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洪澤社區抗疫一線:他們的身影耀眼動人

洪澤社區抗疫一線有他們的身影——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全部防疫裝備。身在家中的我們仍懼怕肆虐的疫情,而他們卻在戶外日夜堅守。走過最深的巷子,爬過最高的樓,做著最平凡的工作,溫暖著你我的心窩,他們是志願者、是“守門人”,是社區最美麗的風景線。

孫荔荔(網格員)——8個月孩子的寶媽,她頂在社區防抗一線

走進洪澤社區抗疫一線:他們的身影耀眼動人

“師傅留步,麻煩您幫我們門衛室消個毒吧!”網格員孫荔荔叫住路過的環衛師傅,將他帶到巴黎花苑小區的門衛室,進行噴灑消毒。
“上午來辦通行證的人多,為了住戶的安全,一定要多消毒。”
孫荔荔是一名普通網格員,也是個剛生完孩子的寶媽。疫情進入爆發期後,她每天早上7點在小區門口值班,有時候晚上10點才回家,幾乎都沒有時間陪伴才8個月大的孩子。她的老公是一名教師,因為延遲開學,妻子又頂在了疫情前線,他只能當起了“全職爸爸”。
面對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7-10-7的工作模式,孫荔荔卻說:“這沒什麼,疫情在前,我堅決服從社區安排!我要保護的是身後更多的家庭。”
她每天統計上報社區住戶的人員情況,關心社區居民的健康,辦理通行證、測量體溫、疫情防抗宣傳……一件件的小事,在她看來卻無比重要。
網格員——疫情中第一批站在社區前線的人,在他們身上,迸發著溫暖的熱情、閃耀著責任的光輝。

賈寬全(熱心居民——沒人上我上!我是小區“守門人”

走進洪澤社區抗疫一線:他們的身影耀眼動人

洪建小區在益壽路旁,這是一個老舊小區,沒有門衛,人員混雜,而老賈就坐在社區門口——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暖水瓶,就是他的抗疫“武器”。
“除了我們小區,老三河閘職工樓也在這,但是因為搬遷,現在的住戶都不是原來那撥人了”賈寬全說,“這裡沒有門禁設施,為了所有居民的安全,我和幾個老朋友合計了下,決定自己上!”
老賈在小區門口用橫幅簡單的拉了一個隔離帶,自己做了個袖標,搬了張桌子,每天進行出入人員登記。有一次,居委會晚上11點巡查路過,發現他還在值班,既驚訝又感動。
“小區沒有門衛,不少住戶還在外地沒回來,加上這片人流又雜,我們一般是值班到晚上12點後,三個人輪流換著值。”老賈說。
疫情面前,人人有責,賈寬全雖然沒有“志願者”的袖標,但他足以代表奮戰在社區抗疫前線的志願者們,他和他們,是讓社區居民驕傲安心的“守門人”。

江一帆(應屆畢業生,志願者)——95後抗疫志願者,讓青春之光閃耀

走進洪澤社區抗疫一線:他們的身影耀眼動人

江一帆是一名應屆畢業生,也是蘇北計劃志願者的一員,畢業後他就返回洪澤,從基層做起,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家鄉。
“國家培養了我們,疫情面前我必須做些什麼,雖然遠比不上那些一線人員,但是我也想做出一點貢獻。”
疫情期間,他報名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除了幫助居民辦理通行證,檢測體溫等日常工作外,他還要每天去包乾區巡邏。
“提醒居民,尤其是老人戴口罩出門,向他們宣傳防疫知識。”江一帆談起自己的日常工作。


在基層工作時,他放棄春節休假,衝鋒在一線,在社區工作時,他不辭勞苦,全力奉獻。輪崗值班時,他總是搶著多值班。“我年輕,多值會班沒事,你們先回去休息吧。”
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履行了一個志願者的責任和擔當。
步履不停、抗疫不輟,不論是守衛在社區一線的網格員、物業人員,還是在街道巡查的志願者們,抑或自發組織疫情防抗的普通居民,他們儼然是洪澤這片土地上的一道風景線,溫暖耀眼,美麗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