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黃忠都殺不了潘璋,為何關興能輕鬆地將潘璋殺死?

Right^岸



演義中,關羽和黃忠是蜀漢五虎上將,屬於三國超一流武將,並非“徒有其名”之倍。他們曾是三國戰場上的主角,叱吒風雲,殺了不少名將,如關羽曾斬殺顏良、文丑,黃忠曾斬殺夏侯淵,至於無名鼠輩,如過江之鯽。然而,他們兩個人有兩個剋星,即潘璋及其部將馬忠。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於臨沮被潘璋部將馬忠生擒活捉,最後身首異處。而黃忠於夷陵之戰中,戰敗潘璋,追趕過程中,中了馬忠暗箭,被救回營後不治身亡。為何關羽和和黃忠都栽在一個小人物潘璋手裡,而關興很容易將其殺死?依據演義,分析得出下列三個原因。


其一,關興身負殺父之仇,殺再多吳將,也不如將仇人潘璋斬殺。潘璋和馬忠是關羽敗亡的直接兇手,他們在臨沮活捉了精疲力盡的關羽和關平。關興做夢都想殺死這兩位罪魁禍首,為其父報仇。他在戰場上,殺再多吳將,也不如斬殺仇人潘璋和馬忠。因此,關興在與東吳的交鋒中,發現仇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追殺其于山谷之中。正是由於關興時刻想著為父親報仇,留心仇人蹤跡,才能在亂軍之中發現仇人潘璋,將其斬殺。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原來關興殺入吳陣,正遇仇人潘璋,驟馬追之。璋大驚,奔入山谷內,不知所往。興尋思只在山裡,往來尋覓不見。


其二,演義中關興藉助其父關羽顯靈,將潘璋斬殺。關興發現仇人潘璋後,“驟馬追之”,追到了山谷之中,不幸迷路。二更時分,他跟隨月光,尋到一處莊園,感覺腹中飢餓,下馬敲門,求取食物。一位老者開門,將其引入屋內,關興看見堂內中間供奉著關公神像,頓感驚訝。詢問之後知曉,此地百姓將關公尊奉為神,享受此間香火。聽聞關興是關公之子,不吝肉食,熱情款待。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幸得星月有光,追至山僻之間,時已二更,到一莊上,下馬叩門。一老者出問何人。興曰:“吾是戰將,迷路到此,求一飯充飢。”老人引入,興見堂內點著明燭,中堂繪畫關公神像。


不知是冥冥之中有天意,關興酒足飯飽後,又有人敲門,老丈出門詢問,知曉是久尋不到的潘璋送上門來。一個是飽餐戰飯,另一個是疲憊不堪,誰勝誰負,這還用說嘛。潘璋進門後,看到關公雕像,以為關公顯靈,向自己索命來了,嚇的魂都掉了。這時,關興“手起劍落”,將其斬於地上,取其心頭之血,在關公神像前祭祀。

這一戰,關興不只斬殺仇人潘璋,家傳寶刀青龍偃月刀物歸原主,如虎添翼。他將潘璋首級掛於馬下,辭別老丈,騎著潘璋之馬,奔向蜀漢大營,向劉備彙報手刃仇敵之事。


其三,關興初生牛犢不怕虎,敢闖敢幹,將潘璋斬殺。如果將關興換成一位穩重長者,看到敵軍中的潘璋,一般不會擅自脫離陣地,前去追殺的。在兩軍交戰中,最忌諱個人英雄主義,如果每個人都自以為是,各自作戰,那就是一盤散沙。這樣的大軍,是很難在戰場上有所作為的,被敵軍各個擊破,最後灰飛煙滅。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軍隊中紀律高於一切,像關興這樣擅自脫離戰場,私自追殺仇敵的行為是不被提倡的。然而,關興參加伐吳,最大的動力就是為父報仇。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敢闖敢幹,看到仇人,第一想法就是將其斬殺。這時的關興,被仇恨矇蔽了雙眼,眼前只有仇人潘璋,才機緣巧合之下將其斬殺。


關興差點為自己的衝動行為付出代價,他手刃仇敵潘璋後,回營途中,遇到“名將收割機”馬忠。關興人單勢孤,被馬忠三百人圍攻,形勢危急。關鍵時刻,張苞帶人尋關興而至,兩人會和在一起,本想將馬忠一併殺了。無奈遇到叛徒糜芳、傅士仁夾擊,關興張苞兵少,只能無奈撤退。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趕不數里,前面糜芳、傅士仁引兵來尋馬忠。兩軍相合,混戰一處。苞、興二人兵少,慌忙撤退。


這就是擅離戰場的後果,如果關興沒有殺死殺死仇人,而是中了敵人的埋伏,後果不堪設想。關興一個人死是小事,連累張苞等搜尋之人是大事。關興目無軍紀,擅離戰場的做法雖不值得提倡,卻正是這種做法,才早一日取仇敵項上首級。

總結:歸根道理,關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論武力,已經不弱於乃父關羽巔峰時期,才能輕易手刃仇敵潘璋。(魁)

你是如何看待關興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在歷史上,東吳的將領潘璋因擒殺關羽和關平父子,而名聲大噪。那麼,這個潘璋到底是何方神聖,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真的就是被關羽之子關興斬殺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在《三國演義》中,潘璋本是東吳孫權手下的一名將領,在關羽敗走麥城後,伏擊關羽,擒獲關羽,並奪取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及赤兔馬,最後在夷陵之戰被為父報仇的關興斬殺。實際上,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作者虛構。歷史上真實的潘璋武力一般,只是運氣爆表,他最後的結局更是要令很多關羽的粉絲們失望。

潘璋,今山東冠縣東人,少時家貧,天生放蕩,喜歡飲酒,沒錢就賒賬,跟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有一拼,都是社會人呀!後來,他投奔了孫權,任命他為將領。他在討伐江東的山賊中立功,開始擔任江東的地方小吏,負責地方治安,可謂是默默無聞的屌絲。直到215年,孫權親自領兵進攻合肥,但是被張遼帶領的800人殺得一個措手不及,吳軍大潰敗。在此危難之際,潘璋挺身而出,斬殺退兵,這才穩住了陣營。

此戰之後,孫權十分欣賞潘璋,封潘璋為偏將軍,潘璋屌絲逆襲,就此開始了自己的傳奇。公元219年,孫權派兵襲擊關羽,關羽敗走麥城,潘璋截斷關羽退路,伏擊關羽。最後,關羽被潘璋的部下馬忠擒獲,並且被就地斬殺。此戰之後,潘璋名聲大噪,被孫權封為振威將軍。隨後,潘璋又參加了夷陵之戰,斬殺劉備護軍馮習等人。孫權大喜,又任命他為襄陽太守。實際上,在劉備退守白帝城後,潘璋上書要求乘勝追擊,滅了劉備,但遭到了陸遜、朱然等人的反對,孫權在分析了形勢後決定撤軍。

公元227年,孫權率領大軍在石陽迎擊魏軍,取得大勝後,班師回朝,潘璋負責斷後。但是在夜裡卻發生了混亂,被魏軍追上,潘璋差一點就被魏軍乾死,但是被朱然解救,才留下一條小命。隨後,潘璋就並沒有什麼出彩的戰績,但他搞起了買賣。他在軍中市場,做起了買賣,賺得盆滿缽滿。

潘璋生性奢侈,貪財好利,到了晚年更是變本加厲,他將自己手下富有的將領殺死,奪其財產,真是貪婪成性。很多人都舉報他的不法行為,但孫權愛惜他的功績而沒有責罰他。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孫權感念他的功績,賜給他的妻子田地房屋,照顧有加。總之,這個潘璋是一個大惡人,但萬萬沒想到他最後可以善終,這真的應了“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句話呀!


密探零零發


潘璋是東吳將領,人稱粗潘。他作戰勇猛,他天性奢侈,曾經殺死富有的將士奪走財物。多次不遵循法令。因此孫權讓他帶兵,每次不超過三千人。

潘璋擒關羽、傷黃忠與武力值無關

在《三國演義》中,呂蒙白衣渡江,與曹軍前後夾攻關羽,關羽敗走麥城。此時呂蒙派潘璋率軍埋伏在關羽必經之路,當關羽經過時,潘璋部下馬忠,使用絆馬索成功擒獲關羽父子。

在這裡,關羽是在座騎被絆倒的情況下就擒的,而且擒關羽的是潘璋的部下馬忠,而不是潘璋本人。

在夷陵之戰中,黃忠力斬吳軍將領史蹟,又與潘璋激戰。潘璋料不是黃忠對手,就詐敗將黃忠引入包圍圈,部將馬忠一箭射中黃忠的肩窩。幸好關興、張苞及時趕到,救出黃忠。但由於傷勢過重,老將黃忠當夜壯烈犧牲。

在這裡,潘璋的武力值,最多是與黃忠相當。這一次建功的,又是他的部將馬忠。

關羽顯靈,關興為父報仇

在夷陵之戰中,關興在追趕潘璋時迷了路,晚上到一農家投宿,正好那農民是關羽的信徒,並且供著關羽的畫像。後來潘璋也來到這個農民家,一抬頭看到關羽的畫像及關興,頓時嚇了一跳,以為是關羽現出真身來了(關興與關羽裝扮相同),關興大喊一聲“狗賊拿命來”就把潘璋砍頭了。

在這裡,潘璋以為是關羽顯靈了,受到驚嚇,導致反應遲鈍,所以被關興所殺。

結語

關羽為馬忠所擒,黃忠為馬忠所傷,潘璋因為受驚為關興所殺。這三件事與武力值無關!


揚生解史


正史上潘璋是善終,因此說關興殺潘璋只能是《三國演義》,在演義裡關羽和黃忠殺不了潘璋只是因為他跑的快,至於關興殺潘璋,那是開了外掛。

在演義中,潘璋和關羽交手是在第77回,關羽從麥城突圍時遇到潘璋,兩人交手才3合,潘璋就敗走。而潘璋和黃忠交手則有兩回,都發生在黃忠隨劉備伐吳時,第一次兩人交手數合不分勝負,黃忠奮力惡戰,潘璋自知打不過,調頭就跑。第二次潘璋也是打了數合就走,不過這次他是詐敗,黃忠在亂軍中被馬忠射傷,傷重不治而死。

從這三次交手看,潘璋雖然用的動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力氣不小,不過面對關羽、黃忠這樣的頂尖高手都是數合就敗,顯然武藝差距巨大。結合潘璋只有活捉蘇飛這一個單挑獲勝的記錄看,潘璋的武藝充其量只有二流,如果和關羽、黃忠久戰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條,只能說他每次見機快,跑的快,所以才能在關羽、黃忠手下逃過一劫。

而關興雖然武藝不如關羽、黃忠,不過也是蜀漢後期的猛將之一,在伐吳之戰中殺死了李異、周平二將,還活捉過譚雄,擊敗孫桓,戰績不凡,武藝明顯要比潘璋強。不過如果是正面交鋒,按照潘璋的跑路水平,要逃命還是沒問題的。實際上關興在戰場上遇到潘璋時,潘璋二話不說,調頭就跑,關興還真沒追上。

然而在演義裡關興再次遇到潘璋時可是開了大掛,當時關興追潘璋迷路,投宿到一老者家中後,潘璋居然也來投宿。而在潘璋要逃跑時,關羽顯聖,將潘璋攔住。潘璋見到這種情況早就嚇的神魂驚散,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就被關興殺死。

很明顯,關興能殺死潘璋主要原因是關羽顯聖幫忙,不然也沒那麼容易。


不沉的經遠



關羽、黃忠都殺不了潘璋,為何關興能輕鬆的將潘璋殺死?很明顯,這是一個“演義”問題,只能根據“演義”來分析;

沒錯,關羽、黃忠都殺不了潘璋,畢竟二人皆是死於潘璋之手;關興輕鬆斬殺潘璋,也沒什麼疑問,手起一劍,潘璋即倒地而亡;但並非關興武藝高強,而是另有隱情;


斬殺關羽

關羽出兵襄陽,包圍樊城之後,利用漢水之勢,俘虜了于禁等萬餘降卒,斬殺了曹魏的大將龐德;關羽此舉,威震華夏,對此曹操甚為恐懼,想過以遷都來避其鋒銳,但被司馬懿、蔣濟等人極力勸阻;

司馬懿等人說“于禁等被漢水所淹,並非戰術上的失敗,於國家大計不足為損;況且,如今的‘孫劉聯盟’只是外親內疏,各懷鬼胎;一旦關羽得志,東吳也不會高興,聯吳抗蜀才是上策!”

曹操一面遣使說誘孫權,促成“曹孫聯盟”,一面又派徐晃領兵打援樊城;在魏吳的兩面夾擊之下,關羽樊城兵敗,荊州也失,最終只能敗亡麥城;

呂蒙深知關羽必定親自前往西川求援,故令朱然領兵五千埋伏於正北小路,令潘璋領兵五百埋伏於臨沮;關羽果然出走,繼而身陷重圍,在慌亂奔走之際,遭遇了潘璋的部將馬忠,故被斬殺;

事後,孫權將赤兔馬賜給了馬忠,將青龍偃月刀賜給了潘璋;但是!按“演義”而論,最大的贏家並不是這二位,而是被斬殺的關羽;為什麼呢?刀賜給了潘璋,潘璋照樣成不了頂級高手;馬賜給馬忠,不久後便絕食而亡了;可以說,潘璋、馬忠什麼也沒得到,而關羽呢?羅老爺子在這裡直接給關羽封神了;關羽、關平被殺,是自己棄卻刀馬,為的是迎接玉帝的詔書,要歸神位;



斬殺黃忠

關羽死後不久,張飛也被部將斬殺,並將其首獻於東吳;劉備聞訊大怒,盡起軍馬,要一舉血洗東吳;

先前張苞、關興二將,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無數,立下了赫赫戰功;劉備當面誇了二將一番,無意說出“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唯有二侄如此英勇,朕何慮孫權乎!”不想此話被一旁的黃忠聽見了,黃忠何等人也,花甲之年尚不服關羽,如今聽得劉備如此說道,正好激起了英雄之氣;

黃忠暗自領兵出戰,卻不想正中潘璋的計謀,兩人交馬數合之後,潘璋詐敗而走,引黃忠進入了包圍圈;頓時喊聲大震,伏兵盡起,把黃忠困在垓心,慌忙退走之際,被潘璋的部將馬忠一箭射中,不治而亡;

那麼?潘璋既然能殺死關羽、黃忠這樣的頂級大將,而且在之前也有與關羽、黃忠對陣的記錄;面對關羽、黃忠兩人,潘璋尚且未被斬殺,關興只一劍就把他殺了,難道說明關興比關羽、黃忠還厲害嗎?

事實並非如此,關興斬殺潘璋沒錯,但這並非關興之功,而是關羽鬼魂尋仇的結果;

劉備猇亭大勝,諸將表功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唯獨關興一人下落不明;關興到哪裡去了呢?

原來在混戰之中,關興遇到了自己的殺父仇人潘璋,於是驟馬追趕,想要為父報仇;潘璋見狀大驚,慌忙奔入山谷之中,關興幾番尋覓不見;走著走著天色漸晚,關興自己也迷路了;突見山僻之間有一戶人家,一老者接住,進屋一看,原來這老者也是拜關二爺的;屋中設一靈堂,內點明燈,中間為關二爺的畫像;老者聞知關興乃關羽之後,慌忙下拜;

夜至三更左右,突聞叫門之聲,老者出而問之,乃是吳將潘璋;潘璋入去,見關興手握寶劍,大喝“反賊休走”,未待關興提劍,潘璋轉身就走;

回身之後,潘璋再也走不動了,他見到一個綠衣綠袍“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髯長一尺八寸!”是關公顯聖了;被嚇破了膽,所以走不動了,下意識的叫了一聲,緊接著就被關興一劍砍了;


所以潘璋之死,實際上在關羽死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伏筆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擺明了要吹捧蜀國,吹捧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關羽、張飛是主角之一,如今二人都死了,為了找回這部小說的看點,羅貫中該想的辦法都想了;首先,小張飛張苞,小關羽關興,羅貫中把這兩個正史零業績的人,寫成了三國後期戰神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利用鬼魂,關羽死後,他的鬼魂不知出現了多少回,反正你總能看到關羽的影子,這就是主角的光環;


愛尚文史


《三國演義》中,走麥城的關羽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斬殺。在夷陵之戰中潘璋對陣黃忠,被擊敗逃跑,黃忠在追擊過程中被潘璋部將馬忠射中了肩窩,回營後傷重而死。這個東吳的一線將領潘璋和部將馬忠簡直是蜀漢名將的剋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潘璋運氣好,斬殺關羽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從許昌遷都了。不過曹操的名將還是很多的,兵強馬壯,隨即起兵利用車輪戰將關羽困在了襄樊。這時呂蒙陸遜等趁虛而入,奪取荊州。從整個戰場形勢來看,關羽必敗。

關羽開始撤軍,在荊州的呂蒙善待關羽及其將士的家屬,甚至比關羽還要好。關羽派遣的見呂蒙的使者回來後,呂蒙對待部署親屬的事情傳開了,為了自己家屬的安危,關羽的部下軍心渙散,喪失了戰鬥力。關羽只好帶領自己的兒子關興和幾十個親信走了麥城。

這時的關羽已經58歲了,自身的戰鬥力下降了很多。在走麥城途中遭遇了蔣欽、周泰、潘璋等七位東吳一線將領的輪流阻擊,關羽受傷,在和潘璋對陣了三個回合就敗了,最後被埋伏的馬忠所擒獲。勸降沒有結果後,關羽父子被斬殺。

這時的關羽戰鬥力明顯的下降了很多,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只能敗了,關鍵是逃跑的路上還有這麼多東吳一線將領進行車輪戰,被擒獲也是時間問題,落到潘璋手裡應該是運氣的事情。潘璋的運氣比較好!

潘璋詐敗,馬忠埋伏,黃忠中箭

在劉備征討東吳的時候,關興(關羽次子)、張苞(張飛之子)屢立戰功。劉備這個時候耍起了小心眼,劉備說:

“今有二侄如此英雄,昔日老將皆無用矣”

這下黃忠不願意了,私下起兵,先鋒勸阻不住,黃忠衝上了戰場。

黃忠這時候已經75歲了,但是勇猛如前。潘璋的戰場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並非是不能戰,而是消耗黃忠的體力,詐敗而走,引誘黃忠到埋伏的指定區域,黃忠果然中計,被埋伏的馬忠射中了肩窩,估計箭上有毒,黃忠受傷回營後居然傷口崩裂,失血過多而死。

潘璋的小陰謀得逞,居然搞死了第二個五虎上將黃忠,這時的黃忠年紀太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所謂英雄遲暮就是這樣子了。

潘璋之死

潘璋這個人特別愛顯擺,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在他手中,每逢作戰都拿著,意思是讓你們看看我潘璋的戰力,關羽都不是對手,殊不知他只不過是計謀和運氣才是他的特長,有點飄飄然了,尤其是射傷黃忠,病發而死以後,更是猖狂的不得了,其實真實的戰力並不強。

關興在和吳軍交戰中正好遇到潘璋,他手裡的青龍偃月刀太明顯了。殺父仇人見面,關興是分外眼紅,並且血氣方剛,潘璋根本不是關興的對手,潘璋逃跑,關興緊追不捨。潘璋的運氣來了,居然甩脫了關興的追殺,關興居然迷路了。

關興在山谷中遇到一個老農,表明了身份後,老人盛情款待並留關興住了下來。上蒼總是在冥冥中註定,潘璋在山谷也迷了路,三更天的時候,他居然也來到了關興被留宿的地方,他也想在這住一晚,關興突然出現在門口,關興長得有些像關羽,這下把潘璋嚇壞了,以為是關羽顯聖,愣在那兒,關興輕鬆就把潘璋殺了,取了首級,收回了青龍偃月刀,完成了自己的一大心願。關興走後,老農也將潘璋的屍體用火燒了,毀屍滅跡。

另外一個殺死關羽的主謀大將呂蒙,是在孫權慶功宴上被關羽顯聖附體,吐血而死。

《三國志》中的潘璋

真實的潘璋少小家貧,比較放蕩,經常和她人鬼混。而且賒賬喝酒,債主找上門來,把人打跑,並且稱等以後老子富貴了再還你們,是個地痞流氓的做派。

不過孫權賞識他,讓這個潘璋去討伐山賊,這下潘璋開掛了人生,一發不可收拾。周圍的盜賊都害怕潘璋,要麼逃跑,要麼投降他成為他的部署,一股由山賊組成的部隊。(潘璋畫像)

1.潘璋救孫權。

在逍遙津大戰中,孫權兵敗。潘璋為了制止潰逃的士兵,斬殺了不少逃兵,穩住了陣腳,保護孫權撤離,這讓他獲封偏將軍。

2.潘璋擒關羽

這和《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差不多了,經過此戰,潘璋被封為固陵太守,為了紀念自己的這個功績,他請人打造了一把大刀——“固陵刀”,青龍偃月刀是沒有的了。

3.潘璋之死。潘璋在與蜀國和魏國的交戰中屢立戰功,不過貪戀錢財的本性不改,他有時甚至殺死富有的部下,將他們的財務歸自己,孫權看在以往的功績也沒有追究。234年病死,這一年東吳一共死了四位一線的大將,估計有瘟疫流行的原因。

現實和小說是有一定差別的。


穿越再現彼岸


《三國演義》中潘璋和馬忠是一對強力CP,此二賊上鏡率極小但是存在感卻很強。二賊終結了關羽的神話、還讓從來只射人的黃忠被馬忠射中。

困獸之鬥

從鬥志昂揚的激戰於襄樊曹仁,再到水淹七軍俘虜于禁和斬殺龐德,最後變成疲兵戰徐晃且老巢被呂蒙端了。此時荊州士氣大敗,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更讓荊州兵人心惶惶。呂蒙不是個莽夫而是名優秀的將領,他懂得用心理戰,對荊州人安撫有加,再散佈些流言,其結果就是士兵們“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聲不住。軍心盡變皆應聲而去(《三國演義》)”。意思就是士兵都在那呼喚兄弟,尋找爹和兒子,軍心已經不能控制,如鳥獸散。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關羽此時年齡很大,再加上受了龐德的一記毒箭,戰鬥力大打折扣。且這一戰戰鬥頻率太高,最終身體承受不住,關羽手下兵將僅百人,估計是親信,完全不是魏國、吳國數隊生力軍的對手,縱使天神下凡能敵得過鐵桶般的圍剿乎!

為了給關羽加戲顯示其忠義,接下來就是諸葛瑾拜見關羽進行勸降和聯姻,關羽哪裡肯從,諸葛瑾灰溜溜的去回稟孫權了。主角來了!關羽因為麥城糧草不足不得不突圍,先遇到朱然,擺脫後遇到潘璋,潘璋完全打不過關羽,但是關羽此時不能戀戰,因此潘璋才活得一命。馬忠出來撿漏了,使用伏兵絆馬索擒了關羽。此情此景宛如眾獵人圍困一野獸。之後青龍偃月刀就歸了潘璋。

(自《三國演義》)

老驥伏櫪

夷陵之戰中黃忠碰到了潘璋,潘璋有青龍偃月刀武力的加成,強了不少,竟然能“交馬數合不分勝負(《三國演義》)”。黃忠哪裡受得了這種五五開,使出真本事,潘璋這回怕了,趕緊逃。又一日,潘璋又戰黃忠,潘璋此時用了計,黃忠追趕時中了埋伏,被周泰、韓當、潘璋、淩統團團圍住。此時馬忠又來撿漏,一箭射中黃忠,後來黃忠因流血過多而死。

(自《三國演義》)

還是在夷陵之戰,關興在後來的亂戰中和大部隊走散,投宿於民宿,後來潘璋也到了這家,真是冤家路窄。此時關公顯靈嚇了潘璋半死,隨後便看到關興立於其後,手起刀落斬了潘璋。關興的戲份不多,為了就是給關羽以及青龍偃月刀一個交代。至於張飛的丈八蛇矛去向,實則是範疆張達殺了張飛沒偷武器,後來被張苞所得。

關於出入

《三國演義》和正史有出入,潘璋的確參與了與關羽的戰爭和夷陵之戰。但是黃忠是病死的,病死於夷陵之戰以前220年。為了給五虎將一個馬革裹屍的結局,特有此悲壯的演義。吳軍對荊州兵攻心已經孫權向關羽聯姻是有記載的。荊州之戰比演義更慘烈也更單調。


泊圖泊途


在《三國演義》中,蜀軍中有兩位五虎上將都敗在潘璋手下,以至於丟掉了性命。不過,羅貫中在執筆時,顯然是傾向於劉備集團的,因而也將潘璋之死描繪成了“惡有惡報”,安排關興斬殺了潘璋。

比起曹魏的五子良將和西蜀陣營的五虎上將,潘璋這個名字似乎顯得黯淡無光,很容易被人忽視。不過,這位東吳大將,卻是擒拿關羽和暗算黃忠的關鍵人物,可以說,蜀軍五虎上將中的關羽和黃忠,皆是因潘璋而死。

在襄樊戰爭中,關羽幾乎調動了一切力量與曹軍交戰。然而,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加之孫權背後偷襲,儘管關羽最初獲得了輝煌的戰果,終究還是落得慘敗,在麥城被東吳擒獲。

在追擊關羽的將領中,潘璋及其部將馬忠起了主要作用。當時,關羽、關平及趙累率領殘兵從麥城敗退,而潘璋等人則在城北設伏。

起初,潘璋試圖與關羽交戰,但僅三回合便自知不敵,嚇得撥馬而逃。不過,關羽不敢戀戰,繼續領兵前行。可是,潘璋早有準備,他命部下馬忠率人埋伏在路邊,用長勾套索絆倒了關羽坐騎,而後捉拿了關羽。關羽被俘後,誓死不降,慘遭殺害。

劉備得知丟了荊州,關羽又被殺,因而興兵討伐孫權,發動了夷陵之戰。然而,在此戰中,五虎上將中的黃忠也遭潘璋等人算計,在中箭後不久重傷身亡。

當時,黃忠不甘在中軍被劉備“雪藏”,爭著率軍與潘璋交戰。黃忠雖老,卻有著十分豐富的戰鬥經驗,而潘璋自知不敵,又使用了奸計。他在與黃忠交戰時詐敗,引黃忠追擊,讓馬忠在險要處暗放冷箭。最終,英雄一世的黃忠也在潘璋和馬忠的暗算下殞命。

然而,儘管潘璋等人設計俘獲了關羽,又射殺了黃忠,但卻最終被關興給殺了。羅貫中在撰寫這段情節時,對關公的推崇十分明顯:

當時,關興與潘璋相遇,見其手中拿著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因而拼命與之廝殺,誓要為父報仇。結果,潘璋不抵關興,一溜煙地逃到了山村中,躲了起來。關興一路尋找,最終在農戶家找到潘璋,並將其手刃。

在關興殺潘璋這段情節中,作者安排了關公顯勝,令久經沙場的潘璋嚇得毫無還手之力,因而輕易被殺,算是給自己和黃忠出了一口惡氣。

事實上,如果僅憑武藝,《三國演義》中的潘璋與關羽差了一大截,僅僅交戰三個回合便落荒而逃。同樣,在與黃忠交戰時,潘璋也並無勝算,因而用計暗算了這位老將。從一點來說,並非關羽和黃忠殺不了潘璋,而是潘璋太過奸詐所致。

至於說關興手刃仇敵,一方面是復仇心切,因而得以拼盡全力殊死一戰,另一方面則是羅貫中的演繹,借這一情節來拔高關羽、黃忠以及蜀漢。因此,作者特意讓擒關羽、害黃忠的潘璋,在深山農戶家中輕易被關興所殺。



史海爛柯人


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都來源於歷史。關羽,黃忠,潘璋,關興史上都確有其人,怎麼死的基本都有定論。

1、這裡面關羽、黃忠、潘璋按照歷史都是死於戰場。而關興卻沒有上過戰場,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在後方病死了。

2、所以,小說如果要接近歷史,顯得更加真實的話,關羽他們三個不好編,畢竟關羽黃忠確實沒有殺掉潘璋。而關興就不一樣了,因為沒上過戰場,小說家就可以發揮想象力來編了。

3、讓關興殺掉潘璋,戲劇性就很強,而且為父報仇,是太好的題材了,特別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怎麼能輕易放過?


掩耳盜鈴的鈴


這也許和下象棋差不多吧,有的時候兵也可以龔死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