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壓彈是不是個頭越大威力越大?

雛菊西瓜Peterpan



溫壓彈從目前的使用效果來說還是越大越好,大意味著裝藥越多,破壞效能越大,比如說圖片上美製“炸彈之母”和俄羅斯的“炸彈之父”,彈體重量都接近了10噸,殺傷直徑都在600米,在這個直徑方圓內任何生物、建築都會被消滅和摧毀,因為溫壓彈在爆炸過程中會產生1200~2000℃的高溫,並且持續4分鐘左右的時間,在無氧和極高溫的環境簡直就是地獄。

溫壓彈的前身是空氣燃燒彈,是由美國人發明的,使用少量的炸藥為引爆材料,裝填的燃燒材料為環氧乙烷,彈藥的武器編號為CBU–55B,重量為220千克(500磅)內裝三枚BLU–74B子彈藥,每枚裝填33千克環氧乙烷,該空氣燃燒航彈可由侵越美軍的大部分戰鬥機型攜帶。 它的使用方式大概其是:攻擊機或者戰鬥轟炸機掛載它們飛抵目標上空500米開始投彈→航彈被投下後彈尾展開減速傘,航彈頭部朝下接近目標→距離地面100米時減速傘拉脫彈尾並帶出三枚子彈藥→距離地面10~20米高度起爆,將環氧乙烷釋放,形成蒸汽狀有毒氣團與空氣大面積混合,再由航彈的起爆炸藥形成的明火點燃,形成面積廣闊的爆炸!並且炸爆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氣和產生劇烈的高溫,會大大增加殺傷效能。 CBU–55B有記錄的大規模使用是在1975年4月21日(離西貢解放還有9天),當時越南戰爭已經接近了尾聲,再有幾個天北越就消滅南越政權了...當天一支北越的機械化旅和一個主力步兵團沿公路行進打算增援圍攻西貢的部隊,就在這時南越空軍出動了3架C–130運輸機,向這支部隊投擲了120枚CBU–55B,就這樣近5000人的部隊全部被消滅...。


越南戰爭期間由於山高林密,美軍在實施“空中蛙跳”戰術時需要給直升機開闢著陸場,就使用了更大的BLU–82型空氣燃燒彈,該航彈重量為6.8噸,彈體採用薄鋼板製造而成,它也是由普通炸藥為引爆劑,但燃燒材料變成了大量的硝酸銨和硝酸鋁為爆炸材料和燃燒耗氧材料,破壞威力要比環氧乙烷略高一些而且耗氧量更大,高溫持續時間更長,對於人員的殺傷效能更強,即便是躲進坑道深處也會由坑道內有空氣,同樣會被耗氧,同樣具有殺傷效能。

BUL–82由於重量和體積太大,一般戰鬥機根本攜帶不了,只能由C–130運輸機攜帶進行空投。


雖然巨型空氣燃燒彈威力巨大,但也表明大型空氣燃燒彈或者溫壓彈雖然破壞威力巨大,但它使用靈活性太低,並不適合一般的戰術要求,所以中小型溫壓彈目前的使用量比較多,因為大部分都戰術飛機甚至直升機都是空投它們,更有利於在戰場上頻繁使用。

俄軍500千克級溫壓彈,可由蘇–24戰鬥轟炸機、蘇–25攻擊機、蘇–34戰鬥轟炸機...等戰術飛機使用,使用靈活性非常高,在戰場上使用過程中可以對一棟樓或者一個小區進行打擊,而不是像巨型溫壓彈那樣大面積破壞,這樣就能適應網格化戰場的要求。

即便是這樣500千克級溫壓彈的破壞能力也很強,100米直徑內的所有建築都會被摧毀,圖片上就是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使用500千克溫壓彈造成的較大面積損毀。 從製造角度來說溫壓彈並不是什麼高科技裝備,只要是能製造普通航彈的彈體和有較高化工能力的國家都能製造出來,所以目前溫壓彈的種類很多,既有“炸彈之母”這類巨型航彈也有單兵溫壓火箭筒裝備到步兵營連分隊,在攻堅戰、城市戰當時有了溫壓火箭彈可以更好的消滅火力點。



俄軍目前普遍裝備的單兵溫壓火箭彈,200米之內可以精確的打進敵軍的火力點,殺傷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火力點裡面的人和武器會被一同摧毀,不使該火力點再次復活。

單兵溫壓火箭彈消滅火力點之後,密閉空間內還會有高達1200℃的高溫,降到人可以再次進入的溫度可能需要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敵方很難復活該火力點。

溫壓彈在地下坑道、碉堡...等比較封閉空間的殺傷機理,從圖片上來看沒有人可以躲過,這也是溫壓彈殺傷效能強都願意使用它的原因,窒息和高溫都是非常可怕的。 總之,溫壓彈目前被較大規模使用,種類也很繁多,它們被用於不同的目標打擊,既有差不多破壞面積在0.3平方公里的巨型航彈,也有隻破壞100平方米的小型彈藥,雖然用途不一樣但最終結果都是更加乾淨徹底的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


皇家橡樹1972


簡單來講吧,溫壓彈主要是攻堅彈,越大鑽地能力一般越強,到地下爆炸效果,包括對氧氣消耗越厲害,理論上是成正比的。MOP鑽地彈就是巨型炸彈。


軍武研究員


溫壓彈是在雲爆彈(燃料空氣彈)的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可以說是雲爆彈的高級發展型。溫壓炸藥兼具高爆炸藥和燃料空氣炸藥的特點,準確地說是一種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藥。

溫壓炸藥兼具高爆炸藥和燃料空氣炸藥的特點,準確地說是一種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藥。其爆炸速度一般為3~4公里/秒,比高爆炸藥的爆炸速度(典型值為8公里/秒)低許多;同時在爆炸過程中從周圍空氣中大量吸取氧氣,造成缺氧的環境。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溫壓炸藥中添加了鋁、硼、硅、鈦、鎂、鋯等物質的粉末,這些粉末在加熱狀態下起燃並釋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強了溫壓炸藥的熱效應和壓力效應。

  溫壓炸藥的爆炸過程由以下3個“事件”組成:

溫壓彈爆炸步驟

①最初的無氧爆炸反應。不需要從周圍空氣中吸取氧氣,持續時間為數百萬分之一秒,主要是分子形式的氧化還原反應。此階段僅釋放一部分能量,併產生大量富含燃料的產物。

②爆炸後的無氧燃燒反應。不需要從周圍空氣中吸取氧氣,持續時間為數萬分之一秒,主要是燃料粒子的燃燒。

③爆炸後的有氧燃燒反應。需要從周圍空氣中吸取氧氣,持續時間為千分之一秒,主要是富含燃料的產物與周圍空氣混合燃燒。此階段釋放大量能量,延長了高壓衝擊波的持續時間,並使火球越來越大。

  這3個“事件”確定了溫壓彈的基本性能:最初的無氧爆炸反應確定了其高壓性能,以及對裝甲的侵徹能力。爆炸後的無氧燃燒反應確定了其中壓性能,以及對牆壁/工事的穿透能力;爆炸後的有氧燃燒反應確定了高壓衝擊和熱性能,以對人員和裝備的損傷能力。通過調整上述3個“事件”,使溫壓彈可以滿足特定的性能要求,針對不同的目標“對症下藥”。

綜上所述,同等性質的情況下越大越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