但是野草莓採集之後不容易放置,也是一群小夥伴,採著吃著,兩手空空的去,兩手空空的回,其實果子都已經落入自己的肚子啦。

第五個推薦的是茅根。

相信這種野生植物大部分人都吃過,無論是泡茶還是拿來當小零食都是不錯的選擇,在農村野地有許許多多除不完、拔不盡的茅根,家人對它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能煮水喝,味道甜,它更能在自家地頭深深紮根,保護地頭的土不會散落。恨的是它生存能力太強,擠佔自己莊稼的生長空間。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農村的野味野果也不再得到人們的追捧,再也不會有人為了得到一口吃的,去田間地頭挖上半天的翻白草了。不過形形色色的果子,也為自己的童年增添了太多的味道,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回味。


科學興農


栽秧萢,必須的!

我不知道這個名字對不對,也不知道正式名叫什麼;

農村插秧時節,田邊地頭,矮矮的草叢中,星星點點的紅果子,採一根長草,頭部打個結,然後將栽秧萢穿在草上,一會兒就採了一大串;

味道甜中略酸,有種特別的香味,保你一吃永不忘。

偶爾想起小時候栽秧萢的味道,和吃栽秧萢的時光!


悟聆廬


要說起農村田間的野果子那也有好多種,比如我們那裡有野酸棗,山楂,糖梨子,山葡萄,五味子,羊奶果,瑪雀果,小柿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在秋天的時候吃的野果,有的是酸酸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開始吃是有點澀,吃了後是酸甜味,我們農村的野果有的是幫助消化,有的還能補助人體的營養,總的來說我們的野果都是純天然的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