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清中期 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此尊造型古樸規整,胎體厚重,胎質細,釉質瑩潤潔白。

尊口微撇,束頸,鼓腹,圈足微外撇。器身頸部上下及腹部分別飾三道凸弦紋,頸部兩側置對稱耳。整器古樸端莊,通體施白釉,釉層腴潤,質地潔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歷史文物:清中期德化窯白釉雙耳弦紋尊


可參考: 《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窯瓷器上》的“清白釉模印回紋獅耳瓶” 。

德化窯在今福建德化,故名。德化窯始於宋代,明代後得到巨大發展。以白瓷為代表,被稱為“中國白”。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 "後製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頗瑩亮,亦名福密-白者頗似定密,惟無開片,佳者瓷質頗厚,而青裡能映見指影,以白中閃紅者為貴。”

明清德化窯白瓷制胎均使用德化本地所產瓷土,據科學檢測分析,德化窯瓷土是一種十分優質的高嶺土,幾乎不含鐵或鐵的含量極低,是燒造白瓷最理想的一種原料,同時由於德化窯土中氧化鉀的含量較高,鉀作為助溶劑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瓷器的燒成溫度,而且可以改善瓷胎的緻密度,增強透光性,所以傳世所見德化白瓷胎質多細潤緻密並有油膩感,俗稱"糯米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