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款二維碼審批從兩週降至半天的背後 銀行抗“疫”未雨綢繆

本報記者 徐天曉

小小二維碼,鏈接了用戶與商戶,便捷了我們每個人的支付生活。

但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小小二維碼背後還承載著金融抗“疫”的重要一環。這點你瞭解嗎?

疫情爆發以來,銀行身處金融抗“疫”一線。除了為抗“疫”提供資金等金融服務,大力推動線上金融、非接觸金融,減少交叉感染也是銀行工作的重要一項。而二維碼支付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疫情期間,銀行接到大量開通繳費二維碼的“加急訂單”。記者覆盤了一例緊急幫助醫院開闢二維碼收款渠道,減少面對面收款所帶來的感染風險的案例,也是萬千銀行抗“疫”案例中普通的一例。但正是這些平凡的案例,維持了金融服務的高效供給,為戰“疫”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個繳款二維碼“加急訂單”

農曆大年二十九是農曆豬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不過在當天17點下班前,農行廣州流花支行信用卡與網絡金融部副經理鄭淇天臨時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要在當日為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增設繳費“二維碼”。

記者採訪瞭解到,鄭淇天接到的這項“任務”,要經過多個環節的審批:在收集整理完各項資料後,先由所在銀行的一級支行進行審批,然後分別由市級分行和省級分行再次進行審批……一般來講業務的平均辦理週期為兩週。

但醫院向銀行提出了“當日增設”這一“非常”需求,也是從疫情防控的大局考慮。據記者瞭解,在沒有爆發大規模高傳染性疾病的情況下,醫院往往是在收費窗口用傳統POS機收費的形式收費,已經形成了很成熟的收費流程。但是,在高傳染性的新冠肺炎出現後,去收費窗口排隊繳費本身容易造成交叉傳播。而繳費二維碼可以直接貼在急診病房,病人用手機掃碼即可繳費,無需排隊,也不用與收費員面對面,也就從繳費環節減少交叉感染的出現。這也是為何醫院訂單“加急”的原因。

疫情兇猛,效率就是關鍵。但此時,已接近農曆2019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下班的時間,二維碼審批流程卻需要從二級支行到省分行四級聯動,多個層級的審批才能完成。當晚生成二維碼,不能不說是一個“突擊”考驗。

鄭淇天對記者說:“在收到請求後,我們支行由支行一把手牽頭,迅速抽調業務辦理所涉及的信用卡與網絡金融部、運營管理部、綜合管理部、機構同業部的相關人員組成專項小組。同時流花支行、廣州市分行、廣東省分行的相關負責人也都緊急返回工作崗位。”

“由於涉及到後面多個環節的審批,整個流程非常緊張。”鄭淇天對記者回憶到,“在收到醫院提供的初步材料後,我與站前路支行行長洪穗燕迅速趕到了醫院的急診科辦公室,與對方敲定了具體方案,完成材料收集。隨後趕回行裡,經過支行主管行長簽字,綜合部蓋章,以及在系統上操作後,完成了支行層面的審批。隨後,廣州市分行、以及省分行也陸續進行了審批。最終在晚上十點鐘,二維碼順利生成。”

“過程聽著簡單,但是中間的環節一個也不能少,涉及的工作還是很多的。”鄭淇天說:“比如每一級審批都會涉及到對應行負責人的簽名,以及蓋章和用印,很多同事都臨時回來加班。從我們支行的情況來看,綜合管理部的同事原已買好當晚高鐵票,臨時拖著行李箱回來單位蓋章,毫無怨言;支行主管行長全程協調業務,並自己開車往返有關單位遞送資料,大幅節省資料傳遞時間;支行運營管理部積極協調上級行,為站前路支行申請延遲簽退,確保後續業務辦理。農行廣州市分行及廣東省分行兩級網絡金融部的負責人與業務經辦員工也專門組建了業務交流群,群策群力,協同辦公,快速響應,最大限度上縮短了系統操作時間。”

“二維碼生成後要打印證書,這就需要遠程視頻授權,而遠程視頻授權中心一般18點下班,為此農行廣東省分行網絡金融部及運營部的兩位部門總經理出面溝通,為該醫院開通綠色通道,遠程視頻授權中心專門為該院等待到21點。隨後在23點,站前路支行行長洪穗燕及運營主管賴敬年帶著二維碼到醫院急診科,為操作人員進行了培訓,一直到後半夜。”鄭淇天說。

從17點到24點,鄭淇天工作手機的通話記錄高達115條,這還不包括辦公固話及微信上的語音/視頻/文字交流記錄。

發力無接觸金融

抗“疫”路上未雨綢繆

由於這家醫院並非新冠肺炎指定收治門診,加上普通發熱病人也儘量減少了去醫院就醫。“二維碼”在整個春節期間的使用並不算特別繁忙。截止到2月8日,流花支行這單二維碼繳費累計金額接近15萬元。但是對於農行流花支行以及所有相關的加班人員來講,節前的這次“突擊”仍充滿意義:通過這次聯動,提前規避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的爆發在繳費環節交叉傳染的可能性。

一個小小“二維碼”背後是一家醫院支付環節的金融抗“疫”,而每一個二維碼背後,是銀行的快速響應,全力佈局線上金融、非接觸金融。這才既保障了金融服務不打折,又有效防止了疫情的交叉傳播,同時也促進了銀行線上金融等新服務方式的進一步發展。

疫情期間,在央行、銀保監會的政策下,越來越多的銀行特事特辦,為抗擊疫情一線的企業開啟綠色通道,全力支援戰“疫”。農行表示,加大科技運營保障力度,開通疫情防控“專用通道”和捐款“綠色通道”,優先保障醫院、政府機構現金需求,建立應急響應機制,高效響應抗疫金融服務需求,合理調度科技資源,確保抗疫特色金融產品快速高效投產。

在一項項金融政策背後,是銀行業的未雨綢繆,更是銀行從業者奔波在抗“疫”路上,讓政策惠及企業,在非常時期讓金融展現應有的力度,讓企業充分感受到金融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