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太原市汾河公園

汾水長流銀波粼粼

雙塔聳立文運永昌

雙塔寺,一反我國千百年來寺院建築坐北朝南的傳統習慣,因地勢而拓建,居高臨下,坐南朝北。可謂背擁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帶。登遠塔眺,可廣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晉中盆地之沃野千疇。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

雙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雲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慣稱呼為雙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漸不被人注視,而俗稱卻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語出《詩經·大雅·既醉》中:“君子萬年,水錫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錫祚胤”的略寫。《爾雅·釋古》說:“永,長啊也;永,遠也。”《說文解字》說:“祚,傳也;祚,福也。”《晉書·樂府》說:“永祚,猶遠祚也。”可見“永祚”一詞,似有“永遠傳流,萬世不竭”的意思。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始建於明代萬曆中葉,大約在明歷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間(公元1597——1602年),距今 380餘年。初創之時,僅建了一座補輔太原“文運”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於東南隅的那座舊塔。當時,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晉藩第十一代王——晉穆王朱敏淳覺得永明寺、宣文塔規模簡陋,就下書五臺山顯通寺邀請該寺主持福登法師,來太原主持擴建“大塔寺殿宇”的工程。當他看到永明寺的宣文塔微向西北傾斜時,就向晉王建議,在擴建殿宇的同時,另建一新塔於舊塔之左。晉王採納了福登的建議並在慈聖皇太后出資佐助下,用了 4年的時間,即萬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公元1608——1612年),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現存永祚寺殿堂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三聖閣、兩廂方丈和兩廊配殿,以及位於舊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兩峰插天”,“樓閣巍然”的大觀。永明寺遂更名“永祚寺”,兩塔均定名為“宣文塔”。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陽曲縣知縣劉江召集工匠,砌起從東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圍牆,並闢建一簡陋之極的山門。這樣,總算使空曠且坦露了八十餘年的寺院有了遮攔。因為起建圍牆和山門的夙願,發至於前任戴氏,劉江在工程完竣後,請戴夢熊提了“祗國勝境”的門額。今天的永祚寺二門,就是當時所建的山門。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是太原文運綿長的象徵,是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峰。每有登臨意,雙塔凌霄駐心田。久而久之,雙塔成為了太原市的標誌,是太原文教興市的象徵。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太原市徽

雙塔雖然聳立的近400年,但依然巍然屹立。它是我國成雙磚塔形制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是太原市地標建築。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每年這裡都有牡丹花卉節;雙塔寺是古典的,也是時尚的,不信你看這尊雕塑,他身上斜挎的小包是不是很時尚?猜猜是香囊呢,還是錢包?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文化氣息濃厚,裡邊有各種展覽陳列,還有家訓家規,值得一看。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雙塔寺的男塑像斜挎時尚小包,菩薩坐駕是盤龍,還不能燒香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這裡是清淨的,一塵不染;這裡是寧靜的,只能聽見寺院傳來幽幽的鈴鐺聲;這裡是洗滌心靈的好去處。但是有一條與別的寺廟不同,這裡不能燒香拜佛,沒有設置香爐。廟裡是有供奉的菩薩的,而他的座駕與別處也不同,底座上是盤龍,似乎在訴說這裡是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