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繼四川雅安給湖北送兒菜後,四川什邡的村民又往湖北發去了折耳根。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四川什邡村民為武漢捐贈了60噸蔬菜,有花菜、萵筍、蘿蔔等,他們用電三輪、拖板車一車一車地將蔬菜送到集中點。這其中就有3噸是折耳根。目前,這些蔬菜已發往武漢。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這前有兒菜,後有折耳根,

似乎成了一場川菜普及課!


折耳根,藥名魚腥草,也稱蕺菜,“豬鼻拱”說的也是它。因它的新鮮淨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故以氣味而得名。折耳根是西南地區家家戶戶都受歡迎的野菜,宜涼拌吃口感最佳,除了吃,它的藥效功能也是大大的強!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四川人都知道它是打毒的,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健胃消食...作為植物抗生素,堪稱神奇消炎藥。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折耳根在全國的知名度要比兒菜高很多,因為它

曾數度登上網評“十大最難吃的菜”榜首,引發南北方口水大戰,喜歡的人視為珍寶的美味,吃不來的人聞之選擇狗帶。它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也讓吃得來折耳根的人和吃不來折耳根的人,成為了世界上最難互相理解對方的人


對於折耳根擁護者來說,折耳根是霸道的美味,“絕不浪費一丁點兒”是他們做人的原則,比如狼牙土豆、包漿豆腐、烤魚裡的折耳根就是點睛之筆、精髓所在就是,一定會挑來吃完;而對於不愛吃的人來說,這裡面的小顆顆就是散落的炸彈,認為折耳根的味道是“世界上所有黑暗物質濃縮成的瘴氣”,極具毀滅性。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這也衍生出了一個折耳根社交守則:吃不來的不要在吃得來的面前,侮辱、詆譭折耳根,吃得來的也不要鼓搗喊吃不來的嘗味道,各退一步,peace & love。


西南地區的人大多愛吃折耳根,視為大自然美好的饋贈,而這一次,四川人算是又把自己最好的菜捐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折耳根在四川產量也不是很大,很難挖,挖出來了還要洗乾淨。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什邡村民挖了三噸,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網上不少帶節奏的鍵盤俠有點傷四川人的心,口出惡語一副“被害”的樣子。不過大部分網友還是十分友好。其實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口味,具體到個人身上也會有不同的喜好。就像折耳根這樣的“重口味”,不吃的話沒關係,一起送去的還有57噸蔬菜呢。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另外據網友糾正,湖北人是要吃折耳根的,本身也是折耳根產區,尤其是宜昌!那就真是太好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折耳根拌著吃、炒著吃,

怎麼都好吃!


@Nanda_露:涼拌!涼拌!涼拌!涼拌!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諜蝶以碟以碟蝶:最簡單的就是涼拌啊,最好吃的方式我覺得還是配上狼牙土豆和鍋巴洋芋,或者在家自己就炸土豆配上折耳根、蒜泥、蔥蔥、老乾媽、孜然粉、生抽那些,吃不慣辣就加上醋和糖,拌在一起那個折耳根狼牙土豆真的好吃。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暮色秋葉落:炒臘肉,涼拌三絲,燒花菜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小金-寶寶:涼拌,炒臘肉,涮火鍋,做調料都很好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有更多的做法大家可以評論區走起哦!


在給湖北人送菜這件事上,

四川各地就是“衝”!


在給湖北人送菜這件事上,不管是四川的農業大縣,還是民間組織,就一個字:衝!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四川人運去了數百噸的大蔥、芹菜、萵筍、花菜、蘿蔔、大白菜、青椒、冬瓜、青菜、青筍等,帶去了特色蔬果血橙、兒菜、折耳根


我真的還蠻好奇,下一次還會有什麼蔬果送去湖北,畢竟四川的蔬菜種類多到有些都打不出名字。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湖北人請準備好,來自四川的3噸折耳根在路上了


就像刷爆了朋友圈的《除了大熊貓,四川的瓜娃子們把整個省都給武漢搬去了!》一文中說的那樣,不到一個月,幾乎要把整個四川省都給武漢搬去了。


善良的人們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把自己喜歡菜分享給其他地方的兄弟姐妹們。湖北人雄起,四川人給你們紮起!


圖片源自網絡,如侵刪

資料 | 梨視頻、百度百科、一直很正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