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大河網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優秀黨員代表邱豔、李紅磊、馬東枝等義無反顧地參加第三隔離病區的醫護救治工作,積極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吹響了黨員衝鋒在前的“集結號”。

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隔離病區不同於普通病區,是和病毒面對面交鋒的戰鬥最前沿,隨時都有感染的可能。但是面對危險,我們的共產黨員同志毫不退縮,反而是積極請戰。正因如此,隔離病區裡,醫患成為一個戰壕裡的戰友,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同在一個戰壕裡,邱豔為病區主任,主要負責指定治療方案,解決疑難病例;李紅磊負責協助科室管理、團隊建設和院感控制,馬東枝是護士長負責病區護理工作,並作為院感控制第一監督人。

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邱豔,中共黨員,第三隔離病區主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堅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腳步。脫掉複雜的防護服,凌亂的頭髮、深深的勒痕映入眼簾,洗手消毒後,邱主任依然微笑著。據瞭解,邱主任家中84歲的婆婆最近查出顱內惡性腫瘤,昨天還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而她的孩子昨天才剛退燒。“只能電話安慰,無比愧疚”,說到這些,邱主任的眼角溼潤了,她含淚告訴我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我姑娘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名醫,我不能讓她斷了夢想……”邱豔的女兒在作文中寫道:“我知道這個時期不出門就能減輕你們的負擔,媽媽您放心,我已經長大了,會更加自律,每天堅持完成各項網課和作業”。

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邱醫生的肺部做過手術,卻堅持要去一線,同科室的金醫生和鍾醫生一聽說啟動新病區,也爭先恐後的要去。“大家都成了生死之交的戰友。我已在為平橋同學群裡捐了1000元,不到10個小時大家捐6萬為信陽醫院買護目鏡和口罩,大家的愛心確實讓人感動”。

他是團隊的主心骨和頂樑柱

李紅磊,中共黨員,醫院業務黨小組組長,原感染科主任,他帶領的團隊是我院抗擊疫情的骨幹力量。他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嚴格律己,兢兢業業,是團隊的主心骨和頂樑柱。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是第一批主動請戰醫生之一。一次,一位新冠肺炎病人想送紅包表達感激心意,被李紅磊堅決拒絕,他的真心換來的是一個個病人變成了知心朋友。李紅磊主任還負責用於新冠肺炎的國家艾滋病免費抗病毒藥品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的全市調度工作,面對繁瑣的統計數據和動態變化的分配需求,他能夠把工作做細緻,確保藥品發揮最大效益。

當知心大姐,她給患者的一劑“定心丸”

馬東枝,中共黨員,第三隔離病區護士長。她是病區裡有名的“知心大姐”,經常深入病房對每一個病人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消除病人緊張害怕情緒。有一床病人起初情緒特別差,不想吃飯喝水,也不願意說話,經過馬護士長的宣講和反覆溝通後,第二天精神狀態大不一樣,也吃飯了,和願意和護士說話了。“本以為醫護人員會嫌棄我,介意我,沒想到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服務態度這麼好,我們的飯菜和醫護人員的飯菜一樣,還提供生活用品……”病人很激動的說。

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病人對我們非常滿意,說我們服務態度好,環境也好,發自內心的尊敬我們,開始剛來還以為我們怕傳染,疏離他們呢,結果恰恰相反”。馬東枝告訴我們。

隔離病區不同於普通病房,工作中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嚴密的護目鏡,馬東枝對每一個人都嚴格要求,從穿到脫,人人過關,哪怕是夜裡十二點也一樣。監督人人過關,全部結束後就是夜裡兩點以後了。

“小丫頭在奶奶家每天的留言都是:媽媽接我回家,可是第二天依然工作到深夜……”說到這裡,馬東枝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青年突擊隊衝鋒在一線

譚海,一名90後年輕醫生,在這次抗疫戰爭中,他奮勇當先、毫不退縮。“來到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後,我覺得我們醫護人員所從事的崗位不僅是職業,更是偉大的事業。現在這種時候更加彰顯我們職業的神聖。”

護士趙旦旦因為對病人態度好,經常給病人打水,照顧病人生活起居,留置針技術穿刺率高,減少了很多病人的痛苦而受到患者的好評;消殺人員陳麗瑾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配置含氯消毒液,給生活區、隔離區仔細消毒。他們雖還未入黨,但在災難面前都彰顯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

走進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探訪抗“疫”救治最前線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們身先士卒,模範帶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不改和使命擔當。他們是無數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黨員中的優秀代表,他們的先進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醫護職工眾志成城戰疫情,捨生忘死救病患!(薛小磊 馬珂 陳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