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後,人們的消費觀念會怎麼變化呢?

摩托商城__摩托在線


消費觀念還要看兜裡的錢有多少。有錢還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唄。理財觀念可是真有變化了,就比如說我吧,朋友圈也都在傳,月光族在不上班的時候真的太難熬了!

去年除了全家日常花銷外把剩下的錢都買房了,孩子的學區房全款65萬,又貸款買了兩套房。總共是賣了一套買了三套,本想今年努力賺錢把借的錢都還上。這次疫情的實實在在的給我上了一課,從年前放假到現在一個月快到了,分文未入,留了萬八千過年錢都花光了,還要還兩個房子的房貸,再過些日子就得借錢了。早知道這樣步子就不邁這麼大了,扯著蛋了[酷拽]!有點存款是非常重要的,買那麼多房子有什麼用,說點難聽的,人沒了錢沒花了是最慘的



留守青年小明


面對這次突發疫情,每個人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也發現自己或家庭的財務情況,並沒有自認為的穩健;在這個時候,重新討論何為正確的消費觀,的確非常重要。

下面是收集網友的意見後整理出的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1)適度消費 -->量入為出

首先,消費支出應該與收入相適應,自己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但切記過於激進的消費。

增加收入才可以使我們更敢於消費,但有個大前提,就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特別是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還面臨人口、資源等壓力,我們更應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從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有利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當然,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

中國老百姓有著幾千年的儲蓄習慣,而最近十幾、二十年,由於房屋貸款、信用卡及信用貸款等各種金融手段的推廣和普及,使得很多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於超前消費,“月光族”反而成為了非常光榮的個人標籤;一旦遇到象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很難應對此類的風險。

其次,你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

(2)理性消費 -->避免盲從

首先,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並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繫,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儘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其次,要儘量避免情緒化消費。它是個人消費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費選擇的現象。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後發現這種消費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費時,要注意保持冷靜。

最後,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是不斷變化與改善的,我們的選擇也要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3)綠色消費 -->保護生態

綠色消費就是指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大家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複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結合到這次疫情,最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這次因口腹之慾引發的疫情再一次讓我們自嘗苦果;我們必須藉此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的行為方式,所以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素養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這起由買賣、食用野味引發的疫情再次警醒人們,多年以來,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禁食野生動物的宣傳一直沒有間斷,但坊間的野味品嚐也從未停止,消費野味甚至成為一些人炫耀的資本。不是不知,實則不為也。事實上,經過多年的宣傳推廣,公眾已經掌握了不少生態環境保護的道理,也清楚該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但知易行難,前面的路還很長!


綜上所訴,從這次疫情發端,相信每個人在日常消費中會有下面幾點明顯變化:

- 減少各種野味的消費,畢竟再好吃的東西也抵不過一條命

-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投資,避免因為此類事件出現的個人資金鍊斷裂

- 增加網絡購物的比例,避免去人群聚集區域,畢竟冠狀病毒還沒走呢!


潛龍在在


如果說,這場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給人們的身心均造成了沉重打擊的話,那麼,它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深處尤其是消費觀念也帶來了很多值得深思之處。

最為現實的思考,就是得知有那麼多無辜的平民百姓遭受到了病毒侵襲,尤其是現在已有成百上千的人死於新冠,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痛中思痛,最先讓人領悟到的就是,今後的人類必須徹底杜絕狩獵、經銷和食用野生動物,堅決深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萬萬不能圖一時之歡去獵奇吞噬野生動物,讓人類的消費觀念變得平素得體自然,歸還動物應有的生存空間。

痛定思痛,讓人們會自然而然聯想到,今後的消費觀念應該順其自然,不能刻意追求節儉,雖不能過於鋪張浪費,但也不能太對不住自己。否則,積攢再多的錢財物質,一旦大難臨頭,那都將是廢紙一堆。持有此種消費理念的恐怕多數是年齡大的人群,尤其是看到以往與自己形影不離的同事鄰里,突然被病毒奪走了性命,感觸良多,好像一下子也明白了許多。

而更多的人,可能會從中受到啟迪,就是從今往後,應該更好地善待家人親友子女,把消費理念轉移到健身養生上來,提高家人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讓健康快樂充滿家庭。

此外,人們較為普遍的消費觀念,可能會減少以前的聚會聚餐,更多地和家人團聚,讓親情真情長久陪伴身邊。


侯玉石


從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消費觀念的變化會有如下:

第一、適度消費,留有餘額。確實這次疫情無論是企業和個人都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而目前來看,因為疫情導致的遲延復工時間,即讓很多企業感覺到了生存壓力,也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節衣縮食的感覺,所以往常的超前消費還是應當控制在適度消費的框架範圍內,保留有一定的存款,否則一味的“月光族”,面臨突發情況時確實比較被動;

第二、有房有車,硬性條件。從我身邊的朋友的感受而言,並不是買不起車而是沒有駕照,導致遲遲沒有買車,疫情突發的時候,想要返程搭順風車就會面臨一定的不便,而且往返應急需要外出時,也會面臨諸多的不便。另外從各省市對疫情的管控而言,有些個別市區甚至對非小區業主僅為承租人的也是一律勸返,所以有房有車還是有必要的。

第三、沒有特殊情況還是少消費點“野味”,上下五千年,老祖宗有些食物不吃是有道理的,就好比這次疫情的蝙蝠,網上流傳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我已經儘量長得讓人們沒有食慾了,但是還是要吃我,我咋辦?”


麋鹿說法


2020年的新型肺炎也許是很多人生裡的“黑天鵝”。輕點或許能影響一些人的幾年,也或許能改變很多人的一生,

13年的非典可能在很多人的記憶裡模糊了,也許只記得是一種人傳人傳染病。在那網絡信息不怎麼發達的年代,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會對人和社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影響。

時代前進的車輪從現代人身上無情的壓過。無現金支付或者成為這個時候的流行消費趨勢。高槓槓的資產運作加上野心勃勃過度自信,夢想著明天數字似的財富能不費力的漲上很多。可不知道現在的明天和意外誰會先來。

2020年的開始,也是很多人惡夢的開始。工廠停工,門店關門,大街人煙稀少,一種叫肺炎的病把人們都關在了家裡。時間長了才知道,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房貸,車貸,信用卡,俗稱世人的三大山。房車在一般時期是人們的財富,今年可能會變成很多存款少的人的累贅,

老一輩無不囑咐人要腳踏實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杜小曉


會改變的。可能對一部分人。只是一時的有想法。好了傷疤忘了疼就是這樣的。日子該咋過還咋過。這種事還得大的趨勢改變才可以引進潮流。就是有開拓者。不然難以改變。

這次疫情,給了我們提示:

記得存錢,不然失業了,吃喝都是問題;

能買房,別猶豫,特殊時刻,只能待自己房子 ;

好好工作,別抱怨辛苦,是你離不開工作;

自由職業者,在家辦公

大家能記得多久呢。還得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badboy17064066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消費情況,具體如下:

第一、適度消費,留有餘額。確實這次疫情無論是企業和個人都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而目前來看,因為疫情導致的遲延復工時間,即讓很多企業感覺到了生存壓力,也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節衣縮食的感覺,所以往常的超前消費還是應當控制在適度消費的框架範圍內,保留有一定的存款,否則一味的“月光族”,面臨突發情況時確實比較被動;

第二、有房有車,硬性條件。從我身邊的朋友的感受而言,並不是買不起車而是沒有駕照,導致遲遲沒有買車,疫情突發的時候,想要返程搭順風車就會面臨一定的不便,而且往返應急需要外出時,也會面臨諸多的不便。另外從各省市對疫情的管控而言,有些個別市區甚至對非小區業主僅為承租人的也是一律勸返,所以有房有車還是有必要的。

第三、沒有特殊情況還是少消費點“野味”,上下五千年,老祖宗有些食物不吃是有道理的,就好比這次疫情的蝙蝠,網上流傳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我已經儘量長得讓人們沒有食慾了,但是還是要吃我,我咋辦?”


清風流水月影涼


我覺得得從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人三個方面分析,首先老年人消費觀念估計還是不會變,在他們看來疫情結束該幹嘛幹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像我這樣的,30歲出頭我會更加關注衛生健康物資的儲備,會考慮個人意外險,會好好考慮自己的扛風險能力,儘量不要有衝動型消費,對小孩會更加註意身體素質的培養,畢竟這個疫情身體素質好的基本可以自己扛過去。青少年人估計和老年人一樣,疫情結束後他們該幹嘛幹嘛,估計還是以信用消費為主,畢竟上學無經濟來源,即使剛畢業還是要消費下滿足自己的一些慾望。


小粉小嫩的爸爸


會有一個消費爆發期,集中在餐飲旅遊等服務業,人們會更在意出行在外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越王閒談


1.存錢

2.農村有套房

3.鍛鍊身體

4.買臺小車

5.有份穩定收入來源

6.心存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