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幹部帶頭、黨員衝鋒、網格聯動、群眾參戰,一場群防群控、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在奈曼大地不斷上演。那些火堆“旁”的故事仍在繼續……今天講述《防控戰場上的親情“連連看”》。


評論員文章


近日,奈曼旗融媒體中心總編輯侯顯峰的一篇通訊《火堆旁的故事》火了,這是一篇泥土裡長出來的暖心文章,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冒熱氣。

“村民代表聯繫戶,全體村民聯防”“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是為我們自己站崗”“幹部工作到位群眾認識就到位”…

這些自古以來就有,原來也都曾經無數次寫到了紙上的道理,這回大敵當前,從老百姓的口裡說出來,顯得尤為可貴。

也正是“疫情”大敵當前,從心底喚起了幹部、群眾那遺失已久的集體主義責任感——守望相助、抱團聚暖、保衛家園!

“打一場人民戰爭”“守望相助”“發揚蒙古馬精神”…黨中央習總書記的要求和囑託迴響在我們的耳畔。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抗疫”最終贏得勝利的根本所在和最大法寶。

“抗疫”的勝利是一定的,“抗疫”之後,還有更加艱鉅的任務等著我們。村口那堆火給了我們明確的昭示和啟迪:

幹部帶頭、黨員衝鋒、網格聯動、群眾參戰,這些在“抗疫”中形成活生生的實踐,在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移風易俗等更大的“戰役”當中仍然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而得心應手的至勝的法寶。

已經十五天了,村口那堆火還在燃燒,那些越來越多的“李銀山”們還在添柴,那堆火旁邊的故事還在不斷的在奈曼大地上演…

(耐軒平)

卡口邊一位醫生的承諾

“我去給老人看病,送醫院!”一句承諾,關乎性命,關乎人理。一位農村老太太病了,他連夜去老人家中給老人看病,並聯系救護車並囑咐少收車費,還主動掏出2000元用於老人治病。

看到這裡,你一定認為,這個人和老太太非親即故,關係不一般,其實他和老太太素昧平生。他就是土城子鄉衛生院院長林建飛。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土城子鄉奈曼杖子村位於奈曼旗與遼寧省交界處,是奈曼旗的南大門之一,為了阻斷疫情的傳播,奈曼旗設立了奈曼杖子村新冠肺炎檢查站,由3名醫務人員、3名民警和3名鄉政府工作人員組成並協調配合,嚴格把控路口。林建飛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的主要職責是為過往行人測量體溫。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這個幹部相當厲害了,忠於職守,起的作用非常大。”這是土城子鄉黨委宣傳委員王志新見到我們說的第一句話。

文中開頭的故事還得從2月5日晚間說起。那天晚上10點多,駐守在檢查站的林建飛和民警在出入口攔下了一輛來自瀋陽的轎車,車內4名乘客,都是土城子鄉的百姓,在接到老家老母親生病的消息後,特意趕回來探望。“當時正處於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我們是不可能讓任何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的。”林建飛說。但是4個人看母心切,擔心老母親的病情,與值守人員發生爭吵。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你們不就是想給母親看病嗎?你們去了也是看著,況且你母親身邊還有你哥哥在。這樣,我是醫院大夫,我去給你們母親看病,怎麼樣?”經過林建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我們會處理好這件事,但是你們必須返回,不允許進入奈曼旗境內。”最後,林建飛承諾親自去為老人看病,並答應代他們將其母親送到旗醫院救治。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林建飛與值守工作人員立即到老人家裡,經過問詢檢查,這位75歲的老人是因多年糖尿病而引發的酮症酸中毒,林建飛與老人的大兒子溝通後,決定將其母親送去旗醫院,林建飛主動聯繫了救護車,“我看他們日子過得也一般,就協商讓救護車少收了500元的車費。”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我們正聊著,帳篷簾一掀,和林建飛同是值守工作人員的王和利進來了。大著嗓門喊:“我和你們說件事,這事兒他不說!我跟你們講,”林建飛頓時靦腆起來,一邊辨解:“說這幹啥,說這幹啥,他們家庭條件也不好。”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說句實在的,我這心也懸著,萬一老人有點意外,我們也不好解釋。”此後,他一直關注著這位老人的病情,直到老人的病已無大礙,他這才放心。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群眾的工作最難做!”林建飛介紹道,最開始設置卡點,老百姓們都不重視,每天都有人出去。為此,林建飛和值守的同事們沒少費了口舌:他和醫院同事李永東與各村村醫建了微信群,開視頻會議,將關於疫情的資料在群裡進行宣傳;同時,要求12個村的村醫在自己村建立微信群裡並每天發些防疫小知識。通過這樣的宣傳,村民們漸漸重視起來,村裡走動的人也少了許多。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土城子鄉7個村中共有12名湖北返鄉人員,其中有9名武漢返鄉人員。林建飛與衛生院的同事們承擔起了為他們進行體溫監測的工作。“這12名返鄉人員,每天每家我都要去兩次,上門測量體溫,查看身體狀況。”林建飛說,一開始村民不理解,不讓進屋:“你們上屋幹啥,誰讓你們上屋的?”林建飛和同事就得趕緊出去,只能在外面測量體溫和登記。“我們什麼情況都遇到過。”林建飛笑著說到,“起初返鄉人員不配合,不願意讓醫務人員每天去測量體溫,現在好了,在瞭解疫情防控形勢後都很配合。”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七家子村有一位武漢返鄉人員,在民警第一次打電話瞭解情況時,情緒很激動,不配合調查,直接掛斷了電話。“我們這長時間沒事,你們到處亂跑,誰知道你們有沒有被感染。”民警左麗平說起了他和林建飛入戶時一位返鄉人員對他們工作的排斥。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林建飛等工作人員脫掉隔離服裝,帶著口罩,穿上白大褂,勇敢地敲開一戶戶大門。通過勸導、發宣傳知識等方式,改變他們的想法,讓村民從內心理解疫情防控舉措,積極主動的配合群防群控,並且免費給他們發送口罩和消毒液,安排村醫代買生活用品。同時,在他們返鄉後建立了一個武漢返鄉人員微信群,方便及時掌握村民的身體健康情況。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疫情緊急,有命令就得上,就得服從。”林建飛說。從正月初二開始,林建飛便值守在卡點,對出入境的車輛人員檢測體溫、登記,並進行勸返。作為衛生院院長,林建飛每天會先到土城子鄉衛生院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再返回檢查站工作,雖說是制度規定3名醫務人員輪守,24小時值守實行三班倒,但是林建飛還是不放心,基本天天都在,就連晚上也堅守在卡口,他已經十多天沒有回過家了。“大疫當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服從’兩個字,堅決執行防控政策。”林建飛說。


【續三】火堆旁的故事


“隨著全國疫情的發展,群眾都認識到了防控的重要性,現在,卡口基本沒有人再來‘闖關’了。奈曼杖子是奈曼與遼寧的交界處,把好這個‘關口’,是成功阻斷外來傳染源的重要通道。”林建飛和值守在這個卡口的人深知責任的重大。



那堆火燃燒了十五天

【續】火堆旁的故事

【續一】火堆旁的故事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