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生,加學生會鍛鍊所謂的能力,還是考證,你怎麼看?

無敵超級歲歲


一、大學裡要不要加入學生會?

答案是肯定的。在大學期間能夠參加學生組織或社團組織,並在其中擔任主要負責人,這對學生成長髮展都是有益的。加入學生組織,不僅能鍛鍊個人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還可以拓展社交圈。在一定程度上,大學也是個小社會,學生會與社團組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於學生來說,能在學生會或社團組織中有優異的表現,是對其能力的肯定。大學生不僅要獲取專業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也就是說,如果你將學生會或社團組織當成自己的就業單位,在相對單純的環境中鍛鍊提升也是難得的體驗。

二、學習和學生活動,該如何調配時間?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想學習成績好,又想活躍於學生組織,很多時候就只是一種奢望。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難兼顧得過來。一般情況常有三類學生:

1、學習成績好,學生活動優

這類學生是大學中的佼佼者,也是極少的一部分。他們既能在學業上力爭高分,同時活躍在各個學生組織中。

2、學習成績中等,學生活動出彩

這類學生成績不是很拔尖,但人思維靈活,擅長演講、社交,能夠在學生組織中擔任主要的職位,並藉此鍛鍊個人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

3、學習成績優秀,學生活動欠缺

這類學生一心撲在學習上,對於學生活動興趣不大。往往只是參與者,而非組織者。

4、學習成績差、學生活動無

這類學生只想著玩樂,遊戲,對於大學中的各類活動毫無興趣,也無法體驗到大學的精彩。

三、學習和學生活動都在鍛鍊你的能力

在大學中,學習知識提升的是專業知識技能,參加學生活動鍛鍊的是可遷移技能。兩者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埋頭死讀書”和“不讀書,只搞活動”都是不行的。在本質上,兩者的關係可描述為“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延伸”,兩者缺一不可。在大學裡,依據自己的性格特徵,去勇敢的經歷。參加學生組織肯定是有益的。


博覽大學


同學,看到你“所謂的能力”這個說法不覺莞爾,加入學生會能收穫點啥,考證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兩者是否真的有衝突,我一一為你分析解惑。

首先說說加入學生會。

主要是心態的鍛鍊。加入學生會都是從幹事起步,類似於進入職場,一開始都是啥也不明白的菜鳥,聽從幹部佈置工作,有獨立完成的任務,有需要團隊合作的任務,和職場不同的是,幹忙乎沒人發錢,“所謂的能力”的抱怨從這兒就開始了。

步入社會,無論求職還是自己幹,都需要和人打交道,在學生會和人接觸機會多,和不同性格的人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打交道,這就是難得的鍛鍊機會,好的體驗和不好的體驗都有價值。

如果有機會從幹事晉升到幹部,更大的責任意味著更多的磨鍊,做事的能力是在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的,很多大學生臨近畢業畏懼職場,或進入職場適應困難,和大學期間鍛鍊少有很大關係。

一個稍有經驗的菜鳥和一個一無所知的小白在面試和入職後,哪個更有競爭力?

其次說說考證。

有幾個證是必須拿到手的,英語四六級,現在可能要改了,不管改成啥,證是一定要考下來的,畢業後求職,大四考研,考公務員等等,這個證是“敲門磚”,是競爭力。還有國二,專業資格證,其它像校獎、市獎、省獎、國獎,有更好,都是加分項。

再說下兩者是否衝突。

說衝突也只是時間安排上的衝突,兩邊都不想耽誤,就得做好時間管理,壓縮休閒娛樂時間,每天做好日程安排,我知道一個二本保研到985的學生,學生會副主席,校第一名,拿了好多獎,每天忙的象個陀螺,大學生活那叫一個充實。

結束語

選擇其一還是兩者都選,都不是難事,因為中途放棄的學生居多,難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堅持,誰堅持到最後,誰收穫最多,誰就能在競爭中勝出,這是規律。


阿娥你好


考證

簡而言之就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大學是一個很不錯的試錯平臺,也許你不清楚未來要幹什麼,那麼現在就可以進行一些嘗試。或者去讀一些開闊眼界提升思維能力和價值觀的書,或者去學習一些比如Photoshop等技能性的軟件,或者去找老師參加科研項目的訓練,提升科研能力,或者去組隊參加創新創業科技類的比賽,提升團隊意識和項目經驗。雷軍不正是看了《硅谷之火》才決心投入互聯網的嗎?比爾蓋茨不正是大學期間開發軟件最後成就了微軟嗎?但是你也不要因為懷著以後不從事這一方面的憂慮而擔心學這些東西沒有用,倘若不是喬布斯當年的學並不相關的美學設計,哪裡有後來驚豔世界並重新定義手機操作系統的蘋果ios。

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在求職過程中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想在同類競爭者中快速脫穎而出,證書所表現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比如工科中的CAD,UG這種實用性的技能,大賽的獲獎證書,發表的科研論文,項目專利等等,別人沒有而我有就很明顯了。而學生會學歷在求職中有一個哭笑不得的現象“人人都是學生會主席,副主席”,而HR一時間又難以分辨,有和沒有就沒有明顯的區別。

況且學生會鍛鍊的能力並不那麼明顯,在團委的控制下,學生在裡面扮演的更像一個沒有凸現自己思考能力為學校提供免費勞動力的打工仔角色,與其設立的初衷已相去甚遠,相比花費時間提升自己,學生會已經不具價值,官僚化的作風反而會讓你有社會認知走偏的風險。


曉夢為蝶


作為一個大學生,要學點兒專業知識。 要拿到大學畢業證,這是你的目的。而掛科太多了,就不一定能畢業,這樣大學就白上了。那個學生會的工作,都是搞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多數工作都屬於瞎忽悠。實際作用不太大。有一部分學生總想凌駕於別人之上,“挖門盜洞”去參加學生會工作……由於社會風氣的影響,在這裡可能讓你學會了點頭哈腰、阿諛奉承;也學會了耍官僚和投機倒把以及弄虛作假;為將來搞腐敗可能打下基礎。所以要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不能掛科,該考過的證必須考過,因為你現在是學知識的。就要學到真本事,拿到證。課餘時間抓點兒學生會工作就完事兒了。

實際到了社會上,並不需要所謂的工作能力,只要你認真的去做就行了。但是由於中國人都善於耍官僚、裝牛B。正常該辦的事情他不給你辦,你必須找關係、送上禮、請吃酒才能給辦,這樣當領導的,要想辦事兒就得會公關(也就是會送禮、能送上禮物、會陪酒、拉關係…)。這就是有本事的人,就說他有能力……

當社會風氣好轉以後,就不需要這些能力了,所以,你也沒有必要去鍛鍊什麼能力。將來就是按照規章制度,按照條文人去做就行了。


杭帆風順


大學幾年時間短,思維方法鍛鍊好;

學生會里可磨鍊,溝通協調和人際;

名目繁多培訓班,各種考證人眼花;

以上能力能頂用?! 畢業求職就可驗;

現實職場很殘酷,動手能力最重要;

業績考核能抗壓, 工作難題能攻關;

老闆請你解難題,,老好人設被人嫌;

考證不等於能力, 洗腦就賺培訓費!

鑽山打洞求實習,實戰能力排第一!


綻放人生hnguo1965


大學,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思維方式、協作能力、團隊意識……很多很多,但是,最不能鬆懈的,還是專業知識。

當你專業知識夠紮實,含金量的證書更多的時候(考證就考有意義的,例如專業級別證書、英語四六及以上),畢業後你會發現處處都是機會,你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東西掙錢,幾年下來累積的知識,讓你畢業後以及更長遠的未來都更輕鬆。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看重真才實學了。

學生會不是不好,但是我覺得體驗一下就行了。


Bamo小希幾


考證更重要吧,畢竟大學四年,自己還是得保持學生的身份,多注重學習,那些學生會什麼的學有餘力再去搞,畢竟以後出了社會別人還是得看你能幹什麼,會什麼,,,要是別人注重社交能力的話,為什麼會要剛畢業的大學生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W文弱書生


學生會不是就業指標,裡面有很多混子,比較雜,當然也要看你是什麼大學,因為不同大學,學生會質量還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建議你多看點書,如果張提升交際,可以做幾份兼職,會比加入學生會更提高社會閱歷及生活經驗!


胖子醫學科普


這個其實不矛盾,主要看你的時間精力和對未來職責的規劃!如果是剛剛實習,後面準備工作,那可以先參加學生會,主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人際關係協調能力,這些能力是通用的能力,就是不管在什麼企業,不管你是剛就業還是就業10年了,都需要!如果你想選擇專業性很強,需要某些資質的崗位,那可以將大部分時間用在考證上!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


8090專屬英語單詞記憶


這個要看學生!對於平常十分規矩、循規蹈矩、興趣愛好非常少的孩子,應該去學生會!聯繫接觸人、接觸事物等等!而對於本就比較開放、家庭經濟條件不錯,“見多識廣”的學生,應該考證!考證應該算更高一級的追求,而加入學生會屬於能力擴展、鍛鍊適應新事物!對於農村的學生、小城市來的學生、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學生都應該先練習練習!然後再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