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失去土地的農民工在這次疫情中損失最大?

俺是農民天天平安


你好我是汝南阿強。因為土地是農村人的生活糧食最重要的。而且現在如果沒有土地那麼必須需要花更多的錢在買糧食。那麼在成本上肯定買糧食花的金錢多。而種的確可以節省成本。而且量又大。而在這次疫情期間人們最需要的恰恰是糧食。但是如果沒有地。那麼糧食的來源只能靠買。那麼就比較費了。而且還的跑商店。所以說損失就大。而且有土地的話還可以種些菜來供自己所需。國家每年還給種地的有補助。並且可以種很多農作物。就是遇到疫情我不擔心吃喝的問題。很多情況就是有土地在疫情面前真的太有利了。就這些了。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汝南阿強


我是一個失地農民工,實實在在上演在自己的身上,我們70後上有年邁的老人,下有正在上學的孩子,正是花錢的時候。往年正月初三過後就出門了打工了,今年不知要到什麼時候?加上自己沒有文化和一技之長,只有做普工,工作又累又髒,吃的鹹菜和飯,住的工棚。每個月孩子的生活費,家裡的生活費,人情往來。一個月的工資所剩無幾,現在全民抗擊疫情,封村,封路,工地無法開工。家裡沒有多餘的錢,我也向朋友借開友了,真的很著急,樣樣都要買,生活壓力太大了,在這樣下去我會瘋的。





羅全雲


我還好!2010年進城買了房,一家人進了城,2013年底我家老爺子要求把農村的舊房子推到再重先建樓,2014年父母回到了農村的新房子,菜園子裡的菜有了,魚塘裡也有魚了,雞鴨也養了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喜歡農村了,現在過年過節都要回農村,特別是我兒子一放暑假、寒假就迫不及待的要回農村。今年我家一如既往的在農村過年,疫情來了,全國到處封路,生活在城市裡的就不好受了,小區人員複雜,人口又密集,通風又不好,再加上城市裡的房子小,活動範圍有限,不像農村的新房子都有三層,還有院子,疫情期間把村口一堵禁止外來進入,控制好本村人外出就沒事了,村書記不讓聚集在一起,村裡有三個公園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但本村人是可以任意玩的,村頭村尾還能到處走走,去山上玩玩,去田間挖挖野菜,去水庫裡釣魚,一點都不無聊!

圖一,封路

圖二、三,在我家二樓房間窗戶上剛拍的[呲牙][呲牙]

圖四、五、六,帶兒子一起在山上挖冬筍








太多的發現


本該是咱們中國人歡度傳統節日的喜慶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由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乃至世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與疫情做“最後的決戰”,勝利就在眼前。不能不說,人們“宅在家裡”,也確實是對社會做出更少的貢獻。

“宅在家裡”是響應政府防控疫情的號召,但是對於失去土地的農民工來說,還真的是損失最大者。這是因為:

一次性“買斷”了土地,打工是他們養家糊囗的根本出路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只是由於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有些地方農民的土地還是被徵用了。由於法律對徵用土地的補償標準不明確,各級行政機關根據徵用使用參數制訂了自己的補償標準。

地域的差異,導致同一村莊的土地,在道路建設和企業土地的建設,商品房的發展和其他用途不同,補償標準相差很大,比如,糧食地和經濟作物在年產值上完全不同,以法律為代表的某一蔬菜溫室的土地徵用,由行政機關按糧食種植計算土地的年產值,造成了農民的不該應有的損失,同時土地管理法中的補償標準,只有最高的限額,但沒有最低的補償標準,這為一些行政機關將補償標準任意定位,並遊離在最高補償標準的任意範圍內。

以我們當地來說,一畝地十萬元被徵用,一般來說,一家人也就四五畝地,土地補償費自己修座房子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打工去掙錢,就是這個打工,也只好“代代相傳”了。

農民一年打工收入知多少?過年開支也不少

打工的收入怎麼算才是合理的?古時“晴耕雨讀”,失地農民卻要時時、年年去打工。農民打工,滿打滿算也就十個月,現在的一戶農民打工年平均最高也就三萬元。就算農民省吃儉用,每月花去1000元,一年至少也需要12000元,那麼農民一年打工就只能攢下18000元。這些錢也就是失地農民一年打工的收入,還要靠這些錢“養家餬口”哩!

當了農民工,年底才回家。回家不就是為了過個年。而這個年,要置辦年貨,要走親訪友,豈知那樣東西都漲價,特別是豬肉創下歷史之最。這個年過得太費錢了,那一家不花個萬兒八千的。

今年的春節不一般,農民工至今大都宅在家

今年春節突發疫情,打破了農民的正常生活節奏。鍾南山院士的警示:“非必要,不出門”,人們為了防止疫情,“待在家裡就是對社會的最大的貢獻”。聽從政府的統一指揮,疫情的保衛戰正全面拉開。只是疫情來得太突然了,人們老實地呆在家中,僅有的年貨也沒有了,就是走親戚的牛奶等禮品也當作自家的生活用品來吃用。不可否認的是,今都正月廿一了,誰家又會有多少生活用品?再說,接到的通知是要延長十天,堅持到2月24日。這也就意識著農民工放心出門又要延長,特別是那些失地的,就是對自己吃用的糧食也要買的農民來說,吃緊的又是錢了。

過年本就花了不少錢,往年正月初三過後就動了,出門打工去了。今年這個時候農民工大都沒有收入,對那些僅靠打工維持生計的農民工,沒有了收入,這是致命的;再說了,復工了,活也不好找,對於農民工,尤其是失地農民是最心痛的。不過,面對疫情,也並不能說“失地農民損失最大”,這應該是從全局出發的需要。


為生活而提神


有些目光短淺就該說是活該了,即使你在外面混的再好,也要把老家的房子和土地留著!萬一哪天困難了,至少還有一個落腳點。我們這邊確實有不少個在外面活的好的把老家的房子白菜價賣了,後來混砸了,回來連房子都沒有,只能都縣城裡租房住。


北約上合


你好,我是劉宇,這個問題提的真的很好,我也是農村的,就拿現在來說吧,農民的收入無非就是兩點,一就是在家務農,二就是外出掙錢,現在這個疫情嚴峻,一些廠房企業,酒店,飯館,不能復工開業,一些火車,客車高鐵停運,導致外出農民工,不能出行,沒我班上,沒有經濟來源,在加上又失去土地,在家沒有田地可做,所以說這次疫情農民工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希望這次疫情快快過去,讓我回到平靜的生活中去,中國🇨🇳是最棒的,武漢加油!!!








V劉宇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可能沒你說的那麼懸乎,不要拿個別的情況說事,因為我家就是農民工家庭。我弟弟每年過了正月十五出門打工,原本他要待在家裡抱孫子,我鼓勵他出去打工。每年他年前臘月10幾日回家,也就是說,他從正月十五到臘月十幾日回家,每年能拿回將近7萬元,情況還不錯。家裡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他家土地也就3畝多,租費收入每年不到1000。老婆在村裡給別人家幹活,一天80元。她的收入就夠他們全家花了,況且她的兒子也在打工,也有收入。現在,他們家花銷最多的是兒媳和兩個孫子。所以,家裡就是一年半載沒活幹,也不會揭不開鍋,別說的那麼嚇人。


用戶4907820792014


這幾年由於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很多農民覺得單靠種地根本不能生活,所以有很多農民將自己的土地租出去,自己則進城打工。我叔叔家有4畝麥地,2畝梨樹地,堂弟大學畢業後在城裡定居並結婚生子,前年叔叔和嬸嬸也跟著進了城,自己家裡的6畝地便租了出去。在我們村子像叔叔嬸嬸這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繼續種地,進城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村子早已經封閉,雖然村子封閉後會影響農民出行,但是對農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相反對於那些在城市中打工的農民工來說,無法外出務工也就意味著沒有了經濟來源,所以很多人說,在這次疫情下,損失最大的是失去土地的那個農民工,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很多農民將土地租了出去,每年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城市裡打工,但是由於家人還在老家,所以每年在逢年過節時便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很多農民工在去年年底時返回到老家後,本來按照計劃應該在今年正月初六或正月十六再次返回到城市中,但是疫情來勢洶洶,春節假期一再延長,一直到2月10號,才有少部分企業開始復工。

農民工的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所以在進城後通常會選擇在建築工地、加工企業或者是飯店等地方工作,大家都知道,為了避免疫情傳播,很多建築工地、加工企業和飯店都已經停工,復工時間並沒有明確通知,所以農民工的收入來源也便沒有了。和依然有土地的農民相比,農民工在這次疫情下沒有了經濟來源,但是有土地的農民即便是幾個月不上班,靠著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滿足一家的生活所需,而沒有土地的農民工則只能靠吃老本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其實在這次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和其他行業相比較,並不是失去土地的農民工受到的影響最大,反而像酒店、小中型企業等,在疫情的影響下被迫停業,他們的影響最大。


悠悠鄉村路


我也是農民工之一。我認為相對而言農民工損失還是不算什麼,更悲催的應該是城市裡那些小企業,服務業等從業人員,他們才真的很苦逼。而農民工常年都是臘八節前後就紛紛打包回家過年,然後都是元宵節後才出門打工,如今因為疫情延遲十天半個月的,影響也不大,反而可以在家久住,我感覺還不錯啊。至於說有些失地農民工,什麼都要買,連菜也不種,既便是失地被徵收,但農村要種菜的地方到處都是,只是懶散不願做,寧肯泡在一起打牌也不願做農活,是真正忘本的人。


鳳形山村夫


這就是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