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復興的希望嗎?

老鍾易學中醫講堂


中醫現在發展十分宏大,如:這次武漢抗擊"2019新冠“戰疫,寵大的中醫隊伍介入參與一線。談及中醫復興無非,一是希望恢復如傳說中古人那樣的療效神奇,二是中醫能否站在世界醫學的前沿,與現代醫學媲美!

這當然是所有喜歡中醫,相信中醫,及中醫事業所有參與者的最大希望。

在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中醫事業已在世界醫學舞臺上,有了許多的亮點,讓世界刮目相看,無不稱奇。如中醫的針灸推拿,中藥的推廣,及從中藥古方治瘧疾的啟示到提取的“青蒿素",閃耀光彩。還有楊文水的治“骨髓炎",上世紀就走出國門。中華“國寶"一一一季德勝的神奇"蛇藥",堪稱一絕,等等。儘管世衛對中醫還有質疑的聲音,但中醫在世界醫學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及站一畦之地,是不爭之事實。

中醫發展出現的“瓶頸"之勢,難以突破也是不爭的事實,大概提問者關注的也就在此吧。

這個問題確切的說:不好回答,因為它涉及到中醫的精髓之精髓核心。

喊口號,寫文章,翻寶典,花巨資,等等,這些有用嗎?鐵泟如山沒用!它不是我們內部消化,內部討論。它是要讓外行,外國人,大鼻子人認可,服氣,給他們講陰陽五行,他們聽不懂,也不關心,不起作用。所以只有實事求是的治病,治好他們治不好的的病(凝難症),讓療效使他們服氣摩拜!

餘從自修自悟対中醫進行理解,發現了竅門,以前雖也說過,今再在此“透露"供廣大網友及中醫愛好者討論分享,批評指正。

不是我學中醫多刻苦,是我放羊的拾柴禾一一一捎帶,入了中醫的“行"。

"中醫學"它不同與其它學問,更是在精髓探討上,極大的區別於“現代醫學“(我指的是精髓探討,不是客觀全部),即"感悟學“。

它與現代醫學的分水嶺就在於此,中醫學對疾病的探討是通過修煉、感悟,掌握“氣脈"規律,從"正常到不正常,及不正常到正常“的氣脈感知,得出治病的依據,及藥物藥性的依據,從而治病達與現代醫學合歸的路上一一一看好病(雖概念還有異,但表象是康復了一致)。掌握了這點,再去翻看中醫的《經典》解讀的書籍,視頻,就能理解祖宗說的是什麼意思,就能實踐臨床。

我只是在自修體會中,重複理解了一下中醫的"氣脈"知識,有了點心得,這點許多的“氣功“及"打坐"的大師們都有這個體會,我也只是再總結的表述出來而已。這點在讀中醫先賢典故中常有,一個"道"字代表了一切。

但人們卻把"道"與"醫“分開了,不信“道",甚至不知“道"是什麼?(儘管嘔心瀝血,熟讀《內經》寶典,卻難以言喻)。

這條路是突破中醫"瓶頸"的唯一途徑。上世紀大科學家錢學森,研究中醫近十多年,當時就總結必須掌握讀懂中醫的“唯象“,從而使中醫現代化的英明結論。

然而數十年過去了,因沒有吃透理解錢老的讀懂中醫“唯象"的意思,現代化好象距離我們很近,卻又不達,似繞著與中醫人開玩笑。

中醫學者都知中醫需要個"悟“,但具體的"悟"又不盡之意。

古人云,最好的醫生不是華佗,是修悟感悟感知的你自己。最好的神藥,不是仙丹靈芝,是在得道修悟的自己身上。

第一句,是你修煉悟道,就是醫生,能醫己也能"神醫"般的醫人。

第二句,是說當你有道行後,你本身體內的瓊漿津液,就是醫治自身毛病的最好”仙藥",類似人們認知的自身"免疫力"。

中醫先賢求生長“煉丹",分"內丹家"(修氣練功)與"外丹家"(煉製藥物),結果是"內丹家“長壽長生,沒有一個"外丹家“(包括想長壽的皇聖)靠吃“丹"長壽的。

鍛鍊運動可強身體,但沒有悟是永遠不懂"醫"的。

當然強調一下,修悟要掌握方法,“松靜自然“,對身體好能延年益壽。但要的也是個"悟"字,有了“悟道"就能懂醫,沒有這個"悟道`再修也只是在`修“行。

即“修道"未必能通醫道,但不“修"永遠不知醫道(中醫的精髓秘密),頂多只在"木“層面。

中醫裡的“陰陽“"氣脈“,理論上講的再好(邏輯),具體是什麼?不知道,因為直觀看不到。它是要反觀內察“悟“。

其實懂了此"密",真的如《內經》所云:人體就那麼簡單。錢學森說的好:“人體就是開放的且又神密的生命體"。只有"道悟“才能探索,現代醫學的方法,“克隆“了生命,細化到"基因"那又怎樣?凝難症還是凝難症!而“青蒿素"治瘧疾,算是攻克一個凝難症,救活成千上百萬生命。楊文水治"骨髓炎",徹底治癒十多萬中外患者,無一例截肢斷腕,無副作用,也是攻克一大凝難症。等等。

有一女街坊牙痛(三叉神經疼),吃藥無用,路邊“按摩者“把她的虎口(合谷穴)都掐紅了,也不見效。我試用所悟之道,給她按揉了幾下肩膀,順了幾下膈俞,讓她深呼吸二下。本只是看她難受解下心病,幾分鐘後她說不痛了,連我也不信,然而她真的好了,氣脈的神奇奧妙。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只要掌握了理解中醫“氣脈"的竅門鑰匙,中醫何愁不復興。因為,只要掌握了讀懂中醫理論的方法,先賢留下的妙方,絕招,夠我們用的了,創新只是應用一下而已,全面走向現代化,那可真正的指日可待!

中醫一定復興!中醫一定能夠復興!


苦善禪根1


中醫滅,中華文化滅,中國必滅!所以,無論怎樣打壓中醫,中醫都會越挫越勇越挫越強,中醫的興衰關乎國運,中醫永遠不會滅!


老幹部130557288


中醫能否復興,我不敢預測。但中醫的方法在人們生活中確治癒了很多病。我的老鄉告訴我:他的孩子左眼上長了個麥粒腫,去看了中醫。醫生說,左眼長麥粒腫就把紅線綁在右手中指根部;右眼長了,就綁在左手中指根部,不要太緊就行。鄰居回來照著做,5天就徹底好了。

鄰居的妻子肩膀疼,大夏天還要穿棉夾襖或在單衣裡面肩膀位置上縫上棉墊子(類似墊肩)。去很多醫院看過,拍了多次片子,又做了兩次小針刀。兩萬左右的錢花了也沒見效。後來去看中醫。醫生給她做兩個療程針灸和拔罐,又讓她甩胳膊,現在已徹底好了,家務活又幹的歡了。

有人得了腎結石,吃了中醫配的藥,配合著蹦跳,石頭打下來了。

有人感冒了,中醫拿幹針在手指上紮了兩下好了。

有女子不懷孕,看了個老中醫,喝了幾副老醫生熬好的中藥,竟懷上孩子了。

腿斷了,中醫用自己的方法接骨、貼膏藥、綁竹夾板,照樣治好,不遜西醫。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當然一箇中醫新手,未必有這麼全的醫術。老中醫醫術高明者較全面。術業有專攻,在這個中醫醫生這裡沒治好,不代表所有中醫都治不好,更不要否定整個中醫醫學。有些奇怪的病中醫在探討、臨床試驗。西醫遇到疑難病症同樣要花一定的時間去研究。中醫西醫各有特長,不能武斷地說中醫就沒前途,也不能說復興無望。今天一些人的部分醫療常識還是中醫留下的,做為生活常識已基本普及,沒人去追究是中醫還是西醫了。例如受冷感冒了,有人就熬碗薑湯喝下,蒙上被子睡一覺好了。

所以中醫的根基較深,群眾基礎較厚實,妄圖用西醫全部替代中醫不現實。中醫復興全看群眾基礎,患者的理念。


甜蜜909


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農村每個大隊(現在的行政村)都設有衛生室,配有一名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一般是本地民間中醫,他們看病基本是望聞問切,聽筒是配角的。開的藥中有草藥、西藥。草藥治慢病,西藥主要是治急症,中西醫結合很好。一般老百姓都會刮痧祛邪,頭疼腦熱的都會自己解決。受一般的皮肉刀傷,都用一種滿地濫生的白花草搗碎敷上就可以止血消炎,衛生室都不用去。上面這些,我都親身經歷過的。

反觀如今,見到會望聞問切的醫生少之又少,連中醫院裡的醫生都不會了,中醫院與西醫院區別在於,多開一些經過精加工的中成藥而已了。真正的中醫生都到小巷裡開小診所了。我的小孩讀中醫藥大學,他說多數的課程都是西醫,實操也是西醫。我問他學不學把脈,他說從未教過。中醫要振興,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更是遲早的。但是,真正振興,任重而道遠。

一,振興中醫,要有文化自信,必須從政府層面去推動去扶持。

二,振興中醫,要加強易經基礎理論研究,進而加大對黃帝內經等系列中醫典籍研究,進而不斷髮展,豐富中醫理論。

三,振興中醫,必須從中醫大學抓起,辦成真正的中醫學大學,培養中醫人材。

四,振興中醫,必須振興中藥,中藥原材料,都取於大自然,都汲取日月雨露等大自然精華,而今自然被破壞了,本該生長5年的中藥,而今只長不到1年,其藥用自然差了。

五,振興中醫,必須全民普及,中醫是治於未病,全民管理自己的健康,自我調節飲食、自我開展運動、自我健康養生。

中醫崛起之日可待。


唐朝30422981


我想說,世界上,依賴中醫治病的國家太多了。 無論是中醫的針灸,中藥, 推拿按摩,刮痧拔罐, 外國人是非常欣賞的。他們從不理解,到認識它接受它,感嘆中醫治病的優越性,療效快立竿見影。

中醫是三大國粹之一,且高手在民間。 祖國的中醫藥文化舉世無雙,中醫的發展已走向世界。


海闊天JQK


中醫藥學必然會復興。中醫藥學講的是正。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扶正祛邪。精神正則病可愈。健康的本質就是,天人和,形神和,氣血和。學習中醫藥學終身受益。


林鈺量


中醫有復興的希望,在民間。民間的中醫還保留一些傳統思維。現代中醫的中西醫結合路線繼續走下去,就是全盤西化,被結合了。


痴痴老茶農


中醫復興是有必然的,現在很多人是暫時被利益、慾望、虛榮衝昏了頭腦。


等到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以後,人們的智慧會有一個提升,其實我們只要良知沒有被慾望、利益、虛榮心遮蔽,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光明!就會變得有智慧,等到了那時候才是我華夏民族文明覆興,真正強大的時候……


清靜虛無


如果中醫能和西醫密切結合還是有希望的,如果固步自封堅守老一套,(比如號脈看病就是屬於草菅人命的一種)那是沒有什麼希望的,早晚會被現代醫學的進步拋的越來越遠,最後自生自滅。這次疫情屬於人類的重大災難,中醫也參與其中,輔助支持,希望能做出成績!


孫老蔫吧


中醫不但復興有希望,而且必須復興!因為再不復興,中醫可能徹底斷代了。現在還有一些老中醫在世,迫切需要傳承,國家必須下決心讓這些中醫師迅速配備合適的傳承人,把剩下不多的中醫文化好好繼承發展下去,中華民族的健康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