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政治有什麼關係?

紅門女將鶴拉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因為歷史和政治本就是很寬泛的概念。

首先說歷史,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記錄,也是人類經驗的總結,歷史中包含政治,但都是過往的政治。

而政治是上層建築,依託於當時所處的經濟環境和文化因素。

歷史對政治是有指導作用的,隨著歷史的推移政治在原來的基礎上必然不斷更新和吸取經驗。

好比歐美的民主化進程,最初的民主是狹隘的,也是充滿壓迫的,只存在於白人男子當中,那時的民主政治是少部分人的政治,這少部分人凌駕於社會公共權力之上,壓迫大部分人。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逐漸開放和文明,文化的提高加快了民主進程,人類的理性意識覺醒逐漸擺脫矇昧,女人,有色人種漸漸成為了民主的受益者和政治的參與者。

奧巴馬作為有色人種當選美國總統就是歷史性的一刻,代表著民主制度的完善和社會風尚的開化。

而這在數百年前是不可能的。

人類歷史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中肯定是著存在的合理性的,但是在後世看來也一定會有不完善之處,政治也是如此。

正如百年前的政治只屬於少數白人男子,但數百年後一個有色人種卻成為了政府首腦。

人類從歷史中走來,指導當下的建設,追求當世的幸福最大化。

後人在我們的基礎上改革,變化,繼承經驗或吸取教訓。

千秋百代的政治,皆是如此。





喜雨文創


歷史則是對政治活動軌跡及其演變的記載或反映。

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中國古代的政治貫穿了個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動的標準。在這種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規範,政治的運作更多依靠道德規範。

解釋,1.把政治等同於或歸結為倫理道德。認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為了使人和社會達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一一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2,把政治說成是立法和執法的過程。認為政治的主要現象,國家是法律的產物,因為國家是為了制定和執行法律而設置的。一一凱爾森

3,把政治視為“權術",“統治術"。認為政治是為爭奪權力和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一一[馬基雅維裡],[韓非]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一一[孫中山],[麥肯齊]

歷史上,政治一開始就是圍繞國家權力展開的,表現為人們攫取,維護,建設,執行,制約國家權力的全部活動。政治現象產生之後,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己變得成熟規範。在現代,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巨大社會力量!


內江黃大姐


區別:

1.政治最通俗的理解是與政黨,政府和國家有關。進而可以聯繫的影響到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學其實也不僅僅學習政治的),也就是一個社會的整個元素。更加側重於共時態研究(就是在同一個時空,橫向)

2.歷史則是人類在這一刻以前所做的事情和創造的文化,某一個時期的歷史當然包括那個時期的一切元素。但是更加側重於歷時態的研究(時間軸,縱向比較)

聯繫:

1.一個特定時期的歷史定然將那個時期的政治全部包括在裡面,政治是歷史靜態研究的重要元素。

2.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政治狀態必然會成為歷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差別從而發展政治。政治又是歷史動態研究的重點。反過來說,歷史是研究政治的重要工具。


王洪寧


政治和歷史有本質的區別也有必然的聯繫,它們的區別是:1.政治最通俗的理解是與政黨、政府和國家有關。進而可以聯繫都影響到經濟、文化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就是一個社會都整個元素。更側重於共時態研究(橫向)。

2.歷史則是人類在這一刻以前所做都事情和創造的文化,某一個時期都歷史當然包括那個時期的一切元素。但是更加側重於歷時態研究(縱向)。

它們的聯繫:1.一個特定時期的歷史必然將那個時期的政治全部包括在裡面,政治是歷史靜態研究的重要元素。

2.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政治狀態必然會成為歷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差別,從而發展政治。政治又是歷史動態研究的重點,反過來說,歷史是研究政治的重要工具。

3.我們分析一個朝代,總是要談到它的管制、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什麼的,這就是在歷史中看政治,同理,在談政治時,也會說我們的制度比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哪些先進的地方,這就是在政治中看歷史。


臥雪踏梅


歷史其實就是政治的演變啊,從中國史和世界史來看,歷史的進步和發展就是政治的進步。因為首先只有政治上的清明才能帶動經濟人文的進步才能帶動科技的進步,才能帶動民族的發展。歷史就是政治的真實寫照,把現實寫進書裡。歷史和政治既息息相關又相互依存。互相交織,不可分割。


青春鼓手


這是個哲學的命題,我讀過叔本華的著作,打江山容易,做江山難,所以說記住歷史事件,為我所用,這就是政治家的本領,歷史就是教課書,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用戶4127733715842


歷史是政治總結,政治是歷史的延伸



泰山靜雅


很高興回答,歷史則是對政治活動軌跡及其演變的記載或反映。 一,政治:馬克思認為政治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有階級社會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政權為核心的階級關係和人民內部的全局性關係。

二、歷史: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三.一個特定時期的歷史定然將那個時期的政治全部包括在裡面,政治是歷史靜態研究的重要元素。

四.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政治狀態必然會成為歷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差別從而發展政治。政治又是歷史動態研究的重點。反過來說,歷史是研究政治的重要工具。


農民九紋龍


我是鐵劍齋,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解題,這裡問的應該不是“歷史課”和“政治課”,而是單純的歷史和政治。那麼,一句話說明下:政治是歷史的一部分。


在我的概念裡,歷史很大一部分是由政治組成的。古人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什麼是祀?祭天地,祭祖先。什麼是戎?阻止侵略,同時也可能侵略別人。但是說白了,這兩件事,都是和政治相關,而非單純的禮儀和軍事。


翻開史書看看,傑出的人物在幹嗎?從政,或者想著多政,即使如孔老夫子,也是想著自己的“道”能為這國那國所用,如老子騎著牛西出函谷和莊子那樣成天放縱自己的,鳳毛麟角。不然的話,“終南捷徑”這個詞語就不會存在了——即使是隱居,也是為了出山。

除了對國家大事的羅列,歷史會有一些簡單的科學發明、水旱地震、蝗蟲飢疫記載,但是無不與政治相關,記載這些,也是為了說明國家、官人們對於這些事的反應和處理,其實還是政治。


這樣說,可能會比較讓人洩氣,因為誰都知道,政治是骯髒的,而離了政治又不行。但是歷史就是如此,而歷史正是昨天的現實,今天也會成為明天的歷史,歷史很難留下與政治無關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歷史的現狀。

不過,在這裡還是要分享一下德國人的一句話:生活是具體的。用來解釋歷史,也可以。除了正統的歷史,還有一些野史、個人的札記,即以我們的歷史而言,除了煌煌二十四史,還有《世說新語》、《小窗幽記》、《夜航船》、《太平廣記》、《酉陽雜俎》等這樣生動的記述,我以為,這樣的個人或者另一種歷史,其地位,絲毫不比正史差。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小”歷史記載,才能更深的體會歷史,才不會淪於宏大敘述,變得虛無。


以上,僅是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鐵劍齋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被圈禁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永樂大典,講的就是四個字,爭當皇帝。這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個人認為這四個字就概括了歷史和政治的關係,政治和歷史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