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報記者編造的假新聞,反而啟發了美軍在軍艦上起降飛機


1910年,航行在漢堡至美國航線上的一艘德國郵船準備讓一架攜帶郵件的飛機從它的前甲板平臺起飛,來快速向紐約投遞郵件。小報記者在報道此事時編造了個聳人聽聞的新聞:“德國軍事當局以郵政為掩護,正在試驗一項攻擊美國的新技術。”

小報記者編造的假新聞,反而啟發了美軍在軍艦上起降飛機

“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


這篇報道在美國引起了恐慌,也使之前負責與飛行事務保持聯繫的海軍物資局局長助理華盛頓·歐文·錢伯斯海軍上校受到了啟發。他迅速獲准負責飛機在軍艦上起飛的試驗,並在“伯明翰”號巡洋艦的前甲板上安裝了一個起飛平臺。這是條長253米、寬7.3米的木質跑道,從巡洋艦的艦橋開始平緩地向前甲板傾斜。

1910年11月4日, 美國海軍臨時聘用的美國民間飛行師伊利駕駛著一架掛著2個氣囊的單座雙翼飛機,從“伯明翰”號的甲板上起飛了。“伯明翰”號上所有的人都用同情的目光注視著伊利的飛機,並對這位冬泳愛好者用這種奢侈的入水方式表示不滿。但在飛機滑離甲板,機頭指向灰藍色海面那一瞬間,伊利竟成功地將飛機猛地拉起,然後飛向遠方的海天處。這一天,人類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飛機從軍艦上的起飛。

小報記者編造的假新聞,反而啟發了美軍在軍艦上起降飛機

“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


錢伯斯上校的下一步計劃更加雄心勃勃,他打算讓伊利駕駛飛機在“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上降落。這次飛行難度更大,對軍艦本身也有相當危險。在“賓夕法尼亞”號艦尾上方安裝了一長近30米、寬9.6米的平臺,平臺從主桅底部開始一直伸向艦尾之外,外伸板向下傾斜。這次飛行做了這樣的安排:伊利在軍艦航行時降落以便能利用逆風的風速,比較容易地控制飛機。他的飛機沒有制動裝置,艦上的降落阻攔裝置也很原始,是由22根兩端繫有沙袋的攔阻索組成的。

1911年1月18日,舊金山灣的天氣很糟糕。更糟糕的是,“賓夕法尼亞”號艦長認為該艦所處的水域太小,無法進行機動,於是決定拋錨,並且讓艦尾迎風,也就是說,伊利的飛機將不得不順風降落。不過,伊利對危險全然無知,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風是朝哪個方向刮的。伊利通過目視找到了“賓夕法尼亞”號,估測了下方向和速度,降低高度衝向艦尾。當飛機貼近平臺的傾斜尾板時,他拉起飛機,然後關閉引擎。由於飛機的衝力和順風,輪架下面的掛鉤只掛住了後11根攔阻索,飛機在距平臺前端9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小報記者編造的假新聞,反而啟發了美軍在軍艦上起降飛機

伊利在“伯明翰”號上的首次艦上起飛(油畫)


伊利的成功標誌著海軍航空兵襁褓階段的開始。航空母艦,這一主宰20世紀後半葉海上戰場的兵器,即將顯露崢嶸。

(喜歡請加關注!精彩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