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這段日子,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都宅在家裡“隔離”。

有的人對此整日憂心忡忡,就連專家推薦的“屋裡多通風”也不敢,把所有窗戶都閉得緊緊的,生怕病毒“乘虛而入”。

在家裡也不做正經事,一直幻想自己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樣子,徒生感傷。

但有的人卻泰然自若,除了按專家要求的“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等”去做以外,並沒有讓疫情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他們通過遠程辦公軟件照常工作,閒暇時看看書,做做居家運動,陪陪家人

為什麼面對疫情,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態度?

《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有些人患病的核心問題是他們的生活毫無意義,對世界和他人的看法一片虛無、一片灰暗,所以才轉過頭來瞄準自己身體的細枝末節,推斷自己有那麼多毛病。

一個人如果選擇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把自己明明白白地引向疾病。”

在疫情時期,如果你積極面對生活,做好防護措施後該幹嘛幹嘛,疫情就不會影響到你;

而如果你談病色變,對疫情過度焦慮,反而會吃不好休息不好,思想負擔過重,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上病毒。

有一位叫胡冰霜的醫生,她積累了40年的各科治病經驗,看過多個國家的無數病人後,她得出一條寶貴經驗:

疾病的背後是人心,治病這件事,關鍵不在“醫身病”,而在“治心病”。所以,懂點疾病背後的心理學,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本文知識點來源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胡冰霜


  • 華西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預防醫學博士後,四川大學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 她先後到過摩洛哥、摩爾多瓦、美國、保加利亞、蒙古國等多個國家治病救人,並擔任“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專家。
  • 著有《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變態心理學》等書。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高興,是天下第一良藥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並非你能決定,但有一件事你隨時可以決定,那就是積極的情緒。

胡冰霜醫生曾接診過這樣一個病人,她40多歲,多年來總感覺“周身不對頭”,經常跑醫院。

胡醫生打開她的病歷本一看,上面寫著:長期頭昏腦漲;脖子經常咔嚓作響;喉嚨微微梗起,懷疑是食道癌前期;手指甲上有紋路,懷疑是末梢循壞不好……胡醫生每次都耐心勸她:沒什麼事,放輕鬆些。

但她總是懷疑自己得了病,終於有一天她真的患上了結核病,這下好了,胡醫生以為她會更憂鬱。

沒想到確診後的一天,胡醫生碰到她,發現她竟然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裝扮,穿了一件花衣衫,衣衫上的五色菊花閃爍飄動,就如她的笑臉一般燦爛。

原來,治療結核病的其中一種藥叫“異煙肼”,有某種程度的抗抑鬱作用。對她而言,異煙肼既治療了結核病,又改善了情緒,

讓她變成了一個“高興”的人。

高興起來的病人,生活變得很積極。她圍繞著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和患有同樣病的人交上了朋友,建立起了新的交往圈子。而且,她還觸類旁通地關注起健身、行走、瑜伽、太極、按摩、烹調、縫紉、花藝、茶道。

胡醫生在書裡寫道:“高興不愧是天下第一良藥,可以治百病。其實人們身體的許多毛病都是因為活得不開心。”

胡醫生還提出,既然精神醫學教科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習得性抑鬱”,那麼人們為何不能習得“高興”?

精神病人也許需要抗抑鬱的藥物才能高興起來,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興,是一種選擇。

它代表著你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疾病,為了能獲得自主性的高興,你自然就會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積極的情緒之中,疾病自然不容易找上門。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把生活過得充實,更不容易患病

在《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一書中,胡醫生提到這樣一位病人。

她退休前是一名門診醫生,身子骨非常硬朗,但是退休後就枯坐家中,無所事事,也不讓兒子出差,後來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兒子非常後悔沒有勸母親接受原單位的返聘,因為與母親同齡的好多同事仍然在坐門診、動手術、講課、帶學生,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很好。

兒子說:“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母親不應與世隔絕、無所事事地閒坐家中,她需要充實忙碌的生活——見許多人、說許多話、走許多路。”

把生活過得充實,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更不容易患病,因為他們給“活著”這件事找到了意義。

所以,從今天開始,好好工作,讓自己忙起來;培養興趣,讓自己積極起來;關心他人,讓自己活躍起來。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接受一件事:

生命的任何狀態都是有意義的

在《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的第三章“人間篇”裡,胡冰霜醫生這樣寫道:

“生命的任何狀態都是有意義的,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各有其價值。比如阿爾茨海默病能令患者免於體驗死亡的痛苦和恐懼。”

人的一生,總會患上一些疾病。我們無需“談病色變”,更不該躲避,而是直面它、接受它。

有時候疾病也是在保護你,比如牙周病會引發牙疼,這份疼痛就是在提醒你該好好關注牙齒健康問題了。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患上了重大疾病,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治療,胡冰霜醫生推薦你,在尋找醫生幫助的同時,也可以試試“糊塗療法”。

糊塗療法的主要內容是正常讀書、寫字、畫畫、聊天、散步、做事,以重大疾病之軀選擇一種詩情畫意的生活方式。

四川美術學院的書畫大家黃原教授,是胡醫生的舊識。

他在68歲時被告知得了血吸蟲性肝硬化,連胡醫生都覺得“他看上去已病入膏肓,68歲的他還剩下多少壽數,三年或五年?”

但這位老人並沒有把這病放在心上,他繼續讀書、寫字、畫畫、聊天、散步、做事,生活得多姿多彩,最終在85歲高齡時駕鶴西去,走得從容、瀟灑。

許多人得了肝硬化這樣的大病,都選擇了一種在醫院進進出出的活法,尤其是老年人,但那真的可以延長壽命,保證晚年生活質量嗎?

也許,像黃原教授這樣,接受自己得了大病的現實,不想著非要治癒它不可,而是與病對話,與病共處,在遵醫囑的同時,把精力和時間更多地放在充實生活上,更有利於延年益壽。

好的情緒,是天下第一良藥

現在正處於疫情時期,每個人都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

但你必須知道,人類作為天地萬物之靈,每個個體都極其複雜。同樣是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有的人7天就可以出院,而有的人需要很久。

疾病,你無法把控,把它交給醫生就好。但你可以把控自己心理。

在平時培養自己的樂觀情緒,把平凡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這些都有利於你保持健康的身體,即使患上疾病,也更容易被治癒。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該懂點醫學常識,更該知道疾病背後的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