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與簡奧斯丁的寫作手法相似嗎?二者有何區別?

空178053922


列夫托爾斯泰與簡奧斯丁的寫作方法是否有相似之處?對這個文學上的比較還持有興趣,簡單分析一下,或許不無益處。

首先應該說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之一。在托爾斯泰的三大部長篇小說中,廣闊而深入地反映了俄國十九世紀的社會生活。《戰爭與和平》反映的是1812年俄國人民抵抗拿破崙入侵的衛國戰爭史。場景宏大,人物眾多,上自宮廷顯要,下至平民百姓,大至戰爭風雲驟變,小至普通生活起居,各種活動人物,千姿百態,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具體的現實生活舞臺。一切人物的命運緊圍繞國家,民族的戰爭與和平這一歷史事件而展開。這是文學上的大格局,也是列夫托爾斯泰對文學的巨大貢獻。而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雖然是一部以家庭為題材,以愛情為主線的小說。但圍繞著安娜卡列尼娜愛情悲劇和列文對生活出路的探求的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變遷史。同樣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涉及到城市和鄉村廣泛而細緻生活,它既是具體的,又是現實的。各種人物的粉墨登場,都代表著當時社會的思想意識和社會中各個不同階層立場和觀點。這就使得這部小說具有史詩般的價值。

而《復活》這部作品,則深刻地揭露了沙皇時代司法界的黑暗內幕。全書通過瑪絲洛娃一生的不幸遭遇,對沙俄專制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對地主土地佔有制的殘酷性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強烈地控訴了舊的官僚政權的不合理性。這是一部鐵面無私的書,被稱之為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那麼,簡奧斯汀又是怎樣一位作家呢?簡,奧斯汀(1775一1817)英國女作家。是一位牧師的女兒,她十二歲就開始文學習作,以後一直居往家中堅持小說創作,她甚至為了文學事業,終身未嫁。一生髮表了六部成功之作。

這六部小說,幾乎都經過長時間的修改後才發表。

第一部:《理智和情感》(1811年)

第二部:《傲慢與偏見》(I813年)

第三部:《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

弟四部:《愛瑪》(1816年)

第五部《勸導》(1818)

第六部《諾桑覺寺》。

這幾部作品中,後人認為《愛瑪》是最具有藝術性的作品,但歷經二百多年的時間考驗,《傲慢與偏見》的文學價值被得到了廣泛性的認可。

奧斯汀的小說,它所描繪的環境,涉及的範圍比較窄,就是那麼幾戶人家,親屬好友,禮尚往來,杯水風波。六部小說均是以英國當時的鄉間體面人家的婚姻大事為背景。她最關心的是女主人公一一往往是體面人家的沒有豐裕陪嫁的淑女的婚姻終身大事。而小說中發生的事也正是奧斯汀一生所逗留的天地中所聞所見。

奧斯汀寫小說的出發點,幾乎在告訴人們,在苛刻又充滿算計的世界上,姑娘們應該怎樣通過婚姻來獲得幸福?她的忠告是女人必須理智地控制感情。在交男友的過程中。應慎重從事,不能輕易動情,任性而為。如果逢到一個條件優越,美貌多才的男子,就以身相許,其後果常常是災難性的,而女性受到的精神創傷是難以自拔的。這種觀點在第一部小說《理智與情感》中表現得十分鮮明。要有見識,遇事冷靜,考慮周到,特別在門庭,金錢地位上要探根究底,不為虛偽的徒有具表所矇蔽。這種創作理念一直貫穿到《傲慢與偏見》及以後的幾部作品中。當然也不能否認作者對當時社會家庭的深層矛盾的洞察力,這是當時社會中世情淺薄,心地狹窄,自私自利的心理反映。

奧斯汀以鋒利的筆調,絕妙的諷刺手法,客觀地勾勒出那些有財產和特權,貪婪自私的老爺太太們的嘴臉。她慣於運用犀利,嘲諷的口語,簡單的行為動作,去溫和地譏刺那些虛假的嘴臉和惡劣的幣端。

但奧斯汀小說雖然講的是談婚論嫁,但主要是著重於世態炎涼的寫照,因此少有浪漫激情的描寫,它通過婚戀當事人對生活的態度及一系列人物事件,顯示出中產階級的風態人情,特別對人生至關重要的婚姻與財產的關切,一切以金錢利益為出發點。

奧斯汀善於構築故事,引人入勝的情節,總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內心活動表現出來。她的小說具有通俗易懂的特色。美麗雅緻的景色,襯托人物活躍的場景,引人入勝。

但與列夫托爾斯泰作品相比,格局就顯得狹小多了,這無論在作品的敘事上,所包含的社會內容上,在作品所達到的思想高度上,在藝術語言抒情風格上,甚至在文學意境上。簡奧斯汀是難以與列夫托爾斯泰相比的,假如把列夫托爾斯泰比作廣闊無比的海洋,那簡奧斯汀只能算作一個寧靜的小湖,雖然小湖之優美景色也十分動人,但畢竟小了點,缺乏雄偉壯觀的場面。





浙江湖州羅林


有所不同,但是外國文學,沒有過多瞭解。


江南詩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