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眼中的宇宙是什麼樣的?

就到了撒酒瘋副將是


有許許多多的小夥伴懷疑宇宙大爆炸假說,應該說,宇宙到底怎麼形成的,目前科學家們拿不出十分的證據。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不能懷疑的,那就是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天體,的確有質量很大,密度很大的星體,那就是中子星。

一, 中子星的密度是多少

我們知道中子星密度密度很大。達到什麼程度呢?如果密度一般用1立方厘米有多少克來表示的話,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重1克,鐵是7.9克,汞是13.6克。如果我們從脈衝星上面取下1立方厘米物質,稱一下,它可重1億噸以上、甚至達到10億噸。假定我們地球的密度也達到這種聞所未聞的驚人程度的話,那它的平均半徑就不是6371公里,而只有22米!

密度這麼大,那麼物質的形態是不是與地球不一樣了呢?是的,應該說完全不一樣的。

中子星的前身一般是一顆質量為10-29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它在爆發坍縮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它的物質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原子的外殼被壓破了,而且連原子核也被壓破了。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便被擠出來,質子和電子擠到一起又結合成中子。最後,所有的中子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顯然,中子星的密度,即使是由原子核所組成的白矮星也無法和它相比。在中子星上,每立方厘米物質足足有一億噸重甚至達到十億噸。

二, 有沒有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天體

比中子星密度個大的天體,那就是黑洞了。除了黑洞,就宇宙中的實體天體來說,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點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嗎?不是的!理論認為黑洞和中子星之間還有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它就是夸克星。

三, 假設的星體----夸克星

夸克星是一種假設的星體,被認為是由強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據理論,恆星死亡時會在自身重力的影響下發生坍縮,若其質量為中等,即約比太陽的質量多1.44倍,重力就足夠將恆星物質中的電子和質子擠壓到一起形成中子星;若該恆星質量更大,中子可能破碎成自身的組成成分,即夸克。在一定的壓力下半數由中子分離而成的夸克能夠轉化為奇夸克,產生一種更加緻密的物質類型。這時的星體就是由奇夸克緊密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夸克星”。

如果夸克星真的存在,那麼,這裡的物質就不是中子了,而是夸克,更談不上什麼原子,原子核,電子了,據估計,當構成中子星的中子因為受到本身重力塌陷的高度壓縮,個別的中子會因此崩壞,組成中子的夸克會分離開來,進一步轉化成奇夸克,也就是“奇物質”。這時的星體就是直接由奇夸克緊密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夸克星”或是“奇物質星”(簡稱“奇星”),整個星體幾乎就是單一的一顆巨大的中子(對比來說,白矮星只是密集的原子核,而中子星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團),夸克星就是一個巨大的中子,黑洞就是一個理論上的奇點,體積為0)。以重量和密度來分類,夸克星是介於黑洞和中子星之間,如果再有足夠的物質加入夸克星裡,它之後會再繼續收縮塌陷而成為黑洞。

夸克星雖然只是科學家們的推論出來的星體,但是,黑洞的發現為這一理論提供了證據。

四,黑洞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一個靜態球對稱星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個定值稱作史瓦西半徑,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黑洞引力帶來的加速度導致的摩擦而放出x射線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還可以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四, 宇宙大爆炸為物質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我們回過來看,能量能不能轉變為物質呢?完全可能!

按照E=mc^2,那麼E=MC^2=0.001×299792458^2=89875517873681.764J

一噸TNT的能量約為:4184000000J

那麼相當於:21480.76噸TNT的能量

即需要一枚廣島原子彈的能量才能在理論上生成約1g的質量!

也就是說,宇宙大爆炸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從起點出發,在瞬間產生了夸克,產生了中子,產生了原子,從而分裂成各種不同的原子,比如,鐵,金,氧,氫,氮等等一百多種元素隨著宇宙大爆炸相繼生成,生成星雲,生成恆星,生成行星……

小結:質量轉變為能量,我們通過E=mc^2,製造出了原子彈,氫彈,核電站為民用已經實現。反過來,用能量也能轉變為質量,我們宇宙的物質就是能量轉變過來的。這點,完全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及物質起源。


任哥論道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

宇宙有可能有界但是無邊。

要想知道宇宙的樣貌,就比須要跳出宇宙。宇宙已經彭脹了百億年時間。宇宙是有一個界限,如同地球的邊界一樣,是一個圓球形狀。就算人類到達了邊界,卻不知道已經到達了宇宙的邊界。

科學研究大約137億年前,宇宙有一個奇點爆發誕生。

隨著科學家的不斷探索,會逐漸解開宇宙的奧秘。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塵埃。


探秘自然


我們的宇宙實際是光波在我們眼睛和腦海裡的映像。顏色是不存在的,時間也是不存在的,這兩樣都是人造的東西,而且無法驗證。我比較傾向於兩種宇宙說,一個是宇宙是二維的,所有可觀測的都是二維宇宙的三維投射。第2個是意識宇宙說,所有所有的起源都是一段巨大的意識,無論物質還是現有所知的一切,人和人之間,你與我之間,我們與動物之間與自然之間其實是統一意識的。現在量子物理學也印證了我們與石頭其實是同一種基本粒子組成。我們的基因就像是被上帝編制好的程序,所有的發生都是按照程序進行的,所以為什麼說認命改運,命是無法改變的,但由於時間的四維性,也就是佛家講的無常,同一時刻的你有無數種可能性,這就是運。我們想了解宇宙,必須要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現在所認知的一切。換句話講,如果我們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現在的一切,可能我們的整個生命就沒有那麼多糾結,釋然了。





浩哥說點事


宇宙是“識”的外沿,識有多大宙宇就有多大,因此講它是內無核外邊的一種虛態。

世間每個人的“識”都不一樣,因此構建出層層疊疊不同的宇宙。不要認為自己很瞭解人類,在多維級次,你很可能就如人類眼中螞蟻一樣,愚不可言[偷笑][偷笑][偷笑]





hb老王看世界


大到無限是渺小,小到極限是宏觀,宇宙大到極限無邊際,小到一葉之內萬千秋!我認為宇宙就是心靈上的一點感知,感知到了就有宇宙,感知不到宇宙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限循環,循環無限!你認為宇宙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你我的生活大小事


地球上真的人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嗎?在古代,人類深信不疑,認為自己是萬物的主宰,包括宇宙中的一切,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的。不過,時間進入到近代史,特別是近百年以來,伴隨著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發達,很多科學家都相信,生命在宇宙中應該是非常普遍的,人類很可能如同地球一樣,在宇宙的生命體中渺小如塵埃。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發現地外生命,或許只是因為它們不想被我們發現,有別的星體有生命存在。




忙忙碌碌人生路


遙遠,浩瀚,神秘,無邊無際,無窮無盡都不足於描述宇宙




秋說53197536


宇宙是無限大的球狀體!宇宙是完美的!


掀一下宇宙的神密面紗


歡迎你們的要請,我來科學的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宇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空間,它一個電磁光速感應力定律。


中國民間智庫譚永念


四方上下,無邊無際;古往今來,無始無終;局部循環,整體永恆;質量守恆,能量不盡;無生無滅,永久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