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導語

滿族起於遼東的白山黑水之間,雖經歷了“成化犁庭”的重創,然在百年之間崛起,趁明季衰頹,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可謂是一個奇蹟。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而滿族之所以能入主中原,除了入關時機得當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還與其獨特的社會風貌和民族習俗有關,這些風貌及習俗主要體現在經濟、階級關係、軍事、政治等層面。

如果我們從這四個角度出發去探究滿族的民族基因,那麼就能發現滿族能取得天下絕非偶然。

一、滿族的經濟在明朝中後期得到長足發展,有了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基礎

受其生存環境的影響,滿族是一個漁獵民族,採集和狩獵是滿族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記載到,當時滿族的主要土特產品有明珠、人參以及黑狐、虎、豹、水獺等動物的皮製品,滿族人經常用這些特產嚮明朝和朝鮮換取生活用品。

而明政府為了方便與滿族人進行貿易,每年都會給滿族貴族總計五百道敕書作為交易憑證,所以大宗的貿易掌握在滿洲貴族的手中,這就為他們擴充武備提供了經濟來源。

同時,明末時,滿族當中也出現了專門的商人往來於明朝和朝鮮之間進行貿易,他們被稱之為“商胡”。

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族的手工業也蓬勃發展起來,史載:“銀、鐵、革、木皆有其工,而惟鐵匠極巧。”

從上面的記載來看,滿族的冶鐵業是其民族的支柱產業,因為不僅在經濟生產上需要大量的鐵製農具,而且伴隨著入關戰爭的需要,鐵製兵器的需求量尤為龐大。

所以努爾哈赤十分重視冶鐵業,對鐵匠的待遇也是十分的優渥。

在農業方面,滿族也有了長足發展,這是隨著冶鐵業發展的結果。

如在萬曆四十七年,朝鮮一個使臣路過滿族的一個部落時,這樣描述他所見的景象:“土地肥饒,禾穀甚茂,旱田諸種,無不有之。”從這些話中就可以看出,滿族的農業生產的技術已與當時的農業民族無異。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在紡織業方面,滿族的發展則是比較落後,他們的布料產品大多仰賴於明朝和朝鮮的供給,史籍記載:“女工所織,只有麻布,織錦,刺繡則唐人為也。”

二、階級的分化使得滿族人極具凝聚力和戰鬥力

滿族社會長期處於奴隸制社會,除了森林和荒地是屬於公共所有之外,土地、牲畜、生產工具等都是由奴隸主所有,並役使著奴隸為其勞動生產。

當時的滿族社會主要劃分為奴隸主、自由民、奴隸三類人。

奴隸主階級主要是貝勒、功臣、額真還有其他勢力歸附的將領等。

貝勒在漢語裡面就是王的意思。

他們便是大汗的親屬,其中的八固山貝勒便是八旗旗主,掌握著最高的權力,他們與大汗共商國是,在戰爭中搶到的財富便由這八家平分。

功臣則是努爾哈赤創業初期與其南征北戰的將領,比如費英東、何和裡等便是努爾哈赤手下的大將,努爾哈赤根據他們各自的功勳,賜予他們土地財富與人口。

額真便是各級的長官,同樣依據功績得到大汗的賞賜,同時歸降的將領比如明朝的洪承疇,也會根據不同的級別和功績得到賞賜。

奴隸主階級不參與生產,他們通常佔有大量的資源,並通過對自由民和奴隸的剝削以及發動對外戰爭為生。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自由民是貴族的部屬、臣下。

戰時跟隨八旗軍協同作戰,平時則要承擔耕種,製鹽,運送物資的勞役。

但他們可以有自己的奴隸和農莊,並且在作戰時可以得到賞賜,待遇的不同,於是就出現了階級的分化。

有的人可以上升為奴隸主,有的便只能淪為奴隸。自由人為了成為奴隸主會奮勇殺敵,以求賞賜。

而奴隸主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與滿族統治者綁在一起,這就在滿族內部形成了一股強大凝聚力。

這些凝聚力最後演變為了強大的戰鬥力,這也是“女真滿萬,則不可敵”的說法來源之一。

在滿族中擔任生產任務最為繁重的便是奴隸。

奴隸的來源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戰爭中的俘虜,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部落百姓只要被俘,都被賞賜給貴族和平民作為奴隸。

如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攻破了撫順後“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

奴隸的第二個來源便是上一代奴隸的子女,他們的後代也是奴隸,第三個來源便是自由民因犯罪,或欠債淪為了奴隸。

奴隸的地位低下,毫無人生自由,也沒有自己的土地、生產工具。

他們可以被主人隨意打罵,殺害,甚至當成商品贈送或出售。

那些企圖逃跑的奴隸會被殘殺,直這項制度到康、雍、乾時期才被廢除。

三、八旗制度的創立使得滿族鐵騎不可敵

滿族人在明末入關戰爭中一直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其八旗兵更是令漢族士兵聞風喪膽。

八旗制度最早由努爾哈赤建立,它是一種軍民合一的特殊組織,它既統領軍隊,也統治民眾,既是軍事組織,也是行政組織。

但八旗制度並非自努爾哈赤時期才有,它的雛形源於女真部落的狩獵生產組織

據《滿洲實錄》記載,當滿族人進行狩獵活動時,每十個人便選出一位牛錄額真作為首領,牛錄是大箭的意思。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努爾哈赤

後來隨著滿洲人口的繁衍,牛錄額真所統領的人口也逐漸增多,這也使得牛錄額真也從習俗演變為了官職。

在努爾哈赤統一各女真部落後,在牛錄之上又有打造了固山的建制。固山,便是旗的意思。

努爾哈赤最早建立了黃、白、紅、藍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於是在原來四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總共便是八旗。

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就有記載八旗軍的編制:“每三百人設一牛錄額真,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額真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左右設兩梅勒額真。”

以此推算,每一個固山,也就是一旗擁有部眾七千五百人,總計是六萬。

努爾哈赤為八旗最高首領,八旗軍便是努爾哈赤進行入關作戰的主要軍事力量。

這種八旗制度適應了滿族部落的社會實際情況。

如編入八旗的人口便是旗人,在戰爭中搶掠的土地、人口、財富都由八旗平分。

各級軍事長官在和平時代承擔管理民眾的職責,民眾則出則作戰,備則生產。

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將先前鬆散分裂的各女真部落聯結在了一起,既保證了物資生產的供應,還為作戰提供了軍事基礎。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八旗制度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滿族人征服的地區和人口越來越多,其在崇禎八年增設了蒙古八旗,在崇禎十五年增設了漢軍八旗。

這樣,八旗制度中一共有二十四旗,但習慣上仍將他們稱之為八旗。

四、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政體保證滿族權力的平穩過渡

隨著努爾哈赤對滿洲的統一和對外戰爭的節節勝利,他享有的土地財富也越來越多,他的親屬的權力也日益膨脹,並且對他的地位產生了威脅。

最先對努爾哈赤地位造成威脅的,便是他的弟弟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英勇善戰,從徵有功,努爾哈赤曾賞賜他“達爾漢巴圖魯”的稱號,意為勇士。

可他的野心不小,曾在朝鮮的使臣面前口出狂言“日後你僉使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於我兄弟。”

這句話表明了他想和努爾哈赤平起平坐的野心。

強勢的努爾哈赤肯定不容許有人挑戰他的地位。

於是在萬曆三十五年,努爾哈赤以舒爾哈齊作戰不利剝奪了他的兵權。

在萬曆三十七年又剝奪了舒爾哈齊的財產和奴僕,萬曆三十九年舒爾哈齊不明不白地死去。

同時,不僅是努爾哈赤的兄弟,他的兒子也覬覦著大汗的寶座。

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作戰有功,努爾哈赤有意讓他接替自己,於是便讓褚英統領國政。

但褚英太過急切地想要獲得汗位,於是執政之後大力削奪四大貝勒和其他大臣的權力,意圖架空努爾哈赤。

於是四個貝勒聯合五位大臣將褚英的罪狀上告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權衡利弊後決定處死褚英。

可褚英一死,汗位爭奪的鬥爭卻愈加地劇烈。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代善

努爾哈赤有意讓戰功最高的代善接替汗位,可代善與大福晉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這讓努爾哈赤難以容忍,最後疏遠了代善。

兩次選儲失敗的教訓讓努爾哈赤意識到如果不妥善處理後事,那麼在自己死後的滿族內部很可能因自相殘殺而導致分裂,他一生的努力將付之東流。

於是,他痛定思痛,決定政治改革,開創了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體制。

這一體制,將原先的最高權力出自大汗,改為出自八和碩貝勒組成的貴族會議,這種制度的實行與前文所說的八旗制度密切相關。

因為八旗中的每一旗便是一個集政治、經濟、軍事為一體的集團,八旗的旗主是本旗最高的財富擁有者和軍事統帥。

由於除了努爾哈赤以外,還沒有任何一個旗主有能力和威望來統治其他七旗。

努爾哈赤採取這種折中的方式,賦予八旗旗主與其本旗實力相匹配的權力,組成共議國政的制度主體,以此來維護家族對以國家的統治。

共議國政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八位貝勒共議軍國大事。

努爾哈赤認為“一人縱有知識,終不及眾人之謀”所以將決策權分給了八位貝勒。

這樣新汗必須得到至少其他四位貝勒的同意才能下達政令,限制了新汗的獨斷專行。

二、便是努爾哈赤最操心的問題,那便是新汗的推舉。

努爾哈赤強調,在他死後必須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出一位新汗,這位新汗的地位也並非不可改變“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

三、是禁私議,杜奸謀。

為防止新汗拉攏部分貝勒,努爾哈赤禁止新汗和八和碩貝勒之間私下交往,凡事必須通過會議商量。

努爾哈赤的這一改革主要是

為了平衡貝勒之間不均衡的權力,並且希望能夠平穩地選出合適的接班人。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皇太極

於是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皇太極接任大汗之位,發動入關戰爭,利用吳三桂長驅直入,最終擊敗了李自成、張獻忠和南明朝廷獲得了天下。

但努爾哈赤的這一八和碩貝勒議政制度只是一個暫時的舉措,不久後便失去了的作用。

結語

大力發展的商業和奴隸制下的農業為滿族人提供了經濟基礎,冶鐵業和八旗制度為滿族人提供了物質基礎,八和碩議政則確保了權力的平穩過渡,並凝聚了最大的向心力。

從滿族入關之前的社會風貌出發,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通過對滿族入關前社會各方面的一覽,就能得知滿族能入主中原奠定近三百年的基業絕非偶然,而是與其自身的不斷髮展革新有著密切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