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與慈禧,如何評論?

張寶剛20


孝莊太后與慈禧太后,兩位清王朝最出名的女人,但是老實說,孝莊與慈禧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慈禧也是一心也想效仿孝莊,成為大清國第二位偉大太后,但是慈禧不僅沒有達到孝莊的成就,反而成為了歷史罪人。在筆者看來,孝莊與慈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筆者將一一列舉。

孝莊太后與慈禧太后的相同點:

①:都是兩宮皇太后。“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制度是清朝的一個特色制度。清朝一共誕生了兩次“兩宮並行”局面,一次是順治朝哲哲與孝莊,一次是同治朝慈安與慈禧。

②:都是皇帝生母。這是孝莊與慈禧最大的共同點,她二人不僅僅是“兩宮皇太后”,而且都為皇帝的生母。順治生母為孝莊,同治生母為慈禧。也就是說她二人都是沒有做皇后直接去做皇太后的。

③:都經歷三朝撫育二帝。孝莊與慈禧都經歷三朝,撫育二帝。孝莊經歷了皇太極時期、順治朝、康熙朝,親手撫育了順治與康熙;慈禧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三朝,親自撫育了同治與光緒。

由此三點的共同點,使得孝莊與慈禧的最初境遇十分相似。但是她二人卻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一位成為母儀天下的賢后賢祖,另一為卻成為了飽受詬病的老妖怪。這就歸結於她二人的不同點。

孝莊與慈禧的不同點:

①:時代背景不同。孝莊生長於十七世紀,此時的歐洲進入了海外殖民新時代,但是較物力財力,中華地區仍舊領先世界,大清剛剛建國,兵強馬壯,時局也較為安穩。到慈禧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落下帷幕,西方工業發展突飛猛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最尖端的武器裝備,清帝國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軍事,都已經落後。

②:權力慾望不同。

孝莊與慈禧都是極具權欲的女人,但是孝莊有分寸,也有程度,慈禧則不盡然。即便是在十九世紀末有一段時間放權給光緒,但世紀大權仍在其手中,阻撓變法的根本勢力就是慈禧。孝莊則不同,順治、康熙親政之後,孝莊就深居後宮,不問政事,反倒是小皇帝隔三差五的跑來請教。這就是兩人的差距。

③:個人能力差距。很多人經常說,大清已經是搖搖欲墜,慈禧不算什麼,她什麼都決定不了。這句話從根本上來講是對的,符合史觀,但這是根本原因,單純的強調根本原因而忽略直接原因,也是不客觀的。直接原因是什麼?頑固派的阻撓、慈禧的迂腐。就拿慈禧大壽拿軍費做開支這一項,她就不配成為賢后。

結束語:何謂賢?有德行者稱之為賢,有才能者稱之為賢。有才德者,舍小而顧大,此乃大德。慈禧縱是有些手段,能夠長期把持朝政,也算得上是一個政治家,但這不是洗白她的理由。道德與能力是沒有關係的。所以,慈禧比孝莊,還是往後稍稍吧!

【文 / 楚南青史君】

<strong>

<strong>


楚南青史君


兩位皇太后,都是在優秀的政治家,同是幼主稱帝,但由於她們把握做位置不同,結果就不同。

孝莊太后,在後臺輔佐,支持,培養,造就了一代皇帝康熙大帝,成就了一代王朝康熙王朝,慈禧太后在前臺越俎代庖,閹割了兩代皇帝一同治和光緒皇帝,直接葬送了大清國。

在清朝的歷史中有兩位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先看孝莊太后何為:順治死後,玄燁即位,號康熙,為後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稱孝莊為太皇太后,康熙八歲,由四位大臣輔理政務,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做彼岸。

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目無幼主,妄圖篡權奪皇權,他濫殺無辜,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孝莊太后成了康熙堅強後盾,在地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鞏固了政權。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亂時,孝莊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亂,她撥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

在看慈禧何為:咸豐皇帝時,慈禧受寵,干預朝廷政事。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改元同治,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管實權。同治十三年,同治病死,無子。慈禧立其四歲侄載為帝,年號光緒,繼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獨攬朝政。次年改"垂簾聽政"為"訓政“。1889年,在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仍操縱內政和外交大權。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幽禁光緒帝,廢除全部維新措施,捕殺維新派譚嗣同等六人。重新訓政,並準備廢黜光緒帝。1908年光緒帝死。他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三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結束了對清朝長達47年的統治,同時也是大清朝徹底瓦解之時。


徐國華


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這兩位清朝太后竟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孝莊太后是清朝前期著名的皇后,皇太后,可以說從輔助皇太極起兵奪取天下。到輔助孫子康熙治理國家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而慈禧作為清王朝後期的實際統治者,因為她在位期間國家種衰落混亂所以被無數人痛恨。甚至被很多人咒罵為“老妖后”。那麼這兩位太后,又有什麼共通之處呢?

一.都在皇帝年幼時用計奪權

孝莊太后嫁給了當時的皇太極,皇太極建國之後駕崩很早。留下了當時年幼的福臨,而當時的正白旗多爾袞卻勢力強大,有奪位的野心。孝莊太后這時用出色的政治制衡能力讓多爾袞和其他競爭者互相制衡,從而讓福臨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據說多爾袞晚年做出了很多可憐事,私下穿上縫製龍袍,對著鏡子發怒。並且成為了皇叔父攝政王,但是由於打獵意外身亡。權力還是回到了幼小的福臨身上,其實也就是孝莊太后身上。孝莊太后在時機合適的時候直接殺掉多爾袞勢力的重臣,徹底掌握權力。而慈禧在成為太后的時候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聯合了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掌握了政權。可以說二者都是在兒子年幼的時候成為太后,並且設計剪除權臣,從而掌握政權。

二.都長期大權在握

孝莊太后從幫助皇太極起兵的時候就曾經幫他勸降明朝的著名將領洪承疇,可以說已經在政權中起到一定作用。在皇太極盛京稱帝而後又迅速駕崩之後,其實孝莊太后長時間都代表福臨掌握大權,一直到康熙皇帝親征,孝莊太后一直都掌握著大權。可以說是真正的女政治家。而慈禧權力慾更強,從咸豐帝開始就幫他處理公文,一直到同治帝時期,依舊掌握權力,再到傀儡光緒皇帝和她立的三歲的溥儀皇帝。慈禧也可以說是長期的掌握大權。兩個人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都可以說是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這在任何朝代其實都是比較少見的。

三.都做了很多政治努力

孝莊太后是蒙古族人,她的孃家代表著科爾沁蒙古勢力。福臨成為皇帝就維護了蒙古的安定,在清軍南征的時候北方蒙古發生叛亂,但是因為聯姻的關係被很快平定下來了。孝莊太后為了維護政治,加強滿蒙合作,很快就又從蒙古挑選了幾十人進行通婚。另外一方面,由於順治皇帝的四個輔政大臣中鰲拜權力過大,孝莊果斷勸康熙冷靜觀察,尋機而動。康熙從小被孝莊教育養大,果然訓練幾個布庫就直接擒拿了鰲拜。在後期孝莊一直在背後扶持康熙,可以說康熙的功績之中很多都是孝莊太后的功勞。而慈禧太后其實也努力做了很多政治嘗試,比如拉攏曾國藩,李鴻章等地主階級人物。從而開始了洋務運動,光緒皇帝的改良其實是不可能成功的她果斷廢除。開始了清明改制,從制度層面上開始改良。可以說孝莊和慈禧太后在活著的時候都做了很多政治嘗試。

四.都為了維護清朝統治

孝莊太后其實所作的一切,本質上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兒孫,維護整個清朝的統治。她深知只有政治清明,清朝才能長治久安。其實慈禧所做的一切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很長一段時間慈禧被“妖魔化”了,這是很稀鬆平常德事,因為政治因素在,很多奸臣可以被讚頌,忠臣也可以成為奸臣。但是史學家在最近研究發現,其實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她所作的很多事其實是對的,只是在當時做什麼都是錯的。因為清王朝的統治在當時無論如何都是必須結束的時候了。

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這兩位在後世名聲完全不同的人物。一位被歌功頌德,被皇帝銘記,被萬人敬仰,成為女性代表的典範。一位被萬人唾罵,成為喪權辱國,屈辱求和,促使亡國的代表。兩個人彷彿是那麼的的不同,放在一起好像是不可思議的。但是詳細的查看史書,仍舊能發現二者的重合,甚至是驚人的相似。一個在清朝開國之初,一個在清朝滅亡之前。兩位大權在握的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想象,可是結果卻截然不同。“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孝莊也好,慈禧也罷,你稱讚她也好,否定怒罵她也罷。其實在世界的潮流面前,她們和歷代男性統治者一樣,都只能順應潮流。


鏡頭裡的童年


孝莊和慈禧都算得上歷史舞臺的兩顆巨星,但是因為出生的時間和性格分別做出了不同於對歷史的改變。孝莊和慈禧是兩個對清朝有著巨大影響的女人,兩個人的政治能力都很強。這是他們的相似之處。相似之處還有很多,挑主要的說,就是這些。

下面主要說一說,他們兩個的不同之處。

首先是文化素養不同。孝莊從小學習文化,知書達禮,素養很高。慈禧小學五年級沒上滿,字寫得歪歪扭扭,錯別字連篇,語句不通,有慈禧親自起草的解任肅順等人的詔書為證,全文237個字,其中錯別字12個,共16處。沒文化的慈禧和有文化的孝莊比,政治眼光就差很多。

其次是品德不同。孝莊為了順治能坐穩皇位下嫁多爾袞,為康熙親政操碎了心,為培養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嘔心瀝血,她的所作所為,除了付出還是付出。她是一位奉獻者。再看慈禧,國家財政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大肆鋪張辦壽宴,國庫沒錢,他不顧國家安危,挪用軍費。八國聯軍進北京,她不顧百姓只管自己,逃跑比誰都快。孝莊和慈禧品德不同,後世名聲完全相反。

第三施加影響的方式不同。孝莊在幕後,慈禧在臺前。孝莊秉持女人不幹政的祖訓,以個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對政壇人物施加影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慈禧靠政變掌握權力,靠垂簾聽政行使權力。孝莊把兩個皇帝推到臺前,慈禧想法把兩個皇帝拔到身後。在孝莊扶持下,順治十四親政,康熙十三親政。在慈禧阻止下,同治十八親政,光緒要變法,被慈禧囚禁。

第四收到的結果相反。在孝莊的培養和扶助下,順治和康熙不但坐穩了皇位,而且開啟了大清盛世。慈禧不培養皇帝,還把持朝政,打壓皇帝,結束了大清王朝。我們不能把中國的衰敗全歸到慈禧頭上,但至少慈禧加快了清朝的滅亡,她執政的四十八年阻礙了中國的進步。


Metlife和


清朝有兩位頗具傳奇的太后,她們兩位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是給清朝帶來的東西,卻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後世對兩人的評價就是兩個極端。

她們分別是清楚的孝莊太后以及清末的慈禧太后,相信,略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曉這兩位掌控大權期間都做了些什麼,而我們對兩人的評價更是分化出明顯的區別,對慈禧的百般謾罵,到了孝莊便是百般讚揚。

那麼孝莊究竟做了什麼,能讓後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孝莊與慈禧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孝莊並沒有慈禧那麼貪,同為權傾朝野的女性,同樣在皇帝幼小,勢力微弱的時候控制了大權,同樣的能夠決定國家大事,最終兩人的區別,不過是因為慈禧貪戀自己的權力,在國家瀕臨滅亡的時候仍然攥著大權不放,對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新流派改革無情打壓,成為了歷史潮流中的一個頑固的反動分子,因此她被後人罵的很慘!

然而孝莊卻不一樣,她雖然掌握了大權,但是絲毫不貪戀權力,在順治去世,8歲的康熙登基的時候,她擁有了最大的權力,雖然當時輔政的四位大臣同樣有著極高的地位,但是他們之間並不團結,不斷的內鬥,因此在孝莊面前還是不夠看的,如果這時候孝莊與慈禧一樣,為了權力聯合這些輔政大臣,想必奪下大統,在清朝為所欲為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她沒有那麼做,當時的孝莊,為了在強大的輔政大臣手中保住康熙的皇位,她可是費盡了心思,在康熙登基4年後,也就是康熙12歲那年,她親自操辦了康熙的婚事,讓康熙早早的就大婚,一反以往的常態。

她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當時的四位輔政大臣權力太大,尤其是鰲拜更是首當其衝,隱隱有壓皇帝一頭的態勢,因此,孝莊選擇了索尼和遏必隆的女兒作為皇后和貴妃,讓這兩位輔政大臣徹底站在自己一方,而在清朝,只要結了婚,就算承認了,12歲的康熙也不必再揹負幼帝的名號,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從輔政大臣手中收回權力。

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康熙最終拿回大權,而孝莊也得以功成身退,隱居幕後,享起了自己的清福。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孝莊和慈禧的差別,要知道慈禧是兩度垂簾聽政,死死不肯放下權力,讓國家進一步的衰落,所以說,後世的我們對這兩位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陶政聰


我們知道,整個清朝出現兩個權傾朝野的太后,一個孝莊太后,一個慈禧太后,孝莊輔助順治、康熙兩朝皇帝,最後把康熙為千古一帝,扳倒鰲拜,平定三藩叛亂,收復臺灣,讓中國版圖空前遼闊,清朝隨即進入巔峰——康乾盛世。慈禧也輔助二帝——同治、光緒,然而,同治、光帝不但毫無作為,而且他倆雙雙早亡,清朝也隨即滅亡的命運。

  一個把清朝帶進盛世,一個把清朝帶入滅亡,那麼,孝莊與慈禧作為女性政治家,她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都是早年喪夫,扶助幼主——皇太極死時,孝莊才30歲;咸豐帝死時,慈禧25歲。

  她倆到底做什麼而使清朝走向完全兩個不同境地?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一下。

  首先,孝莊太后生活儉樸,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她奪得權力真的為大清和子孫著想,知進知退。而慈禧只是會一味地搞宮廷政變奪權,之後還迷戀權力,搞垂簾聽政,使朝廷上下離心離德,而且生活奢侈腐化。

  我們看看孝莊太后當時的處境。皇太極突然去逝,由於他生前沒有留下遺囑,皇位到底歸誰?皇宮正醞釀著一場激烈的爭位暗戰,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但在孝莊太后的巧妙遊說下,皇位竟然落在六歲的順冶身上,一場即將劍拔弩張的宮廷鬥爭竟然消失於無影,剛剛入主中原將面臨分裂的清皇室一下子變得異常團結,實在太不可思議。這完全歸功於孝莊太后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斡旋遊說技巧。野史傳聞這她下嫁多爾袞換來的結果,不論如何,滿清皇族走向團結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少數民族也有嫂子“兄死嫁弟”習俗,這無可厚非。

  經歷過順治任性而為後,孝莊全力輔助孫子康熙,當康熙14歲親政時,她始終在幕後教導康熙如何做一代明君。當康熙遇到權臣鰲拜和吳三桂的欺凌時,她始終教導康熙如何與他們周旋,如何步步為營,各個擊破。康熙年紀輕輕之所以能把兩大鉅奸扳倒在地,與孝莊的智謀分不開。

  而慈禧的智慧只是用來爭權奪利,爭來權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1861年,咸豐駕崩,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八大顧命大臣,奪到大清政權。隨後,慈禧走到政治舞臺前面,實行垂簾聽政。

  鬱鬱寡歡的同治皇帝親政兩年就去世,慈禧選擇年幼的侄子光緒繼承皇位,慈禧再度垂簾聽政。最說不過去的是,同治、光緒當年已經成年,有了獨立執政能力的時候,慈禧還牢牢掌控大清政權,不肯完全放棄政權。

  光緒為了在大臣們面前樹立天子的威嚴,為了振興大清國運,決然發起戊戌變法的時候。變法因為觸動慈禧的舊勢力利益的時候,她竟然又發動政變,誅殺六君子,囚禁光緒,又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可見,慈禧對權力的迷戀已到了瘋狂的程度,六親不認了。

  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慈禧把年幼光緒和後來兩歲的溥儀扶助上位,難道大清皇室沒有成年男子嗎?可能,她就是為了玩弄年幼皇帝於股掌之間,為了更好地施展其權力魔爪罷了。



小灰LX


孝莊與慈禧大不同。

孝莊的政治手腕比慈禧高。孝莊在皇太極的五宮中並不吃香,隨著皇太極的暴斃,皇權帝位之爭擺上了桌面,孝莊的兒子順治也不佔優勢,當時多爾袞和豪格的呼聲高,大清面臨四分五裂。野史是說太后下嫁,不管怎麼樣,反正順治上位了,當時是個孩子,孝莊才是順治上位的始作俑者。

順治帝上位也不爭氣,為了一個董額妃,出家當和尚去了。孝莊又輔佐著孫子玄燁登基,玄燁太小,與孝莊孤兒寡母,孝莊給孫子政治聯姻,又平頂了逆臣鰲拜,平三藩。孝莊別看隱藏在康熙後面,也是功不可沒。孝莊卻沒有鋒芒外露。

慈禧呢,玩弄權術也挺專業。這個人對權力貪婪,把歷任帝王玩弄於鼓掌之上,立了幾個傀儡皇帝,自己垂簾聽政。就連恭親王最後也被治的服服貼貼的。你願意當政沒有什麼過錯,可慈禧把大清治理的散架子了。外國人一侵略大清,西太后就對十五個國家開戰,打不過人家,又“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投降賣國。讓大清徹底玩完了。

所以說,孝莊和慈禧,一個建國,一個賣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愛好變成事業


孝莊是充滿智慧與博愛的女人!慈禧是充滿貪婪享受權力慾望的女人。從他她們的出生背景成長過程及最終結局都不一樣。孝莊開始是多爾袞的戀人,最終被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霸佔,沒有辦法,皇太極是皇帝!孝莊嫁給皇太極是無奈啊,沒有辦法!沒有目的!慈禧是主動下嫁皇帝!帶著目的,孝莊生了兒子對皇太極來要是無所謂,他的兒子多的是,對孝莊來說就不一樣了,孤兒寡母怎麼辦?只能任有擺步,聽天由命,因為權力的鬥爭,得到了好結果!兒子當了皇帝!當了皇帝的兒子,也沒有她說話的權利,多爾袞是攝政王!沒辦法只能等!兒子親政!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學會了如何去做女人,如何去教子?獲得了智慧,不爭就是爭。結局善終!

而慈禧,想方設法進宮,不就是為了家族及自己的享受嗎?咸豐皇帝時個什麼樣的人,貪酒貪色之人,小時候身體就不怎麼樣,加上慈禧投其所好,得到咸豐多寵機會多,免強生了個唯一兒子,不多久一命烏呼!有其父必有其子,幾歲的兒子當皇帝,雖然不是皇后,母已子貴,兒子當皇帝了,親媽就是太后啊!兩個太后,一山不能容二虎!只能幹掉慈安太后!結果如願以償!由於兒子看不慣慈禧干政!又無回天之力!只能子承父業,貪酒貪色,結果比他老子死得還早,最終結果,慈禧是斷子絕孫!禍害中國幾十年!死後屍體都給拔光!罪有應得!


沉思歷史


你好,我是蒙古小勇龍浩,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清朝的孝莊和慈禧,兩個不同年代且思想品行不在一個層次的女人。孝莊皇太后端莊威儀,三次救大清朝於水火之中,臨危不亂,睿智的典範。真是須眉不讓男人,在軍國的大事上更看到果斷,守律的品德,在後宮的多年來也沒有差評出現,堪稱皇宮中的女中豪傑。

同樣的大清朝,慈禧當政,喪權辱國的事就沒少出,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更是丟人丟到家了。所以在歷史和民間幾乎沒人說慈禧好的。





蒙古小勇龍浩


孝莊與慈禧的本質區別是:孝莊永遠是協助幫助兒子推上皇帝寶座的人,以輔佐付出的心態甘居幕後,低調而又平和心態的人,她理解體諒心疼兒子順治孫子康熙,甘於奉獻,發自內心地幫助他們建立千秋功業帝王偉業。

而慈禧卻是一手遮天,獨權霸權的強權主義者,野心勃勃,垂簾聽政,不能體面適宜退出權利的舞臺,甚至濫權搶權到置國家安危百姓利益之不顧。在心態人品上兩人截然不同。可以說,孝莊的所作所為是成就大清是功臣,而慈禧的獨斷專治加速了清末的衰敗是千古罪人。

視權利高於一切的慈禧來說,不顧及兒子同治的感受,不關心幫助兒子,還處處壓制兒子,垂簾聽政,一心獨權獨裁霸權,置禮法道義和百姓的安危不顧。特別是對由她一手提議推上寶座的親外甥光緒皇帝,更是搶權霸權,製造障礙,離心離德,一味捍權打壓光緒,置大清危亡於不顧。

細分析,同樣是太后的身份,同樣是女人,只是心地善良有德行修養的孝莊懂得謙恭禮讓,雖居太后尊位卻心地坦然,願為低調退出作為綠葉陪襯,把光彩留給後人。

而慈禧卻心思狠毒,獨裁專行,一心為己之慾,毫無憐憫體恤皇帝之心。

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同樣身為兒子的順治同治卻遭遇母親不同的對待!同樣幸運的康熙和不幸的光緒誰又能預料命運的不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