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為何把英語看得如此重要?

彷彿99


1.中國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崇洋媚外。

大學畢業需要英語四級,幼兒園小朋友都在學習英語。只要是能說英語的都覺得哇,這人厲害哦。

2.生活需要

不得不說英語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幫助。現在越來越國際化,外資企業也越來越多,要是進外資企業,英語必須隨口就能說,現在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廣大群眾也慢慢負擔得起出國遊,在國外光靠翻譯軟件也是不夠的。

要說為什麼英語如此重要,只能說近現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所致,落後就要捱打,西方文明的侵蝕,也不知道有多少民族自己的語言被遺忘,就像我國香港地區,言語中夾雜了英語單詞,要多彆扭有多彆扭,甚至某些華人明星參加節目,以說華語為恥,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他們也僅僅是穿著黃種人外衣的白人。
英語的重要性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改革開放的必然,
就像原先學習俄語一樣,現在學習英語也是對外交流的一種共同的語言,不瞭解、不精神我們便會吃虧,聽不懂、講不出便相當於一個能開口的“聾啞人”。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英語只是一門輔助性學科,而真正想要掌握一門語言,單單隻靠生拉硬拽,死記硬背的暴力學習是絕對不行的,英語不是一塊敲門磚,它也是一門語言,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交流,而不是為應付考試試題。而學習語言更需要的是興趣和環境,所以小課堂覺得英語教育可以存在,但是不應該特別強調英語的學習,畢竟中文的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學生小課堂


我想國家之所以吧英語的位置放的如此重要,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家要與國際接軌,就需要大量的英語人才。

試想,如果高考不考英語,國人有幾個會去學英語,沒幾個吧。

現在,國人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就是考什麼學什麼,不考的一概不學。

如果高考真取消英語,國家連幾個英語人才也選不出來,何等可怕?

第二:英語也不好學,不是幾年就可以學好的。

有人建議,小學初中不學,高中再學。一門外語,難道三年就能學好?

我們現在好多學校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很多孩子還上著英語輔導班,但英語學得如何,很好嗎?

因為國人大多沒有語言環境學習英語,所以學習起來並不輕鬆。

我們很多人,學了這麼多年,會交流嗎?能看懂外國電影嗎?很多都不能嗎?

所以英語想學好也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第三:英語不能取消,可適當降低分值。

英語一旦從高考中取消,國人99%都不會再學英語,對於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極不現實的。所以,取消根本不可能。

但可以適當降低分值,從目前的150分降到50分吧。

分值降低,相應會降低其重要性。大部分孩子花在上面的精力也會減弱,對減輕孩子們課業負擔來講也不是壞事。

現在一門英語拉動了國家多少經濟呀,街上大大小小的英語輔導班層出不窮。英語真能在高考中降低比重,想必我們的家庭輔導費也會降低很多,孩子們課業負擔也會減輕很多,國家也不耽誤選拔優秀的英語人才。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有利的。

趕快改革吧,中國越來越強大,文化上更要自信。漢語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沒有之一!


人生如夢LLH


因為某些人的媚外情結嚴重,外國的月亮更圓,會講英語就高大上。把學好英語留給有需要和有興趣的人就可以了,英語學習憑什麼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


天楓333


雖花費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全民學英語,但走出校門後,除了專業人士,沒幾個人會記得英語是怎麼讀的,更別說把英語用在所學上,既然沒實質意義,真有必要把英語當成阻攔學生上進的主科嗎???


杞嵟531


你好,我是一名30歲才開始自學英語成功的英語學習愛好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我是廣州地區的學生,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英語是五年級才開始有的。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中,一年級就開始有英語口語,三年級英語已經納入了主科。更有些幼兒園,幼兒時期就開設了英語課和外教課。可見,教育部門對英語是越來越重視了。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英語是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曾經看到一個網友分享一個故事:

他說他剛到日本留學時,教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圈,說:“這個世界用英語記載的信息是這麼多。”

接著,教授在圈中畫了一個小圈說:“中文記載的信息可能是這麼多。”

最後教授在小圈旁邊點了個點,說:“而日文記載的信息可能只有這麼多。”

可見,掌握了英語這門外語,是中國人融入世界,和全世界的人溝通的前提。


2.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後,進出口貿易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外商外資企業來華髮展,中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推進中國貿易、推進鼓勵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的來華髮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語言橋樑作用。


把英語納入中小學和高等教育學科,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3.中外交流的需要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在世界事務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既需要對外輸出人才,同時,也會引進國外人才,促進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科技、衛生、教育等各行各業的交流。懂得英語的人才,將為祖國對外交流事業做出重要的貢獻。


所以,中國教育之所以把英語看得如此重要,是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國策的需要。而且日後,懂英語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英語將會越來越普及。


Hans英毅英語


我想說的是,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接觸英語的方方面面不同,所給出的答案也是不同!

我從之前的學生時代超級喜歡英語,再到後來畢業之後有幸當上了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再到後來成為超級奶爸開始進行英語啟蒙和雙語教育,學習和吸收更多基礎的英語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以及總結了更多的英語學習經驗。



經歷了這麼多,我對英語的看法和觀點也有了很多改變!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從大的方面來考慮!

如果把國家看成一個家庭,你要和其他的家庭做生意,但是另外的家庭語言和你說的不一樣,讓您們每天都要進行語言溝通交流,因為你們要做生意,語言障礙將會是阻礙你們溝通的最大問題!

你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生意,難道,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就是重視你們的語言學習嗎?你作為一個家庭的管理者你所要管理的就是要求每個家庭成員去學習,另一個家庭的語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重視英語這門語言了,因為英語是國際性的通用語言!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了吧!

從小的方面,從我們個人的方面來考慮。

上學的時候我們知道,英語是必考科目,是三大課之一。英語成績的好壞會直接決定你的大學都好壞。

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校各方面都會強調這一點。

而我在上學的時候也被老師灌輸了,有的英語精英比方說同聲傳譯賺錢都是按秒收費的,一次賺的錢,就好比別人一個月甚至幾個月賺的錢!



而大學的好壞會直接決定著你以後的就業謀生,等等。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所以說英語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被重視,也就會衍生出更多的行業,更多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包括輔導課等等之類的。

從這一大一小的方面分析,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我們教育會特別重視英語了吧!

但是我更期望是家長學校社會能夠理性看待英語,英語現在也很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根據學習者自身的情況來學習,而不能夠強迫學習英語!

因為到最後越強迫,英語學習效果反而不好。反而適得其反。

最後總結:

最近有不少的質疑聲說英語沒什麼用,因為現在科技發展,智能翻譯機器可以代替不少工作,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學了多少年的英語,到最後還是啞巴英語,或者說英語根本不能夠實際應用!我想說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教學理念的問題,沒有遵循聽說讀寫的先後順序等等符合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而不是因為沒有用的! 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重視英語,但是應該適當重視,另外最重要的是應該改變我們學習英語的理念,改變我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方式!

藝方親子英語


我說說我親身經歷的事兒吧。

  • 我家先生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由於師資不行,主要是他自己也不喜歡,英語很差。自己說26個字母單個放那都認識,倆兒放一塊就不認識了,更別提3個字母的或更長的,組成句子就更蒙圈了。可他理科特別好,就因為英語差沒考上大學(高考時英語只考了20多分)。同班一個同學,理科沒他好,但人家英語高考及格了,考上了大學,後移民加拿大。不過,我老公運氣好,上了不錯的中專,後在國內發展的也挺好,但出國就別想了。


  • 我女兒上學時主要是我抓她學習,一上來我就挺重視英語的,上小學時每天早上堅持聽英語磁帶,就是學校附課本自帶的那種,反覆聽。後來又買了劍橋英語書和磁帶,我覺得挺管用的,聽力沒問題,課本每篇都能背誦。所以她的英語一直挺好,各種考試都能一次通過,而且高分拿下,比他爸爸強太多了。
  • 我上學時英語也不錯,但是學的是“啞巴英語”,筆試翻譯都挺好,張不開嘴,聽力也不行。但我自己挺喜歡的,一直以來買的“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啊,但大都半途而廢。最近我又心血來潮了,聽朋友介紹”流利說“線上學習特別好,我就下載下來,又開始了”有始無終“的學英語之路,嘿嘿。

這次學習,我有自己的目標,就是退休以後可以帶老伴出國走走看看,有了我這個翻譯官,到哪能和外國人進行簡單的溝通,在我家先生面前顯擺顯擺多好。

清泉梅子999


英語(外語)在沒有語言環境得情況下想要學好真的不容易,尤其現在基本是全民從小就要求,當然有小比例的人學的還可以,但畢竟真是很少部分,抬槓的請繞道。為什麼說語言環境很重要,舉個例子,國外暫時不提就說國內,一說新疆,你是不是會想到那裡的人說維吾爾族語,說到西藏會想到藏語,內蒙古想到蒙古語,很簡單,因為那裡滿足了語言環境。再舉個例子,我作為少數民族在讀書前從未接觸漢語方言和普通話,一年級以後才逐漸學習而且現在和漢族人交流完全感受不到我曾經不回漢語。又比如有個苗族姑娘的婆家是我們那裡,為了離學校近方便上學就住外婆家,她本來完全不懂我們那的少數民族語,但初中三年不知不覺它不僅聽懂還會講了,後來她離開沒了這個語言環境,她現在基本聽不懂也不會說我們這的少數民族語言了。講這麼多,同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重要性自然是有的,但要在中國不具備使用環境下讓大家都去學好英語,個人覺得真是太難,確實也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而在今天科技這麼發達,如果成立一個專門的翻譯局,並集中一定的力量研發翻譯軟件,未嘗不可彌補看不懂外文資料的不足。


無名少年o


畢業後,我發誓讓英語徹底滾出我的世界。走入社會後,因為英語我接連兩次錯過了改變人生的機會。

高中三年我的英語只有在高考時候及格了,93分,我曾經一度認為背單詞是世界上最困難、最痛苦的事情。

大學時候考了三次才勉強過了四級,算是拿到了畢業證,我甚至發誓再也不會摸一下英語書。工作後,我卻因為英語連續兩次錯失改變人生的機會。

剛畢業那年,我進入一家一汽集團配套企業,入職後不到一個月,公司由於跟北汽福田簽下訂單,正式進入北汽體系,所以需要組建駐京分公司,從我們這批新員工中選拔3人,論學歷、論實習期考核和評分,我都是最高的,但是必須要求英語6級以上,於是我失去了進京的機會。

工作五年後,我覺得公司的平臺已經不適合我,於是我打算跳槽。我一個同學在某世界五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做HR,經她介紹,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前去面試。結果我又輸了,他入職了,我再次被拒絕。我不是輸給了他,是再次輸給了英語,面試官要求跟我英語交流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輸了。

人生沒有如果,有些機會錯過了可能就決定了一生。

1.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英語

很多人認為英語沒用,是因為覺得自己一輩子見不到外國人,一輩子用不到英語。其實這就錯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接觸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

舉個例子,所有的汽車廠配套企業必須通過IATF質量體系認證,這是強制規定。而這個認證原版就是英文的,在做報告的時候必須中英文雙語書寫的。拿長春為例,一汽配套企業幾百家。

在長春的街頭遇見個外國人都不稀奇,甚至在小區裡都有,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說著蹩腳的英文,或者他們說著蹩腳漢語,大家一邊說,一邊比劃也聊的不亦樂乎。

2.學英語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學會一個生活技能

學英語跟崇洋媚外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倘若這裡理論成立,那些學日語豈不是要被罵為漢奸。

清末尚且有“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了如今反倒退步了?那只是一些人的偏見,英語更像是一個工具書,一個生活技能,就跟我們會開車一樣,是服務於生活本身的。

說英語就是崇洋媚外,那麼對於西方的新發明呢?高科技?西方的足球呢?這是個極端封閉保守的思想,不足為取。

中國教育為何如此看重英語?那是因為英語是如此重要。曾經以為英語距離我們很遠,驀然回首,它就在我們身邊。


家庭教育婆媳課


億億萬萬國民舉雙手贊成把英語設為選修課!!苦苦掙扎了幾十年,終於盼到有人出來說良心話!!!弱化英語,不必當主科外,小學不該上英語,初中英語亦以口語為主,英語教材需徹改,去除煩難贅,真正為學生減負,真正為家長減壓,利國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