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有視同繳費的說法嗎?

九-王子


這個問題提的好,還比較有新意。不過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

職業年金是在機關事業單位改革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開始建立的,到現在為止也才不到五年的時間。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性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相結合方式,總的繳費比例為12%,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2%。職工退休後,除了領取基本養老金以外,還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職業年金的計算方式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類似,領完規定的領取月數後不再領取,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取完規定的月數後還健在的,由統籌基金來支付。由於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僅次於職工養老保險,存入個人賬戶的比例比養老保險還多了4個百分點,所以如果繳費年限比較長的,職業年金比個人賬戶養老金還要高。

企業年金屬於企業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養老制度,雖然也有企業年金辦法,但是不像職業年金那樣屬於強制性,而是由企業決定是否自願參加和繳納,目前由於大部分企業要考慮經營效益,經營成本等因素,除了少部分大型國有企業以外,一般的中小企業幾乎沒有參加。凡是繳納了企業年金的企業,繳費方式和職業年金差不多,也是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然後根據單位企業年金方案,委託金融機構進行投資或是理財,職工退休後除了領取基本養老金以外,還可以按月或是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

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單位的職業年金,如果屬於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的人員,雖然在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參加工作的工作年限要計算視為視同繳費年限,但是這個視同繳費年限只用於計算基本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不用於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只有在職時繳納了職業年金的人員,退休後才能享有,具有視同繳費的年限不作為計發職業年金的年限。同樣的道理,具有企業年金的企業也是如此,同為企業職工,只有參加了企業年金的人員,退休後才能享受企業年金待遇,沒有參加的人員也是無法享受的,在退休前沒有參加企業年金的人員,即使有養老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也不能作為計算企業年金的條件。

綜上所述,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分別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按照實際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來計算年金待遇的,視同繳費年限不作為計算職業年金或是企業年金的依據。


幫兄愛唱歌


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叫做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企業年金一般是用人單位自願給職工建立的。

不過職業年金特指機關事業單位的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是由國務院發佈文件,要求所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建立。

不管是職業年金還是企業年金,都是從建立之日開始計算。都是實繳制,沒有視同繳費一說。

職業年金的差別在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為了減輕政府壓力,可以採取記賬制。等待參加職工轉移年金關係或者退休時才使用財政撥款,予以記實。這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視同繳費吧。

職業年金是從2014年10月開始建立的,有沒有之前的年金呢?實際上也有,一些地區實施養老保險參保交費的時間比較早。由於繳費基數等其他原因,導致以前的參保繳費基數很低。所以,國家規定當時繳納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全部記入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不能一次性提取,只能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或者按照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方法,每月支取。

而且這兩種年金是領完了之後就不再有的,不會跟養老金個人賬戶一樣國家會撥款予以補齊。除非我們使用年金購買了終身制的養老保險。

所以總體來看,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都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


暖心人社


對於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有視同繳費的說法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070002651b52d8bb02\

社保分析師


問題是: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有視同繳費的說法嗎?


作為一個曾經的人力資源工作者,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答案是:

一、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沒有視同繳費

首先,肯定的告訴你,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不同於社會養老保險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說法;

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根本就沒有視同繳費的說法。

二、養老金、職業年金、企業年金

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員工,用人單位、員工個人按照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退休後領取養老金;

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員工,同時並參加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制度的員工,在退休以後,除領取養老金外,以參加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實際繳費額度,或按月計發,或一次性發給職業年金、企業年金,補充提高養老金收入,切實的提高退休人員生活水平!


三、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實施對象不同

職業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年金在企業單位實行。

(一)職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的實施,對職工應該說是很大的利好的事情,用人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全部屬於個人收益。

職業年金,是用人單位在參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在國家政策指導和監督下,實施的一種具有一定程度互濟性的★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項目。

實行職年金制度,是為增加基本養老的補充和輔助,而建立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不是商業保險,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可以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

2014年10月,國家出臺政策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職業年金制度。

職業年金,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月工資總額的8%,個人按照月繳費工資額的4%比例,共同繳納,全部進入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時按月支付,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

如果實行職業年金制度單位職工遭遇不幸,逝者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職業年金繳費全部餘額,包括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全部餘額,本金+利息,可以繼承。

★這一點與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明顯不同,職工遭遇不幸,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只能繼承個人按照8%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的部分;用人單位按照20%繳費進入統籌賬戶的部分,不能繼承。

實行職業年金制度單位的職工故去,逝者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職業年金全部餘額,可以繼承。

職業年金,類似住房公積金,雖然,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但是收益全歸個人;兩金的性質,在這一點上相同。



(二)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在企業單位實行,參加企業年金,通俗地說,就是企業職工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多了一份養老保險,必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

2004年5月,國家《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發佈,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這一點與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強制性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不同。

企業年金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支柱”。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

在實行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中,企業年金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實行的企業補充養老金計劃,並且成為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年金的實施,參與人員:

1.與本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並試用期滿;

2.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履行繳費義務。

企業年金的運作模式,繳納年金:

1.通過建立個人賬戶的方式,由企業和職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其中職工個人可以選擇繳納比例或者申請放棄加入企業年金方案),職工退休時的企業年金水平取決於資金積累規模及其投資收益。

2.企業年金繳費比例一般是企業按照工資總額的8%,職工按照月工資總額的4%繳納,企業繳費、職工個人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企業年金不同於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部分進入統籌賬戶,只有職工個人繳費部分進入個人賬戶。

也就是說,企業年金的企業繳費、個人繳費,全部都是個人收益,為個人私有財產,如果發生意外,可以繼承。

退休後,按照約定,可以按月領取;或一次性領取,以增加養老金收入,提前退休生活水平。

3.企業年金繳費水平可以根據企業經濟狀況作適當調整;企業與職工繳納的保險費免予徵稅,其投資收入予以減免稅優惠。




z山海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原則是“老人老辦法”。老人(2014年9月30日之前已經退休的)不參加養老保險,與在職人員一起參與退休金調整。

現在老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塊(並軌)參加養老金調整,也就是說並沒按“老人老辦法”辦事。既然老人參加了養老保險,就應該享受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養老保險的補充)。


朱瑞笑談人生


樓主你好,對於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本身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不屬於法定的義務範疇,所以說很多企業單位它都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待遇的,當然擁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那麼基本上都是處於比較大一些的國有企業,那麼他們才會建立企業年金,這個企業年金就相當於我們補充養老金的待遇。

也就是說我們擁有了企業年金,就等同於擁有了補充養老金的待遇,那麼也就是我們退休以後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會高一些,這個企業年齡不可以領取終身,他是把你個人賬戶裡面的錢全額領取完成之後,實際上你就不再享受企業年金的待遇了,所以說還是要根據你交費的高低來決定。

但是我們個人所繳納的4%和企業單位所繳納的8%,這12%的費用是全部進入到我們個人賬戶當中去,這一點和養老保險人還是有一個區別,因為養老保險賬戶會建立一個統籌賬戶,但是我們的企業年金沒有統籌賬戶,所以說是不能夠領取終身,但是相對來說進入到我們個人賬戶裡面的錢是比較多的。


懂社保


關於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並沒有視同繳費的說法!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年金。

年金,作為“五險一金”以外,新增加的“一金”,它的作用是作為養老保險的補充。

企業年金,顧名思義就是在企業中實施的一種年金制度,而職業年金,則是在機關事業單位中才有的一種年金。

年金和養老保險有很多相同之處。

比如年金也是由企業和職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繳納,其中企業繳納一定比例,職工繳納一定比例。年金也是有個人賬戶的存在,其中個人繳費不乏計入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

年金正常也是需要退休以後才能領取,並且個人賬戶的餘額可以繼承。

但是,年金中並沒有視同繳費的說法!

視同繳費這個概念,針對的是養老保險改革以前的那段時間。因為養老保險制度的原因,那段時間內職工雖然有在崗位上工作,但是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沒有繳納養老保險。

而在退休以後,這段沒有繳費的工作時間要如何計算就成了一個問題,因此才出現了視同繳費,也就是將這段時間當成是有在進行繳費,在發放養老金的時候同時考慮並予以計算。

而年金卻沒有這種情況。因為年金並不都是強制性的,它其實更像是一種福利,一些人有一些人並沒有,並且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所以,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有繳納年金,那麼那段時間就意味著零,而不存在視同繳費這種說法。並且,年金的賬戶金額髮放完以後,就不會再發了,而不像養老金一樣,只要一直活著就一直可以領取。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沒有視同繳費的說法,沒有視同年限的規定。對於這一點,制度本身規定是極為清楚的,也是明確無誤的。

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制度,它是養老保險制度中的第二大支柱,是機關事業和企業單位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其目的在於“錦上添花”,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水平。

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按規定從制度建立開始,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繳費義務,到本人退休後開始享受年金待遇。因此,它不同於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必須對制度建立之前的工齡,按照視同繳費年限對待之。這是它們的根本區別之一。

很顯然,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制度本身沒有規定追溯視同繳費,即由現在向以前推索的規定。這樣做,與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制度,它的補充養老保險性質與任務,是匹配並相適應的。這也就是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的屬性所使然。


劉正民


樓主您好,對於職業年金或者是企業年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說法,因為本身來講這個企業年金相當於一個補充養老保險,那麼這個補充養老保險,它本身出臺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大概是在二零10年以後陸陸續續的才出差,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單位都給員工購買,他也不是一個法定強制為員工購買的東西,所以說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才給員工購買。

當然能夠擁有一份企業年金,也就是意味著自己擁有了一份補充養老保險,在退休以後可以多拿到一份退休金的待遇。我們這個只要是在擁有企業年金的單位工作,那麼一直到退休為止,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享受到這個補充養老金的待遇了,但是如果說你曾經在這家企業單位工作過,之後從這家單位工作離職了。那麼這種情況就很難獲得這個補充養老金的待遇,除非你再找到新的工作單位,依然給你繳這份企業年金,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獲得這個補充養老金的待遇了。

所以說這個補充養老金,不但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甚至是你正常享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除非是你在這家有補充養老金的單位一直工作到自己退休為止,這種條件才可以享受到這個補充養老金的一個待遇。


社保小達人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其實和商業年金保險類似。這是機關事業單位額民營企業為了給員工在社保養老保險基礎上,做養老金的補充升級而誕生的。以前機關事業單位上獨立一個社保體系,現在並軌了,都統一按照繳費標準計算養老金, 體系公平原則。我們一般的養老金儲備都是社保。然後是單位的年金養老保險進行升級補充,最後是商業養老年金保險。需要參考企業效益和個人的財務情況

2 職業年金是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社保養老金補充升級,屬於強制繳費模式,企業和個人共同建立年金賬戶。幫助員工提供養老保障水平,而企業年金則是一些經營比較好的民營企業跟保險公司合作建立的企業年金,一般民營企業都沒有,只有基礎社保,這是一個額外的企業福利,以後除了社保養老金之外,還可以多領取一份企業年金

3視同繳費是機關事業單位社保改革出現的一個過渡計算方式,因為之前機關事業單位是獨立的社保體系,對於處於改革並軌前參保,又沒有退休的都有一個視同繳費年限的計算標準。它跟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