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裡寶寶的名字大多是隨父姓,這也代表著男家的香火繼承。但是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隨母姓也成為了一種潮流。

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小恩和丈夫在結婚前家境都很優越,簡直可以用門當戶對來形容。小恩家的教育也很開放,女性在他們家的觀念中有很高的地位。結婚前,小恩父母和丈夫的父母已經談好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男方姓,一個隨女方姓,親家也答應了。很巧的是小恩第一胎就生下了一對雙胞胎,老人都為此感到十分歡喜。平時小恩的兩個孩子給婆婆和自己媽媽按姓氏分別照顧,兩個寶寶一起玩的時間很少,本來就是親兄弟,平時見面也很少玩在一起。等到孩子上小學後,兩人在學校雖然長得一樣,但是經常不會玩在一起,同學還對他們開玩笑說你有個失散的哥哥/弟弟在隔壁班。平時過節的時候,家裡人逐漸發現了問題,兩兄弟就像是陌生人一樣,在親戚面前很少有交流。

兩個孩子,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其實出現雙胞胎變成"陌生人"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姓氏不同,而是作為大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對兄弟的關愛不均衡,導致他們缺乏了手足情。雙胞胎起不同姓氏,可能對兩家來說很公平,但是其實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兩個孩子不同姓氏,未來將會出現這些問題

1、得不到父母同等的愛

跟誰姓,父母就會偏愛跟自己姓的那一方多一點,因為和自己姓氏就會產生是自己接班人的親切感,而不和自己姓的孩子,長輩潛意識覺得不是自己的後代,所以容易產生偏愛的情況。大家都是爸媽的孩子,卻得不到同等的愛,孩子內心會被比較下去,心裡會變得不平衡。

兩個孩子,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2、孩子間鬧不和

因為姓氏的不同,對孩子來說始終都會出現一點心理障礙,雖然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事情都會分得清清楚楚,內心會變得敏感,比如跟爸爸姓的孩子可能會介意爸爸另一個孩子玩得好。兩個孩子間也會因為姓氏問題出現矛盾,或者以姓氏來攻擊對方,比如他們吵架中會出現"回去找你爸爸/媽媽吧!"的字眼。

3、引起別人的誤會

因為傳統習俗裡面都是隨父姓,如果出現隨母姓也會引來非議,一般都是負面的猜測,比如說爸爸可能是過門女婿,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不是爸爸親生的之類的言語,這些猜測都會對孩子產生傷害,久而久之隨母姓的孩子可能傷得更深,從而出現自卑的心態

兩個孩子,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隨母姓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了,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態度,有的人支持隨母姓,也有的認為堅持隨父姓。

隨母姓能否成為潮流,有支持也有反對

1、支持隨父姓,尊重傳統

很多人都會尊重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並且認為孩子跟父姓才算是男家的香火得到延長。就算現在處於新時代,中國家庭還是以男性為主導,一家之主還是男性,所以孩子的姓氏也順其自然跟隨父親了。

2、支持隨母姓,女性地位的提升

隨著女性意識的慢慢覺醒,很多女性的思想上都變得獨立,各方面強調男女平等,強調自己也有權利。很多年輕男女的思想也不受舊觀念的約束,認為孩子和誰姓不是一個問題,並且覺得自己的愛人生孩子這麼辛苦,隨母姓是對老婆的一份支持,並且也有人會明白只要一家人過得開心,孩子隨誰姓都可以。

兩個孩子,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幾年後兩人成了“陌生人”

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這種新觀念能慢慢打破舊習俗,也意味著女權主義在許多人的意識中潛移默化,在新舊碰撞的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障礙,但是父母要首先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不介意外界的評價,對孩子一視同仁,才能讓隨母姓的觀念得到正向發展。如果只是有目的地傳遞香火,這樣對哪一方來說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選擇跟誰姓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家長不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破壞家庭的和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