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話說在1932年,成都的一戶人家匆匆請來大夫上門診治。這戶人家哭哭啼啼地說:“楊大夫,你快來瞧瞧吧。我家6個人全在這了,早上還好好的。現在怎麼這樣了?”楊大夫近前一瞧,嚇得面如土色,連忙說道:“我,我還是走吧……”這戶人家又說:“楊大夫,您別走啊,求求您行行好,不管走樣,給開了方子試試吧,我家六口人命全指望您了啊。”楊大夫連忙說道:“沒用了,即便連我回到家也必死無疑啊。”

看完上述對話,可能很多小夥伴會問了,這是什麼病?居然如此厲害,連大夫都要性命不保?這種被流行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疾病侵襲的成都又該何去何從呢?被當地人稱為“虎疫”的疾病又是什麼呢?為何在它流行期間,40萬成都人只能領到2萬張防疫證?瘟疫來勢洶洶,藥價居高不下,誰來拯救生死線上掙扎的平民?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虎疫”陰影下的成都之夏。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這事還得從1932年開始說起。這一年一種恐怖的傳染病在中國流行起來,民間稱它為“虎疫”。這種病不僅傳播速度快,流行面還廣,而且患者的死亡速度也是相當驚人。就像開頭的那段對話,家裡人生病了,主人請來醫生診治,結果醫生也患上了虎疫,不僅病人沒救下來,自己回家也是一命嗚呼。

成都的“虎疫”來勢洶洶

那麼這“虎疫”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種病雖然俗稱“虎疫”,但跟老虎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它既不是從老虎身上傳染給人的,也沒有流行在老虎的棲息地。之所以有這個叫法,是因為這種病的英文音譯是“虎利拉”,它還有個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字“霍亂”!霍亂是一種急性腹瀉傳染病,患者感染病菌之後,最初是急性腹瀉,然後開始嘔吐,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很多病人甚至連口水都咽不下去,水分大量流失又得不到補充,人很快就會進入脫水期。嚴重的脫水讓病人眼窩深陷、聲音嘶啞,皮膚也因為乾燥變得皺皺巴巴,按下去甚至都彈不起來,很多人就這麼丟了性命。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看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這種病這麼可怕,它是怎麼傳播起來的呢?霍亂的傳播正應了咱們那句老話,“病從口入”!絕大多數病人都是飲用了被病菌汙染的水從而患病。也正是因為這種病會通過水源傳播,所以在當時老百姓看來,這病簡直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的恐怖殺手。可能今天大夥還都好好的,明天全城就都是呻吟哀號的聲音。當時的民謠是這麼唱的,“紅燈籠高高掛、先死窮人後死官、發財人死在八月間,”可以說死神面前才做到了人人平等。無論貧富貴賤,所有人都籠罩在這種比老虎還要兇猛的“虎疫”陰影之下。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那時候就有迷信的人說了,說這種病是瘟疫,正是因為瘟神老爺震怒,給人間降下了災難。所以在當時北方的鄉鎮上經常能夠看到瘟神廟,尤其是霍亂流行的年月,其他地方都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瘟神廟卻會出現一種超乎尋常的熱鬧。一大群人湧入瘟神廟,又是捻香,又是燒紙,連帶著跪拜、磕頭,燃香的味道和灰燼充斥著每一個角落。然而這樣的努力顯然是沒有效果的。人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當時的醫學報刊就記載了四川內江一些人染病致死的例子,比如說有位劉先生那天本來好端端的坐在茶館裡和朋友喝著茶,說起最近瘟疫流行的事,劉先生就問朋友:“今天早上抬出多少具屍體啊?朋友回答說:“64具”。聊著聊著,劉先生竟然咕咚一聲從椅子上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因為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一開始這朋友還當劉先生跟他開玩笑,結果等了一會兒,劉先生不但沒有起來,臉色還越來越壞,這一下朋友才知道大事不妙,趕緊跑出去叫醫生。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當時還有一位姓趙的道士去人家家裡開壇做法,這法事剛做到第2場,道士忽然倒在地上就沒了動靜,主人家最開始還以為這是法事的一個環節,等了半天道士一直沒起來,叫他他也不應。這主人家感覺出不對勁了,上前一摸,道士的身體竟然已經涼了。“虎疫”迅速席捲了整個四川,省會成都更成了重災區。往日車馬如雲的通惠門 前停滿了運送棺木、草蓆的大車,在如此嚴重的危機下,當時的成都官府卻是有心無力,這是為什麼呢?

成都虎疫下的局勢

1932年的成都已經有了一些近代工業的氣息,您要是走在那個時候的成都市內,已經能看到電燈、電話、汽車這些物件,而且在4年之前,成都市政府就已經成立,當時也有了社會局、財政局、衛生局、教育局、公安局這些機關,甚至還出現了西式醫院和新式大學。但當霍亂對成都伸出磨爪的時候,成都當局的反應還不如過去的一些官府衙門。沒辦法,誰叫當時的成都還蹲著三隻軍閥的隊伍。

大家都知道上世紀30年代那會兒,九州的政局還是很混亂的,誰手裡有槍桿子,誰的腰桿就硬,說話就大聲。當時黔軍、滇軍、川軍三方面軍伐從民國初年就開始爭奪成都,快20年了就沒消停。成都當局跟這三支軍隊相比,就像是蹲在三頭大老虎中間的一隻小奶貓,那會成都的稅收基本上都落入了軍隊的口袋,衛生局壓根就是個空架子。所以霍亂到來的時候,成都當局除了請駐軍貼一些防疫傳單,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勒緊褲腰帶採購一些防疫藥品給臨時成立的防疫醫院。但因為資金的短缺,這些藥品遠不足以救助全成都的老百姓,當局只能印刷了2萬張免費防疫證,讓警察分發給那些沒錢的貧民。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可當時的成都已經有40萬居民了,每2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領到免費證,大家琢磨一下,這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可能有人要問了,領不著免費證,老百姓自己去醫院買藥,行嗎?這恐怕也行不通。因為當時的成都只有兩家西式醫院,還都是基督教會創辦的,咱先不提說醫院的接診能力和要錢,就說當時的成都普通老百姓,看教會那幫洋人和西醫,就跟咱們今天看外星人似的,有人敢去西式醫院尋醫問藥嗎?當局沒本事對抗疫情,西醫又是這麼個情況。最後許許多多在虎疫陰影下掙扎的人,最終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咱們國家傳統的中醫藥。

霍亂在中國的百年曆史

其實虎疫傳入咱們國家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在《黃帝內經》中已經出現了“霍亂”這個詞,但當時它指的是在腸胃發作的疾病。比如咱們今天說的急性腸胃炎,跟虎疫完全是兩回事。直到清朝嘉慶年間,這種可怕的疾病順著海路傳入兩廣地區,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向江南蔓延,一場波及大半個中國的災難拉開了序幕。那會兒的人一見這種腸胃病如此兇猛,就稱它為“真霍亂”。久而久之,霍亂就專指這種烈性傳染病。換句話說,其實到1932年虎疫流行那會兒,中醫接觸這種傳染病也沒超過100年的時間,他們會有什麼好辦法嗎?

杏林中醫成立防疫隊

災難面前,眼見當局無能,成都的杏林名醫們自發集結到一處,成立了防疫隊,針對霍亂他們會採取怎樣的措施?最終效果又如何呢?其實在1932年那會兒,已經有零星的西醫著作被翻譯過來,英國傳教士曾經翻譯過一本書,其中介紹霍亂病源,說這種病是某種微生物引起的。霍亂病人上吐下瀉,排除的體液中就含有這種微生物。國外經驗的傳入,加上城市管理者的經驗總結積累,當時的中國面對這種疫情,一般會採取類似於強制隔離的方法。比如1908年重慶發生霍亂疫情的時候,巴縣官員就主動在港口設立疫情排查點,阻止病人進入重慶,以免傳染給更多的老百姓。不過咱們前面也說了,當時的成都行政體系缺位,基本組織不了什麼有效的防疫。所以成都杏林自發成立的防疫隊就擔當起了這個重任。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昔日的名醫們走街串巷勸說疫區老百姓,打掃衛生,消滅老鼠、蒼蠅。這個舉動看似平常,但最少從側面說明中醫們已經部分接受了細菌理論,並且將它們運用在治病救人的實踐當中了。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清潔環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蔓延的速度,已經得病的人還在等著藥物治療,在這個情況下,一位叫“沈紹久”的大夫站了出來,今天大家看這名字可能有點陌生,然而在民國時期的成都,“沈紹久”可是位列蓉城四大名醫之首,他登高一呼,本來是一盤散沙的成都中醫界,很快就團結起來,成立了防疫隊。而這位沈大夫不僅醫術高明,平日裡也是個熱心腸,他給人看病,不管對方貧富貴賤,全都認認真真對待。“沈紹久”不僅不收診金,還要給病人塞點錢讓他們買藥用。但如果是達官貴人、商賈富戶找他看病,診金錙銖必較,一個子都不能少了他。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沈紹久”調侃他這種做法是千家吃藥一家還錢。後來“沈紹久”還自己掏了一大筆錢創立醫館,專門請成都城裡的名醫去義診,不僅診金全免,而且大夫開了方子,還送藥給病人,連續40多年都沒有間斷,真可謂是醫者仁心。而面對眾多的霍亂患者,“沈紹久”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研製出了理中湯“烏梅丸方劑”,還真的將許多半隻腳踏入鬼門關的患者拉了回來。然而理中湯的成功遠遠沒到能讓大家鬆一口氣的地步。為什麼呢?因為藥價拉不下來,別的不說,要熬製這個理中湯“烏梅丸”就要用上當時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的人參。而咱們前面也說了,當時的成都當局在軍閥夾縫間是一窮二白,那些分發給老百姓的藥,全都是防疫隊的人自己掏腰包購買的。這些名醫平日裡雖然不算潦倒,也絕對闊綽不到能供得起40萬人的份上。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李斯熾為平民謀生路

那怎麼辦呢?怎麼才能救更多的人呢?這個問題就像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防疫隊每個大夫的心頭上。關鍵時刻,成都杏林又有一位醫生站了出來,他叫“李斯熾”,和許多名醫家學淵源、傳承有序的經歷不同,李斯熾並非出身醫學世家,反而是一名理工科畢業的高材生,他能夠提出什麼好辦法嗎?咱們先來說說“李斯熾”這個人,他出生在1892年,那一年成都也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霍亂。在李斯熾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多次目睹庸醫殺人的事情。所謂庸醫殺人,就是說大夫醫術不精,誤診病情、瞎開藥方,耽誤甚至加重了病情,使病人一命嗚呼的事情。李斯熾很快意識到,醫學雖然是治病救人的東西,但要是學藝不精,反而會變成害人的兇器。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所以他上中學之後,拜入當時成都一位名醫門下,刻苦鑽研岐黃之術,那是一刻也不敢馬虎。後來李斯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當時四川的最高學府“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但也沒有將醫術放下。直到40歲那一年,霍亂來勢洶洶,李斯熾也加入到成都杏林的防疫隊伍中,他帶領的小隊負責的是當時的皇城壩、御河邊以及城牆邊那片,那是老成都平民的聚居區,眼見這些人無法領到價格高昂的理中湯,李斯熾便結合中醫理論和民間療法,製作出了一種叫“防溢瀉瘟丹”的藥丸。這種藥丸主要用的是蒼朮、牙皂、石菖蒲、雄黃、冰片、麝香等常見藥材。實話說,防疫瀉瘟丹的效果並沒有沈大夫的理中湯好,也比不上當時上海使用的另一種叫四逆湯的湯劑,但它的原料很容易就能湊齊,價格也是相當便宜。對於那些當時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成都平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仙丹了。

1932年恐怖“虎疫”侵襲成都,杏林名醫挺身而出,以中藥控制疫情

成都的疫情得到控制

在大家的努力下,這一次霍亂疫情終於得到控制,隨著天氣轉冷,發病的人漸漸減少,這一場禍及大半個中國的災難終於緩緩落下了帷幕。在1932年,成都有接近2000人被虎疫奪走生命,比起同時期的大上海,這個數字也許並不好看。因為統籌防疫工作到位,上海只有5000多人發病,最後死亡人數控制在444人。但一向保守散亂的中醫學界卻在那場災難中開始走向團結,並主動接納了現代醫學知識。這些濟世救人的名醫,不僅挽救了當時許許多多的生命,更開啟了中醫學去蕪存菁併入當代醫療體系的嶄新道路。

而步入2020年的今天,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各項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雖然這次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但隨著各界力量的團結協作,共克時艱,這次疫情將會很快得到控制,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信謠、不傳謠、不添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