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整個社會和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也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生活。

人員流動、交通運輸、企業生產等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不少行業遭遇“冰凍”。

房地產行業,深受影響:一是,在建工地停工;二是,線下售樓部悉數關閉。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0座城市宣佈關閉線下售樓部。

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銷售端基本陷入停滯,房企現金流深受震盪,對嚴重依賴高週轉模式的房企來說,重壓之下,危險可能隨時爆發。

非常時期,如何自救的難題,擺在了眾多房企面前。

近日,包括恆大、新城控股、陽光城等在內的諸多一線房企,紛紛轉戰線上,試圖通過“網上購房”的形式,來拉成交,清庫存,獲得進賬。

房企自救,“網上購房”是解藥嗎?


線下銷售停滯,房企銷售試圖線上突圍

據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日前,恆大集團宣佈,其旗下全國所有樓盤率先開啟網上購房通道,全面實施“網上購房”,實現網上看房、選房、購房一站式服務。

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恆大的《網上認購書》


特殊時期,恆大的高調,多少有些無奈。

恆大集團此前發佈的一份《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及有關事宜的通知》顯示,恆大集團要求,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2月20日前,其全國1246個項目不得開工,全國1040個售樓部不得開業。

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恆大下發通知,關閉售樓部


據南都報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恆大員工共約14萬人,全國項目民工約260萬人,每個售樓處每天人流量也達千人以上。

關閉線下售樓部,杜絕了線下的人員聚集,對降低因此帶來的人員感染的風險,很有必要,但對企業而言,這樣的非常態舉措,其後果十分嚴重。

1040個售樓部的關閉,基本阻斷了恆大的線下新房銷售,恆大的壓力可想而知。

根據恆大此前披露的1月份運營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恆大銷售金額約為405.5億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431.7億元,同比下降了約6%。

2月份,如果形勢遲遲未能明朗,線下售樓部持續關閉,恆大的線下銷售情況,依舊嚴峻。

而從整個行業房地產行業來看,來自全聯房地產商會的調研數據顯示,在其調研的72家企業中,46家房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受影響貨值超4400億元,單月運營成本約235億元,2020年上半年到期債務近5300億元。

為此,將新房銷售的流程,搬到線上,緩解現金流壓力,已是房企在特殊時期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

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房企紛紛上馬線上售樓部


目前,除了恆大之外,碧桂園、融創、萬科、新城控股等眾多一線房企均開通了線上購房渠道,各類相關的營銷手段,同步上馬。

當下,正值疫情爆發時期,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加碼,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一時並不明朗。

在線下渠道未能恢復正常之前,往線上突破,創造無接觸的購房環境,初心很好,但細思之下,或許只是房企的一廂情願。


疫情之下,線上賣房難解房企焦慮

買房子,在中國,不僅僅是買一處住所的問題,它的背後,承載著太多的社會因素,因而受到太多內外因素的影響。

從買房者自身的角度來看,對房子的認知、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需求的緊迫程度、家人等參與者的態度,都會給買房帶來不確定因素。

而從房子本身所具備的社會特質來看,房子的區位、交通條件、教育水平、商業環境、未來潛力等,都會成為買房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也就導致,買房的過程,其實就是決策的過程。那麼,互聯網化的手段,能給買房的決策過程帶來什麼呢?

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重構了人類社會的運行方式,在於它能夠更好地解決“成本”和“效率”兩個問題。

當購房遇到互聯網,線上賣房,同樣需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線上賣房是否能夠幫助買房者降低決策成本;其次,線上賣房是否能夠幫助買房者提高買房的決策效率。

答案顯而是否定的。但並不能忽視互聯網的發展,給予房地產行業的意義。

互聯網為房產交易這一重決策過程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思維方式,特殊時期,當有特殊之舉,但線上賣房,從目前來說,顯然還無法承載眾多房企所賦予它的重擔和期盼。

聚焦買房這一行為的本身,互聯網化的手段,也沒能解決買房行為所存在的問題,而是帶來了新問題。

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第一,網上購房,無法解決體驗的短板。由於中國特殊的期房制度,無論是傳統的線下樣板間,還是各房企推出的VR看房等技術手段,購房者的直觀體驗缺失,一直飽受詬病。

第二,房屋交易的諸多流程,無法線上化。比如,貸款買房的面籤,始終是在線下進行,房企剃頭挑子一頭熱,最終只會“熱臉貼了冷屁股”。

第三,信任感的缺失。互聯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信任感的產生,同樣受各種因素影響,相比於線下購房,線上賣房會增加新的不信任感。

而從現實層面來看,房地產行業對很多人而言,依舊存在著諸多變數。

疫情過後,現有的樓市調控政策是否會出現鬆動;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是否會影響到居民的收入狀況;前景暫不明朗,房企能否順利度過此劫……

對上述這些問題的認識和判斷,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購房者的決策,進而影響樓市的未來。

至少從目前來看,互聯網,並非緩解房企焦慮的“解藥”。


線上賣房早已有之,短暫自嗨之後或將退場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被房企們寄予厚望的線上賣房,並不是新鮮事兒,只是疫情之下,全民目光的再度聚焦。

去年6月,碧桂園對外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鳳凰雲”全國直營購房平臺,將找房、看房、選房、購房等買房的全流程搬到手機上。

除了恆大的“恆房通”和碧桂園的“鳳凰雲”這類自建網上購房平臺的模式之外,藉助於其它互聯網平臺,實現購買流程的線上化,成為更多房企慣用的模式。

例如,早在2016年,萬科便成為第一家以集團身份在淘寶上開設直營店的房地產企業。而藉助於樂居、安居客、貝殼找房等各類房產互聯網平臺進行前期蓄客,早已成為房企客源的重要來源之一。

因疫情關閉千餘售樓部後,全面實行“網上購房”能緩解恆大焦慮嗎

在線上賣房尚不成熟的當下,意圖通過全面實行線上賣房來承接特殊時期的銷售需求,還為時過早。於房企而言,現階段,互聯網的手段,只能承擔起網上蓄客和互聯網營銷的角色。

如果拋去蓄客和營銷上的考量,全面實行“網上購房”的號角吹得再響,最終也只會淪為自嗨,變成房企們的一場獨角戲。

待疫情過後,以目前的體驗和方式,線上賣房恐怕很難再繼續維繫下去了。時間將會證明這個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