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老人都被薄養厚葬,說說你的看法?

田野情


這個說法讓人看了挺難受,難受的是不少老人被薄養厚葬,活著真難受!

是經濟的問題呢?還是人性的問題?還是家庭財產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即然提出這個題目,懇定社會就出現了這種現象。而這種現象的實際存在,也就是指以兒女為中心和老人共同生活的所指。

在中國有一種“厚養薄葬”的傳通說法,幷包括人死了以土為“安”…但是否這種說法被顛到了,為什麼?是怎麼造成老人會這樣來說…匪夷所思?

贍養老人農村和城鎮不一樣,大部分在城的老人都有退休金,養老吃飯基本上花不著兒女的錢,如退休金多前來伺候的兒女還能跟著沾點光,凡正我周邊的同事朋友們是這樣,條件好的花不著老人的錢,都是兒女搶著買搶這花,最起碼我家是這樣,並且沒有攀比…並做到兄弟之間誰有困難就幫著誰…都是默默無語…的去這樣做,甚至二弟給父母買的墓穴還是寫的我的名子(後來知道的)。更別說對父母了…

家風挺重要,一代換一代,如今我兄弟都老了,都成了爺爺和孫子的生活面對,其樂融融,每天三代人的共同生活就是一個樂,媳婦成閨女的對待都是由心而致,奶奶的鐵桿粉絲就是兒媳婦,疼貼爺爺的是孫子(四歲)…哎!體會不到由“薄養厚葬”,而只能那些有體會老人…心痛!…心痛!!願有良知的人在老人活的時候去善待他(她)們,當你老了時…心裡不難受…


家樂生活


你好,我是小女婿!你提的問題是“不少老人都被薄養厚葬",談談我的看法:

1,“百善孝為先",孝道在我們的國家,世世代代被傳承,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不是遺棄。2014年那年之間,我媽媽糖尿病引起病發症,在縣院住幾天,情況沒有好轉,病情加重,連夜用救護車送到市一院,一共在醫院一個多月,都是我們在照顧,非常幸運媽媽轉危為安。現在媽媽還常說“如果那次不是我們,墳前草已經長很高了。"我們做人匆忘本。

2,人的面子在作怪,社會的一種壞風氣。覺得平常孝順父母,大家看不到,他們哪裡知道,孝不是做給別人看,是做到自己問心無愧。以前看到一個典故,“老人有三個兒子,老人生病了,個個不願意拿錢給老人看病,都說自己沒有錢,最後老人淒涼的走了,他們全部爭著要花錢,還要花多錢,美其名曰要風風光光的讓老人離開。"他們只想為自己博個名,要個面子,忘記了是誰生了他們?忘記了是誰辛苦的撫養他們?“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堆灰"

3,在外面的工作的人,經常打電話問問,關心關心老人,條件允許經常回家看看,其實老人不要我們什麼,就是想看到我們,和他們說說話,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我一個星期一般要打2個電話,如果超過5天不打,媽媽就會在我爸嘮叨,怎麼沒打電話呢?有父母惦記,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4,父母在,家就在,如果他們不在,回家不會再有人在路上等你,也不會再有人叫你的小名。好好的孝順自己家裡的老人,不要錯過了機會,在的時候好好對待,不在我們心安,不要在乎那些虛的。不要以後再後悔,世上沒有後悔藥!

5,重要的事說三遍:盡孝要趁早;盡孝要趁早;盡孝要趁早。

總體來說,我們要傳承和發揚孝道,大家都有老的那天,孝敬老人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也是一種為兒女做榜樣傳承,不能為了一些虛名而忘本。我是小女婿,很高興回答你問題,希望対你有幫助,謝謝!




濱海的小女婿


贊同這個觀點,尤其是農村的空巢老人,這種現象尤其明顯。老人在世時子女不管不問,去世了才想著風風光光的安葬老人,就為了給自己圖個孝順的好名聲,還能趁機撈一筆錢財。

我一鄰居就是這種假仁假義喪盡天良的偽君子,他父母在世時被他百般嫌棄,家裡來客人了父母不能上桌吃飯,他媽媽被狗咬了他也不管不不問,還讓他體弱多病的媽媽天天下地幹農活,他自己卻天天跟個祖宗似的在家喝酒打牌。鄰里鄉親還不能說他,誰說他就兇誰。在世時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她卻受盡了艱苦磨難。終於,他媽媽因病去世了,也算是一種解脫吧,他媽媽去世後他們夫妻倆假裝表現得很傷心,滿臉仁義,滿肚子刀槍。為了厚葬他母親,平時生病一分錢都捨不得給媽媽的人,此刻卻毫不吝嗇。該花的不該花的一分不少。怎麼熱鬧怎麼來。在世時受苦受累一輩子,去世後子女才假仁假義的盡孝,不知道她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會養這麼個兒子來虐待自己。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自己最大的福報,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及時行孝!


丹妮子ya


不要一概而論,孝敬父母有時候不要一味地道德綁架,我自己親身經歷,父親心梗第一年,遇到我那年生意虧損,借了錢給父親看病,出院後卻被有些親戚詬病說為什麼沒有賣房子給老人看病,我因為幾萬塊賣房子啊,再說後來借親戚的錢都還了啊!孝敬父母天經地義,但不要一味地道德綁架!薄養能怎麼薄養,給吃的不好,喝的不好,還是不給看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好!厚葬沒有問題!


宣城小地主


“孝多福多遺憾少,孝少福少遺憾多”,歷史上的幾大文明古國都已分崩離析,唯有我們中國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為什麼?就是我們中國有著幾千年來經久不息的優秀的中華文化!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家族觀念是很濃厚的,講究的是傳承,靠的是尊老愛幼,孝上愛下,贍養老人可以說在絕大多數國人的心裡根深蒂固,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一切以利益為中心,慾望無限膨脹,再加上一味追求分數,缺乏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贍養老人的觀念就淡了很多,很多人在父母生前無睱顧及,死後厚葬甚至哭的死去活來,都為時已晚,更有裝給活人外人看的之嫌!現在有一種現象很普遍,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就是把父母當成孩子養,而把子孫當成父母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求必應,多麼可怕與可悲的事情!殊不知父母的事才是天大的事,當父母有需要時第一時間出現在父母面前才是最重要,孝順孝順,孝才會順,不孝何來的順!?說到想到都不如做到!應該“孝多福多遺憾少”,而絕不應該“孝少福少遺憾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f000881e309d28a45\

明哥說中醫


答:有不少老人都被薄養厚葬,說說你的看法


我認為薄養厚葬是一種社會現象,先分開概況一下。 薄養基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人是生活節奏快工作忙,老人在的時候忽律了對老人的關心,等失去了才幡然醒悟。另一種是本身就不想好好養老人,不在於他條件好不好,只是有沒有孝心。 厚葬是一種傳統習俗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常操辦按當地風俗。另一種是別有用心,給別人看的更是唯利是圖的一種人主要目的是為了收禮。

下面我就從這兩個反面來回答:


一. 薄養厚葬已經不是個例了,國家在一號文件中批評了老無所養、大操大辦的惡劣風氣,能夠被國家點名,可見這類現象已經在全國內普及起來。而在殯儀館的宣傳欄上也都寫著杜絕厚葬薄養的風氣,但實際上在農村中還是有很多這種風氣,這是不符合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大家的經濟收入也高了起來,不過不少子女則認為自己賺錢不是太容易,在城市裡的開支也很高,還要給孩子買車買房等,因此他們在老人的撫養上一直都不是太關心,生怕會讓自己的負擔增加。其實子女只需要每個月拿出300-500元,就可以讓老人不那麼勞累了,完全不會讓自己的負擔加大。薄養厚葬形成的原因。

1. 生前虧欠,事後補償
如今的生活壓力大眾所周知,很多年輕人也都選擇外出打工,謀求自己的事業發展,對於家中的老人只是定時給生活費,偶爾回家看看。很多人事業忙得不可開交,無暇抽空照看父母,但是當聽到父母逝世的消息之後,卻恍然大悟,自己賺的這些錢又有什麼用?可是父母已經去世,想要在盡孝顯然已是不可能的事,為了彌補他們自己內心對父母的虧欠,大多數人都選擇厚葬。很多人對於這種現象總結出了八個字,"生前虧欠,事後補償"。
2. 工作忙,迫於無奈只能如此

農村和城市不同,城市有他們的生活節奏,有他們的規矩,有時候想要盡孝,但是迫於社會規則的壓力,只是有其心而力不從。很多人心繫家中的父母,但也只能在每週的周哦,打打電話,聯絡聯絡感情。工作忙,迫於無奈只能如此。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多是無奈,有時候我們別無選擇。
3. "薄養"是無奈,"厚葬"是風氣
農村人這幾年生活越來越富有,兜裡裝的錢也是越來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很多原先是出於傳統處於盡孝的事情,如今卻也變了味。比如說葬禮這回事兒,葬禮是為了給去世之人過世,但在如今看來照了一遍,成了一種另外的盡孝之道。很多人就盲目的以為葬禮辦得小,就是對於家中親人的不孝,其實真的是這樣嗎?薄養是生活無奈,而厚葬卻演變成了一種不良的風氣。

二. 自古以來,農村喪葬一直比較“熱鬧”,這可以說是農村喪葬的習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喪葬方式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反而成為一種比較的形式和獲取金錢的手段,因此“厚葬”成為一種時尚,並且越來越流行。

有人在父母還活著的時候就不理他們了,但他們認為死後舉行豪華葬禮就是孝順,但這種“孝順”就是孝順,當然不是,真正的孝道是父母出生前的孝道,給父母安度晚年。而在這裡,自然是農村的養老,農村養老問題是人們提出的,他們想解決,但別無選擇,因為目前農村的養老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雖然有養老保險,但養老保險的錢卻很難計算,除了依靠子女,農村老人幾乎沒有其他養老方式。雖然現在大多數孩子還是孝順的,但畢竟還是有一些“不孝的孩子”。

可見農村如何養老將成為討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雖然國家養老金政策在不斷髮展,但畢竟還需要時間,所以,老人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棺材底座”掌握在自己手中。俗話說:“孩子有女兒,一隻手藏在黑暗中”,不管孩子是否孝順,手中的一些錢是最讓人放心的,他們的孩子很孝順,這些錢可以作為兒童的遺產,這不孝順,這筆錢會用來養老的。

然而,無論怎樣,國家對農村老年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農村老年人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隨著觀念的改善,農村的薄養厚葬也將顛覆傳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老年人再也不用擔心“養老難”了。



我的回答就到這來,粗知淺識,請多擔待!


品質生活封哥


這就叫:活著不孝,死了亂叫,是給別人看的!還有藉機斂財的!

這種家庭極少數!

大多的家庭子女是孝順老人的,活著盡孝,老人百年天堂以後,不留下遺憾!



厚德載物200375986


這是假孝順!

作為子女,如果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

*一有空幫父母做做飯,帶帶自己的孩子。

*經常給父母買老人喜歡吃的水果、堅果、瓜子等。

*平常給父母買些新衣服穿,陪老人出去走走,幫老人敲敲背等。

*要經常向父母噓寒問暖,時刻尊重老人。

*逢年過節,給父母多買些好吃的,多幫襯幫襯老人做家務,讓老人多息息。


探索者Kcarl


有不少老人都被薄養厚葬,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想說說自己的觀點,把老人薄養厚葬的人,都是思想意識有問題,自私自利,甚至卑鄙奸詐,對任何人缺乏感情的人。人們常說父母恩似海深,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父母都不好好管,甚至連父母都不認,他還能對誰好嗎?連生他養他的人都說不上,還能把別人放在眼裡嗎?

我們每個人都有上了年紀,老了幹不動,需要別人照管的時候,一般人都能善待自家老人。可是有些人就是不好好善養父母,老人到幹不了活時非常可憐,淒涼度日。

舉個例子吧,我們這有一個老人,中年老伴去逝,一個人把五個子女養大,兩個女兒出了門,兩個兒子都已成家,一個兒子末成家和老人一起過,成年在外打工,老人獨自在家生活。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一病不起,坐上了輪椅,已經無法自巳照顧自己。在外打工的光棍兒子管不上老人,也不常回家,老人的生活確實成了問題,相親臨居都看老人可憐。

後來村上幹部約他們兄弟三商議,由光棍兒子每月出五佰元生活費,家中兩兒子每人一月輪流管。可是他們管也不好好管,臨居經常給老人送吃的,有一天早上十點多了老人還沒有吃飯,長聲痛苦,有人聽到了給老人送了些吃的。問他二兒子怎沒給老人吃飯,二兒子說今天三十一號是他哥管;問大兒子,大兒子說我把有三十一號忘了,以為輪到老二了。

真不知到他們怎麼想的,管理老人難道不溝通嗎?因為他們的不孝做法,讓大家看到了真實板的"牆頭計",以後都可能成為永久的笑話。

可不到一年吧,老人離世了,老大要在他家過事,老二也要在他家過,最後抓"紙蛋"在老大家過,叫的樂隊,擺的酒席把老人埋了。人死了他們在爭孝名。相當臨居背後都在罵,一對的🐺 心🐶 肺,活者不孝,死了嗐鬧。他們的品質也擺在了大家面前,恨少有人理他們。他們的不孝給自己也惹上麻煩。他兒子定婚,人家都說他家人人品有問題。

這個例子告訴人們做人要善良,對老人要善養,老人在世時,多關照老人,管好老人的吃喝,有時間多陪陪老人,老人也可安度晚年,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去逝,若沒能力不擺灑席也無所謂。

還有個例子也給大家說說,有個家挺把老人一人放到家中不管不顧,平時自己忙很少回家看,也沒委託別人管,最後老人在家中死了,別人聞見臭氣了,通知了他,他才回家。

埋時叫的樂隊唱大戲,邦忙人請了幾百,大操大辦,古樂其鳴,大宴賓客,以顯示他的孝義。

其不知,背後誰不罵他,都說他是為了收禮金。對老人活著不管,死了還利用老人爭錢。他反而還自得其樂,不以為恥,反義為榮。這可能也就是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現在對老年人的善養問題已成為很嚴重的問題。怎樣使老年人安享晚年政府和社會都高度重視,國家也有相應的法律,照顧老年人的生話,更有相應的養老措施展示在人們面前。我們一定要厚養老人,有條件的也可以讓老人在養老社區養老,也可以走醫養相結合之路。總之一句厚養老人,各人根據各人實際情況而定。至於無何葬根據個人情況,不攀比。

老人在世時,把老人待好,即是一種美德,更是後輩的榜樣。


田野情


我看對老年人的薄養厚葬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有關部門應管管。我認為兒女在父母在世時應孝順他們,讓他們能開心幸福安度晚年,這樣是最實惠的,也能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兒女能孝順父母這樣也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榜樣,等你老了你們的孩子亦能尊敬孝順你們的。若兒女當父母在世時不瞻養不孝順,甚至還虐待老人,但到父母亡後卻大肆操辦喪事,這種作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是給別人看的,又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是來掩飾自己的不孝,是虛偽的表現。我認為厚養薄葬是很實在的也是很好的應大為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