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仰仗《易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仰仗《易經》


《易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歷代古之聖賢與《易經》結緣

孔子與《易經》

韋編三絕,晚年更是隨身帶著書,居則在席,行則在囊。終成《易傳》,又稱十翼,給易經插上了翅膀,從而一飛沖天,

飛行痕跡之深,

從東方朔的精通經術,到京房易的集之大成。

從鄭玄的愛不釋手,到諸葛亮運籌帷幄。

從柳宗元對老陽老陰的註解,

再到蘇東坡研習《易經》術數之軼事。

從邵雍驚天神作《皇極經世》

至文天祥的易理精通。

最終到紀曉嵐對《易經》的推崇,收錄在四庫全書,對於傳世,功不可沒。

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誰著?誰批?著於何時?如何解讀?

若能全部回答這些問題,而且還會信誓旦旦的告知,放心,他肯定是個騙子。易經探尋之難,難之癥結,遠超想像。

考證出土的清華簡,楚簡,都有意義,對於《易經》正本清源。

但對於這樣一本,從古至今,各派大家加持,傾畢生心血的名著,我們應先做的是,存而不論,看看能從中拾取到什麼有意義的事,才是當務之急。

《易經》包含:象術理佔

易經是天道的註解,萬物之性,存於其中。

(壹)見微知著

《易經》言道:“知幾,其神乎”

“幾”就是細節,細微的變化。當觀察到一個局部的細微之處,便可一葉知秋,料事如神。

如:同巴菲特講,連一個擦鞋的兒童都在談論股票,那就說明這次行情已近尾聲。

《直方周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這裡的微是藏的意思。當用微小的變化時,讓外部看不出其在動,為吉。

君子視微見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當我們學會以小知大,知小甚微,潔靜精微,變可近乎達到,“秋風未動蟬先覺”的境界。

(貳)否極泰來

毛澤東在陝西佳縣白雲觀時,正值大決戰前夕,主席抽了一簽否卦,否卦為下下籤,當週邊人都勸其重新來過一次的時候,

主席大笑道:否極泰來,否極泰來!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主席對於易經可謂精通。

否與泰,禍與福,即陰與陽

《易經》其精髓就是講通了陰與陽之間的變化。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一陰一陽之謂道。

萬事萬物總有陰陽兩面,對立而統一,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做人即不能太剛,亦不能太柔;

做事即要急,也要緩。

婚姻之道一緊一鬆。

教育寬容與嚴厲相得益彰

戀愛時一時近,一時遠。

當了解道理後,就是找到“度”與“時”

剛要剛到怎樣,柔到何時?

攻要攻到何地,何時退?

這些是可以通過卦象,及每一卦的爻辭知曉的。

六十四卦,亦是一幅幅畫卷。卦即是這畫卷簡介圖,爻辭,畫的全部骨架。其餘論述皆為潤色。

如:初爻,履霜,堅冰至

陰氣始凝,霜後雪,雪後冰,行事需謹慎,陰爻居陽位,示,警惕人與事,凡事小心行事。

(叄)正位凝命

君子以正位凝命,出自《周易·鼎卦》。鼎卦,外卦為離,即火,內卦為巽,即風。火風鼎卦。有一個歌手,原名霍烽,後改藝名為火風,正是出於此意。

鼎為古代國之重器,意為,鼎國同心,鼎新革故,一言九鼎。

鼎卦的象,即為正位凝命

擺正身姿,集中精神。不偏不倚,有厚重、端正之相。

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故以正念,正心立身於正確的位置,穩健做事,完成自身使命,便掌握了開啟性靈的鑰匙。

當被《易經》的形所困的時候,就很難理解《易經》的神。西方人所崇拜的神,如上帝、安拉、耶和華,大多屬於宗教神,中國人多神論,也即無神論。我們老祖宗的神,其實就“天道”,俗稱老天爺。天道入世,即是人間道。

覺悟自知,即為佛。

了妄唯真,不一不異,即為天道,即為神。

我輩,應把《易經》做為渡劫,到彼岸的工具,不被形所困,知行合一,我自封神。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仰仗《易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