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審美情趣不一定是壞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滿足了衣食住行的需要,不再整天為生活資料缺乏而發愁了,生活逐漸富裕起來。那麼,審美是不是也開始趨向多元了呢?當然不一定。

多元的審美情趣不一定是壞事

在一種意識形態主導下,強迫人們認為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當然有其歷史侷限性,甚至對於審美來說是有害的。人們連吃穿住行都解決不了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審美可言。只有人從為解決生活資料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才會生出許多審美情趣。當一個人飢腸轆轆的時候,他是不會注意路邊一朵開得很漂亮的鮮花的。人們生活豐富了,文化也開始多元起來。人們應該走出固有的思想侷限,看一看身邊多元的世界,看一看身邊多元的文化,看一看身邊各種美麗的東西。

審美不能強求一致,每個人因為生活經歷不同,生長生活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性格不同等原因,不可能存在著完全一致的審美觀。有喜歡貴妃的,就有喜歡李逵的;有喜歡蝴蝶的,就有喜歡馬蜂的;有喜歡西湖的,就有喜歡大海的;有喜歡平原的,就有喜歡高山的,不一而足。

多元的審美情趣不一定是壞事

多元文化當然是好的,對人來說有利於豐富視野,陶冶情操,感受世界的美好,提升文化素養,對於社會來說,有可能形成文化產業,提升就業率,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健康發展。但對於一些不健康的審美我們要避免,不應為了單純追求時尚而墮入偽文化甚至變態的泥塘。

多元的審美情趣不一定是壞事

多元文化催生審美情趣,多元審美情趣使人們走出封閉的心靈,看到更多個人的美好以及世界的美好,由此生出許多生存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