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很少有年輕人種地了,以後農村種植業會怎麼發展呢?

農村婆媳幸福生活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今天太陽好,在院壩曬太陽吃梨子,看到這個問題,就來嘮叨幾句吧。


農村年輕人不耕地,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圈子擴大了,生活方式多元化了,說土點就是:不但餓不是,反而養的肥頭大耳的。這是社會的進步,年輕人的福氣。至於幾代人耕種的土地,長期不種自然拋荒,最後成了森林。那麼以後農村耕種會有三個方面的變化:

年輕人不種地,但是生活比以前農耕要好百倍。

農村不再考耕種為生,特別是我們這裡,基本農田都荒了,並且幾代人種地之後,土質發生了變化,已經不適合種莊稼了。

現在農村青年要麼讀書,要麼外出打工,往往在外面打工的人收入都不錯,每年沒人輕鬆搞個五六萬,在農村靠耕地要獲得這麼好的收入,那是不可能的。

農村合作社將成為種植主力軍,分工協作,迴歸新集體經濟

現在土地拋荒,我記得在2018年,我們這裡限制種玉米。這是政策的失誤,也不知道誰那麼大膽敢冒險走這一步,據說還鬧出人命,後來發展種花椒。要知道,我們這裡從烤煙、太子參、金銀花再到花椒,統統失敗的。

最近發展的金銀花,是將土地承包給公司,每一畝給農民百來塊錢的補助,土地給公司統一管理、種植,但是今年是第三年,農民沒有看到一分錢,而花椒地雜草叢生。

農村會走向集體經濟,統一耕種,公司化管理,農民知等分錢,這樣的模式將成為農村新一代的耕種主體。

農村城鎮化,能機器耕種的就以經濟作物為主,不適合種植的肯定退耕還林

在我們這裡,尤其是2019年,國家各種扶貧政策開始執行,幫扶幹部進入家庭,家家有水,戶戶通路,雨天出門不再溼腳,就連床上的被子都要監督你疊整齊。漸漸地,我相信農村將走向城鎮化,農民種地不再為了生活,而是吃菜。那些荒廢的田地,有利用價值的就整體承包,沒有急用價值的將退耕還林,自然迴歸到森林狀態,綠化覆蓋面積增加。所以,農村不再以耕地為生。

誠然:農村青年不耕地,關鍵是每年耕地帶來的收入已經滿足不了這一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基本保障了。人們√生活的追求在提高,農村盆的日子好過了,說到底。就是國家有一個好政策,農民真的單翻身做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