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清中期 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此尊造型古朴规整,胎体厚重,胎质细,釉质莹润洁白。

尊口微撇,束颈,鼓腹,圈足微外撇。器身颈部上下及腹部分别饰三道凸弦纹,颈部两侧置对称耳。整器古朴端庄,通体施白釉,釉层腴润,质地洁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历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窑白釉双耳弦纹尊


可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德化窑瓷器上》的“清白釉模印回纹狮耳瓶” 。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故名。德化窑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为代表,被称为“中国白”。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密-白者颇似定密,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明清德化窑白瓷制胎均使用德化本地所产瓷土,据科学检测分析,德化窑瓷土是一种十分优质的高岭土,几乎不含铁或铁的含量极低,是烧造白瓷最理想的一种原料,同时由于德化窑土中氧化钾的含量较高,钾作为助溶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瓷器的烧成温度,而且可以改善瓷胎的致密度,增强透光性,所以传世所见德化白瓷胎质多细润致密并有油腻感,俗称"糯米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