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方法是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對於一般的貨幣貶值,人們通常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危害。貨幣貶值時,對於工薪階層、資產不多的人來說,也不用採取什麼特別的應對方法,工資有漲就可以。但對於資產較多的人,那就有了甜蜜的煩惱,就要操心了。

什麼是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Currency 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為了加深你對貨幣貶值的理解,再給你講一段關於德國貨幣貶值的歷史。

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根據《凡爾賽合約》,要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德國當然不情願了。於是,德國開始大量印紙幣,最後造成罕見的貨幣貶值,貨幣貶值的程度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德國開始印鈔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貨幣貶值了1000億倍,當時,一美元可以兌換42000億馬克,德國的紙幣比紙還不值錢,因為紙還能使用,而德國紙幣,只能用來燒火了。

貨幣貶值後的德國,連小偷都不偷錢了,而改為偷錢袋子,因為錢偷過來很快就貶值了。

最後,當然是整個德國經濟崩潰,這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隱患。如果不是德國經濟那麼差,後來德國也不會那麼極端。

所以,面對貨幣貶值,各國都會小心應對,因為貨幣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在可控的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方法主要有三個:

一、可購買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

對於不擅長投資理財的人來說,購買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是最為保險,也是最簡單有效的。

如大額存單、國債、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等,這些產品一般都有4%-5%的利率,足夠可以對抗貨幣貶值。

二、長線投資

通常貨幣貶值都是緩慢的、隱性的、長期存在的,一般人不會注意到它。

所以,我們也可以選擇投資長線的金融品類,用長線的投資來對抗它。可選擇的投資標的有指數基金,ETF等,這些投資品類都是長期的跑贏貨幣貶值。

當然也可以購買有成長性的優質股票,讓上市公司的成長來抵消貨幣貶值,更可以獲得額外的投資收益。

三、可購置房產

雖然現在房產已經沒有過去升值那麼快了,但用來保值還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相當時間內還是不錯的選擇。

但要注意,購置房產進行資產保值,要特別關注房產的地段,地段好的產房才有保值增值的可能。否則,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總結:

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貨幣貶值最好的方法是提升自己收入,讓自己的收入增幅大大超過貨幣貶值的幅度,其它手段都是錦上添花的事,個人的收入水平才是根本。

就像我們要保持身體健康一樣,首先你要做的是作息規律,正常吃飯才是正道,至於增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那是額外的手段。

歡迎你關注「頭條@財富總動員」,為你動員財富每一天。

朋友們可在下方留言交流,各抒己見,也請你多多點贊鼓勵!


財富總動員


樓主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人民幣貶值,普通老百姓該怎麼應對?儘量多換點美元現鈔嗎?無所適從,總要做點什麼對沖一下風險,減少一點損失吧,下面思維講座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開源節流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物價一般都是要上漲的。想要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必須是要有相應收入的提高。如果收入沒有相應提高,你就必須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無法開源,就節流。

菜市場的西紅柿都從3.5元一斤漲到了5元一斤,我只好也不吃了,用還沒漲價的香蕉替代一下。

如果你以前穿百麗的鞋子,現在就穿達芙妮;以前穿範思哲的衣服,就換成優衣庫……

一年兩次的旅遊就縮減到一次,或者換為周邊遊。能住快捷酒店就不住五星級酒店……

2、換美元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你沒有出國換美元的需要,就別瞎跟著去換美元,人民幣換美元成本太高了,1萬人民幣換美元手續費要150塊錢以上啊。而且現在人民幣也逼近7了,現在換來保值意義不大。

3、如何理財?

錢放在哪裡比較好?銀行理財還可以放,貨幣基金可以放,債券也能買。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就是趕不上通脹速度了,只能儘量減少損失。

就暫時不建議買股票基金、投數字貨幣、網貸了,普通人去投資都是被割的命運。

有朋友問到黃金,黃金有紙黃金、實物黃金、黃金ETF基金、互聯網黃金等。我是這樣認為的,黃金適合有錢人買來做長期保值增值的。如果你有幾百萬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買5%左右的黃金,現在國內黃金價格不算低了,可以等跌一跌再買。

如果你能拿來理財的資金也就幾萬十幾萬,那就別買黃金了,畢竟這錢你隨時都可能拿來花的,買黃金短期內賺不到什麼錢的。實在沒地方放,放在銀行定期的短期理財產品起碼也有4%左右的收益。

4、要不要買房?

要不要買房?人民幣貶值,國內大部分非固收類資產都呈現下跌趨勢,買啥啥虧,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有買房才是很好的保值增值方式。

而人民幣貶值對於房企來說是利空,房企為了資金儘快回籠,一般會採取降價促銷方式賣房。

從歷史經驗來看,貨幣貶值後,買房還是很好的保值選擇,能買就買一線和強二線吧,明年買房應該是個好時機。當然,舉債投資房地產就沒必要了。

以上是思維講座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思維講座


通貨膨脹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係,這一點在我們國家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物價飛漲的三十年,相對來說,也是貨幣貶值最快的三十年。

有數據現實,從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國家的貨幣總量上漲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說,1986年的1萬元(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280萬元,貨幣的總量大概保持著每年21%的增長速度,相應的購買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見。

在貨幣貶值的大環境裡,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有3點。

01 推動職業發展,個人成長其實是最抗通貨膨脹的

貨幣貶值速度很快,但是隻要你的收入水平的上漲速度能夠跟得上,貨幣貶值對你的威脅就很小。

提到通貨膨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去理財,其實我倒覺得,理財是風險與收益並存的,而工作上的長足發展、工資的水漲船高,可是實打實的,每個月真金白銀的發到你手裡,靠譜!

舉個例子,

我媽在銀行業工作,三十年前,一個月工資不到100元,她的工作沒有很突出,到現在也沒有混成領導,但是現在的工資仍然能夠達到近10000元,三十年上漲了100倍。

而如果要靠理財,你拿著每月100塊錢,想要達成每月10000元收益的理財目標,年化收益率得多少?這麼高的年化收益率還要保持幾十年,這得是巴菲特才能做到吧?

在職場,我媽完全不算成功,只能算是恰巧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行業。我們這個時代,憑藉職場發展,完美對抗貨幣貶值的更多。

我有個同學,2010年大學畢業在廈門一家小互聯網公司工作,月薪不到3000,後來憑藉多年積累的優秀業務能力,2017年跳槽到阿里,年薪近70萬,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率,這得有多高!

所以我認為,職業發展才是應對貨幣貶值的頭號利器,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職場的可能性很多,選擇對的行業、練好內功,比什麼理財都強。

02 學習理財技能,用金融工具推動財富的增值

貨幣貶值的厲害,我們只要讓財富保持同步的增值,就能抵消貨幣貶值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如果說職場發展是根本,學習理財就是財富增值的“助推器”,也是我們應對貨幣貶值的利器。

選擇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段裡,對於財富的“改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十年前,別人投資黃金,你選擇銀行活期存款;十年前,別人買房,你選擇國庫券;五年前,別人買了騰訊公司的股票,你選擇P2P平臺,別人和你的區別就在一個有一個的理財選擇中,現象出來。

如何選擇對的金融工具呢?這就要考驗我們的理財技能了。投資眼光其實是學習的結果,沒有人天生擅長理財,誰都是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在錯誤與修正中成長起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培養理財意識、學習理財技能、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才能更好地應對貨幣貶值。

從目前的的經濟環境來看,我覺得兩個方面還會有機會。

一個是我們國家的股市,從歷史數據看,股市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資標的之一,而且我們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態勢穩健,正在逐漸走到世界舞臺的中間,這樣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一定能在股市中有所體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選擇指數型基金,定投股市,大概率能獲得不錯的彙報。

另一個是核心城市核心地區的房產,雖然最近新聞的信息都說房價下跌,並且國家的調控政策也很緊,但是我認為,目前國家城市化的進程還在進行中,核心城市對於人口的吸納作用日趨現象,而且隨經濟發展,人們會有更大的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好的位置的房產仍能很好的保值增值。

03 理解財務風險,學會控制自己的本能

財富的保值增值最怕什麼?最怕本金受損!

巴菲特忠告投資者有三點:第一,要保住本金。第二,還是要保住本金。第三,記住前兩條。

普通人應對貨幣貶值尤其應該注意放防控風險,很多時候,我們盲目追求高收益,反而容易陷入投資陷阱,試想,本金都賠光了,手中的貨幣都沒了,還談什麼應對貨幣貶值呢?

投資理財,風險收益永遠是並存的,而我們的人性往往是,賺錢的時候,膽子越來越大,股市5000點,就有人敢喊出衝破10000點的口號,就有人不惜開始融資融券。

這就是人的本能,有了還要更多,而投資理財都是和本能對抗的,很多投資決策都是反本能的,所以巴菲特才說,在別人瘋狂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瘋狂。

其實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對於財富的侵蝕還是緩慢的,那些忽視風險的、屈從本能的投資才“立竿見影”,直接擊潰你的生活。

綜上所述,貨幣貶值和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正相關關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該加速個人成長,推動職場升級,這是根本路徑;我們應該學習理財,選擇正確的金融工具保住自己的財富;我們應該控制風險,學會和本能作戰。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最簡單的思路,面對貨幣貶值,唯一的辦法是找尋你可以綁定的保值標的物,並且這個標的物最好具有流動性。


1。保值標的物

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某個貨幣。要看你的資產和實現的能力。

比如你判斷房價漲,貨幣發毛了,房價的上漲速度加快,當然可以買房,但是房子的投資是需要一大筆錢的,這類投資適合資產量比較大,有閒錢長期閒置的人,去操作的方案。

比如有富人買香港半山的豪宅,一下幾個億買一個別墅,是因為他的資金量級別,如果把幾個億去買不同的理財產品做組合,比較困難,所以只能去找適合他體量的標的物。

如果你有10萬或100萬,應對貶值,你的標的物就寬泛很多,可以換美元,也可以換黃金,因為黃金是用美元標價的。

2.流動性

要有流動性的認識,這是投資保值、理財中非常重要的意思。就是你能方便變現,如果保值升值了不能變現,這個方案就有問題。這一兩年出了很多問題案例都是買了某高收益產品不能變現。

比如買黃金,要買能變現的銀行紙黃金,雖然不能提取實物,但是隨時可以賣掉兌現利潤。如果買實物黃金或金銀首飾,賣出的時候就困難或打折扣了。

同理,富人買香港豪宅,是因為好變現,豪宅稀少而買家多,賣的時候不發愁。富人為什麼不買一箱子鑽石,就是變現困難。

普通人,要理財成功,保值成功,也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什麼熱門就去搞什麼。考慮問題的角度,就是找尋一個安全的標的物,還有好的流動性,那樣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陶濤shapan


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購買力下降。原本10快能吃一碗拉麵,現在需要15塊錢。如果有了這個意識,就要學會提前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而不是已經發生貨幣貶值了,再進行相應的舉措

第一、合理配置對沖資產。

如果持有單一國家貨幣資產,貨幣貶值的影響是全局性的,哪個資產都逃脫不掉。這個時候的風險是100%。所以,可以適當配置對沖資產。比如說美元資產,來做對沖。因為美元和人民幣是呈反向關係的。但老百姓在選擇美元資產的時候,儘量選擇風險較小的,比如說香港保險美元保單這種的

第二、提升資產配置組合保值增值能力。

既然貨幣貶值是全局性的,那麼我們個人在進行自我資產搭理的時候,就要儘可能在保值的基礎上,增加升值的可能性。一方面配置保底地產,一方面配置一些風險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較高收益資產。從而,提升整體資產的增值能力。

第三、開源節流。

這條相信大家很多都明白。賺的多花的少了,剩下的才能更多


莫吝金錢


當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的唯一方法就是投資理財,獲得較高的年化收益率以此來抵禦通貨膨脹率帶來的貨幣貶值風險。

那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進行投資理財?有人說購買房產,坐等升值或者收租;有人說拿去炒股,抓住黑馬股一年翻幾番不在話下;有人說炒期貨,讓資金像坐火箭般往上飛。

其實我想說的是普通人的錢都是血汗錢,都是靠打工一點一滴省下來的,他們是經不起上述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方式,因為高收益帶來的是高風險,比如投入100萬運氣好可以賺個100萬,那下次虧個60%就是120萬不見了,除去盈利還虧本金20萬,那要靠打工收入多少年才能回本,運氣不好再虧個十幾個點估計就欲哭無淚追悔莫及了。

所以普通人想讓手裡的資金不貶值或者是減緩貶值的速度,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投資理財組合的方式,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具體做法如下:假設現在有存款20萬,並且每月工資收入5000元,你要如何進行理財投資?

01.

放8萬在銀行三年定期存款,三年存款利率在3.3%。

可以分成2萬一存,這樣可以用來防止生活中大額用錢情況。比如急用錢5萬,就可以按需進行提前支取而不用犧牲全部的存款利息。

另外放在銀行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國家法律規定在銀卡存款50萬以內保本保息,並且如遇到手機被盜或者丟失,網上資金賬戶凍結後也可以支取銀行存款進行應急。

02.

放3-6個月的日常開支在餘額寶中,方便日常小額應急情況。

只要超過整百的金額放在餘額寶中每天都有收益,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用來小額應急,只要不超過10000元本人親測轉賬銀行卡只要15分鐘以內,一般10分鐘就到賬了,方便快捷。

03.

剩下的11萬我會用來購買一年定期理財,預估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保證了資金最大收益,減緩貨幣貶值的速度。

我用的是支付寶平臺,現在一年定期理財產品有:國壽安鑫盈360、國壽安鑫利365、長江養老添年享等。

可以分開進行購買持有,這麼做的目的是分攤風險。雖然定期理財風險低,但是它不像銀行定期存款可以保本保息,分開購買不同的產品有助於降低風險,現在購買還有1%的一個期限加息券可以用,又是一筆小收益。

04.

每月工資5000一發全部轉入餘額寶,除去月開支外用來開啟基金定投,讓收益滾動起來。

假設月開支3000元,那麼每月可以結餘2000元,我建議開啟1000元/月的債券基金定投。根據債券基金的歷史收益率一般都能夠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5%-7%,雖然風險高於定期理財,但是收益相對也高些,適合長時間進行持有做養老金使用。

剩下結餘的1000元可以拿500用來定投指數型基金,另外500放餘額寶進行儲蓄。基金定投選擇規模超過一億(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容易因為業績不好導致清盤)開啟每月定投,按照指數基金歷史收益率可以算出它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

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基金定投是利用微笑曲線進行平攤持倉成本,所以要做到止盈不止損必要時在虧損率大時有閒錢還要手動進行加倉,這樣就可以再次降低持倉淨值,等大盤飆升時你的基金就會率先由綠轉紅大賺特賺。

總之,普通人就不要幻想通過投資理財達到一夜暴富的目的,我心目中的理財就像爬山一樣,只要路是正確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上去(即每年理財都是正收益),長時間堅持我堅信一定可以登上財富的巔峰。


小方聊投資理財


現在貨幣貶值,對普通人來說要學會理財,說起理財,老百姓把錢存入銀行來生利息,這點利息遠遠跟不上貨幣貶值。我個人看法,在銀行購買黃金,也是最簡單的。去投資原始股,一少搏多。



居安才能思危


對於普通人來說,當貨幣貶值的時候,應對的方法就是:配置型投資方式。其實,如果將各個渠道的投資產品綜合在一起分析,有著很多對沖風險的方式,就算是貨幣貶值,也能很好的對沖風險。

我們先要了解貨幣貶值升值的對立面產品。當貨幣貶值的時候,什麼樣的產品最為受益?房產價格、外匯、黃金、重要資源等。貨幣,為什麼會貶值呢?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市場中的貨幣實在是太多了,以致於貶值。經濟原理也很簡單,東西太多了,以致於很容易獲得,那麼相對應就會貶值。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貨幣的公信力太低致使貶值,但這種情況世界發生的概率較低。

既然貨幣印的太多了,那麼在階段時間內房產能不能有著與房產一樣的增速呢?顯然是不能的。所以,當貨幣貶值的時候,房產的價格往往有著上漲的表現。對於普通人來說,持有房產能更好的應對貨幣貶值的情況。

那麼,其他經濟體的貨幣在你經濟體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等量關係是否也在發生著改變呢?一個貶值,當然另外一個的表現則為升值。所以,在貨幣貶值的時候,普通人持有其他經濟體貨幣,也是保值的。

還有,黃金的價格是一個經濟體說了算還是世界說了算呢?雖然國際黃金價格為美元、英鎊計價,但黃金的需求是世界形成的。如果一個經濟體的貨幣貶值,那麼對應黃金來說,黃金就是保值的,因為計量黃金價格的不僅僅是本幣,還有美元、英鎊。對於普通人來說,當貨幣貶值的時候,黃金也是保值的。

重要資源也是保值的,因為資源的增長速度在階段時間內很難跟上貨幣增幅,對於普通人來說投資重要資源也是保值的渠道之一。


厚金說


很簡單一句話:只要讓自己貨幣產生的收益超過CPI漲幅就相當於抵禦了通貨膨脹,就免受貨幣貶值的侵害。

通貨膨脹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係,這一點在我們國家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物價飛漲的三十年,相對來說,也是貨幣貶值最快的三十年。有數據實,從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國家的貨幣總量上漲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說,1986年的1萬元(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280萬元,貨幣的總量大概保持著每年21%的增長速度,相應的購買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見。


國內貨幣超發還是很嚴重的,2008年國內M2只有40萬億規模,到了2018年M2規模已達到185萬億。M2是GDP的2倍,10 年內 M2 規模達到了 48 倍以上。而囯內物價也是漲幅驚人,10 年前普通白領吃頓工作餐,也就是6-7元,現在吃個工作餐至少 18 元以上。這也說明瞭貨幣的購買力是越來越不行了。導致國內貨幣超發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靠房地產、基建投資來拉動,而不是民間投資和消費,所以貨幣要想不超發也很難,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都需要靠銀行放貸支持。另一個是,只要一遇到經濟下行,國內的貨幣政策就要充松,但是貨幣競松對經濟刺敫的作用會越來越弱。因為,經濟下行靠貨幣兗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引來通貨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理財還可以放,貨幣基金可以放,債券也能買。但無論如何,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就是趕不上通脹速度了,我們能做的只能儘量減少損失。如果有大筆資金,也可以選擇黃金,黃金適合有錢人買來做長期保值增值的。投資類型有紙黃金、實物黃金、黃金ETF基金、互聯網黃金等。

其次是基金,基金大致分為:貨幣型基金、債券來基金、股票類基金、混合類基金,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在債券類基金和股票類基金分別配置,因為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金融行業地位逐漸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金融行業發展,而且我國居民的財富的積累由改革開放後的下海經商—房地產—互聯網幾個階段,那麼下一個階段理所應當的該輪到金融行業了。

每一年貨幣都在貶值,因為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年都上漲。只要讓自己貨幣產生的收益超過CPI漲幅就相當於抵禦了通貨膨脹,就免受貨幣貶值的侵害。

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召開發佈會,發言人孟瑋表示預計全年CPI增幅3%左右。CPI增幅3%什麼意思呢?

2019年1月的10000元能買到2020年1月10300元的商品。銀行一年定期利率大概為1.95%;如果存長期,還能存大額存單,利率能達到4.125%左右;如果存理財,利率還能達到4.5%左右。我們假設按4%的利率來計。2019年1月1日存一年,2020年1月1日的資金為10400元。那麼買2020年1月1日價值10400元的商品所花的錢,相當於在2019年1月1日買價值多少的商品呢?10400/(1+3%)=10097元。

這就表明,你如果你不花錢,存銀行,只需要用10000元就可以購買未來10400元的商品。如果你消費的話,想要買到一年後值10400元的商品,必須要花10097元。比存款多了97元。這代表了,貨幣貶值以後,你還能有97元的收益。
假如今年的CPI上漲4%,銀行存款利率也是4%,那你免受侵害。
從上述計算示例中我們得出下面兩個結論。
第一、是否能夠抵抗貨幣貶值,抵禦通貨膨脹與自己的理財能力,投資能力有很大關係。投資能力越強,收益越高,自然可以容忍更大程度的CPI漲幅。

第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的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形勢沒有發生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CPI達到3%,對未來也是非常強的借鑑意義。也就是說,我們的理財收益年均至少要能超過3%。

作為普通人不要苛求太多,如果是我。

第一、在可控成本內花錢消費,如果已經預判了貨幣將大幅貶值,那貨幣在自己手中最貴的時候就是當下。所以不妨在當下把錢花了,買自己想買的。省得到以後手中的錢已經買不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了。
第二、貨幣大幅貶值,銀行存款利率肯定已經跟不上了。這個時候就考慮投資貴金屬,房子,古董等在亂世中能夠體現價值的投資品。貨幣大幅貶值,社會動盪已成定局。只有考慮將自己的資金投到大宗、穩定的商品上去,以期能夠避開惡劣的經濟環境。

會計梵納斯


對於普通人來說,簡單的應對方法有二。

投資自己,努力工作,讓工資增值

我拿北京舉個例子,北京市平均工資變化如下:

2008年44715元   2009年 48444元   2010年 50415元   2011年 56061元   2012年 62677元   2013年 69521元   2014年 77560元   2015年 85038元   2016年 92477元   2017年 101599元

2017年是2008年的大約2.3倍。



再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上漲情況

2008年 5.9 %

2009年 -0.7 %

2010年 3.3%

2011年 5.4%

2012年 2.65%

2013年 2.63%

2014年 1.99%

2015年 1.44%

2016年 2%

2017年 1.55%

根據這些計算一下,2017年的物價是2008年的1.21倍,這裡面沒算房子,但也一定程度反應了物價變化和通脹程度。

根據近10年的統計數據,工資的增長是遠高於CPI上漲的,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抵抗通脹最重要的方法是投資自己、努力工作,讓收入追的上平均工資的上漲。

做好資產配置

黃金等貴金屬作為避險資產要配置一些,從美國的歷史來看,其實增值最多的是股票和房產,然後是債券,然後才是黃金。有一張統計圖,如下大家可以自己看。但是黃金在中國人心裡的地位比較高,手裡換些黃金會有安全感,而且在經濟下行概率較大的情況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表現一向不錯。


最後總結一下對於普通人來說,抵抗通脹最重要的方法是讓自己增值。讓工資追得上平均工資的增長。然後就是做好資產配置,現金是無法抵抗通脹的,需要買一些黃金,再定投一些指數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