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李小龍與黃錦銘


黃錦銘師傅訪談 ─ 譯自《全接觸空手道》2007年7月號

譯自《全接觸空手道》雜誌2007年3月號,P.66-67 翻譯:郭人仰(為道塾經譯者授權轉載)

記者:對武術感到興趣是何時開始的呢?

黃:在孩提時期,電視節目中常播放有關「功夫」這一類的節目,後來自然而然就對武術產生一些興趣,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想過要藉由學習武術而讓自己變強。

記者:那真正的開始接觸武術是從何時開始?

黃:從1967年2月與李小龍相遇時開始的。但在開始學習截拳道前,我是對拳擊比較有興趣。因為在看過中國武術的道館,再去參觀拳擊練習館後,那時候覺得拳擊較為接近實戰,在練習時也比較能夠貼近現實。所以大概一開始我就對拳擊抱有好感吧!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1967年,洛杉磯振藩國術館,李小龍與伊魯山度和學員們


記者:第一次去李小龍的國術館時,有什麼印象?

黃:在李小龍的國術館看到他所做的表演後,覺得他本人的動作並不是那種傳統及古典的流派風格。

李小龍的姿勢及演示動作與傳統的中國武術並不相似,他的動作較為特殊且具有獨創性。

當時的我心中有個聲音響起:“就是這個,我想學這個。”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黃錦銘師傅示範截拳道擸手鏟錘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李小龍和伊魯山度在國術館內我學員們示範講解拍手標指技術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李小龍指導黃錦銘等拍手直拳攻防


記者:在練習上有沒有什麼比較特殊的地方?

黃:在中國城的開放學校裡,有60%的技術,是以拍手為主軸的近身技術(Trapping),剩下40%是還未完成構思的截拳道拳法及踢法

在這之後,李小龍與我一對一個人課的上課內容,慢慢成為後來截拳道的基本。

就像在這次研討會中說的那樣,李小龍有關拳擊以及西洋劍的研究內容,當時並沒有在中國城國術館中教授過。所以那個時期在國術館學習的人,現在仍就以詠春拳為技術中心來思考,他們沒有被教授截拳道中關於拳擊與西洋劍的部份,但是那時的李小龍已經慢慢將詠春拳的技巧放下了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1966年,李小龍在家中進行靜力訓練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1973年,李小龍香港家中的負重訓練器材


記者:李小龍除了技巧之外,其紮實鍛練的肉體也令人稱道,他有什麼特別的重量訓練嗎?黃師傅當時也有一起練習嗎?

黃:全體性的肌肉鍛練都有,特別是為了武術發力方面所設計的訓練,我在當時不只是單純的做訓練,我也從解剖學上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肌肉特徵

首先是前手拳,從鍛練會使用到的前手拳肌肉開始,較為重視推肌的訓練。

記者:比如伏地挺身之類的訓練嗎?

黃:是啊!首先是伏地挺身。然後臥推槓鈴、腹部肌群、將固定之重量放置於頸部,以足腰動向上舉起等,練習胸、背、腰、腿等大肌群。

最主要的是「能夠作用的肌肉」,並非像健美先生般,只是為了外表好看而練,不能變成如機器人般僵化的動作。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1967年,李小龍在家中採用簡易樁靶進行標指訓練。圖右是處於分解狀態的木人樁


記者:李小龍有像在練習詠春拳那樣,藉著打擊木人樁來練習的訓練嗎?

黃:沒有。在1967年時,李小龍搬到洛杉磯,他的木人樁一直是零件分解的狀態。甚至到1969年都還沒把木人樁拼裝起來,在這之後就沒有看他使用過。

記者:李小龍有在訓練如中國武術的「套路」,空手道中所謂的「型」嗎?

黃:李小龍對中國武術的套路知道很多,如詠春拳、螳螂拳、太極拳等等。

記者:黃師傅有見過李小龍練習套路嗎?

黃:李小龍在60年代初期及移居洛杉磯之前,都存留著一些練習套路的影片,大家大概都知道。但遺憾的是,

我本身很少看到他練習套路,有的時候也只是練習兩三個動作而已

記者:李俊九有和黃師傅您見過面嗎?

黃:有見過兩三次面。李小龍常常被李俊九邀請到比賽會場上,有時我也會跟著去會場而見到李俊九。還有一次在1972年到香港拜訪李小龍時,正巧遇到李俊九,當時相談甚歡。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黃錦銘和李俊九在加州馬布裡海灘拍攝技術照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李小龍VS黃錦銘。為《黑帶》雜誌拍攝技術和封面照


記者:李小龍對其他運動或武術有表示過興趣或喜好嗎?

黃:李小龍對任何運動或武術都很感興趣,大部份都是通過書籍來了解。與他論交的武術家及運動家很多

書籍方面,有關拳擊的書就多達270本左右,還有60餘冊的西洋劍相關書籍,而其他武術書籍收藏上並不多。

記者:關於李小龍的目標,黃師傅您有直接向他本人詢問過嗎?

黃:沒有直接的詢問過。在武術方面,並不是很多人都能夠有如此榮幸,我很幸運能夠成為他的好友並且直接向他學習,成為少數能夠獲得當時李小龍武術經驗及武術研究心得的人。

我那時在李小龍的國術館中學習,也到他的家中接受李小龍個人指導,所以對於這兩方面的教學能夠充分了解。

記者:黃師傅你做為李小龍的後期弟子,隨著李小龍知名度逐漸上升,其態度有對您改變過嗎?

黃:態度一點都沒變,反而對我更信任更友好。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在李小龍家後院進行滑輪組控腿訓練的黃錦銘師傅

記者:李小龍在教學上有什麼特徵呢?

黃:基本上,技巧方面與其他指導者大致相同,但李小龍在思考上著墨更深

,他常以「如何去思考」、「抱著如何思考做出更好的訓練」來教導我,所以我在自我練習及教學時亦如此要求。

現今,很多人會去教導多樣的技巧,但是我更重視「為何如此做」、「要如何去做」

重要的是老師要在思考上去下功夫,常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方法,我常常通過教學生時,學生的反饋來教導自己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李小龍指導黃錦銘等研讀專業圖書,提升武術理論學養


記者:黃師傅您在李小龍逝世後,以什麼方式來繼續截拳道的修練呢?

黃:開始的兩三年內,是以李小龍生前的教授練習為主,然後開始研究李小龍遺留下的筆記,花了約15年時間將其生前的教學、思想逐一瞭解,再花費近15年時間系統性的整理並完成截拳道架構,之後才開始對外教學。

記者:在開始教學後,黃師傅您有在其中多些變化或添加技巧嗎?

黃:沒有,什麼也沒改變。我在指導學生時,只有基本的5、6種拳法,3、4種踢法而已,並沒有添加任何技巧。

記者:黃師傅您覺得自己在截拳道上有沒有哪些比較大的改變?

黃:比較大的改變在於「步法」上。步法變的更細微、靈活,自己對於步法的掌控也更得心應手。


為道塾·龍史傳真 | 黃錦銘師傅:李小龍特別強調在訓練中思考

黃錦銘武術專刊封面人物照

敬請關注為道塾頭條號,關注更多李小龍和截拳道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