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積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世衛組織也召集了全球專家群策群力,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就緒。2014年,埃博拉在西非肆虐,為了對抗這個致命的病毒,三大洲的科學家聯合起來,拉開了大戰的序幕。本文介紹了埃博拉疫苗誕生的全過程,昨天發表了上半篇《 》,今天是文章的下半部分。

正文

(接上文)

頻頻碰壁

西非爆發的這次疫情很可能始於2013年底。就像埃博拉病毒一樣,疫情也不動聲色地潛伏著。剛開始,人們以為患者只是感染了瘧疾或其他疾病。隨後,醫務人員也出現了感染。最後才確定爆發了埃博拉病毒。

2014年3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幾內亞東南部爆發的埃博拉疫情“來勢洶洶”,已造成49人感染,29人死亡。與此前所有已知埃博拉疫情的傳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相比,這次傳染和死亡比例都超半數。第二天,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繼續增至86人和59人——幾乎翻了一倍。

一週不到,首都科納克里也有了感染病例,這是埃博拉病毒首次在城市出現。到3月底,鄰國利比里亞也出現了疑似病例。

此時,遠在加拿大的科賓格向世衛組織表示願意提供疫苗,卻被斷然拒絕。幾周後,葛蘭素史克(GSK)也向世衛組織提出使用其自研的埃博拉疫苗,依舊被回絕了。

儘管如此,科賓格仍樂觀地說:“這足以讓人們知道,面對埃博拉,是有疫苗可用的。”

科賓格曾聯繫過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埃博拉專家、VSV疫苗的堅定支持者阿曼·斯普雷徹(Armand Sprecher),表示想提供疫苗。當埃博拉病毒從幾內亞蔓延到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時,無國界醫生組織一直在向世衛組織等機構發出嚴重警告:西非當地疫情正迅速惡化。在斯普雷徹的倡議下,無國界醫生組織開始敦促使用VSV疫苗。

2014年8月8日,世衛組織宣佈西非埃博拉疫情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幾天後,加拿大政府宣佈將向世衛組織捐贈疫苗。

在這個關鍵時刻,“使用疫苗”也成了艱難抉擇。疫苗安全嗎?劑量多少算合適?在流行病大暴發期間如何進行人體試驗?

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2014年8月,利比里亞蒙羅維亞,埃博拉病毒疑似患者躺在地上,等待被送往治療中心收治。

默克接棒

在非洲,由於當地缺乏臨床保障措施,加之多次的藥物醜聞在非洲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將未經檢測的藥物或疫苗投入使用,並不太能被當地人民所接受。然而面對不斷蔓延的疫情,專家們都在搜索醫學文獻,想找到能直接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成藥,哪怕是處在研發中的實驗性疫苗或藥物也行。

世衛組織為此緊急召開了會議。會議決定,鑑於埃博拉病毒所帶來的巨大威脅,嘗試使用實驗性疫苗和療法是“道義上的當務之急”,但在使用捐贈的加拿大疫苗前,必須先開展臨床試驗,評估其安全性並確定適用劑量。而參會人員心裡都清楚,rVSV-ZEBOV疫苗的持有者——NewLink根本無力承擔這項工作。

此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WRAIR)的研究人員開始籌劃臨床I期試驗,以確定疫苗適用劑量。其他研究人員也同步在瑞士、德國、加蓬和肯尼亞著手試驗。

世衛組織和其他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各個機構,開始尋找一家更有經驗的藥企,以便與NewLink合作或從NewLink購買疫苗。

潛在的候選人並不多。賽諾菲(Sanofi Pasteur)沒有合作意向。諾華(Novartis)年初把疫苗業務賣給了葛蘭素史克,而葛蘭素史克正在加緊試驗自研的實驗性埃博拉疫苗。強生(Johnson & Johnson’s)的疫苗業務子公司楊森(Janssen)雖然也在研發埃博拉疫苗,但進展遠不及葛蘭素史克和NewLink。不過,默克公司(Merck)卻在生產與VSV疫苗類似的疫苗方面經驗豐富。

默克開始頻頻收到世衛組織、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BARDA)等機構拋來的橄欖枝,問它願不願意與NewLink合作。其實默克一直在考慮如何應對此次疫情,疫苗對他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朱莉·格伯丁(Julie Gerberding)是默克的執行副總裁,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溝通、全球公共政策及人口健康事務。她說:“當時公司已掌握如何規模化生產菌株以及如何控制量產進程。我們非常專業,可與已有的疫苗研究互為補充。”

默克定位很明確:從道義上講,開展合作義不容辭。

2014年秋,埃博拉病毒仍在西非肆虐,有傳言稱,默克和NewLink間的談判遲遲未決。其實,雙方的醫藥交易談判進展非常迅速。

時任默克首席科學官的馬克·芬伯格(Mark Feinberg)說:“決定合作後,從10月初探討合作到11月中旬獲准生產,這個進度之快在公司內部決策中前所未有,大家都知道情勢危急。”

2014年11月24日,雙方達成協議,默克同意向NewLink支付5000萬美元的疫苗許可費。

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rVSV ZEBOV 埃博拉疫苗

虛驚一場

同樣在11月,就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疫苗適用劑量達成一致時,科賓格在臨床I期試驗中使用的加拿大疫苗中又有了驚人發現。

從疫苗最早的更新迭代算起,即2004年費爾德曼團隊發現rVSV-ZEBOV疫苗可以使小鼠免疫埃博拉病毒,那時用的是扎伊爾埃博拉病毒梅菱噶株(Mayinga)的糖蛋白。但現在發現,疫苗的這個關鍵特徵不知何時發生了改變——德國生物技術公司IDT Biologika生產的人用疫苗上的糖蛋白來自另一種扎伊爾埃博拉病毒菌株。

從沒有人告訴過科賓格疫苗特徵變化了。而且科賓格發現,當年全權負責IDT Biologika疫苗製備材料的阿里蒙蒂,經他人指導使用了其他糖蛋白。實驗室之外沒人意識到,人體測試的疫苗跟此前已在動物實驗中深入研究過的疫苗完全不同。

費爾德曼相信這一改變不會影響疫苗藥效。科賓格也表示同意,他坦白地說:“從科學上講,沒有關係;從監管來講,事關重要。”

科賓格立刻給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發了封電子郵件,告知了這一情況。

科賓格害怕管理局火冒三丈。然而出乎意料,管理局未做回覆。科賓格覺得,大概是管理局認為臨床I期試驗已經開始,於事無補吧。

為謹慎起見,科賓格趕緊給蒙大拿的落基山實驗室運送了些試劑,讓費爾德曼拿靈長類動物試驗,以確保疫苗特徵變化不會影響功效。結果如人所願。

環圍接種

當參與臨床Ⅰ、Ⅱ期試驗的研究人員埋頭處理數據、確定疫苗是否安全時,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籌備關鍵的Ⅲ期,以確定疫苗是否有效。

此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與利比里亞達成協議,同步測試葛蘭素史克自研的疫苗和默克公司收購的VSV疫苗。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科學家也將在塞拉利昂測試這兩種疫苗。

幾內亞也渴望成為測試對象。但是與鄰國相比,幾內亞薄弱的衛生基礎設施,確實難擔此任。當沒有一個機構願意請纓時,世衛組織卻宣佈幾內亞將在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幫助下進行臨床試驗。

研究人員準備採用“環圍接種法”(ring vaccination),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人都要接種疫苗,以切斷病毒的傳染和傳播路徑。

與安慰劑對照法不同,環圍接種法採用隨機方式進行,有的是立即接種,有的是延遲21天再接種。如果延遲接種的人群出現更多感染,則說明疫苗見效。

環圍接種試驗與傳統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是將受試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且事先均不告知研究人員和受試者誰在哪組。

對於支持者來說,環圍接種法這種適應性臨床設計最可行。不過有人存疑。

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2014年9月,世衛組織牽頭召開關於加緊追蹤埃博拉試驗性疫苗及藥物專家會議。

幾內亞的臨床試驗

幾內亞的環圍接種試驗團隊主要由該國醫務人員組成。

該國衛生部公共衛生專家阿卜杜拉赫曼·迪亞洛(Abdourahmane Diallo)也響應世衛組織號召加入了隊伍。他回憶說,同事們都很期望能參加這項研究,唯一想法的就是評估疫苗是否有效,都希望有所貢獻,一起找到答案。

迪亞洛記得,有跡象表明疫苗有效。其他研究人員也持同樣觀點。接種疫苗後,原本疫情失控的社區不再出現新增感染病例。如今已是世衛組織總幹事助理的基尼說:“疫苗是否有效尚無明證,只是大家覺得有效罷了。”

到了6月,該試驗的數據及安全監督委員會得出結論:新增病例數似乎已不太可能改變研究結果,說明疫苗奏效了。

試驗發現:人體免疫系統需10天時間響應疫苗,立即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沒有出現感染病例,而延遲21天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則出現感染病例。

因此,數據和安全監視委員會建議醫務人員,應儘快為接觸過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人接種疫苗。

2015年8月3日,距加拿大政府捐贈疫苗的時間尚不滿一年,《柳葉刀》發表了該試驗結果。近一年裡,從首次人用劑量試驗到Ⅲ期藥效論證,研究人員完成了12項臨床試驗。現任國際艾滋病疫苗倡議組織(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首席執行官的芬伯格評價說:“從沒見過這麼快的研發進度。”

在當日的社論中,《柳葉刀》稱該項研究是“科學研究和統籌協調上的壯舉”。

文章寫道:“這項研究的成功不僅彰顯了研究團隊的水平,更印證了幾內亞社會各界為戰勝肆虐全國的流行病而不負承諾......因為幾內亞此前從未開展過如此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險些未成行的幾內亞疫苗試驗是唯一得出結論的試驗。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進行的試驗都因沒有招募到足夠的患者而告終。

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2015年3月,幾內亞埃博拉疫苗臨床試驗期間,一名婦女正在科納克里的衛生中心接種疫苗。

勇往直前,才能成功

研究成功了,卻幾乎立刻引來部分人士的強烈反對。

儘管人人希望埃博拉疫苗有效,但在“適應性設計研究是否能充分證明默克疫苗達標”這一點上,爭論很激烈。反對者簡直是直言不諱,說“這根本就不是研究”、“這只是個隨機對照試驗”等等——言語犀利、令人瞠目。

時至今日,對試驗方法和研究結果的批評和質疑之聲仍不絕於耳。2017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發表報告,對該試驗的進行方式和結論都提出了質疑。

報告認為,綜合試驗結果,疫苗能“切實保護”接種者免受埃博拉病毒感染,但藥效強弱不確定,實踐中可能會不明顯,甚或是無效,因為必須承認“免疫無效’是客觀存在的。

雖然試驗中疫苗100%有效,但受試者人數畢竟有限,況且不能保證疫苗每次接種都見效。儘管如此,研究結果仍足以說服默克公司繼續研發埃博拉疫苗,並得到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的支持——該局在西非暴發疫情之初就開始資助rVSV-ZEBOV研發了。據局長裡克·布萊特(Rick Bright)估計,為了支持疫苗生產以及默克公司在德國的疫苗生產設施認證,管理局迄今已投資了約1.75億美元。

2018年春,剛果(金)赤道省爆發埃博拉病毒,該國同意按照“特許使用”協議(compassionate use protocol)接種疫苗。該協議類似於患者採用未獲批的治療方法時簽訂的知情同意書。疫情再次來襲,疫苗重新派上了用場——疫情宣佈八天後,26萬多人就陸續接種了疫苗。

勇往直前:埃博拉疫苗誕生記(下)

2019年7月,剛果(金)貝寧市,一名女童正在接種埃博拉疫苗。

在談到這次疫苗發揮的作用時,羅斯顯得很自豪。他說:“我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就是希望VSV疫苗有朝一日能見效。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2019年11月11日,默沙東減毒活疫苗Ervebo獲歐盟委員會批准,這是它首次獲得監管機構的認可。12月21日,它又獲得了美國食藥監管局批准。

一直負責默克疫苗項目的貝賓·安·科勒(Beth-Ann Coller),也是埃博拉疫苗的幕後英雄,當他得知疫苗獲批,激動得幾乎哽咽。

基尼評價道,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rVSV-ZEBOV給人們以些許啟示:當事情進展不下去的時候,通常不是由一個小問題,而是一連串的小問題引起的。不過,有問題也是件好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只有眾志成城,才能走向成功。

原文標題:‘Against all odds’: The inside story of how scientists across three continents produced an Ebola vacc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