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會帶來全球通脹嗎?

金刀財經


首先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

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

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2019 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量為:小麥 963.6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90%;玉米 720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 60%;大米 532 萬噸(其中:長粒米 266 萬噸、中短粒米 266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 50%。三者合計,總關稅進口配額總量為2215萬噸,預計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量仍將保持在9000萬噸以上,高居全球大豆進口第一位,佔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

放眼未來,中國的人口峰值預計將出現在2028 年前後,總人口約為14.2 億。雖然此後的人口數量開始下降,但2050 年前仍不會少於12 億。也就是說,未來30年中國將依然面對糧食安全壓力。

全球糧食緊缺,所以導致價格飛漲。糧食價格的不斷高漲,意味著全球通脹壓力在不斷增加,這對剛剛開始復甦的世界經濟來說無疑又是一個難纏的夢魘。稍有不慎由糧食安全引發的經濟混亂和社會動盪將不是危言聳聽。

在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食品價格攀升,使通脹預期加強。雖然在今年國家做了適當調整,但是數據的下降並不代表實際通脹壓力的減少,百姓的實際感受也並未因為數據的變化而改變。




灃洲


如果這個假設出現的話,肯定會出現通脹的,而且還是惡性通脹,因為一旦糧食出現危機。畢竟錢不能當食物,只有吃飽不餓才是活下去的必要,給你吃一堆美元,你肯定會死的。

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每一次糧食危機都伴生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在這就不追溯歷史沿革了。

今天就讓我們最原始的需求來看待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人也好,動物也罷,每天都要吃喝拉撒睡,缺一不可。那麼糧食就是吃,如果你不吃,你就會餓死,你的生理系統就會被打破,就算厲害的人,最多七天不吃,之後也得餓死。一旦出現糧食危機,那麼手裡握有錢財也沒用,因為你買不到糧食,又回到開場的那個場景,所以一旦出現這個情況,或者只有苗頭的時候,有錢人就會大量囤積糧食,把錢換做糧食,那麼就等於保值和等待升值,當失態已經確定時,市面上的糧食已經不足以維繫正常的供應,糧食就會漲價,而且會漫無目的的漲價,這個時候貨幣就是廢紙,民國的法幣就是代表之一,貨幣貶值,伴隨著就是通貨膨脹,在膨脹還是沒有糧食,那麼就會發生暴亂和戰爭。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糧食危機,除非遇到不可抗力的全球性大災害,不然一般是不會出現的。

如果當事物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人們就會從危機中開始恢復生產,隨著糧食的不斷供應,通脹就會減弱,生產生活將會恢復。

總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一個國家,一個人活下去的能量,任何時候都是放在首要重要的位置,在沒有爆發大型災難面前,做好糧食生產平穩和儲備,是穩定物價,預防通脹的頭等大事。


東哥盤股


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過去3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食品價格整體上漲了83%。在13日結束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年會上,“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成為共識,全球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引發的衝擊值得各國警惕。 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最新一輪糧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行行長佐利克認為,這其中既有飲食結構改變、自然災害加劇、耕地減少、投機加劇等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生物替代能源快速發展的結果。高油價促使一些國家大力發展生物燃料,導致小麥、大豆、棕櫚油等農產品價格高漲;另外,高油價不僅推高了化肥等農業原料價格,還導致農業運輸費用增加,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此外,美元持續貶值、一些國家實行糧食出口禁令,也加劇了目前的糧食危機。 對發達國家來說,糧價大幅上升對人們生活的衝擊還相對較輕,但對貧窮國家來說結果則是破壞性的。日益嚴峻的“糧荒”使許多貧窮國家的人民面臨飢餓威脅,一些國家多年的脫貧成果正毀於一旦,不少國家也因此面臨社會動盪的風險。 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許多城市貧困人口來說,高糧價已難以承受。世行副行長兼消除貧困和經濟管理網絡負責人丹尼爾·萊普齊格則指出,現在高油價和高糧價相互作用,窮人正面臨“令人焦慮”的雙重打擊。 世行預測,今明兩年國際糧價將繼續攀升,此後隨著供求關係調整,糧價會有所回落,但在2015年之前,糧價都將維持在2004年的價格水平之上。 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全球範圍內通貨膨脹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今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價格指數升幅將達到7.4%,創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發達經濟體消費價格指數也將達到2.6%,創1995年以來新高。 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之際,糧價上漲給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從長遠來看,各國除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產能、正確處理生物燃油和糧食種植間的平衡之外,國際社會還應改變以往單純“輸血”的糧食援助做法,應該通過輸出農業技術幫助貧困國家提高農業“造血”能力,以此應對可能長期走高的糧價


股市老毛


朋友們好,非常明確的回覆:不一定。

因為世界,較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物流,全球一體化,因此,糧食危機,會否帶來全球通脹,不可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分析。

首先,來分析,不同情形下,糧食危機,會否帶來的全球性通貨膨脹:

1,非主要產糧國糧食危機:不會帶來全球性通貨膨脹很容易化解。目前,主要產糧國集中在美,歐,俄羅斯,基礎糧食產品,可以說是過剩。因此,一些其他國家單純發生糧食危機,只要有資金可以很輕易的化解。

2,主要產糧國發生糧食危機:

例如美國,巴西,加拿大等等傳統糧食出口國家,將有可能對全球產生影響,這些國家是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出口國,不排除引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3,人口大國發生糧食危機:人口大國,往糧食作物產量有限,一旦發生糧食危機,毫無疑問會帶動物價上漲,進而抬高生產成本,造成貨幣貶值,需求短時間內難以彌補,進而有可能產生,限定範圍內的大幅通貨膨脹,後果難料。

小結:當今時代,糧食危機很難單獨出現。但是一旦出現,對於不同類型的國家影響不同。人口大國需要居安思危。

其次,分析化解糧食危機的一些方法:

1,提升產量,科學儲備。

2,從國家的戰略高度,保護基礎的糧食生產。例如一些國家對於本國的糧食生產,實行大幅補助,限制進口策略。糧食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如果不進行保護,往往會被淘汰,因此對農業進行補貼,是許多國家的一種基礎性戰略。

小結:糧食危機是有可能避免的。

最後,來總結分析:

以往的糧食危機,主要是由於社會動盪,自然災害和物流不暢所造成的。

當今時代,糧食危機主要表現在,成本高競爭力低,耕地減少,農業人口下降,棄農從工。

因此,居安思危從戰略的高度,對農業,糧食生產人口,進行補貼和保護,

加大資金投入,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的避免,糧食危機,從而使整個社會穩定發展。


理財迦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出現糧食危機,必然會帶來全球通脹。

最近幾十年來,農業科技水平提高,全球糧食產量充足,雖然世界人口不斷增長,並沒有發生大面積的糧食危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今後就不會出現糧食危機,而且從歷史規律看,這種危機具有周期性,上世紀20年代和60年代,不同地區都出現過或大或小的糧食危機。

為什麼說糧食危機能夠引起通貨膨脹呢?因為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雖然能夠儲存,但是儲存時間並不長,必須根據季節循環補充。


現在看來,經濟全球化比較明顯,局部地區的自然災害對全球糧食供應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發生全球性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糧食減產,那麼影響就大了。

現在全球人口已經超過75億,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假如每個人每天消耗500克糧食,那麼這個地球每天就要產出75億斤糧食,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糧食減產,當大家都需要儲備食物的時候,糧食價格就會出現大幅上漲,你的存款肯定不如糧食價格長得快。

這種情況非常像高速上漲的股票,剛開始1元錢的時候,你覺得沒有價值,2元錢的時候你還有觀望心態,5元錢的時候你覺得太貴了,10元錢的時候你根本就買不上了,50元的時候你就發現根本買不起了。

糧食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因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也有糧食產品,一旦打破供求平衡,糧食價格上漲比股票還要厲害,這絕對是你想像不到的。

雖然現在經濟全球化,但是在出現糧食危機的時候,各個國家都會禁止糧食出口,那時候恐怕都不是通脹的問題,而是要發生戰爭的問題了。


互金直通車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第一生活必需品,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存與健康。對國家來說,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當今維繫國家生存與安全的三大支柱即糧食、軍力、能源中,糧食居於首位,其重要性在軍事、能源之上。所以,糧食危機的影響超出糧食問題本身。糧食危機會引發社會動盪和政治危機。糧食短缺,糧價飛漲使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銳降,貧困階層更遭受飢餓之苦。這不可避免地要加劇社會矛盾,爆發危機不測事件。

原油,銅,黃金,凡是地裡出來的東西都漲價,現在輪到糧食了。世界糧價上漲速度驚人。從供需關係上看,糧價飈漲似乎是供需失衡下的現象。全球糧食的生產供應低於當前全球民眾的生存需求,為了追逐有限的糧食供應,需要糧食的民眾必須不斷追加價格才能買到糧食,以致糧食價格節節上漲。在這樣的市場規律下,越是貧困的民眾就越容易首當其衝地被飈漲的市場價格排除在外,無法購買糧食而面臨生存危機。

糧食危機是全球通脹下資源和財富重新分配的結果之一。

糧食危機表現為三大形式:第一,糧食價格高漲嚴重超過了國民購買力,造成糧荒甚至社會動亂:第二,糧食供應短缺甚至中斷,造成人道主義危機;第三,一些糧食進口國可能因為高糧價出現國際收支惡性化,進而釀成債務危機和局部金融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從各國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市場來看,首先,美元持續走軟加劇了糧食價格上漲。美聯儲貨幣政策客觀上吹大了金融市場的泡沫,糧食產品成為投資者規避通漲風險的首選。其次,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資產投資和對投機食品投資形成了“擠出效應”,食品投資被“擠出”勢必影響到供給水平。再次,一些經濟體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做法導致貨幣發行數量的膨脹,信貸和投資規模猛增,耕地大規模改作城市用地,糧食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

當糧食危機來臨時,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糧食不僅是農業問題,還是能源問題,更是金融問題。





葉隨風飄0089


糧食持續上漲一定會引發全球通脹!'石油、糧食、貨幣關係到國家安全。糧食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糧食上漲的幾個主要因素:

1.供求關係,產量減少導致價格上漲

2.成本因素,石油以石油為原料的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

3.投機行為會助漲助跌,導致漲幅超出預期

4.美元貶值因素,世界糧食交易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美元貶值,全球大宗商品上漲,糧食也不例外

簡單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原理告訴我們:如果農業產品價格上漲,將會引起工業產品價格較大大幅度的上漲,事實上還會引起第三產業產品更大幅度的上漲,進而可能引發通貨膨脹。所以糧食持續上漲一定會引發全球通脹!



投資日誌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如果出現危機都會帶來貨幣通脹,糧食作為最重要的主食世界出現嚴重危機的話不但全球貨幣通脹可能會引發暴亂,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會失去理智,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只要糧食充足一切都會過去,像本次的新冠狀病毒一樣糧食在擔當著重要角色,全國人民在家不出門也有飯吃是因為國家糧食充足,如果有糧食危機那就是另一個局面了。

歷史記載飢餓時期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活下去賣兒賣女,偷、搶、吃樹皮、吃野菜可想而知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危機爆發不單是全球通漲所有行業都會倒閉,糧食緊缺時1000元買不到兩包米時還有誰在外打工都回農村種田了沒有人打工沒有生產社會停止進步。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因為家庭條件好了大家都習慣隨便買、隨便吃、隨便倒,肯定感受不到糧食的意義,但是如果真的讓一個人兩三天不進一粒米肯定會手軟腳軟此時只要能吃一頓飽的叫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幹,人是鐵 飯是鋼一頓不吃就餓得慌。

糧食危機帶來的不僅是通脹也會影響到全球的興衰,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很渺但我們還是要謹記唐代詩人李伸給我們留下的一首詩,來,我們一起讀一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歡樂站


糧食危機是必然要帶來全球通賬的

因為本次蝗災始於東非,過紅海進入歐洲中東,現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我國僅一步之遙,而全球人口增長均來自於亞洲地區,如果蝗災橫掃整個亞洲,這一片全球人口最多的土地上會出現大幅度的糧食短缺,將使糧食等大宗物資價格出現飆漲,甚至可能出現以後糧油是現在的幾倍價格

基於現在蝗災還沒影響到糧食出口大國俄羅斯,美國,南美的產區,還不好說未來糧食的價格會漲到什麼地步,但如果進入中國境內,很可能影響我國的春耕

這是要著重去觀察和關注的問題


安如廣子


通貨膨脹是指一個國家一段時期內持續性普遍性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表現。通貨膨脹和一般的價格上漲還是有區別的,通貨膨脹是持續性和普遍性,價格上漲只是局部性的某2種商品。例如2018年香菜價格上漲並不是通貨膨脹。

那糧食危機是否會帶來持續性的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呢!這個主要看糧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是全局性和普遍性的。個人認為糧食危機是能夠帶來全球的通貨膨脹的。

一、首先糧食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如果出現糧食危機會造成食品類價格持續性上漲,更多人的生活成本必然增加,購買糧食必須付出更多的貨幣,必然導致物價上漲。

二、糧食危機會造成食品價格上升之後,必然會帶來一些列的社會反應,工業,石油等價格上升。而這種連鎖反應所帶來的影響面是普遍性的。

三、糧食是全球各個國家必備的基礎性物資,糧食危機會造成各個國家在國際貿易和關稅政策上也會有很大的變化,為了維持自己的國家利益,各個國家會出臺維護自己的政策,更會擴大通貨膨脹的危機。

總結:如果真的出現糧食危機,必然會帶來全屬性的通貨膨脹的,而這種通貨膨脹必然是一段時間內持續性的,糧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也必然是社會各個方面的,所影響的面也是普遍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