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近日與同行的一位老友手機聊天。

  聊及當下的抗疫報道時,老友感慨地說:“最近關在家裡每天翻報紙、看電視,覺得這次抗疫報道搞得確實不錯。不瞞你說,有些報道我看後都淚目了吶!”


  老友是位老記者、資深報人。曾參加過唐山地震、98抗洪、抗擊非典等報道,因而對這次抗擊新冠肺炎報道格外關心。


  老友所言,我深以為然。


  也許是出於新聞職業的習慣與敏感,我們說起一些感人至深、讓人淚目的報道,竟然都差不多。


  從男剃光頭女剪短髮到穿上成人尿不溼連續作戰;


  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快速建成到“7座方艙醫院”投入使用;


  從“四大醫療天團”匯聚武漢到萬多名“白衣戰士”艱辛奮鬥;


  ……


  這些令人感動的舉動,記者們都快速地以圖文報道形式做出了報道。


  同時,他們還深入到“離病毒最近的人”中間去採訪,挖掘動人的故事,記錄下那一個個令人淚目的瞬間。


  下面列舉一二,與大家分享。

例1:


夫妻間的“6個字電話”


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 王偉仙


  王偉仙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疫情暴發伊始,她便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每天早出晚歸。有一天,因為處理病房事務,她一直忙到深夜兩點才發現丈夫的未接來電。第二天一早,丈夫電話又打來時,她依然戰鬥在一線,只說了“人還在,你放心”,便匆匆掛斷了電話。


(摘自2月8日人民日報報道)


◆點評:“人還在,你放心”,夫妻間的話語,好讓人感動!


例2:


在樓道吃飯的老中醫


  1月31日晚,一張兩鬢斑白的醫生坐在樓道吃飯的照片出現在朋友圈,令不少網友心疼不已。


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兩鬢斑白的朱少華醫生坐在樓道吃飯不進家門


  這位醫生名叫朱少華,是江夏區中醫醫院內科主任。疫情發生後,每天“白+黑”連軸轉,經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沒有回家吃過一頓飯。31日,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燒了一桌飯菜,煲了湯,再三叮囑他一定要回家吃頓飯。為了安撫家人,朱少華答應了。為避免交叉感染,朱少華到家後,堅持不肯進門,他讓家人拿來一高一矮兩把凳子,就坐在樓道里吃起飯來。吃完飯,朱少華沒有停留片刻,馬上離開了家。(摘自2月9日人民日報報道)


◆點評:兩鬢斑白的老中醫,一個人在樓道吃飯,讓人淚目啊!


例3:


結婚才20多天就上一線了


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臨行前的黃豔清與前來送別的丈夫鄒放緊緊擁抱在一起。


  黃豔清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血液淨化中心主管護師,結婚才20多天。在丈夫支持下,她瞞著公公婆婆,說自己科室緊急加班,收拾行李就出徵武漢。目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支援,護理著30多名確診患者,其中絕大多數病情較重。


  黃豔清每天在重症監護室裡事無鉅細地照顧患者:為患者翻身,戴著3層手套給患者打針採血,為病房打掃消毒……黃豔清與很多來支援的護士姐妹一樣,在家裡有親人的寵愛照顧,但在武漢,她變成了英勇的戰士。


  “把整套防護裝備穿戴好那一刻,感覺喘不過氣,需要使勁呼吸。”不久前,黃豔清收到了一批黃色防護服。她穿上後去病房,堅持了20分鐘,實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調整了10分鐘,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堅持到下班。


(摘自2月9日人民日報報道)


◆點評:從被親人寵愛照顧的新媳婦,成了英勇的戰士。多不容易啊!


例4:


如果沒有疫情,媽媽也捨不得離開你


新聞宣傳:報道為何讓人淚目?

黔南州人民醫院的李茗走進核酸檢測實驗室


  黔南州人民醫院的李茗,走進了核酸檢測實驗室。穿好防護服的她,拿出手機向家人發了一條“不能回家吃飯”的短信,便轉身開始了工作。


  她是3歲孩子的媽媽。因為孩子從未離開過她,加班的這段時間裡,孩子總是哭鬧著找媽媽。所以無論再晚她都要回去,哪怕只是遠遠地看一眼孩子,她也能安心些。


  怕把病毒帶回家,從實驗室出來後,她要花很長時間做消毒;到家後把隨身的衣服脫在門外才進去。


  有時回家孩子還沒睡,遠遠地就張開雙手奔跑過來,但每次李茗都遠遠的拒絕,不讓孩子親近自己,更不敢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


  她多想親親孩子可愛的臉蛋,抱著孩子入睡,可是她不能。每次看著孩子委屈的眼神,她心中都充滿了愧疚。


(摘自2月10日《黔南州人民醫院訂閱號》)


  在這次抗疫報道中,像上面這些報道確實不少。還有一些比這更典型的。這些報道讓人感動,讓人淚目,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這些報道為何會讓人淚目呢?


  主要是兩點


  一、勇於直面採訪“離病毒最近的人”。


  在一線採訪是帶有危險的,但記者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前去採訪,充分體現了新聞人的擔當與情懷。


  二、寫稿實現新突破。


  寫抗洪抗震救災類的報道,往往容易陷入“寫高大全”的毛病。而這次參與報道的記者一改舊風,放開筆墨寫真人實情。


  他們寫醫務人員的義不容辭,也寫他們的擔心與不安;


  寫他們忙碌的工作,也寫他們的苦楚與期待;


  寫他們面對病毒的無畏,也寫他們連續作戰後的疲憊與柔弱;


  ……


  這矛盾嗎?


  一點也不!


  合盤托出寫出這些,這才是真實!


  而只有真實的作品,才是最感人、最讓人淚目。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