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2019年12月份,武漢爆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事件,舉國上下掀起了防疫大潮,不管以前是做什麼工作的,統統加足馬力賣口罩、消毒液,反倒是醫藥企業會告訴你他們也買不到口罩,更不要說有得賣了;從新聞上看到,軟件公司都在連夜開發了疫情繫統,不過到現在,社區物業一線工作人員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還在戴著手套、戴著口罩,舉著圓珠筆,給1.5米以外的居民做登記;朋友圈裡面充斥著著防疫隔離床、防疫淨化器、防疫保健品和防疫靈魂講師,不由得讓人想起,趙麗蓉老師小品裡的一句話:宮廷胡蘿蔔,似乎一切事物,在前面冠以“防疫”二字,就又煥發了青春。這一切真的可以挽救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嗎?


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無論大小企業,每天看著損失了多少,計算著公司帳上的資金還能維持多久,已經成為企業每天的狀態,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我們說辦法還是有的。


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以疫情中受影響時間最長的社區服務為例,從疫情開始初期,社區就和醫院一樣,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口罩、手套、消毒液的支出,呈十幾倍的增長,保安、保潔的工作量至少增加了3倍,僅這部分的投入至少要耗掉物業公司大半年的資金,如果在加上購買防疫設備、支付人員加班費、購買員工保險費、購買居民生活用品等費用,可以說年初,物業公司就要把一年的費用都花掉了,但是不購買這些設備,如果社區內出現了疫情傳染,物業公司也是難辭其咎的,那麼在兩難的情況下,可以這麼做:


1、藉機培養用戶習慣

國家已經明確要求社區,為業主建立完善的個人檔案,採集居民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姓名、年齡、職業、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保險構成、車輛信息,對居民的體溫、身體狀況有居家採集的能力,居民應配合社區進行採集工作,這就為社區解決了以往業主不願意提供個人信息,或提供不真實信息的的問題,藉此,社區可以培養居民每天接收社區通知、按通知操作、真實提供個人情況優化個人既得利益的習慣。

2、短期投入轉化為長期收益

為了疫情投入的登記系統、紅外線掃描設備、體溫槍等軟硬件,可以在疫情結束後,轉為服務特殊人群,如社區養老、社區康復、設備租賃等。

3、穿戴設備發揮作用

疫情期間,大力推廣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做到社區穿戴人手一個,疫情期間可以有效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提高居家監測的真實度和效率,降低社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疫情過後,可以做為健康社區的管理工具,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醫療服務。

4、適時保險服務引入社區

篩選本社區人員的健康保險、意外保險和物業保險產品,疫情階段,居民在家隔離,有時間和意願瞭解保障類信息,保險產品的引入能很好的減低社區物業,在突發事件中的責任風險

5、多種經營正式上線

綜上所述,說了這麼多點,如果多種經營方面您還是沒有一點靈感,那麼只能說,趕緊聯繫天問互聯吧,要不您可就走在同業的後面啦。

捅破居家養老的窗戶紙


居家養老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話題,首先做出反映的應該是房地產企業,這裡要說明呀,很多人把買地的、蓋樓的賣房的都理解為做房地產的,其實做地產和房產還有房地產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們這裡講的房地產企業,指的是地產企業和房產企業,房地產企業不完全適合本文的表述。


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房地產企業反應快,是因為養老題材成為機構拿地的萬靈丹,不僅政策上一路綠燈,更減少了前期的拿地成本,可以說是是無本萬利,為啥呢?因為前期只要拿PPT就可以做上“養老地產”的政策順風車,但是這個順風車開了不到1年,就停運了。

然後就是房產企業,適老化裝修、養老社區、養老投資成了房屋銷售的利器,,尤其是在投資性保險產品停售之後,投資養老地產成為民眾投資的又一熱點,然後物業接盤。

經過3年的養老爭取與房地產產業的蜜月期,養老地產進入服務交付期,國家適時的推出“鼓勵居家養老政策”,為養老社區做個官方背書,於是物業公司發現,機會來了!


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健康醫療進社區看似天時地利人和都到位了,不過真正做成功的,給物業公司帶來可觀收益的目前為0,那居家養老、社區醫療是不是也是個炒作出來的偽命題?窗戶紙一旦捅破,8年的健康泡沫就是碎掉了?回答是:是的!

讓泡沫碎掉,才能讓目光重新回到居家養老的真實需求上,才會實現國家政策裡支持的養老產業,才會讓物業公司真正得到可觀的收益。


疫情期間的損失就真的沒辦法了嗎?

那麼真正的居家養老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第一步,物業公司要為所管理的社區進行體檢、定位;

第二步,植入基礎信息化工具,鍛鍊團隊執行復雜功能的效率;

第三步,驗證定位,這一步非常重要,一般會藉助第三方服務公司;

第四步,也是泡沫期,眾多企業失敗的位置,資源植入,醫療健康資源的的植入有2個特點,1是合規性、2是保障性,這兩點都不是商業屬性,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裡,出來了鑽空子、擦邊球的方式,,這種方式僅僅迎合了資本市場的需求 ,對物業公司百害無利,從物業公司角度看待醫療資源,只要遵循“不要試圖抓住資源本身”的原則,就可以規避風險,因為,不賺錢、不賺錢、不賺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