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老先生的書法美在哪裡,談一下您的感受?

聖圖書畫


齊白石(1864一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為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老翁等,生於湖南,近代繪畫大師。擅長花烏、蟲魚、山水、人物,他的畫有濃厚鄉土氣息。

齊白石書法師法何紹基,吳昌碩等人,其書法蒼茫澀重而又老辣,如枯藤老樹。返樸歸真,爛漫恣肆。

行書左緊右松,氣勢豪邁,意趣奇出。有鄭板橋影子。

篆書遒勁古拙,寬博大氣,力能扛鼎。深得吳昌碩篆書的精髓。

李可染書評說:"筆墨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齊白石的書法和國畫作品。)











神韻軒書法


提起齊白石,相信大家都熟悉。因為他是現代人人皆知的,受到開國領袖毛澤東表揚的大書畫家。但談到他的書法,由於現在的書法界並沒有對他做工程式的研究,我們並沒有如他的畫有那麼多的瞭解和熟悉。題主提這個問題後,我從現有的史料中做了一番梳理,總結出其書法有四個方面的美。



一是美在齊白石書寫時能因勢下筆,逆勢運筆,在紙與筆的摩擦中揮寫出萬毫齊力、生澀老辣的筆法。

二是美在齊白石以李邕的欹側,吳昌碩的質樸,鄭板橋的奇逸,加上自已個性的揉合,寫出了奇崛樸拙,力能扛鼎的書法體勢。

三是美在其書意趣盎然,樸實可愛。齊白石以稚拙真率的味道,村野放曠無拘的意趣,用”我行我書“式的結字方式,使自己的各種書體都帶著一種意趣奇出、自然天成的獨特意味。

四是美在其書借畫生意,匠心獨運。在篆書創作上注重空間布白,易方為圓,一改傳統,大膽創新的篆書結字特色。

總之,,齊白石以一個村野平民的身份,天真淳樸的心靈,用不做故態而是發自內心真切的激情,以古為師,以畫意入書,創作出屬於自己那份天真爛漫而又意趣奇出的書法風格,給世人以美的啟迪和藝術的亨受。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齊白石大師自評藝術成就說:“餘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我認為齊白石大師乃畫第一,印第二,字第三。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是一樣的觀點,其詩恕我愚鈍,評價不了。

齊老書法以拙取勝。行草師從李邕,後來不斷的變革創新。白石老人在書法上的最高成就我個人認為是篆書,不是行草。我認為是特別在篆書創作上注重空間布白,“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可見一班。但其字有吳昌碩,金農等大家痕跡,古樸奇拙,天真燦漫,應如同老爺子的性格獨具風格,相映成趣。

如果有來生,真的能聽聽其老人家的教誨,真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大羽說體育


齊白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家。他詩書畫印無所不精,先生的書法也是造詣精湛的。古人云,書貴金石氣,先生由於精通篆刻,字裡行間透露出力透紙背的感覺,用筆古樸結構端莊,得意秦漢晉帖間!


痴迷國粹之中


屬於名人之書,字以人貴。特色鮮明,畫風猶存。未必合於書法之道,終究有可觀之處。無法學,不足學,不能學。


曰新而安


抒寫自我灑脫揮筆


號角吹戰鼓擂


白石老人能夠繼承傳統,並能開拓創新,並獨樹一幟,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語言,書法蒼勁有力,滿紙金石氣。


王海洋書法


齊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人稱詩、書、畫、印四絕,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家道貧寒,只讀過短暫的師塾,十五歲起從師學木工而以雕花手藝聞名,二十六歲才開始學習詩文書畫,自四十歲起,離鄉出遊,遍歷陝、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吳昌碩影響甚大,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受《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啟發,印風雄奇恣肆,成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詩不求工,師法自然,至靈至性,別具一格。

齊白石生於晚清,書法觀念上自然受到清人尚碑風氣的影響,所以用筆上多側鋒方筆,追求碑意,後廣學何紹基、金農、李邕、鄭板橋和吳昌碩諸家,不惑之年寫《爨寶子》和《爨龍顏碑》。60歲後,齊白石的書法和繪畫一樣,有“先與古人合,後與古人離”的創造。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是行書與篆書,但行書終生未脫李北海形神,篆書至死未跳出《祀三公碑》、《天發神讖碑》等。用筆逆行澀進,洗盡妍美嫵媚之風,力能扛鼎,結字常抑左揚右,大開大合,因勢生形,奇崛樸拙,不做媚態。

綜合評價齊白石的藝術造詣,愚以為其畫為宗師,印屬方家,詩書俱老、可算名流。


聽雪讀書


老了仍然象小子,這對於從事藝術來說,是天然的可貴。

老了仍然如嬰兒,正是保持了獨立橫行的原初精神。


雷家林書畫


齊白石先生是我國著名書畫名家,詩書畫印無一不精,書法藝術更是有傳統的傳承,自刻用印就多達幾百枚,曾自稱三百石富翁,可見其對碑帖及篆刻精心的研究和臨習,深得古意的精神,其書法極具古拙金石味,大氣磅礴,又率真自然,力量雄厚,篆書和行書尤為精到,既有古味,又極具個性,如他的大小寫意畫一樣,揮灑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