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疫情面前,看“戰地”唱響“二人轉”

“戰地”唱響“二人轉”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俊

通訊員 康承貴

2月14日19時,新化縣槎溪鎮衛生院集中收治點,連續工作了8小時的羅潤潔卸下防護口罩、護目鏡,頭上滿是汗水。她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向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丈夫彭坤報平安:“老公,我一切都好,你要注意防護。”

在疫情面前,梅山大地一對對夫妻、父女、同事義無反顧投身戰“疫”一線,唱出了感人的戰地“二人轉”。

夫妻同奏暖人曲

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妻子羅潤潔是新化縣槎溪鎮衛生院護士,丈夫彭坤是槎溪鎮白馬橋村駐村幹部。

“你那邊怎麼樣,吃了晚飯嗎?天氣冷,多穿點。”這是羅潤潔發給正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彭坤的微信。

“今天,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在各網格、院落宣傳,效果很好,群眾也很理解。”彭坤在微信上回應。

1月23日,槎溪鎮白馬橋村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例。彭坤和村幹部、黨員志願者每天摸排宣傳,協同醫護人員到村民家中和公共區域消毒。同時,在主幹道設置體溫檢測點,對過往人員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發放口罩等。

新化縣將槎溪鎮衛生院增設為集中收治點,羅潤潔主動報名前往風險最大的感染科。她與丈夫相距20多公里,從農曆正月初二到現在都沒有回過家,也沒有見過面。

羅潤潔把白天收治記錄整理一遍,又給彭坤發了一條微信:“這段時間你辛苦了,等疫情過了,我在家做幾個好菜犒勞你。”

“你比我更辛苦,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彭坤叮囑羅潤潔。

父女爭先往前衝

他們是一對父女,一個是村裡網格員,一個是援鄂“逆行人”。父親叫張鬆勁,是新化縣榮華鄉荷田村監委會成員;女兒叫張春燕,是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1953年出生的張鬆勁,還是荷田村馬溪院組網格員。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從早上8時至晚上10時,與同事一起發放資料、排查登記、卡點值守。累了,在村辦公室坐坐;餓了,與大家一起吃泡麵、盒飯。

1月26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緊急選派重症護理骨幹馳援湖北。“我是黨員,我先去!”張春燕第一時間報名請戰,成為湖南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張鬆勁說,他也是事後才知道“麼妹幾(小女兒)”已經去了武漢金銀潭醫院,她之所以沒告訴父母就是怕父母擔心。張鬆勁笑道:“雖然會擔心,但我們全家都支持她,我們在不同崗位做著同樣的事情,我為她驕傲!”

同事聯手戰一線

他們是一對同事,他叫陳志勇,她叫陳桂玲,都是新化縣聯通公司派駐遊家鎮歇涼山村的扶貧工作隊隊員。

在疫情防控中,陳志勇和陳桂玲每天奮戰在一線,保護村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陳桂玲深入各院落排查摸底,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對村內人員密集區域消毒。陳志勇每天上午編輯歇涼山村疫情防控早報,發佈給村民,讓大家足不出戶瞭解疫情和防護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為做好區域隔離工作,陳志勇和陳桂玲密切配合守好陣地,招募義務值班車輛及人員。村民們積極響應,截至2月12日,共招募義務車輛7臺、義務值班人員18名。村內各院落和各組之間,實現有效隔斷,每個隔斷點都有村幹部和志願者輪流值守。陳志勇和陳桂玲還為防疫值班點提供帳篷、桌椅等用品,為每個值班人員準備爐火、飲水、口罩等必需品。

(原載2月16日湖南日報0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