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次澳大利亞火災燒了幾個月反而愈演愈烈?

時間易流


國家動員組織能力不夠。

這種火災,放在中國可能早就把國家力量組織起來,進行滅火了,澳大利亞都燒了幾個月了,總理居然還在度假,簡直是……無語了。

澳大利亞本身消防科技並不差,各式各樣的消防器材也是一應俱全,但是再好的裝備,再好的設施也要有人用,也要有人發動組織滅火,否則的話器材就永遠只是器材。

這道理就跟德國人造機場,德國人造火車站一樣,德國科技很發達,製造業也很發達,二戰前希特勒就興修過高速公路,按道理說,德國人修個機場,修個火車站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實際上是德國勃蘭登堡國際機場以及斯圖加特火車站改造項目,已經成為了世界級的笑話。

1998年的時候,中文期刊《世界建築》狂吹斯圖加特21火車站項目


然後這個項目一直扯皮到2010年才開工,火車站的改造已經10年了,到今天還沒完工,費用從25億歐元一直上漲到82億歐元,就這還沒完,馬上又要延期到2025年。


澳大利亞現在的消防也是一樣,什麼器械都有,從直升機到專用的滅火裝置一應俱全,問題是澳大利亞對於火災問題的評估不夠,現在很多人把火災擴大歸咎在澳大利亞人太少,桉樹富含揮發性油脂之類的問題上,問題是難道澳大利亞人難道今天才知道澳大利亞人口少,今天才知道桉樹有揮發性油脂的嗎?


說到底就是評估不行,又耽誤了最初的滅火時間,導致火越來越大,以至於最後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中國現在的火災重在預防,特別針對於人為縱火的問題


只要到了持續乾旱不下雨,有大火的危險,從縣到鄉,會層層把關,儘可能的把火災消滅在源頭。同時鄉鎮還專門有人看山,一般火勢還沒起來,就被撲火隊伍給消滅了。


而澳大利亞顯然是應對不力,本來人口就少,結果大火燒了三個月了,本來應該軍隊出動幫助滅火了,結果澳大利亞總理還拖拖拉拉的不願意讓軍隊介入,總理帶著主管火災處理的部長,跑出去度假去了。


一直到燒了四個月,澳大利亞總理才“如夢初醒”,投入預備役軍隊滅火。

這麼個“救災”法,也難怪澳大利亞大火越燒越大,連總理都不在乎,其他人誰在乎啊?


李建秋的世界


澳大利亞山火跨年了,不僅如此這場大火從去年已經九月份開始燃燒了,已經死了4.8億鳥類爬行和哺乳動物,超過8000只考拉,很多袋鼠被卡在鐵絲網上活活燒死,維多利亞州小鎮天空呈現血紅色,白天伸手不見五指,超過4000居民,跳入海水中躲避火災,那麼這場大火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呢,為什麼愈演愈烈?我們先看看一張澳大利亞氣候風向圖:

這場火災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的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東南海岸處於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區域,發育著地中海式氣候,目前是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亞是夏季,而這個季節正是副熱帶高壓控制地區,天氣炎熱乾燥,少雨。

今年澳大利亞夏季出現了少見的高溫天氣,冬至前後,澳大利亞度過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平均日最高氣溫高達41.9度,超過了不久前12月17日創下的40.9度的記錄。而從這一天的監測數據上看,12月18日這一天,澳大利亞全國基本都在35度的高溫中,而在橫跨澳大利亞東中西部的廣闊範圍內,日最高氣溫更是普遍超過39度!這樣的高溫天氣森林火險等級快達到的橙色級別。

從地形上看,圖1,東南海岸處於大分水嶺的下風方向,風從山上吹來,下沉增溫,產生焚風效應,原本就很乾燥,成了一觸即發的火險等級,非常容易產生火災,歷史上這裡發生過多起火災事件。

澳洲的東部生長著大量的灌木、桉樹,炎熱乾燥的氣候,多年的腐殖,很容易引發林木自燃。特別是桉木多含油質,就象燕山山脈油松一樣,特別容易點燃。

本質上講,每一次自然山火,都是一場灌木林的自我調節和清理——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講,山火其實是一種正面的現象。山火自古以來就是澳洲生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這可能是滅火不及時的潛在的、愈演愈烈原因。

因為一般林地和牧場之間都建立了消防帶,也就是一條沒有可燃物的通道,用來隔絕火勢。顯然,這次的消防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還與澳洲政府對於大火的態度並不是特別重視有關,別死人就好了,而這場山火民眾也看到政府不作為。


地理縱橫


世界之大, 天天都有“大事件”發生,最近吸引人們“眼球”的要數“澳大利亞火災”了,不是因為火災有多大,而是因為火災持續時間太長,著火點太多,當地政府束手無策,已經整整燃燒了四個月的時間。而澳大利亞當地時間8日,最新報道稱:“此次澳大利亞火災,過火面積已經增加至1030萬公頃,死亡人數上升為25人,大火中死亡或受傷的動物數量可能增至10億,還導致數千棟房屋燒燬,空氣被汙染嚴重,交通受到影響,通信和供電設施大量被燒,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但大火還在蔓延持續,當地政府沒有做成有效措施控制火情。”



那麼,為什麼這次澳大利亞火災燒了幾個月反而愈演愈烈,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呢?什麼原因呢?其實導致這次大火時間如此之長,難以撲滅的原因就是當地氣候乾旱和天氣高溫所致。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點、“厄爾尼諾年”因素。

2019年,是“厄爾尼諾”年,已是不爭的事實,是2018年厄爾尼諾現象的延伸,持續時間已達15個之久,而且2019年至2020年的冬季對於北半球來說是“暖冬”。地球公轉結果,加上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南半球正值夏季,氣候乾燥,高溫少雨。2019年“厄爾尼諾現象”想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吧。像歐洲諸國高溫、美國的極寒天氣創記錄、菲律賓的乾旱、哥斯達黎加的火災、我國西北內陸洪澇災害、颱風數量偏多等等。而澳大利亞的高溫也刷新了多年來的歷史記錄,罪魁禍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澳大利亞氣候乾燥,高溫少雨,易發生火災,且難以控制。




第二點、季節因素

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正處於冬季,而南半球正處於夏季。澳大利亞夏季氣候一般高溫和乾燥,森林大火每年夏天都會發生,只是火災大小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情。但是今年的火災,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影響如此之大,導致直接經濟損失過於嚴重,動植物傷亡如此慘重,實數罕見。


第三點、地形因素

澳大利亞佔據了整個大洋洲本土,雖然四面環海,但是澳大利亞面積較大,容易引發火災,澳大利亞內陸,遠離海洋,極度缺水,沒有什麼河流湖泊,氣候以溫度沙漠性氣候為主,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氣候乾燥少雨。澳大利亞北部還位於東南信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風向始終是由陸地吹向海洋,很少有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影響該地區,再加上澳大利亞受寒流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常年高溫、乾燥、少雨。而澳大利亞樹種又以含油脂較多的桉樹為主,樹葉樹皮經多年聚集在地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層,遇自然災害雷擊、火山噴發或人為火星,非常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第四點、人為因素

澳大利亞火災,足足持續了四個多月,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做出正確判斷,分析形勢不足,導致當地政府行動遲緩,沒有第一時間有效控制火災。加上風力過大,高溫,火災不但沒有熄滅,反而火山越演越烈,著火點越來越多,當地百姓對政府“無能”表現感到失望。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澳大利亞那樣的地方。地廣人稀,人力資源極其昂貴。所以他們的消防布控真的是不能跟中國這邊比。而且他們特別講究專業分工。也談不上什麼領導全面負責之類的。據我在澳大利亞生活的親戚說。那裡面專業的消防員人數真的不多。大多數消防員都是義務消防員和兼職消防員。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已經不上班專業去撲火了。但是人數明顯是不夠的。關鍵是在防控方面做的並不是很好。經常是這邊還在滅火,那邊就燒起來了。現在火點到處都是。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地什麼地方就會燒起來。回顧一下中國前幾年燒過大火之後,現在的區塊防火布局就非常的嚴密。易燃地區的領導每年到了秋冬季,脖子上都跟掉了根繩一樣。所以相對來說防火工作做得比較好。尤其是民防民控很不錯。


肥貓2020


因為地熱要升高到一定的程度,算了,這個不能說的太多了,不太好


紫澤錦言


一、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土地缺少江河分隔,森林植被厚連片大,火災後連綿不絕擴大過火範圍。

二、消防救災設備不足,難以撲滅森林大火(高達50m)。

三、工程機械缺少,無法在預定時間完成防火道開設。

四、過火面積5萬平方公里,近似直徑252.5公里的圓形,周長已經8百km。開設防火道工程量夠龐大的。

五、《澳大利亞山火如果發生在中國,我們會怎麼做?》徽商廣播

2020年1月13日的前天 11:43 · 合肥廣播電視臺徽商廣播官方賬號

大利亞山火已把600萬公頃土地燒燬。大火不斷產生大量濃煙,通過衛星照片都能夠看到澳洲的“山火景象”。大片山火濃煙隨著大氣飄過了整個南半球,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到達南美洲。

都燒了4個月了,政府才勉強同意撥款2000萬澳元(約合9000萬人民幣)買裝備,去滅火。

什麼概念?相當於在中國,燒了10個上海那麼大面積。政府終於從口袋裡拿出10塊錢,買盆子接水,滅火。 各個看官,都被政府這種操作看呆了。

澳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差錢差錢差錢。基建差錢,教育差錢,醫療衛生差錢,扶貧差錢,滅火差錢。

這場從去年9月份開始燃燒,持續了4個月的山火目前仍未有被撲滅的跡象。在此次火災中,約有24人死亡,5億隻動物葬身火海。

其中2.5萬隻考拉在山火中送命,而這場森林大火可能會對這個物種的生存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山火過火面積已經超過5.25萬平方公里,燒燬房屋1500餘棟。有專家發出警告,若澳大利亞持續遭受類似極端林火侵襲,新西蘭冰川可能會加速“滅亡”。

分析者稱,持續的乾旱、創紀錄的高溫和強風是這場大火的客觀原因,並使控制火勢的難度加大。

但人為因素卻為公眾所詬病。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視察森林大火受災地區時遭到了公眾的憤怒質問,有人甚至拒絕與其握手。分析者認為,此次森林大火危機可能會極大地削弱莫里森的政治權威。

據悉,山火來臨時莫里森夫婦正在度假,他對山火的發生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公眾普遍指責奧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反應緩慢,救災不力。

表面看,這起山火的原因是乾旱、高溫和強風的共同結果,但究其深層原因,是西方個人至上的價值觀和低效率的決策機制的結果。

發生林火後如何撲救呢?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體系。林火撲救工作,由鄉村消防局負責,政府並不承擔消防責任,所以澳大利亞發生林火,總理本人卻跑到夏威夷度假,就從側面說明,他需要承擔的消防責任很少。

民眾發現國家在燃燒,總理卻跑去度假後,對他提出批評,他回來後,也不能參與林火撲救的指揮,只能去災區慰問,而災民還當著電視臺的面罵他,他主動跟災民握手,災民還拒絕,這都說明政府在消防中的責任,就是提供物資的保障。

在澳大利亞的這場山火中,網絡上再次出現了這種聲音,他們不管澳大利亞山火已經失控到何種地步,到頭來始終還是那句話——澳洲人尊重自然規律,所以順其自然了。還有人不惜藉此攻擊一下我們:我們只會讓人去冒險。

你要說他們說的全錯吧,其實也不然,因為老外還真的很喜歡遵循“自然規律”。可問題出在這個遵循的度上——面對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我們既要尊重自然規律,也要時刻準備抗爭和隨機應變。

燒死的動物

那麼,澳大利亞大火如果發生在我國,會被怎麼對待?

這裡首先引用一則數據: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震驚國內外。

由5.88多萬軍、警、民經過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於6月2日徹底撲滅。人民的生命財產、國家的森林資源損失慘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多元。

火場總面積為1.7萬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內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受災居民1萬多戶,災民5萬餘人。大火中喪生211人,燒傷266人。

那個年代,裝備多落後,我們的滅火經驗也不足, 大興安嶺幾大林場同時起火。屬於特大森林災害,比山火嚴重太多。

20多天時間,出動將近6萬人去滅火。 軍民 警全力配合撲火。 無論是從財產損失,還是居民安全上。

說不上盡善盡美,也是竭盡全力了!

據統計,中國每年火災死亡人數約2100人。

在消防職業被廣泛稱讚的美國,每年死亡人數為5000人,是我們的2.5倍;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印度,死亡人數為2萬,是我們的十倍。

如果算人均火災死亡率,中國已經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了。

我們也在不斷研究森林消防技術衛星遙感,無人機滅火,風壓滅火設備,滅火飛機等等。

而為這一組數據添加註腳的,就是他們——中國消防員。

他們留給我們的背影,也許是這樣的:

他們不辭辛苦。

甚至不惜獻出生命。

木裡救火犧牲消防員代晉凱最後一條朋友圈

他們出現的地方,不止是火災現場,還包括——一切需要他們的地方:

他們為中國成為世界最安全國家,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為地球村的一員,也祈禱澳大利亞火災早日撲滅!

在這裡,也向大家呼籲,火災猛於虎,一定要遵守護林防火有關規定,避免引起火災!

(圖文綜合網絡 不代表本臺觀點 侵權即刪)


黃金時代當家


考拉成了烤啦,桉樹是不安分子。別再把桉樹當成國樹了,它們讓澳大利亞不安生。與其殺駱駝,不如滅桉樹。


降塱鹽海


隨便吧,反正我也不關心澳大利亞


慢慢的我變壞


過分環境保護,森林該砍伐就得砍,枯枝爛葉太多,大自然正常反應,用不著刻意救火,人撤出來就行了,


森林75071176


它是美國的馬前卒!老天看不下去了!因為,它在背後對中國說三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