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淺談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摘要:德育課作為中職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但由於德育課自身理論性強,又比較抽象,德育教學多以理論講授為主,教學方式單調,手段單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德育課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我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 德育課 激發 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才會把知識學的更好。

德育課是目前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學校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然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將德育課劃入了可有可無的"豆芽科"之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德育課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表現出來,而是沿用"先讓學生看一看,再由老師念一念"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手段,造成學生對德育課無興趣,長此下來,形成了一種學生不願學、老師不願教的惡性循環。因此,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德育的積極性,是德育課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那麼,教師怎樣才能給沉悶的德育課堂增添樂趣,激發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熱情呢?在此,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注意課堂言行舉止,以身立教,來激發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指出:"教師的職務是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教師是學生行為規範的楷模,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學生也是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來了解教師思想的,所以我在教學中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做表率,做到以身立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不訓斥,不用挖苦、諷刺的話語來傷害學生的心。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教育時,學生往往在觀察教師的一舉一動,在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種小小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瑕癖,則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師要做到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於言教,以教師的人格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在融洽、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接受教育。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喜歡教師了,才更加喜歡你所教的課程,這樣學習才會更加有效果。

二、充分挖掘素材,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課堂是中職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升綜合素質的主渠道。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中體驗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1、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注重教學資源的拓展延伸。目前,中等職業院校公共課教材大都是通用教材,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教材內容在使用上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要求教師靈活使用教材,並結合中等職業學院校學生年齡階段特點和教學實際,充分挖掘素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精心準備德育授課內容,使學生熟悉的生活教材內容走進了課堂。例如,我在授課的過程中根據我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努力挖掘適合各專業教學的新知識,再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選擇其教學重點,力求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專業學習是緊密聯繫的。如在講授"職業性格"時,在通訊客服班,我引導學生分析通訊客服人員應具備的職業性格特徵;在汽修專業,引導學生分析駕駛員、汽車維修工等職業對職業人的性格要求。這樣的教學內容貼合學生將來工作實際,適合當前中職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學生夠得著,易於理解掌握,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式,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德育課學習的興趣。

(1)多媒體教學。我在德育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直觀、更形象的理解、掌握知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容及要求時,撇開給學生講大道理,而是運用多媒體播放了"馬班郵路"投遞員王順友的先進事蹟視頻引入第一個規範的學習。在觀看的過程中大多學生被王順友的事蹟感動了,我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析他的事蹟與我們要學的職業道德規範的關係,讓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職業規範,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服務內化為一種信念,以便於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穩定的表現出來。

(2)啟發式教學。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方法更重要。我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德育"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提倡學生大膽質疑,然後再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給學生上牢記科學發展觀,立志技能成才時,我不是簡單的給他們解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核心、本質是什麼?而是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不是非要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科學發展只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情?科學發展與自己技能成才的關係等問題,然後再給學生創設寬鬆、民主的氣氛展開討論,幫助他們樹立獨立思考的態度和敢於大膽提出不同意見的精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創設情境教學。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術人才,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專業學校。因此,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少講大道理,簡化知識難點,有目的創設生活場景,使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現實工作中,以引起學生學習情緒的體驗。例如,我在汽車商務專業班講授"職業能力的形成"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假設你是一位4S店的收銀員,有一天,你遇到一位顧客付費時忘了帶錢包,你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去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以此形成相應的職業能力。又如在進行"職業"章節的教學時,讓學生模擬不同的職業人員進行表演。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由靜到動,逐漸將枯燥無味的學習轉化為提高職業能力的方法與能力,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參與課堂的氛圍中點燃了思維的火花,使之成為課堂的主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搭建課堂活動平臺教學。課堂教學的原則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針對當前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參與課堂,使之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熱情。

(1)表演活動學習。表演是學生感興趣的文娛形式,在課堂上靈活採取表演的藝術形式,能讓同學們在開懷大笑之後有所思,有所悟,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所學到的知識。例如,我在講授自信、自卑、自負三者區別時,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編寫有關方面的臺詞,推薦有表演能力的人來表演,分別扮演自信、自卑、自負三者的面部表情及言語,同時展開小組競賽,及時給予評價。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個個踴躍參加,積極出謀劃策,參加表演的同學詼諧的表情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同學們不斷地為本組的同學喝彩加油。這樣不僅在無形之中讓同學們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

(2)模擬活動學習。德育課是一門指導生活的課程,如果教學脫離了生活基礎,學生就無法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所有的教育內容對他們來說也就成了外在的東西,教育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再現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我在給09級汽車商務班學生講授求職面試時,在教室內模擬現場招聘會,讓德育組的楊老師和本班2名同學擔任本次面試的主考官,當同學們看到楊老師來到教室時,教室內立刻沸騰起來,同學們的情緒也高漲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將課本知識在社會實踐中應用,楊老師及2名同學對每位面試同學的點評,也使同學們認識到自己在那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學會了在就業時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需要,有針對性的"推銷"自己和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的重要性。通過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德育課成為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在體驗中提高自我對問題的認識,提高了面試應聘技巧。

總之,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學生在德育課上全方位地"動"起來,充分表現自己,使單調的德育課變得靈動,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