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世界為什麼有如此慘烈鬥爭?佛教“眾生教育”“生物文化”


在冠狀肺炎疫情之際,我們聊一下微生物世界,有利於我們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

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以上這種分類是科學分類,從文化角度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從生命特性分類,一種從對人類作用分類。從生命特性分類,可分三類:細菌、病毒、細胞。從對人類作用分類,可分兩類:有害微生物、有益微生物。

一、 首先講一下“細菌、病毒、細胞”。 細菌、病毒、細胞,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生存特性及狀態,細菌、病毒都是和人一樣,是獨立的生物體,而細胞只是不同生物體的“部件”。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中的代表。講文化就必須引進“天”“地” 概念,在這裡我們把“天”理解為生存意志意識意念,把“地”理解為生存平臺體。每一個細菌、每一個病毒同每一個人一樣,都是有自己獨立“天”“地”的,只是病毒比較獨特,病毒是沒有兵的光桿司令,而細菌和人一樣是帶兵的司令,兵就是細胞。因此,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細菌、病毒於人,三者是對立統一關係,也就是既競爭鬥爭,又利用合作的關係,目的就是幸福快樂地活著。細胞則必須在某個生物體內共同分工生存,只有自己的空間時間,而沒有自己獨立的“天”“地”。

二、 從人類角度講有害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人類自己把人類稱之為生物世界的“皇帝”,凡是順從人類對人類健康有幫助的微生物,稱之為有益微生物。反之,凡是忤逆人類對人類健康有傷害的微生物,稱之為有害微生物。所謂有益有害,就是說那些微生物進入了人體類,對人體內細胞發生了作用。要知道,人體是微生物和細胞共同的樂園,人體就是由億萬個細胞和億萬個微生物組成的。病毒是另類,病毒是極端懶惰、自私且毒惡的微生物,因為病毒只顧自己快活不會顧及別人死活,自己又不勞動,專門用欺騙的手段謀殺細胞來獲取病毒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三、 負責生物生存意志意識意念的“天”。科學可以充分了解各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生存習性,並按照對人類有益有害的標準,決定扶助他們,還是殺害他們。科學無法真正瞭解負責生物生存意志意識意念的“天”,從而對生物包括微生物進行“教育”,讓他們順從,這個就是生物文化的力量,目前這種生物文化只有爭議頗大的佛法。雖然,負責生物生存意志意識意念的“天”不可見不可觸,但的的確確在發揮作用,而且是決定性作用,為此人類對病毒的“狡猾”與“狠毒”擔驚受怕。


微生物世界為什麼有如此慘烈鬥爭?佛教“眾生教育”“生物文化”


微生物世界為什麼有如此慘烈鬥爭?佛教“眾生教育”“生物文化”


微生物世界為什麼有如此慘烈鬥爭?佛教“眾生教育”“生物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