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的普及程度為何不及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

東風人2


瘦金體為宋徽宗自創的一種書體。因為宋徽宗最喜畫花鳥工筆畫,在花鳥畫落款題字一般都寫筆畫比較纖細的小楷。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已的小楷風格。作為小楷,是一種風格,但不是主流。如果用這樣的字形放大了就很不耐看。如果放在畫的落款是很好的選擇。


田宗連


古人評書,以品級定高低雅俗,以神品、妙品、能品來評其高下。

一,"神品″是最高品級。平和簡靜,不激不厲,精熟神妙,雍容典雅。有時代精神。

比如王羲之,(楊雄《太玄經.文》),羲之行書,寓沉雄於靜穆之中,含婀娜於剛健之內,醇雅妍美,姿媚橫出。天然遒勁,不加修飾,真可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也。"

二,"妙品″。作品風格個性強烈、法度森嚴而意趣有餘。

如顏真卿,他的楷書端莊雄偉,大氣磅礴,有正大氣象,能代表大唐精神,具有時代精神特徵。

宋蘇東坡稱其"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

顏真卿性格剛正敦厚,彷彿不是在寫字,而是抒發一種情感。

三,"能品″。以法勝的作品,專攻精細,又有規矩。雖有傳統功力,但無時代精神和正大氣象。

如趙佶的"瘦金體″。他學薛曜、褚遂良而自成一家,其書瘦挺爽利,但無高潔氣質,不能代表時代精神。

終上所述,王羲之書法為神品。顏真卿書法為妙品。趙佶瘦金書體為能品,瘦金體在結構美、格調美、正大氣象、體現時代精神這幾方面不及王羲之和顏真卿,所以普及程度不及王羲之、顏真卿。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沒有發展的餘地,寫出不自己的個性來,就不會有人去鑽研,學習,當然就不會普及開。其實,初看到瘦金體的人都會被吸引,說明瘦金體的個性,魅力都是非常突出的——很多人喜歡寫硬筆瘦金體。但是瘦金體就像宋體字或仿宋體一樣,幾乎沒法表現自己的個性和特色,而作為藝術傳承發展,必須要表現個性,表達情感甚至思想。這樣一來,瘦金體在藝術領域就沒有人為之宣揚,傳承了。自然就不夠普及。


雷水初六


對於書法,書評有“書貴瘦勁方通神”之說,但是,對於宋徽宗趙佶所創“瘦金體”之瘦,歷代也有褒貶。有人稱其“瘦勁,遒勁”。

宋徽宗趙佶,是帝王中很有才藝的一位皇帝。樂、琴、詩、書、畫俱能,甚至是“不愛江山愛丹青”。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首創,但也不是憑空而生,也有歷史淵源。

儘管“瘦金體”有其藝術獨特美感和藝術價值,趙佶也有其藝術貢獻(包括組織文官們編纂《宣和書譜》。但本人仍覺得“瘦金體”它有些病態!有人也說過它是瘦弱的“痩”!這與創體人宋徽宗的執政的政府疲弱有關,歷史上“靖康恥、徽欽辱”這宋徽宗趙佶就是主角之一。字如其人,此言不虛。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天下行書第一”之稱;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而且顏楷之勁道與柳公權的楷書,也是有“顏筋柳骨”之譽,自然普及程度較高,這與王羲之和顏真卿流傳下來的故事佳話也有關係。而這宋徽宗的“恥辱”歷史故事,肯定會影響大眾對其藝術成就減分,影響其普及程度。


林默之健龍達人


相比其他的字體,瘦金體太高雅,太難學,所以學習瘦金體的人少,而其他的字體容易學,所以學習的人就多。


老孫4589881280378


瘦金體更像美術體 漢字的綿軟性和延涵美感不足。顏體適於初練書法者靜下心來慢慢臨摹咀嚼,厚重,筋道。行草王體,穿透力強,內行外行容易漸進意境,好比有做人上人的灑脫和風度。


桂人來


或太瘦?或氣場和運勢?要問問看[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笑哭][笑哭][笑哭]


tigerinncai


該體書法諸技術含量太低,近似美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