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學習,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讓孩子提起學習興趣?

哞哞5678


其實這是一個隊一部分家長很頭疼的問題,看到孩子把學習的時間都荒廢掉,作為家長確實是很著急的!周老師日常與高中的學生接觸比較多,針對類似問題的孩子,有些經驗,供你參考!

1、首先,碰到孩子不喜歡學習,在這樣情況下,作為家長就不要總催促孩子了也不要對其講大道理,肯定是收不到什麼效果的。而是可以靜下心來,找對時間點耐心的與孩子聊聊心,想法讓孩子把不願學習的原因講清楚,我們家長了解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的與孩子做溝通和採取應對措施!

2、可以找當地可以給孩子做學業規劃的專業老師給孩子做一個非正式評估和測評!具體解析需要有針對性,詳細分析孩子在不同緯度的多元智能,明確孩子的職業方向,讓孩子有很好的一個職業目標,這樣孩子和家長都不在迷茫,但最後還要回到學習成績的提升這個話題上面來,告訴孩子想要努力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以後讀上適合自己想讀的專業,去到自己想去的城市和院校讀書,能夠在自己喜歡的行業就業,最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現階段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好好學習!另外從第三方的角度孩子溝通孩子往往容易比較接受,家長回去後也容易與孩子再進一步做很好的溝通,但家長一定要掌握溝通方式,不要與孩子著急。總是以訓導的語氣與孩子溝通!

3、疫情過後可以帶孩子去一些知名企業遊企,比如京東方這樣的企業,遊企與遊學不同,當孩子自己去到一些大企業生產車間裡面,看到都是一些機械臂在熟練的工作,基本看不到人,對其也是一種很大的觸動,不好好學習以後真的連工作都找不到的,這不是危言聳聽!

以上幾點建議供您參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高考志願課堂周老師


剛開始我也沒經驗,後來在帶娃娃的過程中自己慢慢琢磨的,我家孩子3週歲零7個月了。採取的是興趣引導方法,在生活中發現她的興趣。

我發現她記憶力不錯,我有一天教她記憶英語單詞,比如幾種顏色紅色red, 還有眼睛身體器官她知道的英文等等,第二天繼續問她,連續三天她真的都記住了,我答應她給她棒棒糖,她也非常享受自己的成就,然後我幫她記憶更多的單詞,慢慢的帶她讀書看幼兒書,等等一步一步的激發她的興趣,然後給她物質獎勵,最後一定是精神鼓勵。

每天告訴她你很棒,加油,爸爸支持你,給你點贊,愛心等等詞語。這個方法我感覺對我家寶寶有用,也希望對你有幫助!後期相互交流!




三農大喬


我有四個孩子,大的兩個我沒有費半點力,成材了,一個軍事人材,一個經濟人材。而且沒有花多少錢。最小的一個孩子才十一歲,讀四年級,女孩,真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乖巧得很,淘人喜愛,樣樣都好,就是不愛讀書寫作業,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話壞話說盡了,哥哥姐姐也邦了她,收效甚微。能說會道,就是不會寫作文。看電視,玩手機都行,就是不愛讀書。前幾天說句讓我哭笑不得的活,“這個疫情為什麼不發生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呢”!我本想放弁算了,反正不讀書也不會餓死。但是,又對不住老師,這個老師太好了,為了提高她的學習成績也花了不少心思,真的對不起老師。管得太很了,自己又心痛。不管吧,又拖了全班的後腿,對不起老師。真是無解。


由於我沒有證件證明我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1.尊重孩子的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孩一入學開始,就千方百計想孩子學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長把孩子的雙休日,節假日都安排得滿滿的。事實,孩子多學點東西是好的,家長這個出發點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學呢?家長就不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學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學。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琴,但家長一定要孩子學,使他一看到琴就產生厭倦的情緒。試問孩子又怎能學得好呢?其實,孩子好比各種的樹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楊柳苗,有的像榕樹苗等,不論是什麼樹苗,都可以長成各種各樣的材料。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並不在於強迫孩子學這一樣,不學那一樣,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寬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動手操作,搞一些小製作。而家長就認為這與學習無關,就加以阻止,限制他們,不准他們做。其實,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動腦,不懂的時候,他們就去查閱有關的資料和書籍,這就是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孩子還會學得自覺、開心,況且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又能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家長不但不應該阻止他們做,還要根據孩子的這個興趣特點,為他們提供有關的書籍,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和比賽。大家知道,聶耳之所以成為中國新音樂的奠基人,在音樂創作上取得很大的成就,這是與他童年就對音樂有興趣分不開的。所以許多事實證明了,小時候培養的興趣往往為一生的事業奠定了基礎。有些做父母的對孩子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他們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規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的發展規律培養孩子,這樣往往會延誤孩子的發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繫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佈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不知怎樣描寫。事實,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於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但像剛才提到的那個小孩,他喜歡動手操作,如果家長又支持他做,併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寫,那他寫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他會把自己的製作過程,把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時怎樣想辦法克服等等都具體地寫出來。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與學習聯繫起來。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做遊戲,家長可以通過各種遊戲提高孩子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如玩撲克可以訓練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如果你出一個“3”,小孩就想辦法出一個與“3”湊成“10”的撲克。孩子就這樣在玩的過程當中提高了口算能力,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通過猜謎語等形式教孩子認識、理解字詞。可以通過玩卡片的形式與孩子一起學習英語單詞。再如,孩子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這個興趣轉移到學習上。我教過有個學生,他小時侯很喜歡聽故事,整天纏著奶奶給他講故事,他奶奶一邊給他講故事,一邊告訴他:“書裡頭有很多很多故事,你如果學會了認字,就可以自己看了。”當孩子產生了學習識字的強烈願望時,他奶奶又抓緊各種時機,利用多種方式教他認識字,後來這個學生喜歡看書,每天放學回到家就進書房看書。老師知道了之後,就利用他的興趣特點,讓他在班上給同學講故事,有時要求他講講自己看過的故事,有時要求他將課文的故事複述出來,講完故事後,我又要求他把自己看完故事後有什麼感受,自己的體會以日記形式寫出來。我記得,有一次教委宣傳部組織一次《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徵文比賽,我鼓勵他去參加,當時學校就是唯一他以童話形式寫了一篇文章去參加比賽,還獲了獎。每個學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郊外參觀、遊玩,回來後,老師都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給爸爸、媽媽聽或寫下來。節假日,家長都會帶自己的孩子去旅遊,回來後,家長同樣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出來、寫出來,多給機會他們練習寫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從以上的例子講明家長應該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繫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3.要培養孩子的興趣,還要多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因為成功是最足使孩子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孩子一旦獲得成功, 就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下去。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大家都知道,十個手指有長短,每個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長應該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去制定一些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覺得能夠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動力去做,就會獲得成功。當他體現到成功的樂趣時,就會有興趣,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就不斷取得進步。我碰到有個家長,他看見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單元測驗只有四、五十分,他就對孩子說:“如果你考試能夠拿到九十分以上,我就獎勵100元給你買玩具。”對於孩子來講,這個獎賞真是好吸引,孩子好想得到,但是他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得到九十分,試問他哪有興趣去爭取呢?所以,家長定的目標要恰當,不能過高,這樣才能夠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每個教師都有遇到這樣的學生,考試經常不合格,經常缺交作業等等。我們教師是怎樣做呢?我們會從樹立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入手,根據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幫他定下一個個小目標,有個學生經常缺交作業,作業的書寫很差,老師根本很難看清楚他寫些什麼。看到這種情況,我經常向他講講學習的重要性,還向他提出一個個小目標,只要每天你堅持有作業交,老師就獎勵你一朵紅花,他堅持了一個星期都沒有缺交作業,我就及時在班上表揚他,獎了一朵紅花給他,還鼓勵他再努力把字寫好些,他很高興。有一次,我發現他的作業書寫比以前好了一點,我就在作業本上寫了:有進步,繼續努力,並在旁邊蓋了兩朵大紅花。他自己看到之後,非常興奮,拿著作業本跳到講臺跟老師說:“老師,其實我還可以把字寫好些的。”我及時鼓勵他說:“你寫好了,老師再獎勵你兩朵紅花,在班表揚你。”慢慢他的作業書寫有了進步,在學校的作業書寫檢查評比中,由原來的差提高到良。從這個例子說明,跟孩子樹立目標,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好像剛才提到的孩子,平時,他寫的作文語句不通順、敘述不清楚,老師看來看去,都不知他寫什麼。但有一次,他寫的作文有了進步,基本上能夠寫出一點點的內容。老師及時表揚了他,並告訴他:“這次作文有了進步,如果你能夠再認真去修改一下,就更加好。如果你改好了,我就讓你在班上讀給同學聽。”他好願意,然後老師就耐心去指導他修改,並在作文評講中,讓他把修改好的作文讀給同學聽。雖然,這篇文章在班上不算好,但對於他來說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從此,他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成績逐步提高了。所以,家長

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

4.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與孩子的學習興趣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的家長經常向老師反映到孩子在家做作業速度慢,十幾分鐘的作業他都要1個小時才能做完;有的家長講到自己的孩子經常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不知如何是好?當老師問及孩子在家怎樣做作業的時候。


高考直播


做人是根本,學習不是關鍵,現在做壞事情,掙大錢的哪個不是很有文化的人,膨大劑,瘦肉精,等等等等毒害人心的東西,哪個不是有才人做的,學習不是關鍵,做人做事是關鍵,培養一個有品德的孩子就是拔掉了你的糟心病!學習聖賢書就是娃娃呵我們及時收住亂了陣腳的步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責,須順承。我們做飯了嗎?


昕愫


陪孩子做作業卻吃力不討好

其實,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排斥的,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陪著寫作業是對他的一種約束,一種不信任,讓他覺得隨時有一種被監視的不舒服感。

試想,當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旁邊一直有一個人在指指點點,說你這裡不應該這樣寫那裡不應該這樣弄,你會煩嗎?

另一方面,陪著孩子寫作業佔據了家長大量的下班個人時間,好不容易下班了,回家想放鬆放鬆,卻必須要耗費大量精力盯著孩子寫作業,寫完還要檢查,檢查完再督促訂正……一晃,晚上的休閒時光就這麼沒了。

陪孩子做作業是為了抓習慣

孩子排斥,父母心累——到底該如何打破陪寫作業的這一“惡性循環”局面呢?

化解的關鍵還是在心態。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摒棄“成績就是一切”的武斷觀念。尤其是在小學一二年級,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明白,短期呈現的“成績好”現象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何況,扎堆補習或是陪著寫作業也並沒有顯著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長期的“習慣好”才是孩子的成功,家長的成功。

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學著自己學習、自己生活,這時,課本上的知識大多不能直接運用於生活中,而打小就習慣好的孩子,他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就越好,他一個人獨當一面時就更得心應手。

好習慣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把他培養得更獨立、更優秀、更具競爭力。


玖玖拾


首先,我們要想辦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我曾經讀過一位美國鄉村小學老師寫的一個故事。有一年初春的時候,孩子們正準備脫去冬裝,把這些冬裝清潔後收起來。這時候有孩子產生了好奇:為什麼毛衣水洗後會縮水?學校裡沒有人可以告訴他們答案,但他們想知道。
他們想如果有一臺顯微鏡就可以觀察羊毛,那麼他們就有可能知道是為什麼了。於是這群孩子自己寫信向州立大學借了一臺顯微鏡。他們準備了洗滌前的羊毛和洗滌後的羊毛,發現羊毛的結構是一節一節的,水洗後這些節就會縮到一起,所以整個衣服就變小了。觀察了羊毛之後,他們又把其他的織物拿到了顯微鏡下觀察。
觀察不同的衣物,他們發現織物的外表和編織的方法也有很大不同,於是他們又對編制產生了興趣,開始用最簡單的工具編織布料。為了獲得原材料,他們向外面寫了幾封信求助,並獲得了這些原材料。
在用不同的原材料編織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一塊小方布就要用了72小時才能做好,那麼做一整套衣服需要多長時間。這時他們不僅用數學,其實他們已經在進軍經濟學的領域了。他們開始明白勞動分工和機器作業是多麼重要,後來他們知道了機器的發明發部分是在英國。
就是因為對毛衣縮水這一件事情好奇,孩子們就開始向多個方向探索。就是因為要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在那一年裡,班裡35個孩子一共借閱了七百本書,他們在植物學、動物學、數學、經濟學、歷史各個學科都學到了很多知識。
大家看到了嗎?這就是孩子的學習方式。他們把世界當做一個整體來探究,他們因為好奇而學習,每學會一個新東西,他們都想要學習其他的東西。這樣的學習,孩子強烈的求知慾一直被保持著。如此有趣的學習,帶給孩子的是享受學習,他們怎麼可能厭學呢?而且大家知道嗎?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及早確定人生目標。果真這樣,孩子便會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學習了。
第二,讓孩子可以體驗到成就感。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認為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學本領,並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家長可以把孩子所學知識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應用所學的知識,孩子便知道學校的學習是可以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他便明白上學和學習其實是有用的。家長要強化的也正是孩子學習以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比如學習了數學以後,孩子跟著媽媽出去在菜場買菜,媽媽就可讓讓孩子幫忙來算賬。當孩子可以很快計算出來應該支付的錢數,他會很驕傲的。如果家長可以及時送上我們的肯定,誇孩子學習數學用上了,孩子會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
孩子上中學後學習了物理,電學,家長就可以在裝修房子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布排家裡的電路線。這樣孩子學習的到關於電路的並聯串聯的知識就在生活中派上了用場,不僅明白了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還把學校學習的知識內化到心裡了。用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會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愛上學習。
家長如果真正想著孩子學習的目的就是學本領、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的話,自己也會變得輕鬆和自豪,因為每個孩子每天都一定是在進步著的。
第三,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有趣且有效的學習方法。
另外一點,就算我們明白以上兩點,願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願意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後的成就感,孩子的學習也還會遇到困難,比如說某些知識點就是學不懂。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感覺很無助,情緒會非常低落。在孩子真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家長就要和他一起想辦法,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
我女兒剛上三年級的時候不會記英語單詞,聽寫幾次都有好多單詞寫不出來,老師就批評她。她回家後就很委屈。我就研究她的英語課本,後來教她找到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則,根據發音和字母匹配來記單詞。女兒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後,記英語單詞的問題就解決了。
很多小學生在小學的時候都會有速算的作業,有的學校甚至會把速算作業留到三、四年級。我建議如果父母願意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速算比賽。家長是懂得很多,速算則不一定比孩子表現好。如果家長和孩子比賽的時候輸給了孩子,這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覺自信,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另外一個方面也把學習這個活動變得有趣,讓孩子熱愛這項學習活動。
第四,想讓孩子喜歡學習,我們要給創造孩子良好的心情。
一方面我們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環境中,讓孩子感覺生活是美好的。體驗到美好生活的孩子他的心情自然是好的。
我曾經遇到一位家長,她說他的孩子很聰明,也很勤奮,但就是學習不好。
後來跟孩子聊的時候,孩子就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晚上一寫作業就覺得心下不安,心裡覺得慌慌的。這便是他學習成績不能提高的原因了。
原來這個孩子的爸爸總是埋怨媽媽沒有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孩子晚上總是睡得很晚。其實這個爸爸是心疼孩子,可他用的方式確實責備媽媽。而這個媽媽呢,又不夠穩定,每次先生一抱怨,她就覺得真的是自己的問題,內心就特別焦慮。不僅孩子睡得晚她就著急焦慮,就連平常她也顯得很焦慮。
據說,這一對父母並沒有在孩子面前互相埋怨吵架,可你想想,這個家庭裡的氛圍孩子能不能感受到?可見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還有就是在學習上,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個性特點和他當下的表現。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給予肯定和欣賞;當孩子反應慢的時候,耐心等等;允許和接納孩子有時候會犯錯;當孩子落後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支持。
這道理很簡單,我們成年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想工作,效率也不高,孩子同樣也會如此的。
最後一點,就是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和理想,讓孩子的學習有方向感。
探討孩子的人生目標和理想,我一直覺得需要親子關係很和諧,親子之間可以像朋友一樣的探討問題。這樣的關係,孩子內心和諧一致,我們和他探討的時候他才會認真思考,並願意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付諸行動。
比如我們就可以啟發孩子:你想想,20年後,你在哪個國家或者哪個城市工作?你的周圍都有哪些人?如果那時候還有微信朋友圈的話,你覺得你的朋友圈都會是哪些人。或者你啟發他:如果20年後的今天的這個時間點,電視上正在播放關於你的故事,你希望正在講的是什麼呢?
就是讓孩子憧憬自己的未來,無論他憧憬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家長都給予積極的認同和肯定。哪怕是說他就想做廚師或者就是做一個看門人,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啊。對孩子來說,那一刻就是真實的感受。然後我們可以像電影倒帶一樣,再讓他看看15年後的今天他在哪裡在做什麼。最後就是落到此時此刻。
心理學工作裡有一項技術就是催眠,催眠技術說到底就是心理暗示,我剛才講的這一段其實就是催眠,目的就是讓孩子對人生充滿的美好的期待。我之所以強調親子關係要和諧,是因為在和諧的氛圍裡,孩子談的都會是積極正向的內容。也會下決心為了將來的理想而努力。
我講到這裡,有的人就可能會說,他說就想當個廚師或者出租車司機該如何鼓勵他。對孩子來說這也是遠大理想,而且廚師和司機是最值得受尊敬的職業了。如果孩子真這麼說了,我們就可以給他描繪壓根好的廚師和一個好的司機需要懂得的東西有哪些。比如要想做好廚師就需要懂得不同的魚和動物肉類的結構,不同的蔬菜的營養成分。你並不要求他跟當下的學習聯繫得多麼緊密,只告訴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知識才能做得更好。
如果我們把孩子比作他人生列車的司機的話,他需要知道自己要把車開往哪裡。小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引導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是有美好的憧憬的。孩子的內心都是美好的食物,回到他當下的學習生活中,最起碼是充滿了樂觀的心態的。
總結下來,在孩子的學習上,第一我們要悉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第二,我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學習後可以獲得內心的成就感;第三,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孩子找到方法,把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有趣;第四,我們要創造孩子良好的心情。如果這些點家長們都可以做到,孩子就有可能持續地熱愛學習了。

遍地的黃花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人手。

第一,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善於挖掘學習本身的價值和魅力。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的好奇心和本能的求知慾,喜歡探索,希望瞭解自然界的各種真相,希望能夠“看清”並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圍的世界,想知道¨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即所謂認知的需要,同時,也希望從人類的各種精神產品中獲得滋養與享受,獲得成長與發展的力量。而所有這些,都蘊含於各種學科與各種類型的知識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來直接間接地滿足人的這些慾望和需求。因此,知識內容的本身有許多就是對人有本能吸引力的,就是有直接價值的,學習本身就是在滿足我們的認知需要以及其他類型的需要,我們要善於挖掘知識自身的價值和魅力,品味知識帶給我們的獨特滋味和享受。例如,詩歌能給我們帶來韻律的美,數學能給我們帶來邏輯和秩序的美,而天文學則向我們打開了瞭解無限的星空和宇宙的一扇窗口,等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發現、體驗了學習內容帶給我們的直接滿足和樂趣,只有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過程帶給了我們直接的吸引力,才會產生最穩定最重要的直接興趣,也才有了最直接的學習動力。

第二,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還要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改善我們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以使我們在學習某一內容時,能夠儘可能的輕鬆、容易、順利。我們在學習中越是進展順利,越是成績斐然,越是能體驗到成功感和勝任感,越容易產生舒暢、愉快、自信的情緒;反之,頻繁受挫,屢屢進攻仍然毫無進展,毫無建樹,或是雖然也學會了,但經歷了過多的挫折,付出了過大的努力和代價,則勢必挫傷我們的積極性,打擊我們的自信心,引起我們的焦慮、畏懼、沮喪、頹廢等消極情緒。而良性的情緒體驗經過不斷的累積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惡性的情緒體驗在不斷的沉澱中就會誘發消極的情感與態度。日常學習中,我們感興趣的科目、喜歡的科目通常都是學得好、能力強、充滿自信、伴隨著良好的情緒體驗的科目,而不是那些能力差、讓我們付出過多辛勞、有著更多挫折經驗的科目。因為,學得好的科目通常也會學得相對順利,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因而自然會轉化為一種穩定的、良性的態度。

第三,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還要善於激發和調動各種間接的動機因素,以促成對學習多層面和更廣泛的動力支持。關於這方面,是有著許多不同的類型以及與之相適宜的方法和策略的。例如,動機研究中經常提到的近景性動機與遠景性動機,直接性動機與間接性動機,內因性動機與外因性動機,主導性動機與輔助性動機等,都是不同性質與層面的動力因素,它們都是學習的對象、學習活動本身及其與之有關聯的其他事物與主體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心理趨向發生相互作用的產物,對學習活動具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動力影響。其中,由好奇心和認知需要與直接的學習活動引發的動機屬於直接興趣或直接的學習動機,其他各種類型的動機因素均屬於間接動機,雖然是間接動機,但是對學習活動常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實際中,僅靠認知需要的發動或者說僅靠知識本身的吸引就能長期堅持學習,雖不能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至少也是少數人和少數情況下的特例.大多數人的學習都是複雜的動機作用的產物,每一個人對於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在不同的時期,支持其學習的動力因素都會有所不同,否則,僅憑知識本身的吸引和魅力,大多數人可能早就放棄學業了。因此,瞭解各種間接動力因素的類型、作用性質及效果,進而激發和喚起更多更強的間接性的動力支持,對學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具體來說,要產生和培育更多的間接動機,首先要關注、尋找和挖掘學習活動多層次的間接意義、附帶價值以及與主體相順應的成分,以使學習能夠增添一些吸引人的理由進而得到更多的動力支持。人的需要體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它是由許許多多的或先天或後天,或物質或精神,或本源或衍生,或概括或具體化的需要、意願、希望、企盼等組成,例如,生理需要,認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以及由這些基本需要衍生出的、有著特定目的和內容的形形色色的具體需要和傾向,這些心理趨向都具有發動和支持特定行為的潛在作用,在特定的條件下,當現實中的某種對象或活動在觸動某種心理趨向或與某種心理趨向發生關聯的時候,它們便會被髮動和激活,處於特定的喚醒狀態,進而對活動產生特定的動力(或阻力)作用。其中,一項活動越是能多的符合需要體系中的內容,越是能符合那些重要的、高價值的內容,越會從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動力支持,反之,只能得到較少和較小的動力支持甚至是阻力和障礙。但是,對於一項特定的活動來說,它與我們需要系統中各內容的聯繫並不是固定的和必然的,也不是能夠完全被意識到的,許多情況下,我們意識到的或發揮作用的只是其中的部分,一些本來有聯繫或者本可以建立聯繫進而發揮作用的內容,我們卻沒有發現或意識到,使得許多本可以提供動力支持的因素被忽視或埋沒了,造成了動力資源的浪費,也影響了我們活動的運行狀態。例如,父母的殷殷期待本身是一種強大的動力,但許多孩子意識不到或處於麻木狀態,這一動力因素便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再如,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大學,進而關係到在社會上的立足以及未來的前程,它所對應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反向動力,本身具有重大的動機作用,但它常常並不能被主體清晰地意識和切身地感覺到,因而,許多情況下,其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等等。因此,在實際中,為了使我們的學習能夠儘可能順利而強勁地進行,儘可能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進行,一定要善於發現、發掘學習及其相關因素與主體各個層次的心理趨向之間的關係,以使學習除了直接的知覺意義之外,還有更多的附加意義,能夠滿足我們多層次的間接需要.以增加學習的吸引力,增強學習的動力。例如,我們雖然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但學好了、成功了,能夠提升我們的能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能夠拿獎學金,能夠在同伴中特別有面子,能夠讓父母感到榮耀,能夠考上好大學,能夠找上稱心的工作,能夠移居某個喜歡的城市生活,等等,這些我們想得到的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需要、意願、追求、目的,當與具體的學習聯繫起來併成為其間接的目的或附帶的收穫時,學習也便具有了新的魅力和間接的吸引力,這便是所謂的間接興趣和間接動機。由間接動機引起或參與的活動,其活動本身可能不符合我們直接的心理趨向,但符合我們間接的、其他方面的心理趨向,或與之緊密聯繫的事物符合我們某方面的心理趨向,這樣,雖然在表層上和直接點上得不到支持,但卻在其他方面或心理深層上得到了支持。為此,在實際中我們要時時注意喚起人心靈深處各種強大的本能力量和衝動,如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讓這些深層和基礎的需要經常性地處於活躍和興奮狀態,並把這些基礎的慾望、衝動以及它們所對應的人生理想、價值追求與眼前具體的活動聯繫起來,為具體活動的興奮和運行提供充足的後備能源。同時,在具體的學習中,要善於營造和創建各種具體的動機情境,如設立某個具體目標,與同學就某個具體任務進行競賽,把自己的計劃公之於眾等,以不斷豐富和充實我們具體的動機源,使我們的學習能夠獲得更多的動力支持。

其次,要產生和培育更多的間接動機,還要善於營造和創設各種能夠順應主體心理傾向的條件和情境,如對直接的內容與對象進行加工改造,以使原有的內容增加某些迎合主體的順應性成分,甚至可以把學習的對象或活動人為地與其他符合人的心理傾向、能給人帶來快樂和滿足的事物、事件進行聯結和聯繫,以組成一個複合體或聯合體,讓那些符合心理傾向的事物把直接的內容帶動起來,從而產生¨以順帶逆”的綜合效應。例如,有些內容,如枯燥乏味、抽象困難的內容,對我們缺乏直接的吸引力,甚至引起我們的反感和排斥,但表達的形式、講述的方式如果迎合我們的心理趨向,就可以激起我們的好奇,引起我們的興趣。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許多小孩子的學習內容都是以一些動畫片,色彩鮮豔的圖畫,兒歌,童話等形式來講述;講述新的原理和規律的時候,如果與我們的先前經驗掛鉤,儘量多地聯繫我們生活中的實際經驗,適當穿插一些有關科學家及其發明創造的一些逸聞趣事,或者做一些吸引人的實驗,就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也更容易被理解;另外,在講課時,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講述,好聽的聲音,活躍的現場氣氛等等,都是引起我們興趣、吸引我們注意進而易於消化吸收的好的方法和形式,也容易使枯燥乏味的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等等。總之,把抽象、枯燥、難理解的內容經過特定的加工和組織,使其生動具體,通俗易懂,乃至妙趣橫生,以迎合我們某方面的心理需要,就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也易於消化吸收。再如,學科內容我們沒什麼直接的興趣,但我們喜歡講課的老師,喜歡老師的性格,老師的風度,老師的講課風格,還由於該學科的老師喜歡我們,器重我們,經常給我們以表揚和鼓勵,讓我們體會到關懷、溫暖、期待和自身價值,我們往往會愛屋及烏,會漸漸地喜歡上該科目,至少出於這些間接因素的帶動,使我們減弱直接的牴觸和阻抗,使我們以積極的至少是中和的心態對待該學科,而不是以對抗和牴觸等消極負面的情緒對待之,這樣,就會對學習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另外,讓我們感到自豪的學校,團結有愛、積極向上的班級環境,一幫同舟共濟、互幫互助的同學朋友,以及對不好好學習或放棄學業所帶來的後果和懲戒的恐懼,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理由和間接支持,進而影響到我們對學習的態度和情緒反應。

第四,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態度,還必須善於藉助外部環境的影響。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除了要看事物與自我結構的關係外,還要以所處環境的社會標準為參考。這就是說,人在看待和評價事物時,是以主客觀的兩套標準來做衡量的,如果僅僅順從主體的內部標準,那麼常常會與客觀的標準發生衝突,它們或者行不通,或者會受到客觀的懲戒,因此,最理想的辦法是在主客體之間達成一種妥協和平衡。事實上,人在其成長髮展的過程中始終都是以這條原則來行事的,由此形成的主體結構,包括價值體系,包括行為方式,都是既部分地迎合主體本能的慾望和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會的標準。而且,從終極意義上來說,人必須順應環境,必須與環境保持一致,必須以客觀要求為行為指針!當人與環境發生衝突的時候,最終妥協的只能是人自己。正因為如此,社會的價值才能內化為個體的價值,社會的崇尚才能轉化為個體的崇尚,才有所謂的流行、時尚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的問題上,我們也要善於藉助於社會和外部環境的力量以促成良好態度的形成。例如,即便我們自身不喜歡某一科目,但社會上對其倍加推崇甚至形成熱潮時,也會帶動我們,也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態度。同樣的,一個學習型的社會,一個尊重知識,離開了知識就寸步難行的社會,一個以學習為榮、以不學習為恥,一個學好了就能帶來巨大回報、到處瀰漫著濃重的學習氣氛的社會,其個體必然因這種薰陶和浸染而溶人進大量學習的“細胞”,對待學習的態度也自然是積極的。因此,良好的、重視學習的社會環境,更具體的講,一個有好的學習風氣的學校,一個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班級,一幫刻苦努力、積極向上的同學,對學習興趣的產生和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都有著明顯的助力和幫助作用。另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加某種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關的專業比賽,參加某種學術會議,參加某一專業主題的夏令營等等,對激發學習的興趣、改善學習的態度,都是有積極作用的也就是說,要儘可能創設一些條件和人工環境,使其學習的氛圍更濃厚一些,對主體的積極影響也更大一些,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對提高學習的興趣,保持學習的熱情,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的有利。

總之,一旦我們對學習形成了諸如興趣、愛好這樣良性的態度傾向,我們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在學習上就處於非常有利的態勢,而且這種傾向的強度越高,對學習越有利。有這樣的態度和心理傾向做支撐,我們更容易喚起強烈的學習動機,更容易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熱情,更容易衝破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障礙,更容易抵禦各種與我們爭奪意識的其他干擾和誘惑,而所有這些,都會強有力地促進學習的高效運行。


Evie家三個娃的成長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玩。如果連玩都不感興趣,就談不上是天真活潑的孩子了。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愛玩勝過愛學習,就是不喜歡學習,這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但孩子畢竟有學習任務,怎樣引導孩子自覺學習,熱愛學習,這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在此提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一)首先得讓孩子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大人的事。很多家長對孩子不自覺學習很著急,很緊張,從小到大,無時無刻都催促孩子學習,養成了不催促孩子就不學習的習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大人的事,是大人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讓孩子安排好學習時間和玩的時間,該學習的時候自覺學習,該玩的時候玩,互相調節,兩不誤,使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而不是要大人催促才學。

(二)引導孩子認真聽好老師講課。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做作業拖拖拉拉,甚至不做作業,很大的原因是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不會做。經常不聽課,不做作業或乾脆抄答案應付,基礎越來越不紮實,學習上的困難越來越多,學習上就越來越不感興趣。

認真聽課對孩子學習很重要。要引導孩子聽好每一節課,告訴孩子,專心聽課,聽明白了才會做作業,會做作業就不用老是花太多時間在做作業上,才有時間去完成其他的事,也才有時間去玩。

(三)引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現在的老師,喜歡把作業佈置給家長,讓家長去監督孩子做作業。其實這種佈置作業的方式對孩子學習是很不利的,相當於告訴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是家長的事,反正家長會收到作業題,有家長協助,上課不聽課不記錄作業都沒事,孩子乾脆不用聽課,上課玩自己的。

遇到這種情情況,家長要把作業還給孩子,不能什麼都代替孩子去做,更不必老是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後作業應該由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四)給孩子營造獨立學習的環境。現在的家庭條件一般都不錯,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房間,這對孩子的獨立學習,培養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有利的。孩子學習確實需要一個安靜的相對獨立的環境。

一些孩子沒能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與家長沒能很好給孩子營造獨立學習環境有很大關係。如過多的陪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或者家長們在孩子學習時間大聲放電視、大聲玩手機遊戲、或者在打麻將打牌甚至大聲爭吵等,這樣的環境是不利於孩子學習的,在這種環境下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很難。

孩子喜歡學習,對學習感興趣,其實是從小培養的一種習慣。所以,家長希望孩子自覺學習,很大程度上得從我做起,給孩子營造一個獨立學習自覺學習的氛圍和環境,不能總是埋怨孩子懶和貪玩,優秀的孩子需要優秀的能夠引導孩子獨立學習的家長。





逐夢高考領航未來


孩子不喜歡學習了,才想起怎麼辦,一般講是有些晩了。

學習的興趣應在,末學習前就培養的。比如在孩子只能聽故事,對講故事很感興趣時,就可以告訴他,學會寫字看書,就能自己看故事,比聽大人講有意思多了……從小埋下求知的根。

在開始學習前,培養起好的習慣,比如:認真、專心、爭上游、榮譽感……

學習時,培養獨立作業、不拖拉、準確性、家長不隨意添加作業。作業做的快,又正確就獎勵!

總之從娃娃抓起,一勞永逸!

反之等積重難返了,再想到怎麼辦,就有些事倍功半了。但教訓要接受,根源要從小找,然後制定補求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