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你選擇接受嗎?還是直接走人?

本仙女胖胖滴


降薪,是降20%,降60%,還是降100%呢?

疫情影響下,很多公司由於生意癱瘓,造成資金緊張難以運轉。

選擇降薪的目的在於:節約用人成本,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

對於企業宣佈降薪,是否該立刻走人?建議大家好好思考以下問題,再做考量。

1、降薪,是長期降薪嗎?如果不是,離職就能解決問題嗎?

這一次的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環境的困難和壓力。

說白了,企業降薪是為了管控公司運營成本,為後續發展節省空間。

降薪選擇離職,你要觀察企業降薪是否一直存在。

  • 如果說企業降薪是長此以往都降薪,而降薪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與你的工作價值不對等,再三考慮後你選擇離職,這或許情有可原。
  • 如果只是這一個月降薪,從長遠發展考慮,離職是否能改變現狀?是否其他公司不會降薪?

2、降薪,與你的職業發展是否衝突?是否意味著你將失去升職加薪的機遇?

作為企業員工,千萬不要單純的看表面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最重要。

你要思考下:

企業選擇降薪的原因是因為疫情影響入不敷出,運營成本增加還是因為你的個人能力問題降薪。

  • 如果是疫情影響降薪,說明全體員工都要付出代價,並不單單是你一個人。這種情況,建議不要輕易離職。因為其他公司,可能也是一樣的情況。
  • 如果是個人能力被降薪,那對於你今後職業生涯發展肯定會有影響。這種情況,建議你離開。因為降薪,代表著企業對你能力的不認可。

3、離職是否能改變降薪現狀?

如果對於企業降薪行為,你非常不認可、不贊同。

這時候你要思考下:離職是不是就能改變降薪現狀?離職是不是就一定能保持現有薪資的穩定?

如果這些問題,你自己都是未知數,建議慎重理智的選擇。

離職原因千萬種,但意氣用事的離職卻是不可取的。

就算要離職,也要做到騎驢找馬,不要裸辭。因為裸辭的代價,普通人真的耗不起。

我是 ,職場諮詢規劃師,互聯網公司運營經理,知乎專欄作者。更多職場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與你一起優雅混職場。


壹哥職場說


大家好,我是老張,針對這個話題,我有些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我所在的企業宣佈降薪,我要先弄明白以下幾個方面:

1、這次降薪是一部分降薪還是全員降薪?

2、降薪是否為了是幫助公司分擔這次災難,對公司做出的“個人奉獻”,如果是,那麼以後賺錢了或者發展好了,是否會有相應的獎勵機制?

3、這次降薪週期多久,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4、降薪比例多少,是否會影響到我的生活?是否在我接受的範圍內?

然後我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問自己以下幾點?

1、自己如果這時候跳槽,是否有把握髮展的更好?

2、自己來公司幾年了,是否還有成長空間和發展空間?

3、自己對於這家企業是否還有感恩的情懷,自己這時候離職是否會內疚,影響道心?

如果你核算下來,要走,我建議你:

1、對公司,表示全力支持,拿出和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的態度,繼續好好工作;

2、開始私下投遞簡歷,預約面試,尋找好的機會;

3、投遞簡歷一定要屏蔽老東家;

如果你核算下來,覺得還可以接受,不想走,我建議你:

1、既然想好了,就不要有心理不平衡了,對公司表示全力支持,拿出和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的態度,繼續好好工作;

2、思考提升公司業績,提升人員效率的方法、點子,帶動大家讓公司儘快進度困難期。

說在最後的話:

經歷這次疫情,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公司宣佈降薪也實屬無奈之舉,所以,不管離職不離職,都不要埋怨什麼,好聚好散,道路阻且長,幸來日放長,讓我們做好自己吧!

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職場發展的文章,關注我吧~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長~


老張聊職場


任性一定要有強悍的實力做為後盾,說走就走的都不是一般人。在這場疫情之後,很多企業估計都會選擇降薪作為減耗的手段,每個人面對降薪的態度一定也不同。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條件來選擇應對方法,理智才是職場人應有的態度。

不難想像,這次全國性的防疫工作結束之後,已經有不少企業倒下了。那些生存下來的公司為了持續經營下去,有一些一定會選擇開源節流,而減薪必然成為不可避免的手段之一。

作為職場人員,聽到降薪肯定第一反應就是吐槽,然後要麼鬱悶後接受事實,要麼選擇打包走人。對於降薪,我覺得首先要理智對待,接受也是想通後的接受,走人必須是理智下的選擇。

要從更遠的眼光看降薪。

我個人也曾遇到過降薪,是在08年金融危機時。公司宣佈全體下浮薪資百分之十時,大家內心開始都不爽,但基本上都默默接受了。因為公司遇到暫時的難關,只要挺過去不倒閉,以後再次騰起,大家的收入肯定也會更次漲到更高。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選擇是對的,沒多久金融危機過去,工資不但恢復原來水準,還每年漲一次薪。

在困難面前,如果能選擇與公司同舟共濟,這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雖然暫時降薪,但要明白企業可以得到長期生存,以後自己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穫。

不要衝動地選擇走人。

沒有人願意收入走下坡路,但遇到降薪不經大腦就選擇離職是種魯莽。尤其是在整體大環境不好的狀態之下,衝動性辭職是給自己的生活挖坑。

降薪固然不爽,但我們首先要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既然是因為整體形勢而降薪,那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日子一定也不會好過。我們聽到降薪就走人,到了外面會發現求職的機會並不多,而且也很難找到工資滿意的工作。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離職只會讓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混亂。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各種帳單隻會讓你後悔自己的任性。

走人一定是理智下的選擇。

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我很佩服那些自信勇毅的職場人士,他們敢任性地跳槽。他們的離職往往都是自己清晰規劃之下的選擇,所以每次都能從容淡定地讓自己更上臺階。同樣,面對降薪,敢立馬走人必須是經過分析規劃的選擇才算理智。

如果自己的技術能力確實在行業或職業範圍中有很強的競爭力,降薪則是對自己職場發展的阻礙。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離開公司別謀高就。這個時候,我們也沒必要有心理負擔,離開公司是個人的職場選擇。

總之,如果是那些家中有礦,或者實力過人的朋友,公司降薪當然無需忍受,可以選擇立即走人。而對於有生活壓力,並且技能不夠出眾的大多數人來說,要麼接受現實,要麼騎驢找馬吧。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前段時間有新聞宣佈,新潮傳媒在復工當天,CEO在會議上宣佈,公司裁員500人,高管降薪20%。

疫情期間,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降薪、裁員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個時候,不管你是否願意,都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一、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不樂觀

最近有不少網友表示,年前辭了職,準備過完年再找工作,誰知道突然爆發了冠狀肺炎。手頭上經濟也不寬裕,一下子很焦慮,網上到處投簡歷,但總是石沉大海。

在大環境就業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拒絕企業降薪,選擇走人,吃虧的還是自己。

留在這裡,工資雖然少了,但最起碼還有口飯吃。一旦辭職不幹,找不來工作,那面臨的生活壓力會更大。

企業宣佈降薪,有不得已的苦衷。作為個人,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還是堅持幹下去比較好。疫情總會過去,企業面臨的困境總會過去。

二、“患難“見真情,與企業共存亡,老闆會記在心裡

前段時間,河南某地企業,有員工集體簽名,願意疫情期間,不要工資。

老闆非常感動,和員工開視頻會議,當場撕掉請示書,並表示:我就是把廠賣了,也堅決不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

這樣的員工讓人敬佩,這樣的老闆讓人感動。

在特殊時期,你響應企業號召,接受降薪,雖然一時少了工資,但老闆也會接著,當初和企業一起,共渡難關的員工。

等到疫情結束,企業恢復經營,老闆自然會優先考慮這些員工升職加薪。

切不可因為降薪,一時衝動,直接走人。

綜上,選擇留下來,既有當前工作不好找的考慮,也有對未來發展的考慮,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


阿伽陀藥


很不幸,我們公司就選擇了降薪!

我們的大的方向是

1、市場人員降薪4成,後勤和技術人員降薪5成,但絕不辭退員工,雖然固定工資有違政策和人性,所以,我們做了補充方案,那就是公司迅速敲定疫情階段可以做的業務,並已經基本確定,並形成獎金方案。

2、宣佈全員遠程辦公,同時工作時間調整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另外各部門安排1人在公司值班,確保有事情能有人;

總的目標是養活自己,待疫情一過,迅速發力市場。

公司降薪也是無奈之舉

降薪,絕對是不得已的舉措,吃老本活不了幾個月;

我們知道,無論降薪是否順利,對公司和員工雙方都是不利的;就像身上有了傷口,傷口好了,也有傷疤;

降薪,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非常受打擊的,最終影響的是公司的短期的業務開展和公司長期的品牌形象;對員工的生活影響是最直接的。

但是如果不降薪,可以預見,公司近兩個月就只能吃老本,這個是公司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希望員工能力理解公司的想法,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公司的主管人員,沒有表示異議,全票支持

各部門主管,作為參與本次舉措的決策人,在接受到此命令,無論心理想的是什麼,都無條件執行,因為我們不僅僅是要出方案,還要去執行方案。

我本人作為管理人員,我很清晰的知道公司的狀況是什麼,也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將會面臨什麼,家人因為疫情降薪不得不降低生活開支的畫面很自然地不斷地出現在眼前,想著因為疫情自己的待遇不能夠滿足家人的開銷,心情無比激動;

可是,工作仍舊得繼續,做方案,與各級主管溝通,與員工溝通公司的情況,並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

因為公司的態度一直是非常透明公開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聽取了員工的建議,總體效果還是可以的。

公司的員工,剛開始是無法接受的,溝通後表示理解

對於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第一時間就表示理解的,更不要說同意,這個是人之常情;

當主管人員先口頭通知員工的時候,員工就在工作群發起了“抗議”,希望不要降薪;隨後是希望降薪幅度小些,然後是部門主管甚至提出了對自己部門減員,保留在職員工的薪資不變或者小幅度調薪,等等等;

緊接著,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與員工進行了集中和一對一的溝通,這個溝通並不是強迫員工必須理解和支持,而是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友好的溝通,讓員工更加了解了公司的情況,也提出來很多自己的意見。

最後,全員通過

通過溝通,公司決策層採取了一部分員工的建議,比如,公司疫情期間推行的項目的進項全部採取獎金制,盈利部分公司不留取一分錢,全部給到參與項目的員工。

就這樣,公司最終也達成了降薪的目的,員工也在疫情階段保證不失業,並且有收入保證,同時,公司也能在這個階段保存了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疫情過後第一時間搏擊市場。

【總結】

人的一輩子,哪能不經歷什麼風險,企業也是一樣的。疫情給了我們很大的打擊,但是也讓我們更團結。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這個社會將會更美好!


稚始梔終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分享職場小技巧以及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

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你選擇接受不接受

【月微】認為,大部分人是不能夠接受的,因為公司這樣做很傷人心。但是從現實上看,這又是萬不得已的做法。

站在公司角度看,雖然是降薪,但並沒有說要倒閉和辭退任何人,在這個可以稱為災難的春節中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了。因為企業要生存,沒有盈利,如何生存。企業老闆是賺得最多,但疫情來臨,也是虧得最多,3個月過後瀕臨倒閉破產,這對普通打工的職場人來說也是無法體會得到的。

站在個人角度看,我是不太能夠接受的,但如果在此基礎上,疫情過後能夠加以補償,其實也能夠降低要求。可以採取與老闆協商,提升公司運作水平,將這次疫情的損失降低,然後公司運轉正常以後再協商溝通個人薪水的話,效果會更好。其一,讓老闆看到了你對公司的忠誠度,印象加分;其二,與公司共進退後,不管如何也是個人職業生涯的一次寶貴的工作經歷。您認為呢?


【喜歡的,關注我@月微說,8年職場工作心得,樂於與您分享。】

作者:廣州本土80後,教育培訓公司高管、知乎專欄作家、頭條職場領域創作家、公眾號【月微說】博主,在職研究生


月微說


這要從很多方面考慮的。

<strong>

是針對你個人降薪,還是全體降薪?

  1. 如果針對你個人降薪,建議馬上辭職。
  2. 如果是全體降薪,這樣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同意,不能單方面降薪,否則可以去勞動部門投訴,百分百勝訴,通過勞動調解,可以辭職並拿到一大筆補償金。

企業是否能挺過去,並發展的更好?

相信企業家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很困難的,不得已而為之。那麼你要考慮,這家企業在當地的地位,以及這個行業的前景。

  1. 這時候企業越大,資金壓力越大,但是如果挺過這一關,必然會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
  2. 這個行業會不會因為這次疫情迅速發展起來,比如本地化的食品訂購配送平臺,在疫情中,很多人都放棄了去市場採購,轉而通過網上訂購。通過將近一個月的適應,相信在疫情過後,會有很多人選擇這種採購方式。

降薪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1. 降薪如果是一兩個月,那麼可以考慮接受,這種情況,可以和企業談,在年終補上這部分錢。
  2. 如果是長期的,建議馬上辭職。

企業老闆或者大股東,平時對員工怎麼樣?

  1. 如果老闆平時很關愛員工,對員工的福利都很好,這個時候,有些削減,是可以接受的。這時候員工適當的回報,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是降一點點。
  2. 如果老闆平時就剋扣員工福利,那麼建議馬上辭職。

如果辭職,在這種大環境下,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嗎?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當然可以辭職了。如果你有一堆貸款和卡賬,個人的職場口碑還沒建立。我建議你忍忍,先找工作,在辭職。

最後要補充一點,單方降低工資實際上也是扣剋工資的行為,剋扣是指用人單位對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和責任,保質保量完成生產工作任務的勞動者,不支付或未足額支付其工資。原勞動部《對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進一步規定,剋扣係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同時如果造成勞動者工資損失的,還應當支付剋扣工資數目的25%的經濟補償金。

所以降薪不是企業可以單方面決定的,另外辭職有風險,一定要謹慎!


我是汪Sir,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和每一位職場人。


汪Sir聊HR


不想接受,但也不會直接走人

首先,看一下企業降薪的具體規則

如果,是短期降薪,後期補發,這種情況無可厚非,大環境如此,這個作為員工,該有的體諒還是要有的;如果是長期降薪,那就要看下降薪的幅度,如果幅度不大,可以短期接受的話,那就先勉強上班,後期再圖他路吧,畢竟這個時候很多企業都在裁員,也不好找工作;如果降薪幅度太大,難以接受,那就走正常流程,遵循自己的內心想法吧。

第二,看一下自己對公司的滿意度

如果,公司一直以來對員工都不錯,福利待遇也挺好,企業遇到難題,降薪無可厚非的話,自己也心存感恩,那就堅持下去吧,相信公司這個困難的時候,也是檢驗員工的時候,渡過難關後,公司也會知道誰可堪大用。

第三,看一下自己的存款、

如果自己的存款還充裕,自己也不想找工作,那就堅持一段時間,看看公司發展情況;如果存款不多,不足以支撐一段時間的日常開銷,降薪幅度又大,那就果斷選擇離職吧。不過離職也不要立馬走,最好還是先找好下家,不然大環境不好,如果工作不好找,那自己可能就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空檔期了。畢竟這個寒假大家都休了這麼久,都還想著抓緊上班賺錢呢。

第四,看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沒有能力短期找到合適的下家

如果短期能找到合適的下家,薪資待遇比現在的要好,那就果斷離職吧,畢竟咱有的是能力,憑實力吃飯,實力不允許咱將就。如果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自己難以預測,感覺還是先觀望一下吧,順便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有合適的拿到offer後再提離職吧。


一點兒創業的事兒


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該怎麼辦?就於現在特殊時期,這種情況應該不在少數,我們應該怎麼辦比較好。

如果企業宣佈降薪怎麼辦

今年這場疫情嚴重,因為感染性強,國家號召儘量留在家中,不要出門。所以這個假期到處都異常的冷清。沒有人也不會有生意。

很多企業老闆都苦不堪言,旅遊、餐飲、零售、娛樂業都深受影響。過年已經虧損不少,現在雖然已經開始慢慢復工。但是這些行業依然不能營業。

企業每天都面臨不少的虧損。房租、水電、人工等讓這些,老闆也是隻能想辦法如果節省成本費用。那麼裁員和降低工資就出現了。

娛樂行業裡做得名氣不小的K歌王,復工第一天就裁員了幾百員工,西貝的幾千員工現在不少都在送外賣,海底撈每天虧歲幾千萬。

降薪對於打工者來說,無疑是很壞的消息。但是,特殊時期,我們還是要理性對待。

1、首先,你要對自己的工作有個正確的認識。這份工作你做了多長時間,你覺得是否有發展?福利待遇如何?與同事相處怎樣?

2、如果你的工作本來就不怎麼樣,你已經有過辭職的想法,公司也不值得你留戀。今天不過是雪上加霜的話,可惜考慮辭職。

3、如果平時公司各方面都不錯,自己也感覺很好,公司現在也需要你。最重要的是公司現在是短期困難,並不是沒有發展。那麼,你可以留下來和公司一起共渡難關。

有的企業也會對降薪有一定的說法,比如幅度、時間等等,讓員工放心,一起渡過困難時期。

個人觀點

現在是特殊時期,你可以根據公司和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疫情終會過去,我們的工作也會恢復正常。


敏學pai


事實上,企業是不可以單方面宣佈降薪的,這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企業在沒有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降薪,勞動者可以向企業所在地的勞動糾紛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認定用人單位單方面的變更無效。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所以,即使是因為疫情原因,復工後企業要求員工降薪,員工也是可以不接受的。

在現實中,情況可能分成兩種。

一種是員工本身是管理層,對企業有強烈的感情,但是企業確實因為疫情收到重創,員工願意用降薪的方式來幫企業渡過難關。

比如說前幾天新潮傳媒在復工之後進行裁員,裁掉500名員工,高管集體降薪20%。這裡面的高管能說百分之百都是自願降薪嗎?很難說吧。

只不過是在企業裡有了一定地位,通常是地位越高,與企業的命運捆綁得就越近,越不願意為了10%-20%的降薪就離開公司,或者向仲裁委提出仲裁吧。

現實有現實的難處,標準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用於這些高管。如果他們還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受到更大影響的話。

所以不管是心甘情願也好,還是“被動”地心甘情願也好,有一部分人為了穩定,為了更好地發展,忍一時之痛,不過是為了爭取將來更大的回報罷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願意接受降薪的,他們除了“走人”這個方式之外,還可以選擇倔強地留下。

如果企業宣佈降薪,自己接受不了,那怎麼走?自己提出辭職嗎?那也太便宜企業了。要是大家都這麼做的話,企業豈不是不用裁員給補償金了,乾脆先跟員工提出降薪好了,不能接受的就自己離職,補償金都省了。

事實上,如果員工不接受降薪,是可以向勞動糾紛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的,這種仲裁,只要你能拿得出有效證據,比如說工資條,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在公司要求降薪的說明上簽字——簽字同意的話,基本就代表企業與你協商一致了——基本上你是可以勝訴的,企業的降薪就會被視為無效。

無論是哪種選擇,都需要自己深思熟慮。

如果企業值得你同意降薪去守護,如果一時經濟形勢不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那不如先稍稍委屈自己一段時間。如果你認為企業這樣做太不近人情,自己沒辦法接受,那也可以直接對企業表達你不接受降薪的做法,要求企業保持原來的薪酬,否則就會向仲裁委提出仲裁。

關注@職場綠皮書,職場軍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