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要懂: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真的沒什麼用”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你們都別送,反正我送。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就是受益者。我現在一定會讓我的孩子學特長。


慕慕媽媽講故事


我還是覺得興趣很重要,而且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興趣點了,作為家長,可以善於發現並培養。拿自己舉例,一年級放學早就去我媽單位,正好旁邊是大學留學生教學樓,我就跑進去拿粉筆畫畫,後來就成了留學生們的吉祥物,有些中年人也來學中文,他們的孩子就跟我一起玩,那時一年級還沒有英語課,結果沒出半年,我就能用英語蹦詞兒表達了,孩子們中文全比他們的父母流利,真事。由於韓國孩子也不少,後來居然還能講一點韓語……只是後來都忘差不多了

後來我媽就說,那你英語得好好學呀,將來得跟他們講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加上後來喜歡上了一些外國歌手,很想在沒字幕的情況下聽懂,英語課一直學的很認真。

然而,至今沒弄明白主謂賓……

反正不影響高考136吧……

回想起來,省了好多錢??

如果將來有孩子,在沒發現他or她興趣的情況下,只想給報個學做飯的班

因為他or她的媽做飯實在太難吃了……我完全沒有做飯天賦,學不會……也不指望將來那麼幸運,能找個會做飯的老公了……

我覺得我孩子應該會想學,畢竟不學會餓……不然我們就一起堅持一下白水煮菜……也很健康……

回到主題,我覺得我會在興趣班上這樣考慮:

發現/培養興趣-興趣班-在過程中不斷鼓勵-監控結果並問孩子的意見-考慮要不要堅持下去

總之,課外班對於孩子就像加班對於大人,不鼓勵盲目加班,也不鼓勵盲目補課

總之開心最重要,


月瞳文案and壁紙頭像


人到中年我以自己家孩子的成長曆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家是個女孩子,現在研二了。從小到大就沒給她報過什麼補習班和興趣班。小學的時候給她養成學習和閱讀的好習慣,作業自覺完成後看一個小時她最喜歡的動畫片《貓和老鼠》。晚上從來不給她做提綱什麼的,時間自由安排,畫國畫,玩泥塑和她爸爸下棋,我喜歡聽古箏曲,結果她自己要學古箏,星期天自己去上課,也沒把這當回事,沒想到小學畢業前考到了十級,只當是小女孩的一個愛好,小學到高中都是班長,學習上沒讓家長操過心,順利考上大學,也順利考上了研究生,沒事就撫琴一曲,添添樂趣。

如果孩子在哪方面真的有天賦或特別感興趣也不妨培養一下,這樣孩子感興趣樂意學,家長也不累,何樂而不為呢!





自由呼吸breath


我家女兒現在已經上大學了,作為一個孩子的爸爸,跟很多家長一樣,有過送孩子到各種興趣班的經歷。你的這句“真的沒什麼用”,有點絕對了,但也不無道理。真正造成你說的這個原因的問題在於,孩子參加興趣班,往往是家長有“興趣”,而不是孩子有興趣,所以造成了這種興趣班沒用;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我倒是覺得應該讓孩子上興趣班。

說說我女兒上興趣班的經歷吧。

先說說奧數班。浙江的教育本來就好,而浙江的高考狀元幾乎每年都出在我家所在的這個區域的一箇中學上。高考狀元的出現不是無緣無故的,是我們這個區域從小學開始的整體教育質量都非常不錯,不同的學校都有其一個義務教育外的特色教育。我女兒就讀的小學就是一個以奧數教育為特長的學校,在世界性的奧數比賽中也經常贏得大獎。每一個進入這個學校的孩子都要學習奧數,而且還是免費的。

我想說的是,我女兒真不是這一塊料啊!每天的奧數作業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折磨(我相信這不是我女兒一個人的個例,還有很多孩子跟我女兒一樣)。堅持一年以後,我向女兒所在的班主任提出了,孩子可不可以不學奧數。班主任倒是爽快,說這不是強求的,可以自願退出。所以我女兒是她班級裡第一個退出奧數學習的。這個決定在女兒小學畢業以後的結果證明了是明智的,據我所知,學奧數堅持到六年級畢業一直學的一個班裡只有四個人,其他的陸陸續續都在中途退出。這裡我想說的就是,不是孩子特長的,學了也是白學。

講講第二件事情,是我女兒參加的一個比較著名的校外培訓機構作文班。平常都是孩子她媽在管她的這種輔導班。大概學習了有半年多,有一天我拿了女兒的培訓作業本來看,從培訓第一期開始的20多篇作文,每一篇幾乎都是五個星,而女兒作文的質量我看非常平平。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其實培訓機構深諳經營之道,只要孩子家長開心了就行,孩子真正學到多少兵不是最重要的。一篇四星水平的文章多打一個星星變成五星,對老師來說花的時間最多一秒,但這一秒很重好,家長開心了,這一個星星也表明了培訓機構很厲害了。

記住一點:校外培訓機構的終極目標是賺錢,而不是為了你孩子的成材!

素描班:畫畫是我女兒喜歡的。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素描,她一直沒放棄,直到現在她已經唸了大學,還依然在請老師在學習。成績就是從初中開始投稿,就開始賺錢得到 稿費,有些作品還被一些機構給採用。

從我女兒的興趣班經歷我得到的結論是,孩子有興趣的班,值得參加;家長喜歡,孩子不喜歡的,就別勉強了。

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不是為了家長的面子的——切記!


懶人水培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送孩子去興趣班不是沒有用。

沒用是因為家長強迫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孩子本身沒興趣,不會學的特別好。浪費時間金錢,肯定會覺得沒用處。

有的孩子就喜歡畫畫。你偏要他學跳舞,孩子心裡不舒服會厭學,學了幾年也沒起色,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父母正確引導孩子最重要,好多興趣是需要培養。

我的孩子從小愛畫畫,就讓他學畫畫,挺愛學,後來想讓他學毛筆字,開始也是不想學,我說先試試,學完一個學期實在學不下去,只好放棄,現在課外就是專心畫畫。

送孩子上興趣班肯定是有用的。看孩子有什麼長處,有什麼興趣愛好,我們能培養孩子什麼興趣。藝多不壓身。多懂一些東西沒壞處,現在條件好了,可以讓孩子自由自在學習他喜歡的。

記得我姐姐小時候特別愛看書各種小人書、小說、漫畫……只要是書都看。上廁所看,睡覺偷偷在被窩裡看,各種看。作業從來不寫。爸媽認為她不好好學習,捱過打,燒掉撕掉的書也不少。即便這樣,姐姐成績一直是前五。現在我才明白,看書可以有助於學習,相當於我們現在學的閱讀興趣班。

所以說送孩子去興趣班肯定有用,只是要清楚孩子的喜好,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強迫性讓孩子去學,那樣適得其反。

孩子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不是光讓孩子吃大魚大肉,穿名牌,上各種昂貴的興趣班,就是對他好。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這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小鹿卡卡


這個問題直接戳中我的糾結點了!錢花在哪裡哪裡漂亮,這個是可以肯定的,只是受益的多少是不確定的,而且試錯成本還比較高。我是贊同的的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的,但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我的孩子堅決要報名去參加,而我堅持阻攔!

我們小區內有一片區域,平常都是小孩子去玩的比較多,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他們的陣地。這裡有兩家培訓結構,有一家是在一樓,有他們自己的院子,還有自己的繪本室,孩子們可以在這裡免費閱讀一些兒童書刊。這讓小區的很多孩子都蠢蠢欲動,因為覺得新鮮好奇。

這個培訓結構在每個寒暑假的前兩週,都有免費參加的體驗課程,他們的宣傳海報也都貼在最為顯眼的地方,小孩子想要不看見都很難。然後,我家孩子每看見一次就求我給她報名參加,參加就算了,關鍵她還體驗一樣愛一樣!所以目前,她在上的興趣班一共有四個,我都覺得壓力山大!

一個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舞蹈課,她說她一直喜歡,我就沒反對。一個是從一年級開始的聲樂課,她的學習進程也不錯。然後去年暑假開始了毛筆字是第三門,然後學了毛筆字沒多久又哭著喊著想學畫畫和播音主持,我咬咬牙給她拒絕了告訴她只能選一樣,她戀戀不捨的兩個都要要,我最終連哄帶騙才終於讓她放棄了畫畫,選了第四門播音主持。唉,人就是很奇怪,最近看到以前的畫畫群裡發來的上課照片,我還挺羨慕的,沒敢讓她看見。

所以說了那麼多,人嘛,不管年齡多大,多經歷一點總沒錯的,有用的東西總會有用的,再不濟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嘛,再差點也算是吸取了教訓,至於究竟能不能學精,能不能成才那還要看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程度的深淺了。


趣論社會萬象


以前沒孩子 不理解,現在孩子5歲,三個興趣班,一個跆拳道、一個美術、一個演講,先說為什麼給孩子報興趣班,以前沒報興趣班的時候一般週六帶孩子出去玩一天,一天吃喝拉撒的費用一般500左右(一般萬達寶貝王400左右,三個人吃飯150左右),後來想老讓孩子這樣玩不行呀,於是開始試聽上課,看看那個地方好師資好,先報的美術,後來報的跆拳道,演講是半年以後又報的,其次給大家說說報班的效果,感覺多多少少孩子有一些進步,我感覺挺好,比總是玩強[害羞]就像我們看一本書,看完後可能有用的話就一兩句,目的就算達到了。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學點東西,但是不會給他壓力非得讓他學的多好,我想這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吧。跆拳道在一個叫童學天下的綜合體報的,現在綜合體黃了,跆拳道也上的半半拉拉的,打算學完就停了,孩子喜歡蹦跳,等再給他報個街舞、鋼琴,看看他喜歡哪個,就重點發展,如果不喜歡就當玩了。



樂匯一壺茶


中年人要懂: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真的沒什麼用。守一瓣心香不以為然,興趣班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中年人應該結合孩子自身的條件,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但切記要適度。

興趣班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

社會上,各種興趣班林林總總,五花八門。雖說大多數興趣班靠營銷造聲勢,以牟利為目的,但不可否認,興趣班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某一專業領域接受訓練,使得孩子有一技之長。

中年人應該理解專業和興趣的區別,送孩子去培訓班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而不是認死理讓孩子必須靠此專業吃飯,除非孩子在某一方面天資異稟,是難得的可造人才。

結合孩子自身的條件,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有著自己擅長的方面 ,有著自己獨特的條件,父母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觀察孩子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孩子自身的條件,把孩子送到相應的興趣班接受正規訓練。

比如,骨骼柔軟、喜歡舞蹈的孩子,可以送到正規的培訓學校學習舞蹈,練習一段時間,身邊的人就會發現,孩子的形體和氣質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

有的父母送孩子去興趣班目的,是補短板。比如說,父母都五音不全,為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表現不是最差,也會選擇把孩子送到音樂興趣班,彌補音樂細胞的先天不足。

送孩子去興趣班,切記要適度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課程安排的滿滿的,急匆匆像趕場一樣,從一個興趣班到另一個興趣班。過多的興趣班會使孩子喪失本來具有的愛好,不但不利於培養和發展興趣和愛好,反而對孩子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興趣班的學費雜費都不菲,是家庭一筆不小的開支,過多的興趣班會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過重。同時,孩子的精力有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有限,過多的興趣班會讓孩子厭倦。

綜上所述,興趣班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中年人應結合孩子自身的條件,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但切記要適度。


守一瓣心香


送孩子上興趣班也無不可,但不能太多太濫,那樣得不償失!孩子再聰明,也不可能那麼多才多藝,俗話說貪多嚼不爛!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孩子小小年紀上幾個興趣班,孩子能受得了嗎?不僅受不了,還會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


香山紅葉汪邦年


這種說法不正確。人到中年,把一切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沒有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它們承載希望和未來,讓他們早日成為國家的人才,這是我們的殷切希望,也應該是孩子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奮鬥目標。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家長對孩子做出努力,想點辦法,從小的說這是我們家的責任。從大的說,這是對國家負責。

要想讓孩子們成才,就不能簡單的留在口頭上。應該為他們做一些助力和實事。

而送孩子們去興趣班,無疑是我們家長們的常用手段。孩子們要成才,不僅家庭要付出,還應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

孩子們上興趣班,他可以學到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東西。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也能提升綜合能力。因此把孩子們送進恰當的、孩子們又喜歡的興趣班,能為孩子們插上成功的另一雙翅膀。

只是呢,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能讓孩子參加過多的興趣班。壓力過重,負擔過重,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第二,不能讓孩子們進資質不夠,水平不高的培訓班。因為那樣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既花了錢又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