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為什麼會成為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海”?

地理那些事


提起羅布泊,你可能會想到小河公主、樓蘭古國、破敗的遺蹟、乾旱的沙漠、彭加木失蹤、探險家餘純順因迷路脫水而亡等等,而且還有很多的關於羅布泊的“神秘故事”以及電影、小說,這些無不給羅布泊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原本的羅布泊,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沿著群山匯聚於此,30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從太空中看宛如“地球之耳”,茂密的胡楊林、翠綠的水草以及種種珍稀的動物。

從太空中看乾涸的羅布泊湖床,圖源自NASA,拍攝於1972年10月3日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羅布泊已經乾涸了。

羅布泊為什麼被稱為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海”?

這個名頭,我還真沒有聽說過,現在羅布泊還是旅遊景點,附近的小河墓地也是景點,遊覽不收錢,很多自駕遊的朋友也喜歡到那裡一探究竟,欣賞風光,哪來有什麼“有去無回”啊,不要被一些傳言、故事嚇住了,那些都是騙人的,騙小孩兒的,你還真信啊?

等我以後閒著的時候,一定去那裡看看,看看樓蘭古城遺址,看看小河墓地,看看已經乾涸的羅布泊,當然了,由於地處沙漠地帶,一系列的安全準備措施是要考慮完善的。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科學船塢




今年四月份到羅布泊進去一次,晚上在車裡睡得,我們三個人,每人一輛車,晚上駐紮在一個廢棄的地質勘探大隊的活動房中間,第二天晚上五點半左右醒了,準備下車上廁所突然看到一個黑影從我車前走過去,當天的月亮很圓很亮開始以為是我隊友我也沒太在意,我就下車上廁所,下車後卻沒有看見隊友開車門上車的動靜,我心裡當時有點疑惑,於是圍著車周圍一轉了一圈什麼都沒看到,我就回到車裡繼續睡覺,第二天我跟隊友說起此事問他們昨晚起來上廁所沒有,他們都說沒有,因為以前我也知道他們兩個晚上是不下車方便,他們都是用礦泉水瓶解決,我不習慣用礦泉水瓶子,用過一次尿到被子上了所以從那以後我每晚半夜都要起來下車解決,說了發生的事後他倆說什麼也要離開那個地方,我也無法說服他倆,最後決定離開。至今我也無法解釋那個嘿人影是何物!













西域傳奇919


羅布泊有雙魚玉佩那樣離奇的傳聞,也確實曾發生過一些科考隊員失蹤的事件,但對於準備充足的人來說,羅布泊也許也算不上“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海”。

羅布泊曾是我國境內第二大的內陸湖,由於塔里木盆地的一些河流改向等因素,使得羅布泊蒸發量遠大於匯流量,最後水分蒸發完之後形成了一片沙漠。人在沙漠中確實難以承受,乾燥缺水缺少食物,地表缺少標誌物難以辨別方向,如果誤入其中或者準備不足就進入探險,自然會有危險。對現在的人類來說,羅布泊是很危險但也不至於有去無回,在現代導航、汽車等工具的協助下,穿越羅布泊不算很難的事情,不過仍得考慮一些意外因素,準備充足的應對措施。

進入羅布泊有去無回的都是彭加木那樣突然遇到極端氣象事件或者準備本身就不足自己又比較“作”任性進入的人,由於沙漠白天熱晚上冷,也會出現一些類似水潭的“蜃景”,在寒冷或者極度口渴的情況下,人會做出一些離奇的行為,比如凍到了極致反而會脫衣服,以往一些不幸在羅布泊遇難的人中,有一些在被找到後屍體都保持奇怪的姿勢。羅布泊地下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也有一些巨大的地下水系統,也由於曾經位於水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在也有相應的工業活動,周邊也有植樹活動,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張。

現在的羅布泊仍然是人跡罕至,不過工業、旅遊、科研、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活動依然又很多,由於都是準備充足的活動,也很少發生人員失蹤等事件了。


來看世界呀


羅布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乾涸的湖泊形成的鹹水湖河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由於環境惡劣,在裡面遇難人數不計其數,又被稱作“死亡之海”,是陸地上的百慕大三角。雖然被稱為“死亡之海”,但是隻要嚴格遵守進入羅布泊的季節規定,並由專業的嚮導帶隊組團進入還是很安安全的,並不會出現聳人聽聞的有去無回之說。

每年的4月中旬和10月是進入羅布泊的最佳時間,沙漠風較少,相對風險小。6月到9月是進羅布泊最差時間,也是風險最大的幾個月,特別是7月是絕對不適宜進入的,那個時候的羅布泊地表溫度能達到80度,如果不按照既有的行車路線行駛,一旦拋錨,裡面沒有手機信號,沒有衛星電話,想徒步走出來是很艱難的事情,鉀鹽殼堅硬無比,徒步非常困難,如果遇到沙塵暴很容易迷路。每年都有在羅布泊失蹤死亡的案例,一直沒有間斷過。

漢朝時期,羅布泊這裡曾經有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樓蘭古國。它於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最早來到羅布泊的意大利人馬克•波羅。他在遊記中寫道:“此漠甚長,需時一月,方能度過,沿途盡是沙山沙谷,無食可覓”。唐代高僧玄奘描述羅布泊“風助流沙,無水草,多熱毒鬼魅之患,無經路,行人往返, 識耳。”可見古人穿越羅布泊是異常困難的,一路上沒有食物,沒有道路,沒有代步工具,憑著兩條腿,走出羅布泊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

羅布泊一直非常神秘,死亡之海更是羅布泊的別稱,不僅是因為在這片死亡之海中,寸草不生,高溫不斷,周圍環境沙漠化非常嚴重,每年都會有在這裡失蹤的探險者。更因為很多離奇事件把羅布泊渲染的異常神秘。

1981年6月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種種猜測將彭加木失蹤事件渲染的光怪陸離、人心惶惶。直到現在,彭加木的屍體仍然沒有下落。1996年6月著名旅行家、人稱當代徐霞客的餘純順在羅布泊徒步探險時遇難。加上傳說中的和田喪屍事件、羅布泊雙魚玉佩複製人事件把羅布泊的神秘感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些神秘事件由於網絡的傳播不斷被人有意或無意的誇大,甚至加入本來沒有的情況,人云亦云,所有傳聞都沒有得到過證實,也無法證實。一切看起來就如詭異小說一樣,大家不必太當真。

羅布泊人跡罕至,我們很難到達那裡去看個究竟,所以長久以來一直被神秘化。這裡雖然荒涼,但是是一塊資源寶地,地下探明有豐富的石油和煤炭資源,更是座落著世界最大鉀肥生產基地,大家可以從谷歌地圖上看到荒涼的羅布泊上出現規則的藍色區域,那就是鉀鹽的曬鹽場。這裡生產的鉀鹽使原本鉀資源嚴重匱乏的中國,成為國際鉀肥市場的價格窪地,同類產品中國到岸價比周邊國家低幾十美元。中國農民用上了世界上最便宜的鉀肥。從地下采出天然滷水,經4級鹽田曬製成生產用原料鉀混鹽和光鹵石,經過採礦、分解、浮選、混合結晶、離心乾燥,製成硫酸鉀成品通過專用鐵路送往全國。羅布泊鹽湖面積10350平方公里,鉀資源總量1.18億噸。



環球科幻


羅布泊是羅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成的巨大的湖泊。後因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21年後塔里木河東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300多公里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

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一些探險家認為羅布泊為「遊移湖」或「交替湖」,擺動於北緯39°~40°和40°~41°之間。近來中國科學家作了實地考察,發現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顯的河流三角洲,說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變遷時,河水曾從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為塔里木盆地最低處,入湖泥沙很少,沉積過程微弱。湖底沉積物的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匯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時偏北,有時偏南,並非大範圍的「遊移」。

這裡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但許多未解謎團卻讓羅布泊成為傳說中的"美麗殺手"。


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最後於2007年找到疑似乾屍,距離始發點60多公里。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臥乾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後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出發現了其中2人的屍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餘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鑑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於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乾渴而死。死後,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

最早來到羅布泊的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他在遊記中寫道:“此漠甚長,需時一月,方能度過,沿途盡是沙山沙谷,無食可覓”。

唐代高僧玄奘描述羅布泊“風助流沙,無水草,多熱毒鬼魅之患,無經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遺骸為標識耳。”

在《山海經》等古代著作裡,把羅布泊稱為鹽澤、蒲田海、鹽海等。漢代以後,大多就稱其為“羅布泊”了,維吾爾語意為“萬水匯聚之地”。

無法定位座標大概是形成謎團的重要原因,即使老道的旅行家方向感也很差。餘純順就是因為走錯了方向,錯過了事先設置的給養供應站,同接應隊伍失去了聯繫而遇難的。一週後,找尋他的直升機在龜裂的羅布泊湖底,發現了他的藍色帳篷。隨後人們在他的帳篷裡看見的是他已經腫脹了的屍體。

地貌在不斷變化,羅布泊所有的土地都在滷水的作用下變得堅硬無比。看上去暄蓬蓬的冒著泡泡的土地,人站上去就像蜜蜂站到了雞蛋上。由於上面的水分不斷蒸發,下面又不斷的輸送上來,上面的土地越來越堅硬,下面又不斷的膨脹,慢慢的,板結的土地就失去了平衡。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這裡特有的地貌--龜魚背,又叫鹽翹地貌。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搖感圖上發現羅布泊呈大耳朵形狀,邵芸團隊通過多源雷達遙感圖像解譯以及極化雷達特徵分析,取得三項重大科學發現:
首先,在遙感圖像上呈現“大耳朵”形狀的羅布泊是由於羅布泊古東湖的西半部分為西湖所覆蓋,使得原來圈閉的湖岸線被部分切割和掩蓋,因此在遙感圖像上能看到古東湖的東半部分,故呈現“耳朵”形狀。利用雷達遙感技術能夠透視風成沉積層和極端乾燥鹽殼層的能力,發現了埋藏於西湖湖相沉積物之下的古東湖湖岸線,證實了古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的存在,說明西湖(鹹淡水混合)是疊加在古東湖(鹹水)之上的。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岸線原來是呈圈閉狀態的,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的。
其次,在野外科學考察中,找到了羅布泊古東湖的北部和西部湖岸線,確認了羅布泊的邊界,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佈範圍可能遠遠大於原來測量的5350平方公里,初步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里。
第三,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上表現為明暗相間的6個條帶。明條帶為高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較強烈的萎縮,湖面快速縮小,鹽分快速結晶析出。暗條帶為低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的相對較弱的萎縮,湖面縮小,但是過程緩慢,依然有西側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進行一定的補給,故含鹽量較低,摻雜著較多的泥沙質沉積物。上述過程重複出現與持續推進,是羅布泊古湖區越來越小的真實記錄,說明在羅布泊逐漸萎縮、乾涸的過程中出現了6個期次的湖相沉積環境變遷,代表了至少6個期次的幹—溼氣候變化,對於乾旱地區環境演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羅布泊深藏在沙漠深處,人們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難。而僅有的幾次成功的現場考察,卻在理論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早在19 世紀下半葉,就有學者來到羅布泊進行了考察。他見到的湖泊蘆葦叢生、鳥類聚居,是一大片富有生機的淡水湖;可這個湖泊與中國地理記載的羅布泊有南北一個緯度的差別。所以有人認為他見到的可能根本不是羅布泊,真正的羅布泊早已經乾涸。也有人據此提出了驚人的想法:由於匯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攜帶大量泥沙,造成了河床的淤塞,填高了湖底,於是羅布泊便自行改道,遊移到了別的地方。這正是那個學者發現的湖泊。

不管怎樣,這些謎團未解之前,死亡之海要依然伴著羅布泊。

行者七王


羅布泊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曾是我國著名的“絲綢之路”,後來成為一片乾涸的荒蕪之地,故被人稱為“死亡之海”,因外形酷似人的耳朵,也被稱為“地球之耳”。

1980年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1996年著名探險家餘純順穿越羅布泊不幸遇難,更為這片荒蕪之地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關於彭加木失蹤的“雙魚玉佩事件”。1980年5月,彭加木擔任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隊長,6月17日上午,科考隊攜帶的水和汽油幾乎用盡,彭加木留下一張“我往東去找水井”的字條便獨自出去了,這一走,便再也沒有回來。

關於彭加木失蹤的消息傳開後,各種傳言都有,有人猜測雙魚玉佩事件並非字面上指的是一塊玉佩,而是一項行動代號,據說這種機器能產生鏡像複製功能,甚至能連接更高維度空間,彭加木是不小心觸動了雙魚玉佩開關,被鏡像複製成了兩個等等。還有的說科考隊裡混進了敵特,彭加木發現了敵特陰謀,他一時無法相信隊伍裡的任何人,為了避免珍貴的標本落到敵特手中,便找個藉口說去找水,實際上是帶著標本向外界求助。

雙魚玉佩事件被傳得很邪乎,各種版本的都有,大家不必相信,就當做故事聽聽就行。說是內部滲入敵特保護標本,也是無稽之談。比較有意思的是,有網友提出的幾點疑問倒是可以思考下。

第一點,補給所剩無幾時,科考隊與上級取得聯繫,並得到回覆會送來救援物質,為何彭加木不等救援趕來,獨自一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水?

第二點,彭加木主攻植物病毒和生物化學,官方的說法是彭加木科考前去尋找重水,重水是作為核武器的重要原料。讓彭加木去找重水,專業上不對口啊。

第三點,彭加木的同事夏訓誠,地理學家,他和彭加木最先提出詳細考察羅布泊,巧合的是,作為科考隊重要成員,身為科考隊副隊長的夏訓誠在出發前突然飛到美國參加一次會議,彭加木失蹤後,夏訓誠從美國飛回來,先後28次參與尋找彭加木,夏訓誠不參與這次科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關於搜尋彭加木,兩人非親非故,28次搜尋為嘛這麼拼命?到底是尋找彭加木這個人,還是尋找他隨身帶走的東西?這個我們不得而知。從後來的採訪中可以看出,夏訓誠痛心失去彭加木這個優秀同事,但對於這次科考具體內容隻字未提。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的渺小。正是一代代偉大的勇敢者不畏艱難地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才被世人所熟知,前路漫漫,人類的腳步從未停止。


徒步全球


說到中國神秘的地方,自然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一些自然環境非常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人跡罕至才會顯得神秘,因為很少有人去了解的不多,所以會產生神秘感,再加上環境條件惡劣,對人類的挑戰非常大,使得很多人進去都遇到危險和困難,使得這些地方就會變得越來越神秘,而越是這種地方就越會有一些神秘的傳說存在。

為什麼會有傳說,其實就是一些人對這個地方不瞭解,而且又嚮往,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一些事情,讓人對這種地方產生了幻想,最後把這種事情經過加工成為一些吸引人的消息,而在我們中國說到神秘的地方就不得不說羅布泊死亡之海這個生命禁區。

其實羅布泊的神秘最開始並不是來源於彭加木事件,在這個事件之前羅布泊的神秘其實就來源於過去存在的古時候的東西,比如說樓蘭古國小河墓葬群這些,而在近代羅布泊出現的神秘事件越來越多,各種人員飛機失蹤事件,1949年一架由重慶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在羅布泊東部被發現,飛機上的人全部死亡,怪異的是飛機本來向西北方向飛為何會偏離航線出現在東南方向。

1950年一名部隊官兵在剿匪過程中失蹤,時隔30年後在距離出事地點100對公里外發現了他的遺體,1980年彭加木率領考察隊進入羅布泊,最後彭加木失蹤,這個事情當時轟動全國,成為了最神秘的事件之一,1995年米蘭農場3名職工開車去羅布泊尋寶最後失蹤,後來在距離樓蘭17公里外的地方發現了兩人的遺體,還有一人下落不明,而兩名死者死因不明,奇怪的是他們的車子完好無損非常正常可以使用,車上還有大量汽油以及大量的生活淡水和食物,1996年探險家餘純順在徒步穿越羅布泊時失蹤,當搜尋人員發現他時已經死亡5天,死亡地點偏離方向15公里,而他死的時候頭恰巧對著他上海老家的方向。

當然最過神秘的還是屬於彭加木的失蹤和傳說中的雙魚玉佩事件,這個事情被傳得神乎其神,涉及到了植物病毒,複製人以及史前文明遺蹟和先進的儀器,甚至把核武器實驗跟這些聯繫在一起,造成了羅布泊的無限神秘感,羅布泊真的有那麼神秘嗎?其實羅布泊的確神秘但是也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神乎其神。

1972年美國衛星拍攝到了我國羅布泊的整體外表,至於為什麼美國衛星會特意拍攝羅布泊,其實當然是因為核實驗場的關係,而美國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羅布泊整體外形看起來非常像人的耳朵,這也是後來很多人都把羅布泊叫做地球之耳,形成這個形狀的原因在後來研究發現是屬於河流沖刷形成的,在解放初期,羅布泊其實並不是現在這樣環境惡劣的樣子,而是牛馬成群,綠水環繞水草豐美的 生命綠洲。

而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上游河流的改道以及人為耕種引流了大量上游河流的用水,使得給羅布泊補給的水越來越少,由於該地區氣候異常而且羅布泊湖面寬廣但是深度不深,水分的大量蒸發,而原本給羅布泊補充水量的兩條主要河流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改道和斷流,使得羅布泊沒有水源補給,大量的水蒸發到了1970年後完全乾枯形成了現在的羅布泊。

而在科學界有對羅布泊許多不同的猜測,有科學家猜測在解放時期還有水存在的這個湖泊並不多真正的羅布泊,因為這個羅布泊的地理位置和古籍記載的地理位置有差別,所以有人提出了一種假設,近代見到的羅布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羅布泊,而是後期河流泥沙沉積形成的一個琥珀,真正的羅布泊在很多年前就乾枯了,而也有科學家提出了新的說法就是羅布泊漂移說,就是認為羅布泊在低下移動,因為羅布泊地下有大量的地下河,一旦水量充足就會湧到地面從新形成湖泊,而現在的羅布泊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範圍的統稱,過去真正的羅布泊就在這個統稱的範圍之內,這些都是一些科學家的猜想,但是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


無法超越的足跡


因為它是一塊絕地,是一切生命的禁區!

 

  羅布泊是極具魅力、極具誘惑力的。雖然有彭加木、餘純順的前車之鑑警示著,卻憑什麼也壓不住人們那些已經興奮起來,要去征服它的衝動的神經。

 

  最早去到羅布泊的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他在遊記中寫道:“此漠甚長,需時一月,方能度過,沿途盡是沙山沙谷,無食可覓”。

 

  唐代高僧玄奘描述羅布泊“風助流沙,無水草,多熱毒鬼魅之患,無經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遺骸為標識耳。”古人穿越羅布泊十分艱辛,一路上沒有食物,沒有道路,沒有代步工具,憑著兩條腿,苦熬苦捱。我們自然要比古人幸運的多,容易得多。

 

  在《山海經》等古代著作裡,把羅布泊稱為鹽澤、蒲田海、鹽海等。漢代以後,大多就稱其為“羅布泊”了,維吾爾語意為“萬水匯聚之地”。

 

  據說廣義上的羅布泊,面積有一萬平方公里。最後乾枯的新湖面積也有5000平方公里。由於塔里木河改道和孔雀河斷流,到了1972年,從尼克松訪華時帶給中國領導人的衛星照片上看,羅布泊已經完全乾枯了。據說三十年代,新湖的最深處還有30米呢。

 

  羅布泊堪稱新疆的又一火州,每年的6、7月間,是那裡最熱的時節,地面溫度可達70攝氏度以上。

 

  6月的羅布泊是一個吃人的季節。1981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全球一片譁然,種種猜測將彭加木失蹤事件渲染的光怪陸離、人心惶惶。直到現在,彭加木的屍體仍然沒有下落。據說他的家人至今還在懸賞尋找他的遺體。15年後,也就是1996年的6月,著名旅行家、人稱當代徐霞客的餘純順在羅布泊徒步探險時遇難。

 

  那裡沒有可以定位的座標,即使老道的旅行家方向感也很差。餘純順就是因為走錯了方向,錯過了事先設置的給養供應站,同接應隊伍失去了聯繫而遇難的。一週後,找尋他的直升機在龜裂的羅布泊湖底,發現了他的藍色帳篷。隨後人們在他的帳篷裡看見的是他已經腫脹了的屍體。

 

  不僅僅是路上,羅布泊所有的土地都在滷水的作用下變得堅硬無比。看上去暄蓬蓬的冒著泡泡的土地,人站上去就像蜜蜂站到了雞蛋上。由於上面的水分不斷蒸發,下面又不斷的輸送上來,上面的土地越來越堅硬,下面又不斷的膨脹,慢慢的,板結的土地就失去了平衡。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這裡特有的地貌--龜魚背,又叫鹽翹地貌。

 

  進入羅布泊之後又走了100多公里,到了羅中窪地,那裡建有羅布泊鉀肥基地。羅布泊的鉀鹽儲量據說為位居世界第二。那裡沒有淡水,所有的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是從400多公里之外的哈密一車一車拉過去的,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眼前波光粼粼一片明亮。讓人不敢相信在這不毛之地,會有如此壯麗的景色!幾乎所有的人都忍不住驚呼起來。池子的邊上結著潔白美麗的鹽花,跌宕起伏,晶瑩如珊瑚。這就是沉澱池。一個連著一個,最大的有十五平方公里呢。每一個池子都有不同的功能。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羅布泊無人區,聽著名字就像一個海子,應該有一片湖水,實際上現在是乾涸狀態,沒有任何湖水的樣子,現在淪為一片無人區,很多越野愛好者,曾經穿越過羅布泊,有的回來了,有的沒有回來,這裡的神奇,吸引了海內外大量的,科研人員,探險家,曾經來到這裡。



為什麼有死亡之海之稱,就是因為到這裡探險的很多人,有不計其數的人把生命放在了這裡,而且還發生過一些靈異事件,羅布泊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隨處可以看到人的屍骨,可以說這裡的陰氣很重,雷殿生也曾經穿越過無人區,是幸運中的幸運,他在餘純生的墓前,休息了一晚上,曾經有一個黑影掐住他的脖子,那一晚上他無眠,類似於這樣的事件有很多,可見羅布泊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很多科學家認為,羅布泊這片海子,可能存在規律性轉移,沙漠的海子,有這種可能性,於是很多科學家就去探險,確認,但至今為止還是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又有現象證明這一現象的存在,你是一波一波去探險,那麼一撥又一撥的人命喪這裡,靈異事件越來越多,死亡之海的名號就越來越大了,但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去從事到羅布泊的探險當中,不論是否是死亡之海都擋不住,他對我們的誘惑。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到藏區旅行,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藏區自駕遊,隨時問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都能夠到藏區玩的開心。


超級自駕遊


航拍的圖片看起來象個耳朵,被稱為地球之耳,許多不解之謎都發生在這裡,六十年代墜毀的飛機,失蹤的中外科學家,神秘的雙魚玉佩,都讓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這裡又是核爆實驗區,曾經有人說是異時空的連接點,說是失蹤的人誤入異時空。

90年代時有一隊找水晶礦的考察隊進去後全部失蹤,95年時有三個人去探險失蹤,後來發現他們的遺體,奇怪的是汽車裡油和水都不缺人缺離奇死亡,96年科學家餘純順孤身一人去探險也失蹤,直升機找到時已死亡,這裡藏著無數的謎題,等著人們去揭開,這裡藏著末知的危險,乾旱與迷失方向可以輕易奪去生命,因此稱為死亡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